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推动环保事业发展——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答《学习时报》记者问

 

记者:祝贺您新任环境保护部部长。我想问,承担这个职责,您个人有什么感受?

周生贤:作为第一任环境保护部部长,我深感使命光荣,担子沉重,责任重大,一定要倍加努力,恪尽职守,勤勉工作,为科学发展保驾护航,为人民健康鞠躬尽瘁,决不辜负党中央的重托和全国人民的期望。

去年二氧化硫和COD(化学需氧量)首次实现双下降,减排工作出现“拐点”,但“十一五”时间即将过半,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完成还不到1/3,减排任务十分繁重,这就是新组建的环境保护部和我本人面临的最大考验。

近两年来,我走遍了全国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的绝大部分地区,目睹了环境污染给自然生态和群众健康造成的种种危害,怎样让老百姓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也就是怎样减少环境污染对老百姓健康的威胁和危害,始终是我最大的忧思。

“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生于虑”,就是要未雨绸缪,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周密考虑和精心安排好各项工作;“成于务”,就是要求真务实,深入实际,抓住机遇,埋头苦干;“失于傲”,就是要不为声名所累,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戒骄戒躁,励精图治,奋发有为,知难而进。

记者:在您看来,国家环保总局变为环境保护部,具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周生贤: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组建环境保护部,这是几代环保人的期盼,昭示了国家发展和前进的方向,凝聚了人民的意志,意义深远。具体来说,首先,这一举措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体现,充分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定决心;其次,这一举措为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表明环保工作进入了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主干线、主战场和大舞台;第三,这一举措有助于提高环境保护的国际影响力和树立我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第四,这一举措为理顺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机制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第五,这一举措为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的高度融合、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活力。

记者:相对于过去的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保护部具有哪些新的职能?哪些职能将得到加强?

周生贤:1998年设立国家环保总局时,国务院“三定”方案明确其职能定位为执法监督,职能领域包括污染防治、生态保护、核安全监管。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决定,“为加大环境政策、规划和重大问题的统筹协调力度,组建环境保护部。主要职责是,拟定并组织实施环境保护规划、政策和标准,组织编制环境功能区划,监督管理环境污染防治,协调解决重大环境问题等。”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紧紧围绕污染减排工作目标和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着力抓好环境保护监督执法工作,重点强化综合管理、宏观协调、公共服务职能,大力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服务。

记者:环境保护部成立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环保厅局如何调整机构,转变职能?

周生贤:地方环保机构具体如何设置,根据事权划分,由地方人民政府按照中央的统一要求,并结合地方实际情况考虑决定。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明确要求,地方机构改革要根据各层级政府的主要职责,合理调整和设置机构。国务院决定组建环境保护部,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决心。相信地方政府也会进一步提高对环保工作的重视程度,强化环保机构设置。

根据十七届二中全会精神,这次机构改革的核心是转变职能,我们将按照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的要求,坚持职能转变、理顺关系,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方面作用。

记者:当前我国环保工作总的情况如何?

周生贤:两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各地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经济快速增长和消费水平显著提高的情况下,污染减排取得突破性进展,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第一次出现了“拐点”,实现双下降,污染防治由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历史性转变迈出坚实步伐,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发生了可喜变化,环保工作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同时,我们也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我们面临的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从污染减排来看,一方面出现“拐点”难,巩固“拐点”、实现减排目标更难;另一方面,由于利益驱动和投资冲动,保证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防止关闭企业死灰复燃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果我们不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继续保持高压态势,“拐点”就很有可能反弹,必将前功尽弃。

从全局来看,环境污染仍然严重。2007年,全国26.7%的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劣于V类标准,30.2%的监测城市空气质量达不到二级标准,一些大中城市灰霾天数有所增加,污染向农村转移的势头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突发环境事件呈现高发态势,特别是去年太湖蓝藻突发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今后的任务还相当艰巨,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任务的艰巨性,切实增强忧患意识,绝不能盲目乐观。

记者:3月24—25日,环境保护部在京召开2008年全国环境执法工作会议。这是环境保护部成立后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请您谈谈如何进一步做好环境执法工作?

周生贤:我认为,我们必须尽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力、高效运转的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当前要着重做好以下几项事情:

建立起一套使执法能像“钢铁一样硬”的体制。争取确立环境执法监督机构的法律地位;合理界定和调整行政法规执法权限,逐步整合优化环境执法资源;理顺环境执法监督层级权限,明确国家事权、省级事权、市级及以下事权工作重点和监督检查对象范围;建设规范权威的环境执法监督机构,增强“国家监察”能力,完善地方环境执法监督机构;拓展环境执法监督领域,促进执法监督关口前移,将环境执法监督从生产环节逐步向流通、消费、分配等环节延伸,从侧重于工业污染源的执法监督向整个生态系统拓展。

构建充满活力的高效环境执法监督机制。努力实现内部执法监督协调有序,建立和完善内部信息交流和沟通协调制度、重大案件集体审理制度、完善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加强上下互动、部门联动,建立和完善巡查、直查、稽查、后督察和年度考核制度,加强与其他相关执法部门、司法机关配合与协作。健全区域流域协作机制,实现“定期会晤、联合执法、共同监测、信息共享”。搭建公众参与平台,形成专业执法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督网络。

打造攻坚克难的环境执法监督能力。尽快制定出台《环境执法监督办法》、《限期治理管理办法》和《环保后督察办法》;提高排污收费标准,推行绿色信贷、绿色贸易等环境经济政策措施,激励企业守法;推进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提高环境执法装备水平;严格把好环境执法监督人员进口关、考核关,加强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建设一支高效、精干的环境执法监督队伍。

记者:环保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关键还是要着眼长远,把握当前,这方面您有什么考虑?

周生贤:2008年是实施“十一五”环保任务的攻坚年,今年的工作做好了,就可以赢得主动,否则“十一五”环保目标就难以实现。具体来说,要着力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大攻坚克难力度,确保污染减排取得重大进展。要认真落实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打好污染减排攻坚战,确保2008年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比2005年下降6%和5%,需要削减二氧化硫230万吨、化学需氧量130万吨。

第二,让不堪重负的江河湖海休养生息,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认真贯彻国务院“三湖”污染治理座谈会精神,落实让江河湖海休养生息的“六条措施”。

第三,深化城市环境保护,努力改善区域环境质量。要进一步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集中整治市区和周边地区大气、污水和生活垃圾等污染。要抓紧完善指标体系,淡化GDP指标,强化环境指标,突出污染减排实效,统筹城乡和区域环境保护,加大农村环境保护考核力度,全面反映环境质量,让模范城市成为全国节能减排的标兵。

第四,强化执法监督,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严格环境执法是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一要继续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二要积极开展后督察工作;三要做好信访案件办理和行政复议工作;四要大力提高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第五,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大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要严格环评和“三同时”管理,加快制定和实施促进污染减排的环境准入标准,严格控制“两高一资”行业过快增长。二要尽快实现“区域限批”的制度化、法制化,对没有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环境违法严重、超过总量控制指标、重点治污项目建设滞后等问题突出的地区,都要实行“区域限批”。三要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的不同要求,研究提出环境准入配套政策,推动环境管理向“分类指导、分区推进”的方向发展。四要加快推进规划环评试点,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各地各部门规划环评的主动性。

第六,加强农村环境保护,进一步深化生态保护工作。一要以编制实施规划为龙头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水处理、粪便综合利用和处理,因地制宜推进村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二要加强农村工业污染防治,严控重污染企业和落后产能向农村和落后地区转移。三要完成土壤样品采集、分析测试,做好数据分析、成果集成工作,全面完成土壤污染调查任务。建立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和监测制度,开展污染土壤修复与综合治理试点示范。

第七,调集各方力量,力争三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取得重大突破。要认真查清、全面掌握各类污染源情况,建立污染源信息数据库。要注重数据质量,开发应用好普查成果,为科学管理和宏观决策提供准确、翔实、科学的环境基础信息。

第八,继续开展“五大建设”,全面提高推进历史性转变的能力。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和艰巨的环保任务,环保系统必须深入开展思想、作风、组织、业务、制度建设,明确新目标,突出新重点,落实新要求,努力提高推进历史性转变的本领和水平。

    

推荐访问:记者问 事业发展 点上 环境保护 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