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会计第五假设——收益均衡假设

(1.中国矿业大学 管理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8;2.南京审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9)
摘 要:对收益均衡和利润操纵的概念进行了辨析,分析了收益均衡的动因和约束因素,并提出收益均衡假设应当成为传统会计四大假设之外的第五假设。
关键词:收益均衡;利润操纵;动因;约束因素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8)13—0033—02 

早在1953年Heyworth就观察到“有多种会计技术被用来影响净收益在连续会计期间的分配……其目的是为了均衡或弄平期间净收益波动的幅度”2(Heyworth, S.R,1953),由此提出收益均衡的概念,即有意地将收益正常化以便使其达到想要的趋势和水平。到了21世纪,在委托代理制普遍存在的情况下,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和沟通障碍的存在,企业管理当局广泛存在利用自身信息优势通过选择更恰当的会计政策调整会计数据,以向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传递更有用的价值信号的收益均衡行为。针对这种现状,笔者认为传统的会计四大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之外,还应当增加第五假设——收益均衡假设。
1 收益均衡的概念区分

一般认为,收益均衡与利润操纵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两个基本原因,实践中由于证据的缺乏和会计专业标准的可伸缩性,对二者并未严格地区分,导致了人们对其概念的混淆。实际上,这两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为了正确把握收益均衡的内涵,我们有必要从以下四方面对其进行辨析。
1.1 合法性

是否违背会计法规准则的规定是收益均衡与利润操纵最根本的区别。大部分国内外学者关于收益均衡的定义是在法规准则允许范围以内,利用会计规范的灵活性来调整会计收益的行为。而利润操纵则超越了法规的界限演变为欺诈行为,因此在监管政策完善且执行有力的环境中这种违规行为将会受到严厉制裁。
1.2 运用手段

收益均衡是以合法合规为前提的,所以其采用的手段多是针对会计规范的灵活性和滞后性,如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的变更、会计方法选择时点的运用、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关联交易及资产重组等。而利润操纵则是以无中生有凭空捏造、断章取义等违规手段来粉饰财务报告,通常采用虚列、隐瞒重要事项、提前确认收入与推迟确认费用,潜亏挂账、随意改变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等。
1.3 影响期间

虽然会计方法可以依据会计准则在适当的情况下予以变更,但变更的限制条件较为严格,而且短期内不能反复变更,一经选定就会对会计收益产生长期影响,所以收益均衡是一种长期行为,从较长时间来看,它只会影响实际收益在不同会计期间的反映和分布而不会增加或减少企业的实际收益。而利润操纵则是带有明显短期特征的造假行为,通常只在为了达到某个特殊目的时才采用。
1.4 所起作用

虽然收益均衡和利润操纵都会使会计信息出现不同程度的失真,但两者的作用还是有差别的。收益均衡虽然会降低报表信息的真实性程度,但是当管理者预期到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或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所规划时,他往往会对企业当期的盈利进行调整,以适应未来发展。由于净利润是财务报表中的重要指标,且经营者必须对财务报表的公允性承担一定责任,因此在进行收益均衡时并不会随心所欲;相反,调整过的利润指标蕴含了企业原本无法传递的内部信息。董事会或资本市场可以通过分析盈利指标来获得所需的内部信息。而且管理当局达到预定的管理目标要部分的依赖于股东对公司业绩的满意程度,收益的增长率和稳定性能够使股东满意并且能增加管理层和员工的工作安全感、工薪水平。由此可见,收益均衡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积极作用的。而利润操纵是管理者为了达到某个特殊目的所进行的短期造假行为,它除了使报表不再真实可靠,外部信息使用者无法根据财务报告做出决策外,还会导致企业声誉及今后发展受到负面影响,对于管理者之外的其他人有百害而无一利。
2 收益均衡的动因
2.1 管理人员为了实现财富或效用最大化

资本所有者为了消除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常常将经营者的报酬和业绩相挂钩,当期收益正是衡量业绩的一个重要指标研究。根据Healy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在企业当期收益低于报酬计划中规定的下限标准或高于上限标准时,经营者会通过均衡收益来调低报告净收益,因为当期不能获得报酬的经营者希望把当期盈利递延到以后从而增加未来收益;而已获得最高报酬的经营者由于当期的超额盈利不能带来额外的报酬,也会把部分盈利调整到后期,实现总报酬最大化。此外,股东对公司业绩的满意程度也会强化管理人员的地位和报酬。
2.2 管理当局通过均衡收益来影响企业股票价值

相对于变动幅度比较大的盈利流量,稳定的盈利流量能够支持高水平的股利支付。稳定的收益减少了企业风险的总体水平,从而对企业的价值产生了积极的影响。Beidelman就曾指出:“在一定程度上,观察到的报告收益趋势若反复不定,会影响到投资者对未来收益及股利的可能结果的主观期望”。
2.3 改善同债权人的关系

在签订长期借款合同时,债权人为了防止企业经营者增加举债规模,发放大量现金股利以及使营运资金或股东权益降到一定水平下等损害其利益的行为出现,往往在合同中订立一些保护性的限制条款,对重要财务比率进行限制。如果企业在合同期限内违反了这些规定,不仅其贷款有被收回的危险,而且经营活动的自由还会受到限制。所以,企业在经营不佳,违约可能性较大的年度,往往会通过收益均衡来降低违约风险。短期借款合同虽没有附加限制性条款,但企业也会尽量通过平滑利润的办法来掩盖潜在的现金流量大幅波动,使一些以净利润作为贷款安全性衡量指标的债权人乐意提供贷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由资金短缺导致的破产。所以无论是长期借款还是短期借款都会导致收益均衡。
2.4 合理避税

税收是促成收益均衡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为了节约税负,减少现金流出,企业往往尽量降低报告净收益。尽管税务部门在计算企业应纳税额时,是采用税务会计的规定,从而减小了企业收益均衡的空间,但仍有一些会计政策是可供企业自行选择的,如存货发出成本的计价方法一一先进先出/后进先出法的选择。在物价下降的情况下,企业如果想减轻税负,往往采用先进先出法来提高存货发出的成本,降低盈利水平。
3 收益均衡的约束因素

收益均衡是把“双刃剑”,虽然有一定积极意义,但是它以降低财务报告信息的可靠性为代价,使利益相关者很难根据财务报告做出最优决策,并且容易导致经营者为维护自身利益而损害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所以我们必须对其进行适当限制。
3.1 要加强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建设

收益均衡是在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对财务报告有目的的干预,因此,构建一个完善、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体系是限制收益均衡行为的重要途径。具体做法有,在对会计准则制订和修改中,有关会计政策选择力面的规范应更加明确、具体,对一些主观性较强的会计原则和政策的运用应规定相应的约束条件,尽可能缩小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另外,还要加强会计信息披露内容、披露方式、披露方法、披露时间、格式范例等予以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
3.2 要强化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监督,加强对收益均衡的外部监控

审计是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审计,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程度,抑制部分收益均衡行为。因此加强审计准则建设,提高审计质量,特别是CPA的审计质量刻不容缓。
3.3 改革现行业绩考核制度和管理者报酬、聘任制度

应当建立一套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可采用经济增加值、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等作为核心指标,并且要施加一些更换管理人员的压力,使其不敢过分的利用收益均衡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美) Ahmed Riahi-Belkaoui,钱逢胜,等译.会计理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48~51.
[2] 孟艳琼.从盈余管理透视会计核算制度改革[J].商业研究,2002,(5).
[3] 何红渠,肖绍平.盈余管理初探[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2,(1).

推荐访问:假设 均衡 收益 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