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南充市小城镇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

    摘要:不同地域和经济发展阶段,小城镇发展的动力系统结构各不相同。文章以南充市为例,对小城镇发展的多元动力机制进行探讨,以期从理论和实践方面指导小城镇建设,对南充小城镇科学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小城镇发展;动力机制;南充市
 
    一、南充市小城镇概况
 
    南充作为农业大市、丘陵大市、人口大市,小城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2008年全市124个国、省、市试点小城镇工商税收、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高出平均15%、20%。全市试点小城镇中有113个完成了规划,形成特色鲜明、风格各异的小城镇群体,2008年上半年全市集镇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达3800万元,启动开发新区5.8平方公里,建成城镇生活污水净化池85处,小城镇道路硬化率达95%以上,自来水普及率100%,人均绿化面积超过3.1平方米;试点小城镇兴建各类专业、特色、综合农贸市场80个,面积近50万平方米;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8万多人。小城镇建设渐入引农入镇、引资建镇、以商活镇、以企富镇、产业立镇的发展轨道。
 
    同时,也暴露出诸如城镇规模偏小、布局过密、过散、基础设施落后、城镇建设水平低,品位不高、规划布局失衡、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经验表明,当城市化水平低于30%时,农村远离文明;达到50%时,城市文明普及率将达70%;达到70%时,城市文明普及率将达到100%,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目前南充的城市化水平不到30%,仅相当于世界1950年的平均水平,发展任务艰巨。按四川省委要求,以城镇化水平45-50%计算,到2020年,南充市将有近200万农民转化为城镇居民,面对人口、就业、住房、环境等诸多压力,结合南充实际,必须重点发展好小城镇,对其发展的动力机制和策略进行研究。
 
    动力机制,是指小城镇所必需的动力的产生机理,以及维持和改善这种动力产生的各种经济、制度等所构成的复杂的自然和社会因素的综合系统,它决定着小城镇的发展道路和对策选择。由于小城镇是“乡村之首,城市之尾”,不同地域、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其发展的动力系统结构各不相同。分析它有利于总结经验教训,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指导小城镇建设。由于南充在自然、经济、社会各方面有其独特性,因而在小城镇发展动力机制上必有其不同的特点。南充应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合力用好动力机制,走健康发展、特色发展的城镇化道路。以下就南充市现阶段小城镇动力机制及策略和新型动力机制与策略作探析。
 
    二、现阶段动力机制与策略
 
    (一)经济驱动
 
    小城镇发展是非农产业形成和农业人口转化成非农人口的过程。本质上讲,非农产业形成聚集是最原始的动力。农业的发展是小城镇的基础和前提,工业化是 “发动机”,第三产业是“后劲力量”。产业结构的演进改变了小城镇的形态和规模,进而影响其发展的过程。培育和发展有活力的“经济细胞”,是小城镇建设必须遵守的法则。
 
    为此,南充市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与发展工业结合,走“以工兴镇”的路子。如潆溪、小龙、龙门、七里、定水、新政等镇,大力招商引资,创建工业园区。
 
    2、与农业产业化结合,走“以农强镇”的路子。如河舒、双龙、义兴等镇,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保鲜、加工、运输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民增收。
 
    3、与商贸发展结合,走“以商活镇”的路子。如伏虎、老观、建兴、小桥、李渡等镇,通过兴建各类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日杂百货商场,刺激农村消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4、与文化旅游业发展结合,走“以旅富镇”的路子。如江南、马鞍、西兴、木老等镇,充分利用本镇资源,积极发展旅游业和农家乐,带动三产发展。
 
    (二)市场驱动
 
    市场动力机制是指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的各环节和组成部分通过市场建立其内在的有机联系。市场供求关系变化、企业间竞争、价格涨落、利率高低等都会带动和制约整个社会机体的运行与发展,使投入产出最优,从而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应充分运用市场动力机制,打破区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以人兴市、以市兴镇、以镇促市”。
 
    南充须大力培育农村市场体系,推行“农工贸、贸工商、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发展外向型经济,开拓国际市场。同时,与市场建设相结合,积极扩建、改建、新建各类市场,使区域性综合市场形成规模,上等级、上水平、发挥中心市场作用。
 
    (三)环境驱动
 
    城镇从本质上来说是人口居住地,是“居民点”。使城镇环境优美,生产、生活条件远优于农村,有利于吸引人口迁移聚集,带来资金投资创业,发展第三产业,使“城”变成“市”,否则充其量只能是一个生产地,难以发挥城镇的其他职能。
 
    为此,南充市应注重生活居住环境的不断优化,在功能分区和住房、休闲、娱乐、教育、文化、卫生、工作、结构等功能分区布局上要科学合理,尽可能以方便人们生活需求为目的。在供水、排水、供电、通讯、交通等方面不断优化。特别是抓住国家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扩大内需的机遇,争取资金项目,加强小城镇的道路、供水、电力、燃气、绿化、美化、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营造出生态自然、绿化精致、风格独特的投资和居住环境。
 
    (四)工业化驱动
 
    工业化发达程度主要表现在:当地形成发展的工业生产,大城市工业向农村的渗透分散推进。前者以当地资源优势为依据,发展污染小(无污染)、投资少、见效快的加工企业为主,特别是农副产品加工、深加工工业,带动特色农业及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后者为避免城市环境问题不断恶化,将一些工业适当布局到其周围的农村小城镇,有利于资金、技术合理流动,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
 
    为此,南充应依托成渝工业生产、技术、资金、人才优势,主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实现新跨越。
 
    (五)比较利益驱动
 
    农村城市化的动力表现为农业系统内部的强推力和非农产业外部的强拉力的双重作用,驱动人口从农业转向非农产业,从农村转向城镇。由于农业的弱质性和农业的落后以及人多地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快速增长、城市收入增长远快于农村,使城乡差距持续拉大,农业内部的斥力增强和非农产业的吸引力加大。实践证明:农村城市化进程中,政治驱动因素减少,利益驱动因素增加,速度加快。
 
    就南充而言,城市化水平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欠发达,工业化进程缓慢,比较利益驱动不力。小城镇建设应合理布局,科学规划,以农业产业化为契机,培植有特色的优质中小企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营造小城镇建设的宽松环境,按市场化机制运作、让广大市民富裕。
 
    (六)大城市辐射驱动
 
    大城市的辐射是小城镇发展的外在动力之一。随着大城市人口的增长和经济活动集中度的提高,城市中心区环境、交通、住宅、企业、用地等均处于相对饱和状态,城市的经济活动或城市的职能向外延伸,各要素急需外移,由此带动城市周围农村地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南充在成渝经济圈中,劳动力、产业政策、土地、交通以及房地产等方面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南充小城镇应依托成、渝、南的强力辐射(尽管尚不能覆盖全部的小城镇),以最低的成本、最大的收益,接受现代科技、文化知识、思想观念和日新月异的经济信息,接受中心城区的经济支援,从而以较快的速度发展。
 
    (七)规划导向驱动
 
    生产要素的集聚化、规模化,促使城镇化成为现实。如果小城镇规模偏小,达不到空间集聚要求,也达不到适度规模要求,难以形成较为完善的城镇供水、排水、供电、供热、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体系,以及商业、科技、教育等社会化服务体系,不仅严重浪费土地资源,而且不利于企业的集群发展,提高城镇效益。反之,城镇过密分布,导致集聚效益不足,辐射半径过小。因此,要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导向机制,科学合理地确定小城镇建设的数量和规模。并实行最严格的土地和水资源的监管,盘活用好存量建设用地。
 
    按公认标准,如果居住在城镇的人口达到总人口的70%,就基本实现了城镇化。为此,南充应按相对集中的新思路,创新发展方式,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路子。有选择地发展少数重点小城镇,集中发展县城所在地或达到一定规模和经济实力、具有区域增长点意义的城镇型建制镇和中心镇,增强重点小城镇的集聚规模效应。应以县城所在镇15-20万人口、中心镇4-7万人口进行小城镇规划,以免遍地开花、力量分散,少走弯路。通过其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形成各具特色的小城镇。
 
    (八)政策导向和政府扶持驱动
 
    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制度因素,制度创新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政策上应扶持小城镇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文化教育投入力度,在居住、择业、医疗、养老、保险、信贷、子女就学、就业等方面的进行制度创新。探索鼓励人口、资金、产业向小城镇聚集的有利政策,保障小城镇健康快速发展。
 
    南充应不断创新小城镇产业发展机制,继续实施项目推动策略,以优惠政策吸纳资本进镇购房、建房、经商办企业。2008年,南充市固定资产投资达297亿元,增幅达48.1%,工业集中区新增20平方公里,达历史最好水平。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将突破400亿元,力争达到430亿元。大手笔、大气魄,必将带来大变化、大发展,不断壮大城镇规模,繁荣城镇经济。
 
    (九)投资驱动
 
    解决小城镇建设资金问题应主要依靠镇民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创新投入机制,广开资金来源,逐步建立以集体经济积累和镇民个人投入为主,国家、地方、集体、个人共同投资的多元化投资体制。构建政府资本、金融资本、民间资本多元汇聚的格局。运用产权换资金、资产换资金、存量换增量等市场机制筹集资金。广泛吸纳区域内外和境外资金。
 
    为此,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允许其以一定的方式回收投资;抓好城镇产业的发展,着力培育市场体系,为城镇化提供经济支撑体系;金融机构要向城镇建设提供中长期信贷支持;地方财政要逐步加大城镇化建设资金投入;经营好城镇,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化。
 
    (十)经营管理机制驱动
 
    目前小城镇建设还存在建设不规范、按长官意志办事、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须采取有效措施,树立经营城镇新理念,促进城镇化进程。把小城镇建设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促进城镇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为此,要完善小城镇建设的法规标准,规范管理程序;要规范规划设计市场和建筑市场,逐步建立备案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要健全机构,配备合格的小城镇建设经营管理人员;要疏通公众参与渠道。
 
    三、新型动力机制与策略
 
    (一)企业集群驱动
 
    企业集群使中小企业平均成本降低、劳动力资源素质提高并得到充分利用、市场份额扩大、具有明显的知识溢出效应。集群带来统一的规划,完善的市场设施,使企业获得外部经济效益,尤其是相同或相关产业聚集在一起,所需的水、电等基础设施大致相同,使公共服务业得以实现规模效益;同时,企业合作,可集企业全体力量,对外竞争,获得竞争优势;且企业与企业的专业化分工,品种齐全、质量提高,竞争力越来越大;由于企业位置集中,运输距离短,既方便费用又低,效益提高。
 
    随着更大规模企业集群的形成,已成为南充小城镇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据估计,企业集群中企业数量每增加10%,该地区被未来投资者选中可能性增加5-7%。
 
    (二)返乡创业驱动
 
    南充市176万人的劳务大军中,已有近10万名省外务工人员回归家乡。农民工大量返乡,无疑对南充市短期就业形势带来压力,同时,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改革信号与新的强农惠农政策,对农民工返乡具有较大吸引力。这部分“新型农民”将是南充市实施项目推动战略、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宝贵人力资源。他们在外闯荡,开阔了视野,不但练就了一手好技能,而且还具备令行禁止、组织纪律性强的优点。因此,要借农民工返乡之机大力宣传政策,在土地流转、工商登记、税收、信贷等方面实施优惠,鼓励扶持在外积累了一定资金、技术的本地能人回乡创业,让他们有业就、有事干。
 
    (三)旅游业驱动
 
    旅游业是通过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等以及提供与之相配套的服务产业,几乎没有污染,就业容量很大,被国际上公认为是良好的创汇项目和最具活力的新经济增长点。发挥旅游业这一产业的龙头作用,通过招商引资改造和建设镇区,加大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突出旅游产品特色,树立鲜明的地域形象并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南充新的经济增长点。
 
    南充首批15个“特色乡村旅游示范村”已经敲定,这类小城镇具有名胜古迹或自然风景资源。目前有农家乐1200多户,其中星级农家乐78家,规模经营业主500多个,吸纳就业人数近万人,2008年全市农家乐实现旅游总收入7500多万元,进一步推动了以旅助农、城乡互动的发展目标。
 
    (四)现代交通驱动
 
    交通是城镇发展的重要动因,铁路、公路、河流干线将对沿途城镇发展起到明显带动作用,交通条件对沿线城镇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在现代经济高速发展社会中,交通条件对沿线城镇发展的影响更大。
 
    南充便利的交通条件使该地区小城镇发展获得了良机。要充分利用这些便利交通条件,大力发展第一、三产业,以促进小城镇快速发展。
 
    (五)知识经济驱动
 
    在知识经济时代,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产业结构软化。随着第三产业比重不断提高,出现了“经济服务化”趋势。如日本和美国服务化经济占据了GDP比重的50%以上。知识经济时代由于通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提供了可能。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交通通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削弱了地域空间对经济布局的限制,区域经济发展层次趋于样化。产业经济布局的空间拓展,为南充资源要素的重新组合与流动创造了崭新的构架方式,为南充城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使受制于资源短缺,经济得不到快速发展的南充小城镇获得了新的发展可能。
 
    四、结束语
 
    小城镇的发展,内在动力是基础,外在动力是推力,新型动力是后劲;市场机制是主导,政策驱动是辅助。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是发展方向。南充应合力用好动力机制,走健康发展、特色发展的城镇化道路。
 
    参考文献:
 
    1、那小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小城镇发展问题研究[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8(4).
    2、杜明义.科学发展小城镇,促进西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8).
    3、傅泽平.加快四川小城镇建设的思考[J].农村经济,2007(12).
    4、王志强.小城镇发展研究[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本文为南充市2008年度社科规划课题。
    (作者单位: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其中,盛强为经济管理系副主任、副教授、中国注册会计师,徐勇为教授,张煜为副教授)  

推荐访问:南充市 小城镇 机制 动力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