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党校教师到基层挂职锻炼的思考

摘要:党校教师到基层挂职锻炼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下派教师应有的放矢完成好各项任务,确保下派锻炼的目的实现。


关键词:队伍建设   下派锻炼  思考

近几年,保山市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在加强市县两级党校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党校干部队伍素质方面作了很多有效的探索与实践。选派教师到基层挂职锻炼就是其中的做法之一。笔者结合自身挂职锻炼的工作实际,谈一谈到基层挂职锻炼的党校教师应该努力做好那些方面工作进而达到挂职锻炼的目的。

笔者认为,必须努力做到“一个明确,四个好,三个促进”才能圆满完成下派锻炼的任务,进而达到下派锻炼的目的。

一、必须明确到基层挂职锻炼的意义。

党校教师到基层挂职锻炼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增强党校教学科研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一是党校教师到基层挂职锻炼能对一个地方的县情、乡情有一个比较全面深刻的了解,在获得大量感性认识的东西之后,迫使自己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它,使之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从而使一个教师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和能力得到锻炼提高。二是教师到基层挂职锻炼,从事一段领导工作,承担基层领导的担子,有利于提高教师的领导水平和管理水平,有利于培养教师的领导责任意识。三是教师到基层挂职锻炼,可以加深对基层党员领导干部、群众的工作、生活、思想等方面的理解和认识,从中体会到他们的作用,感受到他们的困难和苦乐,进而认识到党校对基层党员领导干部进行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便于回到党校岗位后,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工作,增强党校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到基层挂职锻炼的教师,只有在认识到这一重要意义基础上,才可能有效避免到基层工作锻炼的盲目性,增强目的性和主动性。才可能以谦虚谨慎的心态全身心投入所到单位所涉及的各项社会事务中。

二、在下基层挂职锻炼过程中,必须完成好锻炼、调研、协助、维护党的形象四项工作。

一是锻炼好。锻炼好就是深入社会实际,结合具体领导工作,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深入到工作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锻炼工作能力和领导能力,提高观察、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本领。如笔者在甸阳镇分管食用菌和蔬菜产业,经常与相关龙头企业的领导、技术员保持联系,体会企业文化,学习企业员工干事的精神,学习他们已具备的种蘑菇种菜的实用技术,力争在分管产业工作上,多扮演几个角色,做到既是分管此项产业的行政领导,又是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的协调者,又是产业发展的宣传员,同时又是农民朋友的技术指导员。借助分管工作的平台,让自己综合协调能力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提高。

二是调研好。调研好就结合党校的科研教学工作,借下派机会,广泛调查研究,了解县情、乡情,开阔视野,增强改革创新意识,提高理论研究水平。在甸阳镇,笔者就新农村建设,村民委员会换届、基层党建、产业发展状况和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调研工作,为镇党委政府领导科学决策或反馈决策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从中也深刻认识到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的方针,政策、法规、理论教育和业务知识,技能的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干部培训中,要改变以往“总结经验多,分析问题少,阐述原则多,具体办法少”的习惯,把握不同知识的特点,增强干部培训的实效。

三是协助好。协助好就是协助下派所到单位或部门的领导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基层工作十分繁杂,“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主要领导不可能在每一项工作上都亲临指挥,在很多情况下,确实需要我们主动为领导分担一部分工作。在协助分担工作中,要摆正位置,作为主要领导的助手参谋,工作上的所作所为,要按照党委政府的指示和意图去做,不能自作主张、自行其是,即使有个人创意,也只能在服从领导的前提下发挥,应侧重于进言献策,遇到新问题或新困难,及时与领导沟通汇报请示,确保领导的权威和事情更好的解决。

四是维护好党的形象。维护好党的形象就是在下派锻炼中要把廉正勤政的政治形象与师德形象有机的统一起来,把维护党的形象与维护党校的形象有机的统一起来,增强党校姓党、教师姓党的党性意识。在工作生活中,一切言谈举止都要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对于极少数理想信念动摇、人心涣散、纪律松懈、有所散失判断事物是非标准的人,要敢于进行正确说服和引导。要秉承党的优良传统,做到廉洁自律、不讲虚荣、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表率。如笔者即使到较远的山区开展工作,用一次公车,都要考虑出车的最大效益发挥,力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克服“无事下乡、下乡无事”不良现象发生。这样党的良好形象在党校下派教师身上得到展现,党校教师的水平能力和品德就会被广大基层干部群众认可和肯定。这也是在下派锻炼中“外塑形象,内强素质”的具体实践。

三、学以致用,促进党校工作

到基层社会这个大熔炉、大课堂锻炼学习归来,在调整状态,完成二个转变的(基层乡镇工作到党校工作的转变,基层乡镇领导到党校教师的转变)基础上,积极投入到党校工作中来,力争做到“三个促进”。

促进学校管理。作为党校的教师,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办学的主人,教师必须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为学校管理进言献策。在基层做了一段领导工作,必定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管理经验和方法,不能丢掉,要发扬改革创新的精神,结合党校新的实践,赋予其新的内涵,使之在新的环境中继续发挥积极的作用,探索和形成具有党校现代特色的管理制度,不断实现管理创新。

促进科研工作。在基层锻炼一年,看到基层很多现实问题,加之有目的地开展了大量调研,对当地的风俗人情、社情必定较熟。因而下派回来,要充分利用这一特长和优势,把中央的理论、政策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强烈的改革精神和创新意识,以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勇气和魄力,着眼于对现实问题的理论思考,在研究解决新问题上下功夫,力争出成果、出精品。研究成果一方面,要体现在讲坛上,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为教学服务。一方面,要体现在论坛上,在社会上发挥应有的作用,发表一些较高质量的文章,来影响社会,为党政部门决策提供某些咨询。

促进党校与基层沟通联系,拓展发挥党校职能的空间。由于党校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和党校与外界环境的松散关系,使党校教育表现为相对封闭。这影响党校职能最大化发挥。在一定程度上要改变这一情况,可以利用自己与在下派所到基层单位锻炼工作一段时间已存的“血缘”关系,搭建起党校与基层沟通联系的桥梁。一是党校教师可以到自己下派所在基层开展服务性质的活动。如结对帮扶、党课下乡、基层党建指导等活动。二是建立科研联系点,设置一些反映基层社会实践发展变化的课题,联合攻关,取长补短,也很容易取得成果。这样,既密切了党校同社会的沟通联系,科研成果又能直接推动基层的实际工作。同时,充分发挥了党校理论阵地在社会上的作用。这样一定会受到地方党委、政府和群众的关注和支持。

 

推荐访问:党校 基层 思考 教师 挂职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