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与对策

 

(石河子大学商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1300)

摘要:文章阐述了新疆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对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因素作了比较深刻的分析,并就这一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县域经济;农业产业化;新疆

中图分类号:F127(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9)21—0038—02

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称《决定》)提出,扩大县域发展自主权,增强县域经济活力和实力,为下阶段县域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县域经济作为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结合部,是社会经济功能比较完整的综合性经济单元,也是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一个关键性层次。对于消除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差别,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1 新疆县域经济发展现状评述

新疆现有88个县市。经过多年的发展,县域经济在新疆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协调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到2007年底,县域人口为1821.94万人,占新疆总人口的88.88%;县域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928.15亿元,占新疆的63.32%,县域地方财政一般性预算收入108亿元,占新疆的49.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新疆的53.47%。县域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由1995年的39∶35∶26调整为2007年的26.8∶32.5∶40.7,县域经济的产业结构总体开始趋于合理。呈现出的基本特征为:
1.1 农业基础地位突出,农民收入水平偏低

新疆县域经济是以农业和农村为主体的经济,目前,新疆国民经济总量中,县域农业提供了全疆农林牧渔业总量的98%,粮食产量的99%,肉类产量占全区的98.2%。轻工业产值近90%来自农产品加工,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70%以上是靠种养植业。近年来新疆农民家庭经营二三产业纯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仅为15%左右,2007年新疆农民人均纯收入2737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1.2 资源丰富,未形成经济优势

在新疆县域经济中,拥有丰富的特色资源,如红色产业、林果业、畜牧业、旅游资源和矿产资源等,但未形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其中,红色产业在北疆地区有一定的种植规模和加工能力,但基本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未形成规模化生产,因此,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产业优势不明显。林果业分布面广,农民生产大多数仍然沿袭过去的那种“规模小、种类全”的生产模式,难以形成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畜牧业,常常作为种植业的副业,50多年来,在农业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一直在20%~30%之间,未形成规模。
1.3 市场范围小,外向型经济发展尚未起步

新疆是中国的能源储备基地,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是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沿边28个口岸,与8个国家接壤,特别是中亚5国有6000多万人口,农业中的种植业发展滞后,农产品深加工非常落后,果蔬产品匮乏,为新疆县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机遇,但多年来,新疆县域经济紧盯着疆内市场,出口型农产品无论是规模,还是品种都处于刚起步阶段,严重地制约了新疆县域经济的发展。
2 新疆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瓶颈
2.1 城镇规模小,集聚辐射功能弱

目前,新疆共有建制镇158个,城镇规模总体上偏小。建制镇平均人口仅为1.1万人,镇区非农业人口平均只有3700人。一般情况,当小城镇区人口达到1万人时,才可以发挥经济中心对城镇经济的集散和扩散作用;2万人时作用比较明显;超过5万人时则可以对周边若干乡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明显的带动作用。由此可见,新疆的城镇规模远远小于可以发挥积聚和辐射作用的城镇规模。城镇规模过小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不利于资源的集约利用,难以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近年来,通过“撤乡并镇”、“撤乡建镇”等途径使许多小城镇面积有所扩大,但是,真正能发挥小城镇功能的建成区面积大多并无实质性增加。目前新疆大部分地区的农村小城镇的发展规模都比较小,大多小城镇实际上只是小城镇的雏形,与规模化发展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就限制了小城镇的聚集效应和辐射功能的发挥。
2.2 经济总量弱,发展不均衡

2007年县域平均GDP为21.91亿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9%,其中GDP总量过百亿元的县(市)有库尔勒市和鄯善县,其中库尔勒市为315.22亿元,居各县市之首,鄯善县GDP仅为105.74亿元,远低于全国百强县县均268.17亿元水平。而最低的阿合奇县仅为1.73亿元。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的比重偏低,绝大多数县域内没有国有大中型企业,甚至在一些县市中工业几乎是空白。2007年,新疆88个县域经济的总量为1928.15亿元,第一产业总产值为517.22亿元,占经济总量的26.8%,其中比重在40%以上的县市有46个;工业总产值为626.43亿元,占经济总量的32.5%,其中比重在20%以下的县市有62个,有7个县(市)比重甚至不足5%。2007年新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0582.76元,比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5501.24元;县域人均储蓄存款为9930元,比全国平均值低2356.4元,比全区人均储蓄存款低1584.66元。占全疆人口88.88%、面积90.0%的县域生产总值仅占全区的62.97%;人均生产总值为10582.76元,仅为全区平均水平的70.55%,其中65个县(市)低于全区平均水平。新疆县域经济发展存在区域性不平衡,呈北强南弱的非均衡状态。
2.3 产业结构趋同,市场化转换难

各地区产业结构雷同,产业布局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同一地区各县产业结构趋同。从一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构成来看,2007年,县域一二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6.8∶32.5∶40.7,产业结构属于“三二一”型。就业结构中,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占51.1%,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仅为13.7%和35.2%。交通、通讯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发展滞后,成为县域发展的瓶颈,严重阻碍着县域经济的发展。

绝大多数县(市)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较低。第一,大多数县(市)产业结构中第二三产业比重过低,第一产业比重过高,产业结构市场化进程明显滞后,不仅低于全国,也低于全疆总体水平,存在第一产业过重、第二产业脆弱、第三产业滞后的局面。各县(市)农副产品多半是以原始产品或初级产品为主,农产品精深加工尚处于起步阶段,现有加工产品也因技术起点不高,更新换代慢,不适应市场的需要。
2.4 生态环境脆弱,可持续发展形势严峻

新疆位于欧亚大陆腹地,气候干旱,环境恶劣,生态系统脆弱。农业生产主要集中于绿洲,绿洲面积仅占总面积的4%,荒漠化面积104.4万km2,占总面积的60%。由于绿洲农业规模持续扩大和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开发,造成绿洲生态环境恶化,如塔里木河流域断流,已造成下游沙漠化。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山区的森林和草地不断退化,平原湖泊萎缩、咸化,天然绿洲减小,大气、水环境和农业环境污染加重,干旱、风沙、洪水、病虫等自然灾害频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面临挑战。县域经济开发的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之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冲突。如果继续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不合理开荒,生态环境恶化将不断加剧。
3 新疆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3.1 解放思想,发展外向型县域经济

在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发展县域经济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创新。新疆要抓住向西开放的有利时机,发展外向型互补经济。倡导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户增收发展途径,实行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采取灵活多样的制度体系,调动县域内企业与个人的积极性。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确立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地位,以市场为导向,培植企业的竞争优势;运用资本运营和品牌延伸,实现企业规模效益;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实现县域经济的规模扩张。
3.2 扶持县镇集群经济,坚持走差别化道路

新疆的各个县(市)应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采取错位竞争发展战略,在避免与其他县域产业结构趋同的基础上,选取主导产业,培育和发展经济主体,特别是小规模经济和小企业,使它们在一定区域内、县(市)内形成集群经济,构建起分工明确的和联系密切的特色产业群,从而真正构筑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如新疆的布尔津县借助本县独有的旅游资源,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巩固壮大旅游产业的主导地位,坚持走“旅游立县、旅游兴县、旅游强县”之路,举全县之力加快旅游业发展。①加快旅游规划编制工作。②加快喀纳斯沿线景区(点)开发。先后引进福建武夷山、香港山月等一批疆内外实力雄厚的大集团、大企业落户布尔津,开发开放阳光沙滩、五彩滩、阿贡盖提、额河漂流等10余个景区(点)。③加快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加快特色旅游产品开发。④布尔津县把县城作为喀纳斯旅游的“第一景点”进行打造,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欧陆建筑风格,被游客誉为西部旅游边城和“童话世界”。2007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6.9亿元,比2001年增长127.8%,年均增长14.7%。人均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5150元增加到9430元,年均增长10.6%。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732万元,年均增长17.5%。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3620元,年均增长8.2%以上。
3.3 培育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3.3.1 加强培育“重点龙头企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主要是以龙头企业为带动,通过企业自建基地、基地带农户的方式,使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户三者有机结合,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组织类型,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新疆现有龙头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加工层次浅、带动能力弱等问题。为此,首先应在培育龙头企业上下工夫。其次是完善“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把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与龙头企业结合起来,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如伊犁巴口香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依托伊犁河谷优势资源,以大农业发展为基础,适时选准牛羊肉加工产业,多部门协调参与,以紧密型的利益联结关系参与牛羊育肥生产管理的全过程,实施“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组织模式,建立完善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提高了农产品生产质量,延伸了产业链,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拓展了市场,提升了整体产业水平。又如新疆芳香植物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该企业通过实施“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使资源优势迅速转化为经济优势,效益十分显著。
3.3.2 围绕主导产品和主导产业,抓好“产品基地”建设。

主导产业过于分散,是导致新疆主导产业形不成批量规模效益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打破行政区域的人为分割,因地制宜建立不同类型的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实现产业基地布局特色化和农产品生产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新疆通过多年狠抓优势明显、特色突出、基础较好、竞争力强的产业,初步形成“一县一品”或“一县多品”的发展格局。如农业中的棉花产业,以及瓜果产业体系;吐哈盆地的哈密瓜和葡萄、哈密大枣和田的石榴,英吉沙的杏子,达坂城的蚕豆等,以昌吉州、伊犁州为代的的畜牧业体系;以博湖、福海的养鱼业为代表的养殖产业体系;以吐奋番、金沙滩、喀纳斯、天池、那拉提草原为代表的旅游体系。必须大力宜传这些产业,使之成为名牌产业,形成地方特色产业群,提升市场竞争力。通过这些具有县域特色产业的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不仅优化了工业布局,而且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繁荣了农村经济,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3.4 加大金融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切实解决融资困难

人民银行要适时增加支农再贷款,商业银行要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在具备条件的县镇恢复机构和业务,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金融服务。政府要帮助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信用社吸收存款,增加信贷资金总量,农村信用社要提高农业结构调整的贷款比重。各商业银行要增加在县域的贷款规模,优化贷款结构,积极处置县域不良贷款。自治区政府、各地(市)有关部门要帮助和支持各县(市)建立发展担保业,尽快完善金融担保体系。地方政府要支持金融部门积极盘活不良贷款,依法收贷,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的行为,创建金融服务安全区。确保资金在城乡之间自由通畅流动,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搭建金融平台。
[参考文献]
[1]张春光.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J].理论导刊,2008,(11).
[2]张瑞娟,李雪艳.产业集群:新疆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思路[J].实事求是,2005,(3).

 

推荐访问:新疆 瓶颈 对策 县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