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十二五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调研报告

    “十一五”以来,XX市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交通、水利、城建等重大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继续落实好“十二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我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十二五”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课题调研组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加强汇报衔接的基础上,形成XX市“十二五”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一、XX市“十一五”重大基础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2009年,XX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4.5亿元,增长34.7%。2010年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固定资产投资在2009年的基础上新增100亿元,总量达到215亿元,“十一五期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幅预计达27.15 %。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农业建设。“十一五”以来,全市粮食连年增产,特色产业发展加快,科技推广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新农村建设和扶贫攻坚力度加大,累计完成投资44.21亿元;全市投入中低产田地改造资金1.47亿元,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11.035万亩、坡改梯2100亩,完成配套沟渠建设293公里;投入资金2.5亿元,先后建成八县(区)标准化生猪规模养殖场和XX红三叶奶牛养殖小区、耿马贺派肉牛养殖小区;投资5亿多元,加快特色产业发展,烤烟、蚕桑、木薯、香蕉、蔬菜、水果、咖啡等特色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明显提高,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户,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9户,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6户。

水利建设。“十一五”以来,水利水电完成投资26.05亿元。水源工程建设步伐加快,四楞坝水库、南等水库、刘家箐水库建设已基本完工,大雪山水库、另仂水库、康家坝水库、南等水库干渠开工建设,鸭子塘水库项目建议书通过省级评审;全面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累计解决人饮44.3万人,2010年计划解决18万人;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86.7k㎡;除险加固工程投资力度加大,列入全国第三批除险加固专项规划43件小(一)型病险水库全部开工,预计可全部完工验收;加快农村五小水利和山区水利工程建设,耿马、永德、双江中型灌区已开工,凤庆洛党茶叶水浇、永德大雪山澳洲坚果水浇、镇康凤尾小水井甘蔗水浇、耿马撒马坝节水灌溉等一批中央投资节水示范和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得以实施,凤庆县列入全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

林业建设。生态建设成效明显,累计投入资金5亿元,加快生态建设与保护,每年有近200万亩荒山披上了绿装。全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森林覆盖率由2003年的46.63%提高到60.56%。截止2009年,全市累计建成特色经济林基地900多万亩,其中:核桃668.3万亩、澳洲坚果6.64万亩、其它经济林果126.63万亩。林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生态环境建设,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交通建设。“十一五”期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累计完成投资36.36亿元,全面实施耿马(振兴桥)至清水河等8条(段)二级公路,里程596公里,概算总投资72.5亿元。2010年计划全部完工42条(段)1412公里通乡油路建设。到“十一五”末,全市一级公路为28.5公里;二级公路由2005年的434.872公里增加到2010年的540.325公里;通达率由2005年的28.7%提高到2010年的98%;新增34个乡(镇)通沥青(水泥)路,新增通乡(镇)沥青(水泥)路1620公里,乡(镇)公路通畅率由2005年的43%提高到2010年的90%;建设63个乡(镇)客运站,使全市90%的乡(镇)有客运站。

城市建设。“十一五”以来累计完成投资48.38亿元,建成1座污水处理厂并投产运营,其余7座正在建设之中,凤庆、永德、沧源、双江、镇康、耿马等6项县城生活垃圾处理工程有序推进,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全面落实,累计实施3.99万户;勐来、孟定、凤山等乡镇基本建成具有各自特色的旅游小镇;重点集镇供水能力不断增强,小城镇供水普及率达到81.3%;居民住房得到改善,到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8.5平方米;房地产开发有序推进,到2010年,城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3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75万平方米。

工业化建设。“十一五”以来,澜沧江啤酒集团生绿茶生产、南华蔗渣浆纸厂、澳华食品加工厂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滇红集团搬迁技改、世纪金源集团XX智汇源日产30吨核桃油及系列产品加工生产线等项目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62.46亿元,到2010年工业投资累计达到102.46亿元。

能源建设。电源建设成效显著,立足资源禀赋,不断加大水电开发力度。预计到2010年,全市共建成地方中小水电站128座,装机为45.6万千瓦,发电量达15亿千瓦时,装机容量和发电量比“十五”末分别增长116%和114%;煤炭产业稳步发展,2010年全市有17对矿井,生产能力75万吨/年;电网支撑作用明显增强,预计2010年,全市建成500kV开关站1座,线路6条总长333公里,220kV变电站2座,变电容量330兆伏安,线路6条总长超过250公里,110kV变电站16座,总容量551.5兆伏安,线路长度超过700公里;大力推进农网改造工程,累计改造户表数46.82万户,全市农村户表覆盖率均已达到81%以上。解决无电人口2.52万户,全市户通电率达到99.42%以上;农村清洁能源建设步伐加快,建设沼气池13.81万口,建成沼气化乡镇6个,建成沼气化村115个,建设节柴改灶36万户,沼气使用率达80%;新能源开发有序推进,膏桐原料建设基地已列入国家和省生物质能源建设规划。

社会事业。一是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启动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完成投资1.32亿元,有效缓解了学校校舍严重匮乏的困难;启动实施了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工程,中央和省共投入专项资金9200万元,排除中小学D级危房9.3万平方米;实施65所学校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共投入建设资金879万元;实施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21项,总投资9077万元;实施国门学校建设3项,总投资2826万元;启动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已排除D级危房23.66万平方米;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投入建设资金3450万元,建成市技工学校(含临翔区职中)、凤庆、云县、永德、镇康、双江、沧源县职中教学综合楼、实训楼8项。二是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全市医疗卫生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近7亿元,市人民医院、市疾控中心、市精神病医院、市中心血站、8个县级综合医院、4个中医院、9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含孟定镇疾病预防控制分中心)、6个县级妇幼保健院、63个乡镇卫生院、587个村卫生室获得国家资金支持。三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全市共投入计生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917万元,建成市级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个、县级计划生育服务站5个、乡级计划生育服务所51个,计划生育服务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四是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市建成耿马、镇康、云县图书馆和云县、镇康县文化馆,3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及村级“农家书屋”,乡镇文化服务站点,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逐步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文化网络;完成4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设项目。五是广播电视事业持续发展。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42亿元,建成中波台4座、广播调频台20座、大功率电视发射台9座、卫星地面收转站15万座,完成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程5.5万多户,有70多个乡(镇)469个行政村通有线电视,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95%和96%。六是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投入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1.03亿元。建成凤庆、耿马、永德等县殡仪馆;新建XX市中心敬老院和临翔区、云县、耿马县、镇康县等5所中心敬老院、18个社区服务站业务用房、云县和耿马县救灾物资储备库、XX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XX市军供站等项目建设,建成市级和8县(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9项。七是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全市积极推进沧源崖画谷旅游区、XX茶文化风情园、滇缅铁路遗址园、临翔区旗山公园、云县工业旅游示范点、孟定农业旅游示范点、澜沧江百里长湖旅游区、凤庆石洞寺景区、永德仙根景区、南伞跨国溶洞旅游区、孟定洞景佛寺、双江勐库古茶谷旅游区等一批旅游景区(点)开发建设;建成沧源翁丁等11个民族文化特色旅游村和14座旅游景观标识项目。全市旅游接待能力不断增强,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共拥有A级景区2个、AA级景区4个、AAA级景区1个。其它各类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成效的主要经验:

一是领导重视,部门密切配合。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机构,设立办公室,制定工作措施,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强势推进投资工作。在政府统一领导下,部门密切配合,合力攻坚,整体推进,提高工作成效,发展改革、财政、建设、国土、环保、林业、水利等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实行分片包干、层层负责、一级盯一级,深入实地现场办公,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了投资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是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不断优化软环境、增强软实力建设,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简化审批程序,先后出台《XX市投资促进委员会工作规则》、《XX市投资监督工作办法》,建立并行并联审批、限时办结、项目代办、上报跟踪、督办监察、统计台帐、情况通报、领导挂钩、考核奖励行政问责等制度。创新工作机制,加大项目实施力度,对重点前期工作项目做到“工作班子、人员、经费”三落实;对重点领域项目建设,实行“一个领导负责、一个部门协调、一个班子服务、一套措施落实、一个时限办结”管理机制,全面推进项目建设。

三是突出重点,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始终突出交通、水利、能源、社会事业、特色产业、新农村等薄弱环节,着力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不断加强重点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政府引导,吸引社会投资。坚持“以思路带规划,以规划带项目,以项目带政策,以政策带资金”的原则,围绕政策,强化规划,加大项目和资金争取力度。“十一五”以来,仅发改系统共争取上级资金25.42亿元,平均每年达6.355亿元。其中,中央资金16.75亿元,省级资金8.67亿元。国家和省资金的注入,引导了银行贷款和社会资金投入地方基本建设,政府投资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在政府资投入引导下,社会投资达到121.62亿元,年均达到30亿元以上,每年社会和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重达50%左右。

五是强化管理,促进投资安全。加强项目监督管理,抓好“质量、进度、资金、安全”四个环节,组织必要的稽察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协调和解决,促进了投资项目和建设资金使用的安全。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XX市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一是基础设施仍然滞后。交通方面,公路通行等级低,对外通行不畅,全市没有便捷的通省高速公路,也没有铁路;水利方面,工程性缺水突出,骨干水源工程、河道治理等项目建设仍需加快;社会事业方面,体育设施、文化设施等建设还十分落后。

二是投资渠道单一,社会投资不足。XX市投资总量小,究其原因主要是社会投资和民间投资不足,项目建设更多是依赖上级资金的投入,投资渠道单一,经济社会发展对社会投资和民间投资吸引力不强。

三是重大项目支撑乏力。重大项目是支撑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XX市固定资投资都存在重大建设项目支撑不足情况,历史上投资最大的建设项目祥临二级公路也仅为23亿元。2010年,在建单体项目投资1亿元以上仅42项,10亿元以上仅4项,重大项目支撑明显不足。

四是前期工作推进缓慢,项目储备不足。由于认识不深,加之各级财政较为困难,前期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项目前期准备不足,论证不充分,无法满足申报需要。项目储备不足,特别是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储备不足,前期工作较为滞后。

二、XX市“十二五”重大基础建设思路、奋斗目标和重点

“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时期。在国内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科学编制“十二五”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并有效组织实施,对于拉动经济增长,积极应对发展形势的新变化,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挑战,全面落实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奋斗目标

XX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桥头堡建设的机遇,充分发挥XX资源区位优势,深化一项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围绕三个重点(强化基础、做大产业、改善民生),突出七个领域(交通、水利、城建、农业农村、工业、能源、社会事业),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变XX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现状,促进XX加快发展。

奋斗目标:到“十二五”末,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突破千亿元大关,年均增长36%以上。

(二)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和项目

经济提速,基础先行。“十二五”期间,XX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突出桥头堡建设,着力加快“一带二区,四条通道,六大产业”发展。重点抓好以下方面项目实施:

交通方面,着力实施好祥云至XX铁路(包括XX至清水河和XX至普洱段)、沧源机场、XX机场改扩建、昆明至XX(临翔区)至清水河高速公路、7条(段)二级公路、国道214线XX城过境线、羊头岩至振兴桥段二级路改造、农村公路、澜沧江库区航运等项目建设。

水利方面,抓住全省三年内建设100件重大水利工程、100万件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新机遇,做好全市中型水库、五小水利工程建设规划,重点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XX康家坝水库、双江南等水库以及其它15座中型水库、24件小(一)型水库、中小河流河道治理等项目建设。

城建方面,加快“新家园行动计划”工程(旧城、旧村和旧房、旧校舍改造)、XX市核心景观区景观湖、县城治污工程、重点集镇治污工程、县城供水改造、重点集镇供水工程、城市道路改造等项目实施。

农业农村建设方面,继续加强重点村、民居房、硬板路、村容村貌整治、农村卫生室、文化室、巩固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特色产业基地、中低产田地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

工业方面,以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快载能工业区、云南汇智源核桃系列产品加工、XX轻纺工业、农副产品深加工、年产40万吨竹木浆纸厂、XX林板一体化生产、凤凰纸业林基地、3条日产2000至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矿电结合等项目实施。

能源方面,组织实施好天然气输入及利用、地方中小水电开发、小水电代燃料项目、输变电工程、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农村户用沼气等项目建设。

社会事业方面,加快XX市职业教育中心、XX师专专升本、校安工程、XX市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XX市体育场(馆)、XX市博物馆、XX市文化馆、XX市新闻中心、县级档案馆、公检法司基础设施、XX市人民医院医技楼、县级人民医院、县级中医院、乡镇卫生院、农村卫生室、计生站、农村敬老院、临翔绿色生态康体休闲度假区、云凤百里长湖古镇名企山水观光区、沧源耿马双江多元民族文化风情体验区、永德镇康边地文化观光体验区、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等项目建设。其它方面,兼顾一般性固定资产投资,全面推进其它项目建设,保持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

“十二五”期间,全市着力组织实施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14项,项目总投资2497亿元(续建37项总投资102亿元;新建  277项总投资2395亿元)。其中,能源建设15项投资203亿元,铁路、公路、民航等建设18项投资1030亿元,工业建设102项投资286亿元,农林水建设44项投资210亿元,社会事业建设68项投资285亿元,服务业建设21项投资26亿元,城建环保建设40项投资273亿元,扶贫及其它建设6项投资184亿元。

三、XX市加快重大基础建设对策和措施

(一)深化认识,着力加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领导和指导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因素之一,是经济增长的前提,是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也是拉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XX仍然面临发展不足、发展不够的问题, 切实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把扩大投资需求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积极因素来抓,采取最有力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转变融资方式,积极激活社会投资, 扩大投资规模, 加快基础设施项目和生产性项目建设, 发挥综合投资效应,进而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各部门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切实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工作领导和协调指导。

(二)立足XX资源区位优势,加大衔接汇报力度,着力争取国家和省级支持

没有项目,就没有投资;没有投资,就不可能实现快速发展。各级各部门要认真研究国家、省上的最新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立足XX资源区位优势以及产业规划战略构想,加大与国家和省级部门工作衔接,克服“等”、“靠”思想,迅速行动起来,积极主动地与上级部门对接联系,争取XX市“十二五”规划重大建设项目更多进入国家和省计划盘子,并能在“十二五”期间得以顺利实施。

(三)加快项目施实进度,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建设

按照“在建项目抓进度,促投产;在批项目抓前期,促进度;在谈项目抓跟踪,促落实”的要求,加快项目建设实施力度。继续深入贯彻落实《XX市投资促进委员会工作规则》、《XX市投资监督工作办法》等规定,全面推行并行并联审批、限时办结、项目代办、上报跟踪、督办监察、统计台帐、情况通报、领导挂钩、考核奖励行政问责等制度。继续实行“一个领导负责、一个部门协调、一个班子服务、一套措施落实、一个时限办结”工作机制,强势推进交通、工业、能源、城建、水利、新农村、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项目建设,努力实现“十二五”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6%以上目标。

(四)以项目为载体,着力做好项目前期工作

认真编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充分尊重和反映广大农民群众的意愿,体现执政为民理念,优先考虑农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按照适度的超前性原则,确定投资目标、投资重点。

进一步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加大项目前期经费投入力度,积极推进重点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等阶段编制或批复工作,做好土地、环评、水保、林地、安全等环节的评价和审批;加快项目库建设,按照“规划一批,实施一批,储备一批”原则,着力建立一套技术先进、使用方便,高标准、高效率项目库网络信息系统。系统内项目分为前期项目和在建项目两大类,进入系统内项目必须有项目基本情况(包括建设性质、项目类别)、项目简介(包括建设规模,主要建设内容、投资规模、效益分析、前期工作进展情况、投资合作方式等)、建议书、可研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或初步设计批复文件等。入库项目的深度最低应达到项目建议书阶段。通过项目库建设,彻底改变和扭转项目使用的无序状态和临时拼凑项目的被动局面,将项目使用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对项目库建设做到软硬件技术维护、信息传输、数据更新都有专人负责, 责任措施明确。

(五)合理配置财力,着力增强市县(区)政府投资能力

“十二五”期间,XX市需要投资的领域很多,投资需求也很大。必须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原则,健全集中财力办大事的财政运行机制,及时掌握民生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了解人民群众的新愿望,进一步探索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资金筹措机制,多渠道解决民生资金保障,着力推进公路、航运、铁路、航空、城际交通、骨干水利工程、治污工程、城镇供水工程、农村社会事业、城乡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项目建设;加大对主导产业、骨干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支持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由外延扩张型向内涵集约型转变,强化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

(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着力引导民间资金投入

继续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建立各类融资平台,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注入。一是构建融资平台,加大融资力度。建立和完善各类投资公司,规范运行机制,调动民间资本通过融资,实现放大投资效应。二是加强软环境建设,吸引外来投资。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软环境、增强软实力的有关要求,牢固树立“不抓软环境就是失职,抓不好软环境就是不称职”和“事事关系软环境、处处体现软环境、时时注意软环境”的观念,以铁的决心、铁的手段、铁的纪律,营造一流的经济发展软环境,把XX建设成为投资热土和创业乐园。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产业招商、上门招商、节会招商和以商引商等灵活多样的招商方式。四是创新投资方式。对有条件的重大基础设施和大型公益性项目,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建设和经营。对已建成的基础设施,采取实行特许招投标方式选择和变更项目法人,或通过经营权转让、产权置换、转让或委托经营方式,吸引民间投资;对在建和新建的项目,采取BT、BOT等方式,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和经营。五是鼓励民营企业实行资产重组,组建集团,盘活资产存量,做好企业增资扩产工作。

(七)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着力加强项目管理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云南省省级预算内投资管理办法(试行)》(云政发〔2004〕224号)、《云南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贷款贴息资金管理办法》(云政办发[2010]66号)等有关规定,确保投资项目规范运作。二是加强投资计划管理。强化项目立项—实施—监管—验收等关键环节管理,狠抓项目建设中各项制度的落实,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监理制、招标投标制和合同管理制等制度,对建设项目做到计划申报、计划下达、计划实施“三统一”。三是切实加强专项检查和审计。有重点、有计划地对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专项审计,及时制止和纠正项目建设中的各种问题。对滞留、挤占、截留、挪用等违规违纪行为,确因工作失职造成资金严重损失与浪费的,追究当事人和有关负责人的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四是是规范重大项目管理。对重大项目建立从前期工作到实施验收全过程“一条龙”的管理体制,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实行项目责任终身追究制度。

 

推荐访问:某市 建设项目 基础设施 调研报告 二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