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财源建设研究着力打造XX财政新风貌

    **财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着力打造南部经济强县,财政收入亿元县,为实现财政工作的新跨越而努力奋斗”为活动主题,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增强发展能力,提高收入质量,提高保障水平”为实践载体,以“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为总要求,全局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科学发展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着力改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财政理财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财政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政管理体制,为实现财政收入亿元县的新跨越而努力奋斗。  

一、   财政工作现状  

**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州西南部,全县辖八乡一镇, 21.4万多人口。县内主要居住着哈尼、彝、瑶、傣、拉祜、汉等六种世居民族,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98.2%。财政自给率不到13%,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500元,人均口粮仅 250公斤 。是典型的集“边、山、少、穷”为一体的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国家级特困县。县财政局是县人民政府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履行地方财政分配与再分配职能,担负着全县预算收支执行和管理义务。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状大财源,科学理财,实现财政工作新跨越,是确保我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着力打造南部经济强县的有力保障。  

财政收支执行特点:一是围绕财政收入目标,千方百计组织财政收入,财政收入实现快速增长。2008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8,355万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060万元,2005年度地方财政收入为3,006万元,财政“十一.五”规划中,地方财政收入平均增长速度达26.33%。二是宏观调控,统筹安排,合理安排预算支出,确保各项事业健康运行。2008年度,全县财政支出累计完成48,231万元,国民经济建设财政“十一.五”规划中,2005年度财政支出总额为22,430万元,财政支出平均增长速度达29.07%。从增长比例看,支出增长比例与收入增长比例均以“两位数”增长。但从绝对数看,支出数远远高于收入数,财政自给率不到13%,很大部分靠上级财政补助,也即意味着全县财政分配除保障人员工资和保重点建设外,无更多财力,安排搞其他项目建设,财力薄弱,财政工作面临重重困难。  

二、财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分析  

(一)财政收支矛盾突出  

一是县乡经济发展缓慢,财政收入增长乏力,缺少能够成为财政提供一定规模的稳定收入来源的支柱产业和财源。**县是农业县,经济不发达,经济结构不尽合理,财源结构单一的问题较为突出。农业提供的财力十分有限,加之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农业税、农特税,收入不断减少;没有税源大的骨干企业,现有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好,不能提供更多的财政收入,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和财政优势,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弱县、财政穷县”。能够成为财政收入来源的经济项目很少,财政收入水平很低,财政增收有限,供需矛盾突出。        

二是财政供养人口增长过快,负担沉重,政府运行成本上升。县乡财政困难的最大症结是财政供养人员过多。增长过快,导致各项工资性开支和基本运转经费等刚性支出大副度增加,支出的增长大大超过了收入的增长。三是政策性减收增支影响。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给县级财政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自九九年起,逐步取消农业税和免征固定资产方向调节税等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县级财政收入,增加了县级财政困难。加之不断出台提高工资、补贴水平的政策也加剧了县级财政的困难。尽管近年来出台的增资和补贴,中央和省级财政都给予了转移支付,但一方面上级转移支付计算的人数少于县级实际供养人数,另一方面,上级的转移支付不是全额保障,需要地方承当一定比例的支出,相当一部分县级收入的增量还不够抵补支出增加额,这就使“吃饭”财政更难走出困境。  

(二)干部队伍素质亟待提高  

一是财政干部队伍素质偏低,工作实力受到削弱。新老更替,工作调动,上提下调,人员更换多,财政队伍不稳定;加之,近几年新会计准则、新会计制度出台,预算制度改革,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办公电算化等多种因素,对财政干部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虽然局内部自身开展多种业务培训,财政干部队伍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但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加强财政干部队伍素质教育。  

二是单位部门财会队伍弱化,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存在。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工作的重要性越趋突出。但由于重视不够,有的单位随意任用从未学过会计基础,不董财会知识,未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从事财会工作,会计核算不规范,财务反映不清楚,会计信息失真严重。据统计,全县纳入会计集中核算的行政事业单位共103个,共有103个报账员,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仅有38人,只占37%, 60% 以上不符合从事财会工作条件,企业特别是非公经济持证人员更少,财会队伍素质明显低下。如何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财会队伍素质是当前我县亟待解决的一项课题。  

(三)财源建设缓慢,制约**财政发展  

财源建设的重点工作是盘活国有资产,促进企业发展。通过几次深层次的国有企业改革,一定程度上盘活了国有资产,减少了国有资产流失,对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改革后形成的各种中小企业,由于种种原因,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财源建设仍趋步难前。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地处边远贫困山区,山高坡陡,交通不畅,信息较闭塞,投资成本较高。**全县3 000多平方公里国土面积,找不到一块相连一平方公里的平地,海拨差距也较大,高达2600多米,低到 320米 ,差距2300多米,地理环境沟壑纵横,对面山上两相传话音,走起路来行半日。虽然在政府的关心下,开通了乡村公路(土路),但弯道多,路基不平,难以常年通车。即使通车,离县城最远的乡镇也不过100多公里,但由于路况差,行程却要5、6小时,货车吨公里运费达1元多,比内地县市高出3至5倍,运输成本就较大。同时,鉴于地理位置原因,电视、电话网络建设起步晚,信息闭塞严重阻碍我县财源建设项目健康发展。  

2、地方财力薄弱,产业建设存在融资难、担保难问题,资金不能加速周转,经济效益提不上来。从财政收入和支出增长比例看,虽然收入与支出均以“两位数”比例增长。但从绝对数看,支出数远远高于收入数,财政自给率不到13%,85%以上靠上级财政补助,地方财力薄弱,地方政府担保信誉力不强,金融部门融资支持力度不足,财源建设项目发展中存在融资难、担保难问题,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受到限制,经济效益提不上来,影响财源建设项目产业发展。  

3、人员住居分散,难以形成产业链,产业规模化建设受到极大约束和控制。全县地理环境呈峰峦叠嶂,山高坡陡,凸凹不平,海拔相距两千多米;地区气温相差大,高的到 35℃ ,低的到 5℃ ;全县综合统计数据,国民经济建设“十五”规划中,生产总值比重为:第一产业19%,第二产业57%,第三产业24%,农村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村民聚居分散,有居住在山顶的,有居住在半山腰的,有居住在河坝的,人员不易集中。要建设规模化财源经济困难重重,区域优势发挥不了,特色经济建设不明显,难以形成稍具规模的产业链,当地企业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财源建设项目发展受地区环境束缚和限制。  

   三、加强财源建设研究,着力打造**财政新风貌对策分析  

针对**实际,如何加强财源建设研究,着力打造**财政新风貌的对策分析:  

(一)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保证财政工作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财政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发展这一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更好地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为推动**经济、构建和谐**服务。  

(二)抓住重点,培植财源,狠抓财政收入增长是促进财政收支平衡,加快地区经济发展的保障  

一是抓好水电产业开发,即抓好土卡河电站和戈兰滩电站的投产发电及其他小型水电站的开发建设,实现电力增值税大幅增收,进一步打牢财政增收基础;二是清理整顿矿产资源,规范采矿秩序,力争矿产业税收实现重大突破。三是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对边境县的政策扶持等机遇,积极争取政策性财源,进一步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为财政增收创造条件。四是创新征管思路,抓大户、查漏户、收散户,努力挖掘征收潜力;五是认真落实地方财政收入目标考核责任制,确保实现收入增长目标;六是强化纳税评估,找准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税负偏低的问题症结,实现公平税负。通过多重努力,力争达到边疆南部经济强县,财政收入亿元县。  

(三)必须坚持民生财政,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  

民生财政应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政府财政最大限度地投向民生,切实解决老百姓衣食住行、上学、看病、养老等切身利益问题。二是政府财政应完全公开、透明,纳税人的钱怎么花?财政蛋糕怎样分割?投入民生几何?要清清楚楚、详详细细、毫不含糊、毫无保留地端到台面上,不仅让群众看得清,而且要让他们看得懂,还要设“绿色监督通道”,让纳税人好监管政府用钱。三是紧政府宽百姓,克扣自己体恤民生,这应成为“民生财政”的风向标。同时,围绕县级财政困难,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保障财政经济良性发展。认真分析经济发展形势,积极研究省州对县财政管理体制的内涵和数字背后的政策,不断整合包装有利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项目,积极向上反映实际困难,努力争取上级资金,缓解地方财政困难。  

(四)抓住发展的重点和着力点,不断提高财政保障能力  

根据十七大提出的“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全县财政部门必须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支出放在财政支出的首位,切实加强薄弱环节投入,关注民生。一是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财力支撑;认真落实对种粮农民农资增支综合直补、良种补贴、能繁母猪补贴、退耕还林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贯彻落实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支农惠民政策,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确保农民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实实在在得到实惠。二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农村低保制度,落实财政补助政策,努力实现城乡低保和城乡基本医疗保障“两个覆盖”;妥善解决干部职工医改前医药费欠账问题;完善和推进城镇廉租住房保障制度;三是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进一步落实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加强资金监管,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提高政法机关经费保障水平,统筹财力,保障机关运转,促进社会稳定;四是认真实施好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促进农村公益事业全面发展。  

(五)围绕提高财政资金绩效,积极深入推进和深化财政改革  

按照建设科学财政、和谐财政、民生财政和服务财政的要求,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努力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一是及时跟踪上级政策,积极应对财政体制调整。要做好调查研究,认真测算上报有关数据,研究财政体制内涵和数字背后政策,积极反映**特殊因素和实际困难,抓住工作主动权。二是抓好财政各项改革,规范收支管理。积极推进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扩大集中支付覆盖面,使其规范高效运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政府采购、乡财县管、会计集中核算、村财乡管等改革;深化非税收入管理制度改革,从项目、票据、缴款、使用、监督等方面强化“收支两条线”管理力度,为巩固收入分配秩序和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提供有力保障;进一步完善“一折通”和“金财工程”,使理财更加现代化和简洁化、科学化。  

(六)以人为本,切实抓好财会队伍建设。一是继续抓好机关作风建设,切实转变干部职工学习、工作、生活作风,努力建设机关一流形象;二是强化内部管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三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财政知名度;四是狠抓理论成果转化示范工作,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五是继续开展好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以思想大解放实现财政大发展;六是狠抓干部廉政建设,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党风党纪教育活动和“读书思廉”、“家庭助廉”等活动,努力打造一支清正廉洁的理财队伍;七是继续加强财政业务培训和财政干部学历教育工作,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抓好业务培训,提高财政干部的业务素质,建立学历教育激励机制,积极鼓励财政干部接受学历教育,不断提高财政干部的学历层次和优化知识结构。  

   

作者: 陈俊  

                                                  2009年7月9日 

 

 

推荐访问:财源 着力 财政 打造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