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妇幼卫生工作的现状及对策探讨

XX市妇幼卫生工作的现状及对策探讨
    妇女和儿童的进步发展是衡量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妇女儿童的健康状况反映了全民健康水平和卫生事业发展水平。XX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妇幼卫生工作,在保护妇女儿童生存与发展,降低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特别是2008、2009年市政府将妇幼卫生工作列入民生工程,促进了妇幼卫生工作快速发展,本文通过对全市妇女与儿童健康情况进行分析,为持续改进妇幼保健服务,确保如期实现省、市《妇女发展纲要2006-2010》《儿童发展纲要2006-2010》目标提供参考。

一、XX市妇女与儿童健康现状

(一) 妇女健康保健现状。

1.孕产妇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卫生状况、医疗保健水平、社会综合协调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也是《妇女发展纲要》的关键指标。2008年全市孕产妇死亡率37.9/10万,其中城市26.5/10万,农村39.9/10万。按照《四川省妇女发展2006--2010纲要》要求到2010年孕产妇死亡率达到70.6/10万,《XX市妇女发展纲要2006-2010》要求到2010年孕产妇死亡率达到47.9/10万。

2.孕产妇死亡的死因分析。产科出血是导致我市孕产妇死亡的第一位死因,其次是妊娠高血压疾病。农村地区产科出血的比例占死亡总数的83.03%,产科出血死亡率从2001年的21.5/10万上升至31.9/10万。

3.孕产妇死亡的影响因素。2005年—2008年四年的死亡评审结果显示,医务人员的知识技能始终是孕产妇死亡主要影响因素之一(29.4%,29.7%,32.8%,22.2%),尤其是县、乡、村医务人员知识技能掌握对孕产妇死亡的影响最大。2008年死亡孕产妇在市级医院分娩占5.6%;有44.4%的死亡产妇在家中分娩,但只有20%的孕产妇死于家中;乡、县(区)级医院仍然是孕产妇分娩及死亡的主要地点,分别占50%,70%。另外,我市死亡孕产妇中计划外怀孕者历年占75%,近两年一直在85%以上,主要原因是计划外怀孕者不敢到正规的医疗保健机构作孕期保健检查,且因政策、经济困难多种原因多数选择在家中分娩。还有如交通、通讯、血源储备等,对孕产妇死亡有一定影响。

4.妇女健康指标。孕产妇的早检率、产后访视率、系统管理率是评价孕期保健的主要指标。2008年全市孕产妇早检率为86.6%,其中城市90.9%,农村85.9%;产检率全市为92.1%,城市和农村分别为93.8%和92.5%;产后访视率全市为89.4%,城市为90.7%,农村为89.1%;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全市为85.2%,城市为88.1%,农村为86.7%。住院分娩及新法接生。《四川省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中提出,到2010年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60%,城市达到95%以上。2008年住院分娩率我市为87.5%,其中城市89.8%,农村87.1%,较2007年有所上升。农村住院分娩率9个县均在60%以上,城市提高住院分娩率的工作需要加强。2008年新法接生率全市为98.4%,其中城市99.5%,农村98.1%。而四川省和XX市《两纲》要求2005年农村消毒接生率达到88%,2010年达到95%以上。从全市各县(区)农村新法接生率看,全部区县均达到95%以上。

5.婚前医学检查。2008年全市婚检率1.83%,(其中城市0.26%,农村2.28%),与2007年的1.77%相比虽略有增长。全市范围内,XX县婚检率最高8.2%,其次是翠屏区0.3%,有7个县的婚检率为0。与我市《两纲》规划2010年婚前医学检查率平均70%,其中城市85%、农村60%的目标有很大差距。

(二)儿童健康保健现状。

1.儿童死亡率。2008年度全市妇幼卫生年报新生儿死亡率为4.7‰,其中城市5.‰,农村4.8‰;婴儿死亡率为8.8‰,其中城市7.8‰,农村8.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2.1‰,其中城市10.6‰,农村12.4‰。从全市各县区婴儿死亡率来看,婴儿死亡率低于10‰的有翠屏区等9个县区,而高县的死亡率最高,为13.9‰。从全市各县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来看,高县死亡率高于15‰。

2.儿童死亡影响因素。2008年全市5岁以下儿童前3位主要疾病死因为意外、肺炎、新生儿窒息;除意外、肺炎外,其他死因均较2007年有所降低,近三年来,5岁以下儿童前三位死因的顺位没有改变。2008年全市婴儿死亡前3位死因依次为意外、肺炎、新生儿窒息;除意外死亡外,其他死因均较2007年有所降低。与2007年相比,新生儿窒息下降幅度较大,由第一位死因降到第三位,意外上升到第一位。

3.儿童健康指标分析。新生儿访视、3岁系管率、7岁保健率。2008年新生儿访视率全市88.0%,其中城市91.9%,农村87.3%;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全市为78.6%,其中城市88.6%,农村76.7%;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全市为80.8%,其中城市88.6%,农村79.3%。从2001年到2004年全市新生儿访视率、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进入平台期,2005年三项指标均有所升,但从2006年起三项指标又进入第二个平台期。2010年省、市两纲的目标儿童保健覆盖率在城市达到90%以上,在农村达到75%以上。我市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在全市各地的差异较大,2008年除我市的南溪、长宁、高县、筠连、珙县达到两纲目标外,其余区县的儿童保健服务率与目标还有差距。母乳喂养情况。母乳喂养是婴儿最好的喂养方法。全市6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为87.7%,其中城市83.2%。纯母乳喂养率全市73.4%,城市60.6%,农村88.8%。

从以上数据显示:我市妇女、儿童健康指标呈逐年上升趋势,绝大多数指标基本能如期达到《两刚》终期目标要求,但婚检率的差距还很大,孕产妇死亡率、儿童死亡率的控制必须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保持。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经济因素仍然是影响妇幼保健工作水平的决定因素。

1.贫穷阻碍妇幼保健服务利用。从近年的各项指标看,我市仍存在城乡和地区差异,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较高的地区是贫困落后的农村地区,且2008年我市死亡孕产妇中35%为贫困人口,85%为计划外怀孕。调查显示,经济困难仍是阻碍住院分娩的主要原因。此外,城市流动人口由于生活贫困及无固定的保健服务,其健康状况也面临严峻的威胁和挑战。与此同时,贫困加剧患病的发生,如腹泻和营养不良的发病率在贫困人群中明显高于非贫困人群。

2.基础教育薄弱,保健知识缺乏对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的影响较大。农村基础教育薄弱,2008年死亡孕产妇中农村人口占90%,且全部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其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65%,文盲占20%;个人家庭知识及态度(29.6%)占了相当大的比例。缺乏良好的教育导致保健知识缺乏,对卫生保健服务利用能力低,不愿就医或延迟就医,进而间接引起孕产妇和儿童死亡。我市少数民族较多,因不同民族存在文化、宗教和习俗等方面差异,接受妇幼保健服务的方式、能力存在差异。

3.交通、地理环境因素对妇幼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对孕产妇和儿童死亡地点的分析显示,2008年孕产妇死亡发生在家中和转诊途中占20%,儿童死亡发生在家中和转诊途中占46.9%。且多发生在地理条件较差的边远地区。这说明交通不便、地理条件的限制等因素阻碍了妇幼卫生服务的利用。

(二)制度和体制因素的影响。

1.公共卫生投入不足,农村贫困地区妇幼卫生服务资金缺乏。近年来,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市政府对公共卫生投入明显加大,但在公共卫生领域妇幼卫生工作未引起各级政府足够重视,特别是在基层的用于妇幼卫生事业的资金明显不足,专业医疗保健机构不得不靠自身的医疗业务发展来弥补人员及工作运转开支,导致部分妇幼保健机构重视有经济效益的服务项目,对开展基层保健业务重视不够,且乡、村妇幼卫生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妇幼卫生工作的发展。

2.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2007年四川省妇幼保健机构监测报告显示,全国市级妇幼保健机构平均购建业务用房面积是8655.20平方米、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平均购建业务用房是2216.60平方米;全省市级妇幼保健机构平均购建业务用房面积是4603.38平方米、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平均购建业务用房是2247.44平方米。而我市妇幼保健院购建业务用房是1980平方米、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平均购建业务用房是1551.26平方米;最高的县级妇幼保健院购建业务用房的高县是3126.9平方米,而最低的是屏山县妇幼保健院,业务用房才363.7平方米。大大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在医疗设备方面,全国市级妇幼保健机构平均拥有万元以上设备86.70台、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平均拥有万元以上设备19.70台;全省市级妇幼保健机构平均拥有万元以上设备35.50台、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平均拥有万元以上设备15.00台。而我市妇幼保健院拥有万元以上设备25.00台、县级妇幼保健院平均拥有万元以上设备9.8台。整体来看,妇幼保健机构拥有的万元设备以50万以下为主,占94.31%。50-100万元以上的设备只有翠屏区妇幼保健院拥有1台。100万元以上设备全市妇幼保健机构均没有。

3.人力资源匮乏。全市市、区县两级妇幼保健机构在职职工人数平均为38.36人,其中最少的仅15人。卫生技术人员平均31.9人,其中市妇幼保健院56人,区县平均29.5人,均低于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按照1986年《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编制标准》,人员编制一般按人口的1:10,000配备,而我市的市、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现有编制远达不到此标准。由于人员的严重不足,使部分妇幼保健机构很难以完成政府所赋予的组织、管理、协调和提供妇幼卫生服务的职能,使妇幼卫生在县、乡、村三级的网络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影响妇幼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严重不足,缺乏有执业资质的医生,且医疗设施设备落后,全市近50%的一般乡镇卫生院无法开展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致使当地农民的孕期保健、产科急救得不到保障。村卫生站是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网底,乡村医生在基层妇幼保健服务起着重要作用,因乡村医生目前待遇低,我市有近20%的村无村医,基础妇幼保健网底存在漏洞。

三、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妇幼保健体系的建设,强化公共卫生职能。

加强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的建设,建立以市级为龙头、县级为中心、乡、村级为基础的三级妇幼保健网络主体。按照各级机构所承担的妇幼保健服务职责和任务,进行与其规模和技术服务相适应的基本设施的建设,包括房屋建设和设备配备,落实人员编制,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满足妇幼保健的服务功能。落实妇幼保健机构投入政策,强化其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坚持妇幼卫生的公共卫生性质。按照公共卫生工作方针进行机构职能调整,坚持走妇幼保健为主,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的发展之路,确保为城乡居民提高高质量的公共卫生服务。加强对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质量管理和控制,逐步扩大孕产妇死亡、围产儿死亡、儿童生命监测点覆盖面,以提高死亡监测工作质量,减少孕产妇、围产儿及儿童死亡;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做好健康教育的需求评估和效果考核;加强基层妇幼保健机构尤其是基层妇幼保健机构的信息化建设。

(二)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提高妇幼保健质量。

按照《四川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制定我市各级妇幼保健机构人员编制规划,力争用三年时间补齐人员妇幼保健人员编制,同时,要加强机构内部人员的培养,制定妇幼卫生专业人员的培养规划,使各级机构人员达到其服务范围的相应技术水平。建立引进人才的长效激励机制,采取引进高级人才与盘活现有人员相结合的方式多方吸引专门人才。

(三)加大妇幼卫生投入,建设妇幼保健管理和服务网络。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精神,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属于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妇幼保健院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专科建设、人员培养等经费投入,落实其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使之能充分发挥专业技术指导作用;落实乡镇卫生院配备1-2名专职妇产科、儿科人员,在每年重点支持的乡、镇卫生院建设中,将产科、计划生育服务的基本设施统筹安排,充实必备的产科、儿科设施;加强村卫生站的建设,每个村都应配备一名受过妇幼卫生基本知识的技能的女乡村医生、卫生员或接生员从事妇幼保健工作,力争配齐必须的医疗保健设备,合理解决其劳动报酬。

(四)把妇幼卫生的工作重点放在乡、村两级。

乡镇卫生院是农村孕产妇和儿童保健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应重点考虑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以确保所有乡镇卫生院都能够提供基本的产前和产科服务及合格的儿童保健服务。到2008年我市共有乡镇卫生院196个,具备完善住院分娩条件有100个,占51.0%。所以说乡镇卫生院要提供优质的基本妇幼保健服务的能力不足,即使孕产妇住院分娩,能够享受到基本产科服务的人也不到2/3,可见改善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至关重要。把重心放在乡、村两级,大力开展适宜的孕产妇、新生儿保健干预措施;针对低出生体重儿的处理(袋鼠妈妈疗法);以及一些经济有效的干预措施(如铁、叶酸和维生素A补充)和指导母亲如何养育儿童,以促进早期儿童发育。

 

推荐访问:妇幼 对策 现状及 探讨 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