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型社会”生态文化体系构建


    摘要:“两型社会”生态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文化形态,有其特定的内涵和价值观基础,其主要是:强化思想意识中的生态文化、强化政府行为中的生态文化、强化经济发展中的生态文化、强化科学技术中的生态文化。
 
    关键词: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城市群;生态文化
 
    文化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它包括了所有人为的创造物。人以文化的方式生存,文化又是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得以形成,在人类进化过程中不断发展的,它是一种具有自律自恰性和自我更新性的动态系统。
 
    国务院已于2007年底正式批准湖南长株潭城市群成为“中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试验区”,这是探索欠发达地区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重大战略决策。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生态文化,即在建设“两型社会”试验区中建立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人类精神和社会制度。
 
    一、强化思想意识中的生态文化
 
    (一)创立生态哲学
 
    生态哲学是一种新的哲学形态,它产生于人们对生态危机的理性审思以及对生态学发展的学术概括和理论提升。作为一种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生态哲学运用整体性观点观察自然万物和解释现实世界,依据新的价值尺度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采用生态科学的思维方法去评价和调节自然、技术、社会之间的互动关联,从而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及可持续发展。
 
    长株潭“两型社会”的生态哲学应将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其存在的基础和研究的根本出发点。首要解决的是人与自然界所处的地位。对待人和自然的态度应当是一致的。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要从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来研究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方面人作用于自然,使自然界人化;另一方面自然界作用于人,使人自然化。长株潭“两型社会”的最高境界是实现物-我空间转换和融合,也就是使自然系统与人类系统有机地结合成一体,实现“天人合一”,而不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一味地“蚕食”、“侵占”自然界中的资源和环境。同时,应用系统论和整体观来观察生态、人口、经济、技术、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为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持。
 
    (二)倡导生态伦理
 
    生态伦理是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确立自然价值论。工业文明的价值观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生态伦理的目标是,通过人的解放和自然解放而实现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解以及人与人的社会和解,建设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生态伦理是一个人性与生态性全面统一的社会形态。这种统一不是人性服从于生态性,也不是生态性服从于人性。在此意义上,生态伦理宣扬人、生命和自然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追求万物平等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的生态伦理必须以尊重和保持生态环境为宗旨,以未来发展为着眼点,强调人的自觉和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存共融。这种生态伦理同以往的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具有共同点,那就是在改造自然中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但它们之间又有明显的不同,即生态伦理突出强调在改造自然中要保持自然的生态平衡,要尊重和保护环境,不能急功近利,吃祖宗饭,断子孙路,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取得经济的暂时发展。
 
    (三)普及生态教育
 
    生态教育是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核心,以解决环境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和有效参与能力、普及环境保护知识与技能、培养环境保护人才为任务,以教育为手段而展开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过程。
 
    宏观层次上提高政府决策者的生态意识。可定期向各级政府决策层通报本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状况和变化趋势信息增强其环保责任感;可定期举办领导干部培训班、讲座等;可定期邀请决策层参加有关环境与发展的研讨会、组织参观样板区等。中观层次上强化企业生态意识。要激发企业法人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将生态意识纳入企业职工岗前和岗位培训内容中,将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等理念贯穿到研发、生产、经营、销售等各个环节中去。微观层次上普及公众的生态意识。要充分发挥各级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体的作用,普及生态知识和生态道德教育;定期发布环境质量状况公报,公开本地区环境情况的数据;指导和规范公共场所和重大活动的环境公益广告宣传等。
 
    二、强化政府行为中的生态文化
 
    (一)明确公民环境权利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环境是公民作为生物个体生存的基本物质条件和空间场所的提供者,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保护环境的目的在于保证人类的生存繁衍。
 
    培育长株潭生态型城市群生态文化,就是发展遵循“自然法则”的文化,就是发展众生平等的文化,发展对立平衡、相互约束、和谐共存的文化,就是发展使每个人的权利与责任统一起来的文化。“两型社会”建设要求公民有良好环境的享受权、公民对环境问题的知情权、公民对环境问题的监督权、公民对环境问题的参与权及公民有参与环境保护的义务。
 
    (二)加强立法执法力度
 
    从“两型社会”的角度看待“法”,就要坚决维护自然法则不受侵害。一是要依靠立法机构,结合本地实际,不断完善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环境政策法规标准体系,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督管理。二是要加强环保法规的学习和宣传,让广大干部群众懂法,并自觉地接受法律的约束和监督。三是领导干部要依法办事,身体力行,带头遵守和执行环境法规,加强执法的力度。四是要坚持依法行政,支持和监督环保部门认真执法,减少和避免行政干预环境执法行为,把环境工作切实纳入法治化轨道。
 
    (三)贯彻落实科学的政绩观
 
    在长株潭城市群的“两型社会”建设过程中,要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矛盾,将环境质量变化和环境保护工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内容之一。长株潭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切实加强对土地和矿产等重要资源的管理,运用财政、税收、信贷等政策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控其供求关系;要通过项目审批、财政支持科技含量高而又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行业的发展,控制高消耗、高污染、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的行业;要通过实行环境影响评估制度、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以及水资源消耗评价制度等,对企业准入和新建工程进行全面评价,加速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四)强化城市群整合协调
 
    长株潭生态型城市群要变革不适应环境的政府生态管理体制与管理方式,创造政府生态管理体制运转的新模式。要建立信息共享制度。为保证长株潭生态管理总体目标的同步实施,需要重新对其生态承载容量以及各项生态环境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要建立区域监管协作制度。指定一家主要监管部门或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生态监管协调机构,负责对长株潭的生态进行监管,统一生态管理步划,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
 
    三、强化经济发展中的生态文化
 
    (一)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正是生态型城市群这个目标下的最优发展模式。循环经济不仅要求企业内部、企业之间和产业内部生产过程的循环,也要求产业之间生产过程的循环,并在产业内部和产业之间建立完善的生态联系,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
 
    首先,配套发展规划。实现长株潭循环经济发展需要政府强势介入和主导,对长株潭循环经济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深入研究讨论和科学求证,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为加速建设长株潭“两型社会”提供制度保障。
 
    其次,建立多层体系。按照“企业集群化、产业园区化、园区特色化”发展思路建立健全三个体系:一是在微观层面重点推进低能耗、低排放的绿色技术、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培育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建立企业内部循环经济小体系。二是在中观层面推动企业之间的环保节约,构建企业之间循环经济中体系。三是在长株潭城市群层面,建立循环经济与环保节约产业体系,形成城市之间循环经济大体系。
 
    (二)建立绿色核算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即通常所说的绿色GDP核算,旨在以原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基础,将资源环境因素纳入其中,通过核算描述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提供系统的核算数据,为可持续发展的分析、决策和评价提供依据。发展绿色GDP,一方面要健全绿色GDP的评价体系,对跨地域的环境损失与模糊数据的界定给出一个科学依据;另一方面,自上至下地建立起新的科学考评机制,在保持考核的连续性与长效性的同时,扣除地方政府的污染政绩。
 
    (三)推动“两型产业”
 
    “两型产业”是指以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为目标,以高科技、低消耗、环保性、循环型为主要生产方式的产业模式。构建“两型产业”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着力点。
 
    长株潭“两型社会”产业创新最现实、最有效途径表现为:一是用清洁生产技术着力改造长株潭区域高能耗、重污染的企业或工艺。二是用新产品新工艺加速中、小型的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关停并转。三是积极践行园区产业链接式集群。
 
    (四)鼓励绿色消费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消费方式从根本上体现并决定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两型社会”必须对消费结构和方式进行研究,构建和实施符合“两型社会”的消费模式——绿色消费。所谓绿色消费是从满足生态需要出发,以保护消费者健康权益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的统称。长株潭城市群必须要由污染型消费向环保型消费转化、由铺张型消费向适度型消费转化、由物质型消费向精神型消费转化。
 
    四、强化科学技术中的生态文化
 
    要创建长株潭城市群更美好的未来,最根本的是需要绿色科技。所谓绿色科技是科学技术的生态化,即是用生态学整体性观点看待科学技术发展,将科学技术重新放回人-社会-自然有机整体中,运用生态学观点和生态学思维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对科学技术发展提出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目标,包括科学价值观的变革、科学世界观的变革、科学观的变革。这种生态化科技观是以生态整体性的方法论对传统科技观的当代“改造”和范式转变,反映了当代科技发展的时代要求和根本方向。因此,科学技术的绿化不仅是具体的科技实践、科技运用的绿化,更是整体性的科技观的绿化,其价值指向在于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要加快开发能够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创新突破,增强以我为主、组合利用全球技术资源的能力,走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具体而言,长株潭开创性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重点:一是要谨慎发展原始型的资源和能源开发项目,绝不能以环境的破坏和能源的高消耗、低产出为代价换取产业转移。二是要以突出特色和技术再创造为宗旨集约式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要承接发达地区进入成熟阶段后期的纺织、食品、服装、鞋业、玩具、家具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要突出特色发展和集聚发展,进行技术再创造,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三是大力进行科技型产业的揉合创新。
 
    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要强化重大科技工程。在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布局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重大示范工程,并积极扩大实施范围,积极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运用市场机制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涵平.生态哲学的文化意义[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1).
    2、余谋昌.从生态伦理到生态文明[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2).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生态型城市群发展对策研究——基于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实证分析》(编号:09BJY035);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长株潭生态型城市群发展对策研究》(编号:08YBA028);湖南省软科学计划项目《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生态文化研究》(编号:2009ZK403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匡跃辉,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现代科技教研部;谢华,湖南省科技厅政策法规处;尹小礼,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  

推荐访问:构建 生态 体系 社会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