学习《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心得体会

深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促进社会和谐,是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发展的社会主义,也应该是和谐的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是解决当前和今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辩证统一的。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坚持在科学发展的基础是促进社会和谐,在促进社会和谐中推动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结果。这正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意义所在。

一、科学发展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物质基础。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发展是强国富民的根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而怎样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则是后发展国家的一大难题。我们党作为执政党,一切理论建构,观念创新,都要围绕这个主题展开。正因如此,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理论上的突出贡献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根本之策。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富裕都要靠发展来解决,社会主义本身也要靠发展来巩固和推进。所以,我们必须把发展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根基,充分认识发展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决定作用,坚持通过科学发展来促进社会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从根本上几来说,决定于经济发展的总体进程。目前,我国经济社会中许多不和谐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都与经济发展还不充分有密切联系。富裕社会不一定是和谐的,但贫穷社会一定不和谐。要解决贫困问题,只能靠经济充分发展,而且,只有经济充分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才能更好地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始终坚持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坚持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是统筹协调各方面发展,用发展思维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我们的发展原则。发展要有新思路,就要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和运用现代化建设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发展不能单打一,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使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安定、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处理好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重大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紧紧抓住和充分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从而为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科学发展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基本准则。科学发展观所创导的发展,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即又好又快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不计代价的发展,竭泽而渔式的发展。这一基本要求,是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科学揭示,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科学发展观所追求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和谐”,首先是全面系统的和谐,既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又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既达到内部各阶层、各群体之间的和谐,又争取与外部世界的和谐发展;既推动微观的各个社会组织细胞的和谐发展,又促进宏观的整个社会架构的和谐发展;既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系统内部的和谐,又形成各个系统之间的和谐关系,使之共同发展。

科学发展观所讲的协调发展,就是要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生态等各个方面相互适应、相互配合、强调发展的平衡与整体协同。协调,是我们对于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发展规律的一种重新认识,是我们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矛盾的重要方法,也是我们追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理性状态。为此,我们必须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各要素均衡的、协调的发展。协调是和谐的手段,和谐是协调的目的。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要加强协调、注重均衡,努力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备、速度相宜和效益质量兼顾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科学发展观所说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既要考虑当前的发展需要,又要考虑米来的发展需要,而不能只图“发眼前财,断子孙路”,以牺牲子孙后代的发展条件作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眼前利益。由于我国人日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和多年来经济增长的粗放型方式。资源环境和生态破坏严重,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巨大压力和严重形势。因此,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必须把发展同人日、资源、环境统筹考虑,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为米来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决不能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长远发展的唯一正确的战略选择。

三、科学发展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正确的价值引导。以人为本之所以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因为它既强调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和社会发展中的伟大作用,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又突出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必须反映和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作为最高价值主体,把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最高价值理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价值引导。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必然结果,又符合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具体来说,必须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贯穿于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各项工作中体现和保障人民的切身利益。在经济建设中着眼于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政治建设中,着眼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合法权益;在文化建设中,着眼于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在社会建设中,着眼于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不断建设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只有这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具有深厚的力量源泉和坚实的社会基础。

四、科学发展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的方法论理念。坚持统筹兼顾,就是在发展过程中,总揽全局,科学规划,兼顾各方,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统筹兼顾,要求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领域,要处理好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国家和政府管理领域,要处理好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在分配领域,要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在国际交往领域,要处理好国内与国际之间的关系,统筹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更好地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坚持统筹兼顾,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处理经济社会中不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应特别注意兼顾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利益、兼顾发展能力强的群体与发展能力弱的群体的利益、兼顾改革中受益较多群体与受益较少的群体的利益、兼顾先富群体与后富群体的利益,确保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良好条件。

坚持统筹兼顾,要求我们必须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在坚持全体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是,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妥善协调各种具体的利益要求,逐渐建立和完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体系,从法律、制度、政策各个方面努力营建公平的社会环境,从收人分配、利益调节、社会保障、公平权利保障、政府施政、执政司法等方面采取切实措施,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科学发展观 促进社会 和谐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