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以人为本,即以人为基础,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提高工作水平、开创新局面,就必须以人为本,理清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机制,提高工作质量,夯实工作基础,增强工作后劲。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人本关怀缺失的现象,因此,以以人为本为主线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以人为本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我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其内涵是极其丰富的,其中,以人为本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宗旨,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所谓以人为本,就是社会的一切发展既依赖人的发展,又为了人的发展。人既是发展的目的,又是发展的手段。思想政治教育既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自身改革和发展,又要引导和帮助人结合实际,学习、运用科学发展观,为各项工作改革和人的发展提供正确思想指导。以人为本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充分、自由发展为内在价值尺度的一种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人本文化。它在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格完整以外,又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特别是把以人为本和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联系起来,延伸到正确妥善和谐地处理人际关系,这就使以人为本的内涵得到了扩展,也更易于落到实处。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育人理念,深入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以人为本问题,对于新时期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然要以人为本进行教育,把人作为教育的起点,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真正实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现代教育越来越突出人的本位,重视人性的回归与实现。现代教育先后实现了从“学会学习”到“学会生存”再到“学会关心”的主题转变,不断弘扬人文精神,教育学生关心自我生存本身,关心生存于其中的世界。大学是人生的重要转折时期,每一个学生都将面临一系列的人生重大课题,这些人生课题会带来诸如人际关系、学业、情感、就业等方面的新问题。由于学生的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还不是很强。又由于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旧观念,他们多不敢主动接近老师。所以,非常需要教师主动走近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的疑惑给以正确的引导和及时的疏导,用爱温暖学生孤独的心灵。有鉴于此,实施人文关怀是预防和阻止学生发生心理疾患的迫切需要,是为和谐社会培育和谐人才的必要措施。
 
    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形成的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过分地强调“社会本位”,而缺乏对教育对象“主体性”的考量,没有真正以学生的现实需求和全面发展为本,更未能使学生感受到其“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妙处,而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重复、空洞、强迫等消极体验,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需创新方法才能克服这些弊端。在实现导向功能时,不仅要坚持正面灌输,反面批评,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预测、选择、决策能力。引导大学生关注自身的特长和个性培养,朝着“自我实现”方向努力,追求在社会中发挥独特的、创造性的价值。在实现保障功能中,不仅要追求达到“政治共识,思想统一,行动一致”的单一性,更要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自主性与依赖性、竞争性与合作性、批判性与适应性的关系,培养信息沟通、矛盾缓解、情调调节的技能,使每位大学生都有“成长、成才、发展、超越”的良好心态。而育人功能的发展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指向,在过去的传授思想内容,塑造人格风范的基础上,应用人力资源开发理论、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开发理论等对学生进行综合开发。大学教育应是大学生发展的共性目标与个性目标的和谐统一,但在教育中往往因重共性目标,追求教育的“同一律”,而忽视了大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忽视了不同专业、不同年龄、不同层次大学生个体的特殊性和主体性。这必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压抑学生个性的良好发展和创造性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应让大学生接受教育内容并将其转化为良好的行为和习惯,实现“内化”和“外化”的和谐统一。但在现实教育中,往往注重理论的讲解,希望学生将理论“内化”,而忽视了“外化”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不和谐,导致教育的实际收效不理想。目前在大学教育中只注重课堂知识单向的灌输方式,而忽视了教育的双向互动原则,忽视了将显性教育与人的心理素质教育相结合。且在教育过程中不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枯燥的理论容易使学生学习态度冷漠,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三、如何以人为本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以人为本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视野中,以人为本是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学生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要实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发展,就必须充分融入人文关怀的理念,使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真正为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服务。为此,我们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大学教育必须注入人文精神的教育内容
 
    人文精神一方面表现为人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等,设置不能过分市场化、功利化;应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综合性、交叉性学科的学习机会,使人文科学的学习成为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纽带和桥梁。这体现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成长的深层次的人文关怀。
 
    (二)大学教育必须体现对学生的人性关怀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要贯彻人性化原则,就必须使教育向社会实践渗透和延伸,帮助大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为他们选择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供基本的参照系数,并为其实现人生理想营造良好的社会平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努力将抽象、空洞的理论说教感性化、生活化、人性化,使其在生活实践层面上被大学生们普遍理解和接受,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产生心灵的沟通、思想的共鸣和情感的和谐,使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性化的基础上实现和谐发展。
 
    (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创新观念和方法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要把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整合起来,就要不断创新观念和方法:一是在教育中贯彻主体性、和谐性、发展性等基本原则,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从封闭的学校教育变为开放性的全社会教育。二是从管理、规范的教育方式转向自主性品质的培养,使他们增强道德判断、道德选择的能力,增强其抵制不良影响的免疫能力。三是从培养学生学会做事的教育为主转向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做文明人、做创造文明的现人。所有这些理念和方法的更新,都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它将促使大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
 
    总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它既是党在执政理念上的一次飞跃和升华,也是指导新时期各项工作的锐利思想武器。对于高等学校思想政教育工作而言,关键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以人为本,不断探索新时期具有中国特色并体现科学发展观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子,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张文辉,杨威.人文关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与实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7).
    2、白剑波.以人为本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探析[J].决策探索,2007(3).
    (作者单位:山东经贸职业学院会计系)
   

推荐访问:以人为本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