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坡中低产田(地)现状及成因分析

 

 

屈宝莉

(云南农业大学,云南 昆明 650201)

摘要:文章对云南省大坡乡中低产田的现状和成因进行了定量的分析,找出了大坡中低产田的障碍性因素,为大坡中低产田合理改造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中低产田;成因类型;障碍性因子

中图分类号:     S1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056-2

 

 

现阶段,我国土地的科学发展滞后于经济和社会的科学发展。因为我国特有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大部分土地分散在农民手中。这些土地的区域性规划不够,集约程度不高,农民的种植布局也不一定合理,土地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低。因此,国家把中低产田改造作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之一。为此,我们以大坡乡为例对中低产田现状及其成因进行分析。

1 概述

土壤既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根据地,也是农作物生长发育所需水分、养分等物质能量的供应场所。各地不同类型的土壤为农作物生长提供的物质条件差异是明显的。有的能够满足作物生长的要求从而获得高产;有的不能完全满足,只能获得中产或低产;有的土壤水、热、气、肥等因素之间的矛盾很大,很不协调,以致农作物无法正常生长。这些不能完全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要求,表现为产量不高或者较低的农田,既为中低产田地。

2 中低产田现状及特点

据调查,大坡中低产田的类型目前主要存在着下列三种方式:

2.1 坡耕型

坡耕型中低产田主要位于大坡亮泉片区和山坡丘陵地带。该区共有17617.9亩,分布在坡度较大,处于林地丘陵向平地过渡的缓坡和陡坡上,由于坡度大、风蚀水蚀严重,表土疏松,肥力低下,腐殖质含量较低。

2.2 缺水型

缺水型中低产田主要位于大坡耕德片区和土桥片区。面积为17720.4亩。该片区土地海拔高程大部分位于2050-2105m之间,基本高于周边新奋桥水库、汤皮亮水库和毛家油房水库取水高程,灌溉用水无法得到保证。且土壤保墒保水性能差,农作物产量波动大,稳产率低。

2.3 渍涝型

渍涝型中低产田主要位于大坡亮泉片区,多沿大坡河两侧分布,面积为12286.5亩,该型田块大多位于河谷地带,地势较为低洼,排水设施不配套,雨季常被水淹,轻度土壤潜育化,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发育。

3 中低产田的成因分析

中低产田的成因是多种多样、错综复杂的。但概括其重要因素,大坡乡中低产田的成因主要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两大方面:

3.1 自然因素

(1)该区属于高原山区,位于沾益县西部,距县城24km,总面积497km2,大坡位于东经103°39′40″,北纬25°35′30″,海拨最高点2026m,最低点1670m,平均海拨1960m,地形复杂,山高坡陡,海拔高差大,立体气候明显,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被迫大量利用坡地,是形成大量中低产田的重要原因,农、林、牧生产大都在山地、坡地进行。长期以来,由于对土地资源与人类生存影响的认识不深,存在着急功近利和不适当、不科学的短期行为,重开发利用,轻保护管理;重利益索取,轻合理投入;造成坡耕地资源的质量下降、功能降低,经济产量越来越低。

(2)多山的地貌和地形,导致土地的保水、保肥能力较差,农业机械的使用率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难度也较大。

(3)该区水利资源比较丰富,但由于配套设施不健全,已建工程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导致出现高水低用、低水高用、有水难用的情况,水资源难以得到充分利用,项目区农业大多处于雨养农业、靠天吃饭的状态。加之主干排水沟大坡河河水排泄不畅,两岸农田地下水位较高,导致土层中水、土温度较低,土壤中的潜在养分分解缓慢,致使有效养分缺乏,影响耕地的生产力。

(4)大坡河两岸缓坡地带及河谷阶地上,砂岩、泥岩分布,抗风化、抗冲刷能力弱,土层厚度较薄,加之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对项目区内的现有耕地数量和质量构成极大威胁。

3.2 社会因素

3.2.1 劳动者文化素质不高 大坡乡地处山区,少数民族较多,受教育程度偏低,在长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思想影响下,发展农业经济的观念淡漠。对耕地的改造力度不够,耕地利用率低。

3.2.2 有关农村耕地使用的政策不完善 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对解放农村生产力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一户多田,一田多户的小农经济弊端日益显露,经济、文化水平及劳动力情况不同的农户零星分散经营耕地,农田治理和先进农业技术推广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4 大坡中低产田障碍性制约因素分析

4.1 地形因素

大坡地貌类型为中低山侵蚀、溶蚀形成的狭长缓坡地带,呈东北50°左右的狭长条带状展布于“亮泉-大坡-耕德-土桥间”的大坡河两侧,具有南部、东北部高,西北部低,东西高、中间低的特征,田、地范围内海拔高度一般在2075-2105m,耕作面坡度大多在5-25°之间,受地质构造的影响水系相对发育,断裂纵横展布,在坝子和高山区的过渡带上,地形坡度变化较大,土地平整工程量较大,加之大部分旱地均由当地农民自行开发,无法做到科学规划,科学开发,多年来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境内的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平均土壤侵蚀模数达4700t/km2·a,而且该区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乡,喀斯特地貌突出,石化现象明显,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石化后丧失了农业利用价值,表土的流失带来了土壤的退化、肥力的下降。据调查测算,每年土壤侵蚀深约1mm。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足1%。粮食产量与坝区相比差距较大。

4.2 气候因素

项目区气候属北亚热带至中亚热带半湿润山地季风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干湿季节分明的气候特点。多年平均降雨量850-1000mm,雨季多集中在每年5-10月份。从总体上来讲降水较为丰沛,有利于农业生产,但降水时空分配不均,对耕地产出影响极大。时间分布上,5-10月份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6.3%以上,雨热同季,存在降水集中易冲走耕地表层活土,淹没低洼地,降低耕地产出力的问题。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降水量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3.7%以上,加之风大,地面水蒸发强烈,空气、土壤均较为干旱,表层浮土极易产生风蚀,在无灌溉条件下,项目区土地复种指数难以提高,大春作物难以适时播种或栽插,春作物生长后期容易受旱减产。

4.3 水利因素

大坡主要为山区耕地,特别是坡耕旱地,水利基础设施匮乏,灌溉保证率低,耕作层浅薄贫瘠、坡度大、砾石多、水土流失等障碍因素突出,基本处于“雨养农业、靠天吃饭”的状态。坝区田地冷浸内涝、干旱缺水、质地黏重,虽有部分渠道工程,但工程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运行多年,老化严重,工程隐患多,需水矛盾日趋突出。经管理部门多年观察、分析,渠系水利用系数仅为0.45,达不到输水能力和节水要求,水资源浪费严重。

4.4 土壤因素

大坡的土壤主要有红壤、紫色土、水稻土三种类型。

4.4.1 红壤 大坡的红壤集中分布于耕德、土桥一带,土层厚度一般2.0-2.5m,质地较黏,处于亚热带高温多湿环境中,化学风化强度较大,淋溶作用强烈,钾、钠、钙、镁盐基物质基本淋失,铁、铝富集。其特征为多呈酸性反应,盐基呈不饱和状态,富铝化作用较为突出,有机质及氮素缺乏,物理性状不良。

4.4.2 紫色土 项目区内的紫色土由于成土母质软弱,抗风化、抗冲刷能力弱,成土作用被同期性的侵蚀作用打断,延缓了土壤的发育与发展,使区内的自然土经常处于幼年发育阶段,旱作土壤主要有紫泥土、紫砂泥土。土壤呈中性反应,盐基饱和度较高;土壤侵蚀较强,速效钾含量较高,有机质较低,速效养分缺乏。

4.4.3 水稻土 大坡的水稻土可分为淹育型水稻土和潜育型水稻土。

淹育型水稻土分布于由地改成的新田,施肥水平低,种稻时间短,土体发育不完善,其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中等,速效磷缺乏,耕性较好,适耕期较长,有较好的培肥基础。

潜育型水稻土分布于地形平缓,耕作时间长的大坡河沿岸。土层深厚,土壤熟化,土体发育完善,盐基饱和度较高,有机质及全氮、全磷、全钾含量较高。但地下水位较高,水土温度较低,微生物数量少,活动较弱,使土壤潜在养分分解缓慢,有效养分较为缺乏。

 

 

参考文献

[1] 李恩泽,刘海凤,等.关于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标准问题的探讨[M].地域研究与开发,1992,(6).

[2] 君泽.农业区域开发可行生研究[M].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l989.

[3] 陆志刚.农业资源的利用现状和开发潜力[J].农业区划, 1992.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NY/T310-1996).

 

推荐访问:中低产田 成因 现状及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