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与推广促进了灌排事业60年大发展(李仰斌)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在灌排事业60年的发展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我国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农业的兴衰与灌排事业的发展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早在5000年前大禹治水的传说中就有“尽力乎沟洫”、“陂障九泽”、“丰殖九薮”等农田水利的内容;在夏商时期就有在井田中布置沟渠,进行灌溉排水的设施;在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引漳十二渠灌溉农田和改良盐碱地等;农田水利在秦汉、隋唐与北宋,明清与民国几个时期,由于技术进步和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农田灌溉事业都经过了几次大的发展,但到1949年,全国灌溉面积仅有2.4亿亩,其中水稻灌溉面积1.92亿亩,旱作灌溉0.48亿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60年,灌排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技术进步,坚持不懈地进行农田水利建设,灌排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到2007年底,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已增加到8.67亿亩,排涝面积3.21亿亩。灌排条件的改善为各种先进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创造了基础保障,使粮食产量由解放初的1132亿公斤增加到2007年的5016亿公斤,增长了443%。综观60年灌排事业发展,是技术进步促进了农田水利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机电排灌,机电井,渠道防渗,低压管道、喷微灌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没有这些技术的进步,灌排事业不可能在近期突飞猛进的发展。

1、机电排灌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是推动我国灌排事业发展的最大功臣

解放前,我国农田灌溉提水工具主要是利用人力、畜力、风力和水力驱动,如桔槔、戽斗、龙骨车、风车、筒车以及各种水车。这种生产力水平,灌排面积不可能有大的发展。1949年,机电排灌面积仅378万亩。解放后,机电排灌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全国固定机电排灌站50.9万处、装机容量2395万千瓦,流动排灌和喷微灌设施装机容量2184万千瓦。泵站比较集中和有代表性地区的有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低扬程排灌结合泵站,如江都排涝站、淮安机电站等;黄河上中游地区的高扬程灌溉泵站,如景电、固海、夹马口扬水泵站等;东北地区的松花江、黑龙江、辽河等地区的低扬程灌排结合泵站。1960年时我国机电排灌面积7000万亩,比1949年增长了18.5倍;1970年我国机电排灌面积达到2.25亿亩,比1949年增长了59.5倍;1980年我国机电排灌面积达到4.59亿亩,比1949年增长了121.4倍;到2007年机电灌溉面积达到5.81亿亩,与1949年比较增长了153.6倍。我国机电灌溉面积占到了全国农田灌溉面积的67%。农田排涝面积达3.21亿亩,其中95%是依赖机电泵站排水。可以说,没有机电排灌技术的进步和推广,就没有新中国灌排事业的大发展。

在机电排灌技术发展过程中,技术推广工作发挥了重大作用。当时,在山西夹马口电灌站举办了9期站长培训班。在江苏省江都排灌站举办了14期技术骨干培训班。还举办了多期泵站现场测试技术培训班和泵站改造技术研讨班。农田水利业务部门还组织编写了《泵站八项技术经济指标考核暂行规定》、《机电排灌培训教材》、《泵站现场测试规程》、《泵站技术改造通则》、《泵站技术改造经验汇编》、《泵站技术规范》。包括规划、设计、施工、安装、验收、管理五个分册。这些技术培训推广与应用工作,使我国机电排灌建设与管理工作走上了正规化发展道路。

2、机电井技术推广应用在改变我国“南粮北调”的局面中起到了根本性作用

机电井技术推广应用对我国农田水利发展,提高华北地区粮食产量起到了重要作用。解放前,我国凿井技术和提水设备没有大的发展,全国仅有土、石、砖井221万眼,灌溉农田1582万亩。这些井多是利用浅层地下水的人工筒井工程,受气候季节变化影响,水量很不稳定,有新疆的坎儿井、自流井、筒井等。提水工具有桔槔、辘轳、管链水车等,动力多是人力、畜力、风力等。解放后,凿井技术和提水设备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70年代农用机电井的大发展,彻底扭转了中国南粮北调的历史。1972年北方地区大旱,国务院决定在北方打机电井抗旱。到1979年底,北方地区机电井数量达到220万眼,灌溉面积达1.7亿亩,其中纯井1.2亿亩,占北方地区总灌溉面积的1/3,到2007年,全国机电井511万眼,灌溉面积2.53亿亩,占全国总灌溉面积的29%。

在机电井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技术培训与推广应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农田水利业务部门组织编写了《农用机井管理暂行办法》、《农用机井技术规范》、《机井技术和机井节能节水测试改造技术培训》,编写的教材有《井灌水力学基础》、《农用机井设计与管理》、《机井理论与技术》、《机井动力设备一、二册》、《机井装置效率的量测与节能节水技术改造》等技术文件。为提高机井技术人员的素质,举办了多期“机井节能节水技术改造师资培训班”。通过培训学习,使基层技术人员掌握了机泵维修技术,会操作、保养、维修,并排除故障。这些技术推广工作,对提高农田水利技术工作起到了很大作用。

3、渠道防渗技术推广应用是我国节水灌溉的主力军

渠道防渗技术推广应用在节水灌溉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1949年之前,我国有灌溉条件的农田,多采用地面大水漫灌的方式,输水渠道几乎都是土渠,渗漏严重。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50年代甘肃和新疆地区开始因地制宜地采用卵石防渗渠道,并试验用沥青混凝土防渗渠道,60年代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开展混凝土防渗试验研究和推广工作,渠道防渗的应用范围和规模逐步发展、壮大。到70年代,水利部开展渠道防渗技术攻关,极大地推动了渠道防渗工程建设。80—90年代渠道防渗进展较快。96年我国防渗渠道总长度达34万多公里。截止2007年底,全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3.52亿亩,其中:渠道防渗工程控制面积1.51亿亩,占节水面积的42.8%。渠道防渗技术主要包括:一是防渗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包括薄膜材料、沥青混凝土防渗,新型伸缩缝防水材料,新型防冻害保温材料;二是复合材料防渗,土工布防渗,柔性膜料防渗层和混凝土等刚性防渗层的组合;三是防渗渠道断面形成,包括U型断面防渗渠道,弧形坡脚梯形断面;四是渠道防渗防冻胀技术。农田水利业务部门积极开展技术推广工作,组织编写了《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渠道防渗工程技术管理规程》、《渠道防渗材料性能指标及其检验方法》,开展了渠道防渗技术经验交流会和技术培训班,这些技术推广工作对渠道防渗工作是一个有力的推动,目前该技术已成为节水灌溉的主力军。

4、低压管道输水技术在井灌区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

低压管道输水技术在我国推广兴起于60年代初期,开始采用灰土地下管道,1985年建成灰土管3150公里,使60万亩农田实现了地下管道输水灌溉。从70年代开始采用低压塑料薄膜软管输水,俗称“小白龙”,和低压薄壁管输水。80—90年代开始,低压管道输水技术在井灌区出现蓬勃发展的新局面,pvc、upvc、pe等不同材质、规格的管材和管件大批量投入市场,低压管道输水技术推广范围已遍及全国,其中黄淮海平原各省占比重较大。到2007年底,低压管道输水技术控制面积达8361万亩,占节水灌溉面积的23.7%,成为仅次于渠道防渗技术的一项节水措施。为了大力推广低压管道输水技术,农田水利业务部门专门编制了《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管理规程》、《钢丝网水低管及管件》等技术培训材料和标准。

5、喷灌、微灌技术正在高效农业和设施农业中得到推广应用

喷灌、微灌技术是一种与传统地面灌水方法完全不同的机械化、半机械化灌水新技术。我国喷灌技术研究推广工作兴起于50年代,70年代进入一定规模的生产应用阶段,1977年喷灌列入国家重点推广项目,纳入水利基本建设计划,到2008年全国喷灌面积达4557万亩。在技术研究推广过程中,农田水利业务部门组织联合技术攻关,开发并推广了ZY、PY系列摇臂式喷头,全射流喷头、喷灌专用泵系列,喷灌用快速拆装薄壁铝管及管件,轻小型喷灌机组、绞盘式、滚移式、中心支轴式和平移式喷灌机等设备。此外,还组织制定了一大批技术标准和培训教材,主要有《喷灌工程技术规范》、《喷灌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喷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节水灌溉工程实用手册》、《喷灌工程技术》等技术文件,同时还在全国建立了许多喷灌工程试点,广泛开展技术交流和培训。

微灌技术包括滴灌和微喷灌。我国滴灌技术的发展始于1972年,当时从墨西哥引进了三套滴灌设备,分别安装在山西、河北及北京的试点上。随后,经过近30多年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现已能生产各种滴头、滴灌带、滴灌管、微喷带,快速接头,过滤、施肥设备等产品体系。微灌技术现已主要用于棉花、西红柿、大棚温室等高效的经济作物。到2008已推广微灌面积1220万亩。在技术推广的过程中,制定了《微灌工程技术规范》、《微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等37项技术标准,编制《微灌工程技术》等培训教材12套,每年培训基层技术人员2000-3000人次。这些技术推广工作为我国喷灌、微灌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总之,在60年的灌排事业大发展的过程中,技术进步和推广应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水利部(2000-2007年)科技成果公报中,灌排技术有关的科技成果有105项,占水利科技成果总量的17.3%,其中技术研究类46项,设备引进和研发类46项,管理类13项。技术推广工作还带动了我国节水灌溉生产企业的大发展。目前,全国节水灌溉生产企业有500多家,由政府、事业和企业共同推进,科研、教学单位组成的技术研发推广和服务体系已初具规模,一支活跃在灌排领域的技术队伍正在茁壮成长。

展望未来,我国灌排事业在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中担负着十分重要的责任,到2020年,灌溉面积将增加到9.5亿亩,大中型灌区要基本完成节水改造任务。在人口增加,耕地减少,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完成以上任务,必须继续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不断研发、推广高新技术;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加大对技术研发、培训、推广的经费投资,建立政府扶持、市场引导、农民积极参与为主体的灌排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相信在本世纪中期,我国灌排技术将会有一个更好的发展,灌排事业将会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为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任

    

推荐访问:大发展 技术进步 事业 推广 促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