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疆少数民族古籍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

(新疆财经大学 图书馆,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摘 要: 文章阐述了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古籍文献整理出版的现状和少数民族古籍文献 资源优势,并指出了少数民族古籍文献开发利用的重要性。
关键词:少数民族;古籍文献;资源建设;开发利用;新疆
中图分类号:G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9)18—0137—02

辽阔广大、美丽富饶的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多种宗教、多种语言文字并存的地 区,也是东西方语言文字的交汇之地, 世界六大语系中的三大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 系 、印欧语系的语言汇集在这里。从汉代以来, 有30 多种语言和近20 种文字在这里留下了被 使用的痕迹。时至今日, 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锡伯五种语言文字和塔吉克、 乌孜别克、塔塔尔、达斡尔、俄罗斯等多种语言在天山南北被广泛使用着。可以说, 没有一 个省区像新疆一样, 历史上使用过那么多种语言与文字, 有那么多错综复杂的丝路故事变迁 和文化纠葛。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新疆各族人民都创造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共 同缔造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卷帙浩繁的 民族古籍。
1 新疆少数民族古籍文献搜集、整理、出版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从加强民族团结, 发扬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两个文明建设的高度出发,在抢救整理出版少数民族古籍方 面作了大量工作。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开展少数民族古籍工作的重要指示,新疆维吾尔 自治区党委 和政府于1983年9月联合下发了《关于搜集、整理和出版新疆少数民族古籍的通知》,成立 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搜集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古籍办下 设了6个业务小组:维 吾尔——乌孜别克小组,哈萨克——塔塔尔小组,蒙古——达斡尔小组,锡伯——满族小组 ,回族小组和柯尔克孜族小组。各小组主要由该民族中德高望重的专家学者和从事民族古籍 文献教学、研究、整理、编辑、出版工作的人员组成,协助自治区古籍办开展本民族古籍的 搜集理、研究和编辑出版工作。

为了保护和宏扬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国家设立了专门机构,抢救和发掘少数民族古 籍。1983年9月,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了自治区及各地方少数民族古籍搜集整理出版规 划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以来,据不完全统计,从1984~200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财政厅 划拨少数民 族古籍工作经费共计650多万元;截至目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已搜集、收藏的少数民族古 籍达两万多种(部、册、件),整理出版500余种,包括有重要价值和重要影响的古籍文献 ,在这些古籍中,有维吾尔族不朽名著《福乐智慧》的3种抄本影印本,有哈萨克族医学巨 著《医药志》,有驰名中外的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和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 。这些古籍的公开出版发行,都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其中,哈萨克 族古籍《医药志》获国家图书奖和全国民文图书一等奖,锡伯族满文古籍《六部成语》和《 锡伯营职官年表》获中国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

2000年,新疆《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编纂工作正式启动。到目前为止,新疆少数民 族古籍办已完成填写各少数民族古籍目录卡片1.5万张。维吾尔族作为新疆的主体民族,历 史悠久,古籍数量多,抢救及编目任务重。目前,《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维吾尔族 卷》(第一册)的编目工作已近尾声;《锡伯族卷》于2008年5月23日正式出版发行;《柯 尔克孜族卷》的编写及卡片登录工作历时8年,现已送《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编委 会终审;同时,《哈萨克族卷》已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专家评审,正在进一步修改之中; 《回族卷》、《蒙古族卷》、《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俄罗斯族卷》的整理编 目工作也基本完成。改革开放30年以来,经过各民族专业人员的辛勤努力,新疆少数民族古 籍的搜集、整理、出版和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 新疆少数民族古籍文献资源优势

自古以来,新疆就是世界东西方各国人民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交通枢纽地带,举 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从这里经过。早在公元前2世纪,即西汉时期,就有关于西域的汉文 简 牍,如军事、医药残篇、卢文坯刻等。公元1至4世纪,有很多的卢文政治、经济文献资料, 如敕令、契约等。公元4世纪以后,有梵文贝叶佛教文献、于阗文佛经医书等。公元5世纪以 后,有吐火罗文佛经、高昌文契约、鄂尔浑文碑刻等大量文献资料。公元6世纪出现了有关 佛教的大型文学著作《弥勒会见记》。公元6~7世纪以后,出现了粟特文、阿拉伯文、波斯 文。据文物考证,维吾尔族人民早在5世纪就已经开始使用从粟特文字母创制的古回鹘 文字。突厥汗国和回鹘汗国时期(公元552~840年),鄂尔浑、叶尼塞文字书面文学广泛形 成,传世的有突厥文、回鹘文碑文和摩尼教诗歌等。公元8~9世纪以后,用回鹘文从汉文翻 译的佛经《金光明经》、《玄奘传》等,都是非常珍贵的文献著作。9世纪末10世纪初,伊 斯兰教开始传入新疆,出现了在阿拉伯文、波斯文基础上形成的维吾尔文字。11世纪,著名 学者、语言学家马赫穆德·喀什噶里编纂了《突厥语大词典》;著名诗人玉素甫·哈斯·哈 吉甫创作了《福乐智慧》,这是两部划时代的鸿篇巨著。这一时期,喀拉汗王朝文坛上的代 表者之一,诗人阿合买德·本·穆罕默德·尤格那克创作了著名的诗卷《真理的入门》。14 世纪以后,维吾尔族使用了察哈台文,政治、历史、文学、宗教、艺术等方面的古籍著作愈 来愈多。新疆古籍文献资源特别丰富,目前各单位已经搜集到古籍文献为约一万册,其中大部 分都是维吾尔族古籍。如2006年新疆吐鲁番地区少数民族古籍工作人员,在新疆鄯善县鲁克 沁镇两位宗教人士手中,先后发现古西域著名维吾尔族诗人艾合买提·吾加木尼牙孜在1802 年,用察合台语(古维吾尔语)创作的长篇叙事诗《热吾泽突孜左合热》(汉译:左合热的文明 园)手稿,和清代西域维吾尔族学者吾布勒·伊斯拉木,从波斯语翻译为察合台语(古维吾尔语 )的抄本《麦鲁麻提阿帕克》(汉译:世界通讯)。这两本古籍对研究古西域文学、历史、地理 和古丝绸之路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自古以来生活在中亚、蒙古高原和南西伯利亚草原的哈萨克族先民,逐水草而居,创造出了 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别具一格的文化模式,即“游牧生活”和“草原文化”。哈萨克族先民公 元 6世纪就创造了古代突厥文,即鄂尔浑一叶尼赛文(又称鲁尼文或如尼文)。到了公元8世纪 ,就使用了以古代阿拉米文为基础的粟特文(后又称为回鹘文)。随着伊斯兰教的进一步深 入和传播,大部分哈萨克族氏族部落使用了阿拉伯文。哈萨克族创作了大量的古籍文献、口 头传说和民间长诗,如哈萨克手抄本医药文献《医药志》,民间长诗《英雄塔尔根》、《英 雄斯托提克》、《阿勒帕米斯》、《七个可汗的传说》等。其他有蒙古文、柯尔克孜文、回 族(汉文、一部分阿拉伯文、波斯文古籍) 、满文、锡伯文、乌孜别克文、塔吉克文(波斯 文)、塔塔尔文、俄罗斯文等文字文献,内容丰富多样。其中有蒙古族的《江格尔》、《卫 拉特法典》、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藏族的《格斯尔》、回族的《真道归要》以及清 朝锡伯文手抄本《萨满神歌》等典籍。
据有关资料显示:“新疆古籍约在3~5万册之间,目前各单位已经搜集到约1万册,并且 大部分都是维吾尔族古籍。其中新疆古籍办收藏了超过4 000册不同年代的古籍,成为新疆收 集古籍最多的单位,并且多数为公元100年~500年的古籍。全疆各大图书馆收藏汉文古籍约4 0万册,其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8万册,新疆大学图书馆17万册,社会科学院图书馆10万 册。新疆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收藏的新疆少数民族文字古籍2 000余册中,以手抄本为主,是研 究 新疆历史、文化、宗教、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珍贵文献资料,涉及语种包括阿拉伯语、波斯语 、突厥语、察合台语、塔塔尔语和乌尔都语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品中,有多种文 字(汉文、回鹘文、卢文、吐火罗文、婆罗迷文、梵文、哈卡尼亚文、吐蕃文、阿拉伯文、 波斯文、粟特文、察合台文等)书写的文书、简牍,这些文献不仅是直接研究中国历史的珍贵 资料,对中亚乃至世界民族、文化史的研究也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
3 新疆少数民族古籍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

新疆少数民族古籍是一批珍贵难得的文化历史遗产,它们像一颗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西北 大漠古丝绸之路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向世人昭示着自古以来中华大地各民族水乳交融, 印证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血脉,彰显着中华民族是团结和谐、奋进向上的多民族大家 庭。
3.1 开发利用古籍文献,能为地方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历史借鉴和决策依据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经济部门在经济发展规划的决策过程中,为 了避免失误,必须要对当地的省情、市情、县情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特别要注意掌握经济发 展过程、产业和资源配置状况以及水文气象、地理交通、物产资源等方面的准确资料,使决 策更加科学化。而现实的经济、科技、文化、自然状况等,都具有自身发展的历史延续性,只 有详细了解和占有各方面的历史资料,掌握发展变化的规律,才能对现实状况作出合理的分析 解释,才能事实求是地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预测和规划。古籍地方文献,特别是地方志中, 对于各地的人口、物产、矿藏、水利、自然灾害、文化生活和风俗习惯等等,都有详细记载, 内容十分广博,开发和利用好这些资源,对政府和经济部门的宏观决策,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 参考价值。
3.2 开发利用古籍文献可以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

新疆古籍文献记载了新疆众多的特产资源。瓜果菜食用菌类如新疆的哈密瓜和无核葡萄、石 榴、巴达姆等。皮毛畜产类如新疆细毛羊、羊绒、伊犁马;阿勒泰大尾羊、羊皮等。药材类 如雪莲、贝母、冬虫夏草、罗布麻、阿魏等。据调查,我国民族药材品种有8 000多种 ,其中 藏药材资源有2 436种,蒙药材有1 342种,维药材600余种,苗药材500余种。我国各民 族在用 药上都有不少独特的方剂,在一些疑难病症的治疗方面颇具特色。如新疆喀什地区的历史上 的“叶儿羌汗王国”、“ 喀喇汗王国”的文献资源,民族特色的维吾尔医药皮肤病“白癜 风”“ 牛皮癣”的文献资源、维吾尔中草药资源等等。据介绍,国内外许多专家十分看好 维吾尔医药在牛皮癣(银屑病)、白癜风、皮癣、湿疹、痤疮等皮肤病的独特疗效,中国 中医科学院张兆云教授说:“类似治疗牛皮癣、白癜风有特效的维吾尔医药,许多民族药是 防治世界性难治病的宝藏”。许多被西医、中医视为疑难杂症的疾病,如牛皮癣(银屑病) 、白癜风、糖尿病,采用维吾尔医的医疗手段,能收到奇效。
3.3 开发利用古籍文献,发挥地方经济优势,推动地方经济建设

古籍文献资源记载了历史名人、山水风光、文物古迹等自然、人文景观,这既是可贵的文化 遗产,也是可供开发的经济资源。如吐鲁番雅尔湖旧石器遗址、呼图壁县康家石门子岩画、 北疆草原石人、楼兰古城、哈纳斯、天池、那拉提草原等,都已成为当地重要的旅游资源,极 大地提高了西北地区的知名度。因此,新疆各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要加强应对少数民族 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文献资源进行分类整理、研究加工,开发和利用这类古籍文献资讯 。这样既能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文化,又能为民族地区与外界交流,为中外企业家、商界寻找商机提 供信息资讯服务。
4 结束语

新疆古籍文献是中华民族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疆地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起 着重大作用。党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更加明确了做好地方古籍文献工作的紧 迫性和重要性。充分利用新疆古籍文献去了解新疆地区的过去和现在,了解新疆当地的历史 、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风俗民情,了解当地的气候、地质、物产、矿藏,有利于新疆维 吾尔自治区的 开发建设。利用新疆地方古籍文献中各少数民族与汉民族团结友爱的史实,各民族人民保卫 祖国边疆的史实,对于宣传民族大团结,宣传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局 面,均大有裨益。

目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阶段,综合国力明显提高,文化建设步入快 速发展的新时期,加强古籍保护工作,具备了很好的时机和社会基础。因此,保护珍贵的中 华古籍,传承祖先留下来的珍贵的精神、物质财富,是文化领域和图书馆界义不容辞的历史 责任。所以,各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要加强古籍保护工作,同时也要做好古籍资源的开 发利用。古籍保藏得再完好,不加以必要的开发利用,古籍自身的真正价值将永远得不到应有 的体现。如果我们能在保护好古籍文献的同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开发利用古籍资源的工 作中去,将比单纯地拥有一大批完好却无法被人们利用的古籍文献更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易雪梅,金颐. 西北地区古籍文献资源存藏现状概述[J]社科纵横,2008 ,(9): 107~110.
[2] 郭德兴. 简述新疆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情况[J].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 8,(2):56~57.
[3] 蒋莉,张干年. 试论古籍资源的开发利用[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5,(1): 108~111.
[4] 香翠真.简议新疆地区民族文献的开发与利用[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02 ,(2):129~132.

推荐访问:新疆 少数民族 古籍 开发利用 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