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 强村富民

   京郊郑各庄村现有576户、1450口人,村域面积4332亩。
 
    近年来,郑各庄村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让农民得实惠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己任,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大胆实践,走出了一条“兴企强村,富裕农民”的发展之路。
 
    一、“兴企强村,富裕农民”的创新举措
 
    1998-2008年,郑各庄村自有资产从3600万元增加到35亿元,增长96.2倍;经济总收入由3500万元提高到20.65亿元,增长58倍;可支配利润由350万元提高到2.78亿元,增长78倍;上缴税金由33万元提高到8300万元,增加250.5倍;农民人均收入从3100元提高到33000元,增加9.6倍。不仅让村农民演变成离土不离乡的产业工人,并且带动6000多当地农民就业。与此同时,还改善了村民的生活居住环境,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回顾这些年的发展,我们主要在“创新”上做文章。
 
    (一)观念创新
 
    新农村建设需要一个科学的规划做保证,为了避免无序建设,1996年,郑各庄村请来专家,依据首都发展总体规划,针对我村所处的地理位置、资源特征和对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判断,制定了《郑各庄村21世纪生态庄园》的远景规划,将郑各庄村4332亩村域划分为生活居住、文化教育、科技产业、休闲产业等四大板块,并且把目标锁定在10-15年内。
 
    当该规划出炉时,郑各庄村杂乱无章的环境引起了一些非议,特别是对郑各庄村建设“生态庄园”的概念产生质疑。但是,不管别人怎么说,郑各庄村的村民们有自己的心路,并坚信这个目标一定会实现。
 
    首先是从改善村庄的基础环境做起。1998年3月,郑各庄村拉开了旧村改造的序幕,引导村民搬迁上楼,人均居住面积由原来的23平方米增至70平方米,增加了3倍。每家至少有一套房子对外出租,既改善了的生活住居环境,又开辟了增收渠道。村民的住宅用地由1050亩减少到250亩,优化了资源配置。为了留住人才,我们还建了一部分产业配套房,用于安置院校教师和企业的专业管理人员。并对幼儿园及中、小学校进行了改造,完善了水、电、气以及银行、邮局、超市等公共设施,修建了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分类站,还引进了公交车。这是我们向城乡一体化方向发展迈出的坚实的一步。在建新村的过程中,我们对规划也在不断地调整和完善。特别是通过对外投资置换,完成了农业用地转为集体建设用地的占补平衡,为郑各庄村的产业结构调整奠定了基础,用事实证明了我们的能力。
 
    (二)体制创新
 
    1996年宏福集团成立时,我们将本村集体所有的经济实体以及人力、土地等资源整合在一起,创立了以村为基础,以集团为经营主体“村企合一”的经济运动体系,实现了村级经济企业化。通过不断探索,建立了以党总支为核心的党总支、村委会、集团董事会“三位一体”的决策机制。减少了内耗,提高了效率。形成了村、企“两池蓄水”,党总支、村委会、集团董事会“三马拉一车”的有利发展局面。特别是村级班子的相对稳定,为郑各庄村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组织保证。
 
    (三)制度创新
 
    为了理清村、企之间的产权关系,维护村集体的利益,1999年我们对企业的产权制度进行了改革,建立了企业法人控股、村委会为第二大股东,农民为自然人的有限责任制。每年的股份分红,企业用于滚动发展,村委会用于公益设施建设和维护,自然人兑现分红。产权清晰了,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村集体和村民的权益也得到了保证。自产权制度改革以来,股份分红始终没低于15%,目前农民人均持有7万元的股份,2008年人均股份收益超万元。与此同时,为了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逐步完善了村内福利保障制度,2008年农民人均从村集体获得的养老、医疗、工龄、农龄、教育以及水、暖、天然气等福利的现金收益达5100多元。
 
    (四)机制创新
 
    1985年,郑各庄村生产队解体,1600亩耕地分田到户,农机俱、牲畜、马车等生产资料也全部卖给了个人,集体经济处于瘫痪状态。特别是由于种地成本逐年提高,每亩地的年纯收入只有200-300元,部分村民把土地交给村委会,另一部分村民则因担心以后的生路,宁可撂荒。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1998年在落实中央二轮土地延包政策时,我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推出了“确权、确利、不分地、保收益”的土地流转经营机制。首先,把耕地量化到每个农民,引导农民把个人承包的土地以委托经营的方式流转到宏福集团,用于发展第二、三产业;其次,向农民承诺,不论宏福集团自身发展的企业用地,还是引进的合作企业,每亩土地的年租金都不低于5000元,土地租金全部分配给农民,企业的盈亏,不影响土地的租金收入,农民不承担任何经营风险,并且保证农民充分就业。
 
    在这种机制的引导下,农民放心地把土地委托给宏福集团,毫无牵挂地走进企业,由过去每年靠收成的农民转变为每月领薪水的产业工人。
 
    2008年,农民仅从土地流转中获得的收益达到7000多元,高于自己经营收入的20多倍。
 
    另外,在用人机制方面也在不断出新。特别是在“不排外”的用人机制下,打破了家族式管理的传统观念,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得到充分体现。目前,在宏福集团的3700名员工当中,有3000人非本村户籍,在他们当中,博士、硕士、学士学位的有300余人,大专生1100多人;从事中层以上管理的有360多人。来自江苏的商务管理博士刘洋,2000年入职宏福集团,2002年成为集团第二大公司即注册资本1亿元的宏福建科公司的法人代表、总经理,2003年提升为集团总经理,2009年又当选为集团董事会董事,成为宏福集团主要决策人之一。
 
    二、“四个创新”取得的经济发展成效
 
    目前,宏福集团有宏福建工开发公司、宏福建科科贸公司、温都水城饭店管理公司、宏福钢结构公司、宏福物业管理公司、宏福科技园公司等为代表的15家全资子公司,还有北京修正药业公司、金万众空调公司、珠穆朗玛新型建材公司、探路者旅游用品公司、华睿汉能能源公司、亚东广联信息技术公司等为代表的合作企业41家,还引进了北邮、中戏和安贞医院昌平分院等教育及医疗事业单位。
 
    产业多元化,涉及建筑、建材、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现代制造、旅游休闲、文化创意、教育培训、国际贸易、房地产开发、后勤保障等诸多领域。按产业类别划分为4大产业版块:
 
    (一)传统产业板块
 
    传统产业是宏福集团的起家产业,经营范围包括建筑、市政、保温材料、塑钢门窗、钢结构、商砼、土石方机械施工、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等专业,具有一级专业资质,其中建筑专业年施工能力达到30多万平方米。郑各庄村的所有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都是由宏福集团设计和施工。宏福集团还先后参与了首都机场停车楼、奥运地下商城、鸟巢、水立方、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综合训练馆、反兴奋剂中心、奥运村运动员公寓等重点工程的施工。
 
    2008年,我们拿到了利比亚5000套住房及学校、清真寺、商店等配套设施建设项目的订单,总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预算造价35亿人民币。7月5日进入施工阶段。宏福集团是目前中国参与利比亚建设工程14支队伍中唯一的一家民营企业。利比亚政府经过考察,对宏福集团的实力、品牌、信誉、办事效率印象深刻,表示愿与宏福集团深度合作。其中造价为15亿人民币的市政工程已经达成了合作意向。有望年内再拿到40-50亿的签单。另外,我们借助利比亚项目这个平台,开展了国际贸易,2009年的出口贸易额有望突破1亿元。
 
    (二)旅游产业板块
 
    以温都水城为主品牌,依托郑家庄皇城历史文化、地热资源、温榆河生态景观等资源,郑各庄村开发了会议会展、酒店客房、温泉养生、水上娱乐、亚健康检测以及国内、国际旅游等方面的业务。目前,已经建成的主要设施有水城国际酒店、宏福大厦、湖湾酒店、湖湾西区、水空间、温泉养生会馆、红楼选秀基地、文体活动中心等,硬件总投资达20个亿,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具有同时接待5000人商务会议和5000人休闲娱乐的服务能力。
 
    2008年奥运会期间,郑各庄村共接待了50几个国家的11000多名国际宾客,为美国、德国、瑞士等国家的运动员提供了赛前训练保障。
 
    由于温都水城独具特色的品牌,成为外阜寻求合作的抢手“伙伴”。去年与黑龙江五大连池市合作,共同投资6亿元开发了五大连池温都水乡国际服务中心项目;2009年,沈北开发区又前来洽谈合作。
 
    2009年2月,温都水城被国家旅游景区等级评定委员会评为国家级4A旅游景区。4月26日,我们隆重举行“4A景区”揭牌、“郑家庄皇城”开城和“康熙行宫”揭匾大型活动。用“品牌效应”带动旅游效益。
 
    (三)科技产业板块
 
    科技产业板块主要集中在生物制药、电子信息、现代制造、清洁能源、新型建材、户外用品开发等领域,共有科技型企业40余家。其中,修正药业北京制药公司这里建了100亩的科研基地。金万众空调制冷设备有限公司采用先进的水源热泵、地源热泵等技术,已逐步成为华北地区极具竞争优势的空调设备研发和生产厂家;珠穆朗玛新型建材公司的装配式住宅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并正在走向国际市场。探路者旅游用品有限公司的户外用品系列已成为国内同业的第一品牌。
 
    (四)文化创意产业板块
 
    文化创意产业板块包括影视传媒、文化活动组织及策划、广告设计及制作、建筑艺术、景观设计以及名家书画作品原创及展示等。其中,由温都水城与北京电视台合作,成功策划了“红楼梦中人”、“龙的传人”等有影响力的文化活动,2007年11月完成了20集公益电视剧《真情人生》的拍摄、制作及发行,并作为十七大的献礼片在北京等多家电视台进行热播;温都水城的建筑项目,被国家建设部、商务部入选为中国城市建设金牌工程及城市大型生态旅游主题村庄经典案例,并摘取了阿波罗城市建设桂冠。
 
    为了做强、做大旅游休闲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目前,集商务会展、影剧院、时尚商品展销于一体的11.5万平方米的主题广场正在加紧建设。计划9月底封顶,11月份坡顶滑雪场将投入使用。
 
    针对郑各庄村资源现状,我们确定把总部经济作为一个时期内发展重点。其中4万平方米的总部大厦和15万平方米的总部旗舰正在论证,将在两年内实施。
 
    今后3年的发展思路和目标是,以北京市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3大理念和昌平区“打造商务花园城市”的目标要求,将郑各庄村建设成为生活、学习、工作、休闲一体化的主题村庄,即商务花园式社区。  

推荐访问:富民 创新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