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畜牧局畜牧业十二五规划

**县“十二五”畜牧业发展规划
   畜牧业是**县的一项传统优势产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和作用,畜牧业的发展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十一五”以来,县委、政府始终把畜牧业放在突出的位置来抓,明确了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切实加大畜牧业的工作力度,畜牧业整体素质和效益明显得到提高,畜牧业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现将 “十一五”畜牧业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及“十二五”规划报告如下:
     一、“十 一”规划以来取得的成就 
(一)产业地位明显提升。我县畜牧业的产业地位得到不断提升,产值产量持续增长,已从家庭副业发展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2008年实现畜牧业现价产值4.6298亿元,与“十五“末相同比年均增幅12.96%,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37.5%;实现肉类总产量32996吨,与“十五“末相同比年均增幅4.3%。规模养殖化水平已达30%,规模化、标准化初步形成雏型。
 (二)以生猪业为主的生产基地初具规模。2008年生猪存栏39.69万头,其中:能繁母猪85597头,同比分别增幅13.09%和54.39%;出栏肉猪355995头,同比增幅11.35%。大牲畜存栏79991头(匹),其中牛存栏74298头,同比分别增幅0.34%和0.97%,出栏肉牛11693头,同比增幅14.81%;羊存栏33236只,同比增幅5.3%,羊出栏12642只,同比增幅5.07%;禽出栏469871只,同比增幅8.97%。
(三)服务体系逐步健全。一是建设完成了县、乡、村动物防疫冷链体系,健全了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建设了县级动物疫情测报网;并招聘150名工作扎实、素质较高的村级防检员。二是建设完成2个人工授精统一供精站、117个人工授精改良网点;建设肉牛冻改站点15个。三是规划、建设完成了甸阳、仁和、旧城、老麦4个畜牧兽医站基础设施。
 (四)产业链得到延伸。一是2006年招商引资在我县建成年屠宰10万头肉猪的“象山”肉联加工厂,目前运营正常。二是以甸阳镇、姚关镇为重点,已形成年加工火腿及猪肉腌腊制品4500吨的生产规模。三是培植各种畜禽营销大户365户,年向外销肉猪20余万头、仔猪30多万头。
(五)生猪养殖观念逐步转变。通过近几年的不断发展,我县的畜牧业从千家万户的传统饲养逐步向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式转变。目前全县建成3个龙头企业(生猪扩繁场)、9个生猪规模养殖场、3个生猪养殖小区、44个生殖示范村,成立了5个生猪专业合作社。在全县的生猪生产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十一五”规划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规划养殖区域不尽科学。受全县广大群众传统饲养方式、基础薄弱,点多、面广等影响,一定时间内无法改变山区(半山区)养殖观念,导致全县发展不平衡,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低;难以形成优势养殖生产产区,产业发展后劲不强。
(二)规划中对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重视不够,没有充分考虑到疫情日益复杂形势。从而带来“十一五”期间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存在很多薄弱环节,防控基础装备、设施、体系建设滞后。
(三)规划项目与实际结合尚有差距。在实施中存在不切合实际的矛盾发生,给规划实际带来困难。存在财政困难,上级项目扶持有限,产业投入不足等客观因素限制,难以加快发展进程。目前仍有规划的部分项目无法落实,导致服务体系不健全,兽医执法力量薄弱,检测设备手段落后,难以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需要。
三、“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目标、工作重点及措施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发展要求。明确提出实行“四结合”、凸显“四性”的新思路,即坚持立足现有基础和把握市场前景相结合,体现规划的前瞻性;坚持加快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相结合,体现规划的科学性;坚持发挥资源优势和立足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体现规划的可操作性;坚持突出重点与兼顾一般相结合,体现规划的全局性的总体原则。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一是产业区域布局更加合理,资源组合更加优化;
      二是产业发展的综合能力明显增强,增收效益显著;
      三是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带动能力更强,由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的链更长,投入产业化发展的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
      四是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产品流通渠道更加宽广;
      五是动物防控体系进一步健全,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控制。
  通过上述五个方面的综合建设,到2015年全县畜牧业产值突破7亿元,年均增幅达8%,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0%以上,使畜牧业真正成为支撑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   
  2、生产目标
(1)畜禽存栏。家畜存栏59万头(匹、只),其中生猪45万头,大牲畜10万头(牛8万头),羊4万只,家禽存栏60万羽。
(2)畜禽出栏。家畜出栏53.8万头(匹、只),其中猪50万头,大牲畜1.8万头(牛1.5万头),羊2万只,家禽出栏70万羽。
 (3)肉类总产量4.5万吨,其中,猪肉4万吨,牛肉0.2万吨,羊肉0.06万吨,禽肉0.24万吨,禽蛋900吨。
    (三)工作重点
1、品种改良。一是生猪品种选择产品外向度较高的PIC、DLY国际瘦肉型良种和抗病力强、耐粗饲的“杜保、长保、约保”为主。二是在选育地方优良牛种的同时,积极引进西门塔尔、摩拉水牛等外来牛种,大力推广肉牛冻改技术。三是引进奴比亚、波尔山羊等优良羊种,改良我县山羊品种,提高养殖效益。
2、加工营销。一是从多方面扶优扶强加工企业,使其成为带动畜牧业发展的龙头,通过冷鲜肉、腌制品、熟肉食品加工,大幅提高畜产品加工转化率,延长产业链,增加产业整体效益。二是扶持培育畜禽营销中介组织。三是加强市场载体建设。
3、科技服务。从种畜优选、饲料配比、圈舍改造、防疫治病、母畜护理、仔畜培育、授精配种等关键环节加强技术指导培训,走出一条以科技增效益,以效益促规模的畜牧产业良性发展道路。
4、疫病防控。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防控体系上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形成群防群控动物疫病防制格局,树立“防控就是增收”、“安全就是发展”的畜牧产业发展新观念。
5、执法监督。一是加强兽药、饲料市场的监管,严格兽药、饲料市场准入制度,整治畜产品违禁药物滥用和兽药、饲料超标行为,防止违禁药品流入市场,净化药品市场秩序。二是规范市场管理,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保证畜产品健康有序流通。
(四)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考核。进一步加强对畜牧业的领导,建立领导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一级抓一级。把畜牧产业发展各项指标任务作为年终考核各级领导工作业绩的重要内容之一。
2、健全体系。一是进一步健全县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同时,要加强村级防检员队伍建设,进一步精减、优化队伍,做到防检员队伍专职化。二是进一步健全动物防控体系,夯实防疫基础,明确职责,落实措施、责任,保障畜牧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3、加大龙头扶持。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政策,把培育壮大以加工营销及科技服务为重点的龙头企业作为推进畜牧产业化的重要措施来抓,扶持一批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畜牧产业龙头企业。
4、增加产业投入。一是积极争取中央、省、市扶持畜牧生产项目,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二是积极搞好找商引资,引进有资金、有技术、有人才的企业到我县投资办饲料厂,畜产品深、精加工厂,不断延伸产业链。三是通过整合财政、科技、发改等部门项目资金,形成多部门关心畜牧产业、发展畜牧产业格局。
四、“十二五”重大支撑项目
(一)饲料加工厂建设项目:通过找商引资和争取各部门项目资金扶持,在水长建成日加工全价饲料300吨的饲料加工称1个,计划投资1500万元。
(二)畜牧产品加工厂扩建项目:积极争取项目扶持,对“象山”肉联加工厂进行扩建,进行畜产品深、精加工,计划投资800万元。


**县畜牧兽医局

2009年11月3日

推荐访问:畜牧业 二五 畜牧局 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