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实施意见

 各乡(镇)党委、人民政府,县直有关单位:
     2010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新胜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推进海西生态型工贸旅游强县建设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农业农村工作,对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0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福建、龙岩和我县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为动力,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村民生,扩大农村需求,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促进农业农村更好更快发展。预期目标是:力争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31亿元,比增6%,其中农业产值116900万元,比增7.6%,牧业产值128900万元,比增10%,渔业产值8300万元,比增9.4%,林业产值27100万元,比增7.8%,服务业产值11900万元,比增6.3%,农民人均纯收入7386元,比增7%。  

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1、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基础上,加快发展优势特色农业。继续发挥种粮政策的作用,提高粮食生产积极性。建立健全耕地抛荒约束机制,加快土地流转,推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今年要稳定粮播面积28.2万亩,其中,推广超级稻2.5万亩。全年粮食总产达到11.3万吨;实施科技兴烟,种植烤烟4.7万亩,实现收购烟叶9.4万担;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重点抓好“六月红”芋3.05万亩,推广无公害瓜果蔬菜种植面积5.5万亩。继续推广永定红柿标准化栽培技术,2010年示范面积1万亩,核心示范2000亩;继续落实茶产业的扶持政策,引进外商外资、实行大户连片开发种植。2010年新植茶园3400亩,改造1000亩;发展巴戟天产业,2010年新植巴戟天1000亩,使全县的种植面积达到2500亩。加快发展林竹产业。全县造林更新3.6万亩,改造低产竹林8000亩,新造油茶示范林3000亩。加快发展绿色无公害养殖业,2010年无公害养殖场突破150家,养殖规模化、标准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全县实现年出栏生猪80万头,其中瘦肉型猪85%以上,进一步巩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的地位;加强棉花滩库区渔业生产管理,积极发展生态渔业和休闲渔业,力争全年水产品产量达到0.8万吨。  

2、持续推进农业产业化。突出龙头企业建设和农业品牌培育工作,2010年力争培育发展省、市级龙头企业2家。加强品牌建设,重点抓特色、产品产地认证和标准化生产,以品牌效应带动发展;要做好大宗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招商引资工作,重点筹划做强做大永定菜干、下洋牛肉丸、巴戟天和永定红柿等项目。2010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9亿元,比增26.1%。加强永台农业合作,着重在高优水果、水稻和生态农业等方面引进台商台资,加快永台农业示范建设工作。做好强农惠农政策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项目对接储备,确保农产品加工业项目建设的连续性。抓好土楼红柿休闲观光旅游、永定县巴戟天系列产品开发和标准化养殖场建设改造等项目工作。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依法登记、规范运作、明晰产权、完善组织章程和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利益分配和风险调节机制,增强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能力。2010年突出扶持培育1—2个发展潜力大、示范作用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3、加快推广农业“五新”技术。继续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加快良种选育、引进和推广新型适用农业机械,重点抓好六大主导产业和六大特色产品质量的提升。充分利用“6· 18” 平台,促进农业技术成果与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对接,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科技示范户和种养大户率先实施标准化生产,每个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力争新建成1-2个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健全农技推广等公共服务机构,促进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实施品牌战略,增强企业和农民的品牌意识,积极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申报认证工作。重点围绕特色农产品进行形象设计,打造产品品牌,提升竞争力。加强新型适用农业机械推广应用,2010年争取购置各种先进适用机器900台(套)以上。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和电化教育手段,加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加快农业“五新”技术推广,加强村级农民技术员培训和管理工作,延伸农村科技服务网络。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活动,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水平。充分发挥新农村优秀人才超市作用,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发挥“农业969155热线”和农村综合服务信息平台等科技信息网络优势,拓展农业科技服务功能。  

4、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强化公共服务作用,整合基层公共服务机构,构建综合服务平台,建立新型“三农”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基础建设,建立健全乡镇农业科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科技人员、返乡创业农民等领办或创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乡镇“三农”服务中心建设,逐步建立村级综合服务站点,为农民群众提供信息、技术、劳务、营销等生产类服务及生活类服务。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增加涉农信贷投放。积极推广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加快培育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有序发展小额贷款组织,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设立适应“三农”需要的各类新型金融组织。加强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建设,配合市政府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贸市场升级改革”和“新网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农资连锁经营,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流通体系。加强农村市场监管,严厉查处坑农害农行为。  

二、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提升农业农村综合发展能力  

1、加大对农业农村投入力度。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不断增加“三农”投入。要确保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幅度增加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县财对农业的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要继续向重大农业农村建设项目倾斜。耕地占用税税率提高后,新增收入全部用于农业。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计提和使用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严格执行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全部用于耕地开发、土地整理以及基本农田保护的规定。  

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开展与乡村结对帮扶,参与农村产业发展和公共设施建设。  

2、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坚持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在原有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基础上。完善粮补和对种植大户补助的机制,全面推广“一折通”或“一卡通”,做到补贴资金直接补到农户。进一步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扩大补贴种类,在重点补贴粮食生产、烟草、茶叶机械的基础上,把牧业、林业和抗旱、节水机械设备纳入补贴范围。落实能繁母猪补助政策,进一步巩固生猪输出大县地位。按照存量不动、增量倾斜的原则,新增农业补贴适当向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加强对农业补贴对象、种类、资金结算的监督检查,确保补贴政策落到实处,不准将补贴资金用于抵扣农民交费。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重点抓好田地水库、田龙水库、增瑞水库、寨下水库、向东水库5座中央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实施灌洋灌区农业综合开发节水改造工程渠道防渗加固 71.6km ,抓好水利水毁工程集中修复整治工作。继续实施农村人饮工程,着重抓好以抚市集镇人饮工程,以及岐岭、湖坑、湖山3个乡镇39个行政村的国债人饮工程为重点的工程项目。实施土地整理17800亩,其中国债土地整理2000亩,农综土地整理2500亩,农业土地整理1400亩,烟田土地整理11400亩;实施农综中低产田改造7000亩,烟田水利5000亩,库区农田基建4263亩。继续实施“沃土工程”,扩大测土配方施肥规模,今年全县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30万亩。继续实施农村户用沼气池1200户,建设村级沼气服务站16个,鼓励农民秸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改善农田土壤肥力。继续实施好小流域治理工作。重点实施棉花滩库区坡改梯和西洋溪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等项目。  

三、改善农村民生,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1、努力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因地制宜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农村服务业,促进农业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创新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机制,建立政府扶助、社会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和以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培训、绿色证书培训、自主创业培训等四大工程为重点的农民务工技能培训,整合培训资源,规范培训工作,增强农民科学种田和就业创业能力。抓住春节期间务工人员返乡,夏季初高中学生毕业两个时段,适时办好劳务招聘会,完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健全劳动力供需对接机制。创造宽松环境,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措施,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农民就地就近创业。2010年全县转移劳动力12.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2亿元以上。  

2、推进新农村和中心镇建设。全县安排22个村实施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突出抓好拆旧建新、村庄绿化和道路亮化工作;选择公路沿线、基础较好、群众积极性高的1-2个村作为今年的综合示范村,打造永定新农村建设品牌;在旅游公路沿线8个乡镇22处规划实施兴建1-2个具有客家文化特色新村。抓好高陂、下洋和湖坑3个中心镇建设工作。要在规划制定、项目建设、环境整治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每个中心镇要重点抓好1个村庄整理试点村和1-2个人居板块建设。高陂镇要按照全省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工作要求,着力打造“规划先行、功能齐备、设施完善、生活便利、环境优美、保障一体”的宜居城市综合体,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3、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巩固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好教师培训制度和绩效工资制度,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继续实施农村中等职业免费教育,逐步实施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配合省、市实施农村卫生百千万工程,重点加强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办好村卫生院(室),提升村卫生室服务能力。落实乡镇卫生院人员绩效工资和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政策。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开展出生缺陷预防工作,继续完善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持制度,在新农保试点工作中落实对计划生育家庭的倾斜优惠政策。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和数字电视工程、农村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村“读书社”、“三农”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和综合利用,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农民健身活动。加强客家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鼓励农民兴办文化产业。持续开展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活动,提高农民素质,引导农民自觉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4、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和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持力度,不断提高农民参保率,逐年提高保障水平。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医疗救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政策衔接,解决部分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加快发展农村社会救助事业,加强农村特困户救助工作。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前期准备工作,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新建2-3所农村敬老院。进一步做好农村低保工作,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做到应保尽保。同时,做好农村防灾减灾工作。  

5、加大扶贫帮扶工作力度。充分利用省委、省政府增加对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投入的机遇,加快我县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主动加强山海协作,培育一批山海协作示范工程。坚持农村开发式扶贫方针,完善扶贫政策体系,采取资金捆绑管理、干部驻村任职、单位挂钩帮扶的有效措施,推进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加大“造福工程”力度,2010年争取完成1000人搬迁任务。同时落实好各级扶贫帮困优惠政策,着力加强贫困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事业,充分发挥行业扶贫作用,研究制定未来10年扶贫开发纲要和相关规划。  

四、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1、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切实做好土地延包后续完善工作。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积极探索并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平台,促进农村土地依法、有序、规范流转。2010年土地流转面积8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26.5%以上。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落实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2、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发展家庭经营,着力提高家庭经营的集约化水平;采取农户联合与合作方式推进统一经营,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服务能力强、民主管理好的示范社给予补助。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支持力度,支持有条件的合作社兴办农村资金互助组织。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自办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发展农业农村各种社会化服务组织。实施“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和中心示范村建设。  

3、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进一步明晰产权,稳定和落实林地承包政策,加快发放林权证,提高林权证到户率。健全森林保险、林权抵押贷款和林业小额贴息贷款制度。加强林权交易平台建设,抓紧制定出台林权交易的相关实施办法,规范林权流转。同时,引导林农在自愿的基础上,组建各类股份制、家庭合作林场等新型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和林业经营实体,解决森林经营作业、保护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建立权责相应的采伐监管新机制,实现从采伐管理向森林经营管理的转变,促进我县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4、推进农村金融制度创新。落实涉农贷款税收优惠、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和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等政策,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引导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有序发展小额贷款组织。积极推广农村小额信用贷款。支持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重点支持农业科技研发、推广和转化,加大对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业信贷投放。搞好农村信用环境建设,加强和改进农村金融监管。积极开展森林综合保险、农村住房保险、水稻种植保险、烤烟种植保险、牧渔养殖保险等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制订农业灾害保险理赔工作应急预案,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帮助农户参加农业保险。  

5、创新农村工作机制。总结省、市、县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工作的经验,开展新一轮干部驻村任职工作。完善农村“六大员”准入机制、考评机制、激励机制和退出机制,重点做好选聘、培训和考评工作,提高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与已形成的农村工作新机制统筹研究、整体推进。开展规范生猪产地检疫试点工作,完善乡(镇)动物防疫专业队管理模式,建立农村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推进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制创新,整合基层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等各类服务资源,完善乡镇“三农”服务中心和“农民之家”建设,增强农村社会化服务功能。  

五、夯实基层基础,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1、完善党领导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战略高度,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完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重中之重的要求落实到领导分工、机构设置、干部配置上。要按照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办法的要求,完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把粮食生产、农民增收、耕地保护、环境治理、和谐稳定等纳入乡镇党政领导班子绩效考核。各级领导干部要转变工作作风,深入调查研究,科学把握“三农”工作规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2、完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巩固农村基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探索完善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形式,推广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相对集中点建立党组织的做法,选好配强村级组织领导班子,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建立村干部绩效考评机制,加强农村干部培训力度,全面提升村主干科技文化素质和发展致富能力。落实村干部“一定三有”政策,配合做好从优秀村主干中考录乡镇公务员、选任乡镇领导干部工作。建立健全保证党的领导、保障村民自治权利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创新完善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制度。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3、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推进和谐创建活动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机结合。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推进“五五”普法规划,加强农村法制教育,畅通农村信访渠道,依法依规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调处工作机制,积极预防、妥善处置涉农群体性事件,健全农村应急反应机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农村平安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推进农村警务建设,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和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安定稳定。贯彻落实一系列农业法律法规,依法保护、管理、发展农业,严格清理整顿农资市场,打击假冒伪劣行为,保障农民利益。  

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各乡(镇)、各部门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群策群力、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农村改革发展新局面,为推进全县农业农村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推荐访问:发展 夯实 统筹 城乡 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