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务开发工作情况呈阅件

目前,我县城乡一体化建设快速推进,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已成为增加农民就业收入、保持城乡稳定、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坚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把劳务开发作为实践“三个代表”、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工作来抓,全面开拓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不断提高农村劳务输出总量,促进我县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据统计,2009年农村劳动力培训1.17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2.53万人,劳务收入12.03亿元。今年1-6月全县培训5274人,其中职业技能培训1373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3901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2.55万人,劳务收入5.3亿元。从总体看,我县农村劳务开发在政府统筹就业能力、创办协会促进市场化运作、农村劳动输出总量以及农民从业范围和就业层次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效,其中我县创办协会,促进劳务开发的经验在《福建三农周刊》等多家媒体的报道推介,也得到省、市各级领导的多次视察肯定。我们的主要做法和措施是: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劳务开发工作体系。为了加强对全县劳务输出工作的领导,我县针对劳务开发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先后成立农村劳务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领导小组和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领导小组,并由县农办牵头抓好劳务开发各项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领导机构。各乡镇也成立相应劳务开发机构,并与劳动保障服务所合署办公,缓解了农村劳务开发无专职人员的问题。二是明确工作思路。制订了《2003-2010年全县农村劳务开发规划》、《2003年-2010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规划》,提出劳务开发和培训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领导体制、工作方法、保障措施等作了明确规定,同时把工作任务按乡镇、年度作了分解落实。三是强化农村劳务开发工作的协调沟通机制。在制定《永定县农村劳务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基础上,建立了由县农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老区与扶贫办、教育局、劳动就业中心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同时,加强平时工作的督促检查,通过召开动员会、协调会、通报会、座谈会和现场会等各种会议及时互通情况,协调解决劳务开发具体问题,促进工作落到实处。从2003年开始,我县还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培训工作完成情况列入各有关职能单位和乡镇的年度目标管理进行考评,从而在全县初步形成了政府统筹、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工作局面。四是认真落实省、市、县有关政策,完善工作机制,减少收费项目,严禁搭车收费和乱收费,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强劳动监察执法力度,曾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针对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专项检查工作,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二、创新工作机制,成立闽西首家劳务开发工作协会——永定县裕农协会。针对劳务开发组织化程度低的问题,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于2003年5月发起成立了永定县裕农协会。协会从强化服务入手,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有效促进了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一是拓展了现有县、乡、村劳务工作网络。目前会员已达300多人,全县各乡镇成立了分会,聘请各村主干为劳动就业服务联络员,进一步拓展了县、乡、村三级劳务工作网络。二是加大了教育资源的整合力度。协会与现有的职业教育基地联合,充分调动社区、行业、企业、中介等各种社会办学力量的积极性,开展多层次、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三是加强区域协作、山海协作的通道作用,积极拓展劳动力市场需求。协会加强与县内新办企业和福州、厦门、泉州、广州、深圳等沿海发达地区劳务市场联系、沟通,了解掌握用工信息和动态。为用工单位和劳务者牵线搭桥,使劳务输出工作更加有序规范和有效。协会的组建和动作,为全市、全省创新农村劳务开发工作机制做了有益的探索。  

三、以实施阳光工程培训工作为契机,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一是认真制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办法基础上,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工作。面向全县乡村印发《致全县初、高中毕业生家长的一封信》、《关于报名参加免费引导性培训的通知》、《免费服装缝纫技术、电子技术就业培训信息》等宣传材料。利用电视台、《今日永定》、《农村工作通讯》和《劳务简报》等媒体,大力宣传国家、省、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相关政策、措施和办法,宣传农民群众参加培训后成功就业创业的先进典型,千方百计地扩大阳光工程的社会影响,形成全社会关注和支持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的良好局面。二是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确定了永定县农民工培训中心、永定县侨荣职专、永定卫校等3个培训单位为我县阳光工程培训基地,承担省阳光工程办公室下达我县2000人的培训任务。其中县农民工培训中心承担培训1000人,县侨荣职专承担培训800人,永定卫校承担培训200人,课程设置涵盖电子装配、服装缝纫、草编藤器、牛系列等客家小吃、家政服务等20多个专业;三是三线运行,面向市场全面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首先是县、乡、村高度重视,结合实际,在抓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与推广的同时,发动农村劳动力再参加农民工培训中心、定点学校举办的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班。今年来全县采取分片设点办班的形式,精心组织农业、林业、畜牧等部门技术人员,深入乡村开展食用菌、水果、茶叶栽培加工和生猪、养蜂技术培训班300余场次,培训农民16000人次,发放各种技术资料5万多份,取得很好的成效。其次是劳务协会等社会组织发挥优势,积极参与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如我县裕农协会积极与沿海地区等县外企业建立劳务协作关系,定期开展劳动力订单培训。第三是发挥县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定点学校的主渠道作用。由县阳光工程办公室和县内外用工企业建立就业协作关系,与定点学校签订委托培训协议书,认真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同时,我县在全市劳务开发会议后,及时把市委、市政府下达我县750人的职业技能培训任务,分解到各培训机构和相关单位,扎实开展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今年来,全县完成职业技术资格证书1167人,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2353人,占任务的118%。在接受阳光工程培训后,实现就业2228人,就业比例达95%。四是我县认真开展农村劳动转移培训人员跟踪服务工作。通过建立阳光工程学员跟踪卡,采取打电话、外出走访、采访、寄发《致全县阳光工程学员一封信》等办法,加强了农村劳动转移培训人员的跟踪服务。  

四、立足更高的层次,扎实抓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试点工作。一是加大教育资源的整合力度。根据全县职业中专、电大、卫校等职业技能培训资源的现状,对培训机构进行梳理、归类、整合,组建全县农民工培训中心(县裕农协会培训部),把永定侨荣职业中专、永定卫校、劳动就业中心、党校等9所学校确定为农民工培训定点学校,把各乡镇中学确定为引导性培训示范学校,形成全县劳动力培训工作的强大合力,同时,首次举行入城职校教师考试,把最优秀的教师录用到侨荣职专,进一步加强职业学校师资力量。二是依托裕农协会拓展服务、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社会化、市场化运转。裕农协会发挥会员众多的优势,以村为单位,建立农村劳动力台帐,形成了农村人力资源库;依托协会在县内外建立的30多个信息工作站和300多个兼职工作人员,深入企业广泛收集县内外劳务信息,服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就业。今年协会共发布29期的劳务信息,出信息简报22期,传递劳务用工信息10000多个,成功推介劳动力3000人。发挥协会团体组织优势,积极开展县内外劳务协作,拓展劳动力输出渠道,积极服务企业发展和项目开发。今年全县组织外地企业到我县设点招工10多场次,签订用工合同200多项,送出300多人参加在厦门、泉州等地举办的电子、电焊、服装、烹调等专业的免费培训,有250多人经培训后实现就业。目前协会与厦、漳、泉、深、广、汕等沿海发达地区60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定期用工信息的渠道。三是着重抓好农村群体劳动力资源开发。针对农村40岁以上劳动力在就业方面的特殊困难,开展周期短、见效快的实用技术培训,同时在劳动力培训和指导就业时提供更优惠条件。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增加劳动就业岗位;引导县内永侨藤器厂、永昌针织厂、永安电子厂、恒丰制衣厂等23家中小型企业就近招收农村劳动力,解决了近2000人的就业问题。  

五、突出重点抓特色,努力打造我县劳务品牌。我县依托现有优势,重点把电子装配、服装缝纫、客家风味小吃、草编藤器等具有我县人文、历史特色和竞争优势的行业,打造成“永定劳务”特色品牌。例如,为了打响我县客家风味美食这张牌,进而扩大饮食文化的影响,促进我县风味美食的发展壮大,增加农民收入,县委县府非常重视,专门制定了工作方案,成立了永定县客家风味美食发展协调小组,聘请了知名酒店、饭店的老板为顾问,共同开发挖掘我县的客家风味美食,提升我县风味美食文化内涵和品位。目前,我县牛肉小吃已初具规模,从业人员10000多人,仅在厦门岛内就有300多家,此外,我县湖雷、堂堡、合溪等乡镇在外从事糍粑小吃的人员也有6000多人,分布在全国11个省市流动经营。再如我县依托山区藤草资源丰富、农村劳动力充足的优势,积极引导农村草编藤器工艺品发展。目前我县已有永侨藤器厂、喜新藤器工艺品厂等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在城关片乡镇有2000多个农民从藤草工艺企业接过订单,在家中从事藤草工艺品编制,充分利用农闲时间增加经济收入。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项涉及面广、任务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县通过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发挥裕农协会作用,强化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当前城乡就业的体制障碍仍然存在,城乡就业一体化的任务还很艰巨,存在诸如农村劳动力素质总体偏低,农村41岁以上群体资源开发困难较大,职业学校招生难度大以及劳务市场发育不良,劳务中介组织少等问题,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完善配套措施,广辟就业渠道,优化管理服务,扎扎实实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把我县劳务经济推上一个新台阶。  

   

二、建议和意见  

1、关于解决工作经费的问题。包括二个方面,一是实施我县农村劳动力培训规划,按照每年完成1.8万人的培训计划,每年需要大量的培训资金投入,建议县财把培训经费列入年度预算。二是实施全国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项目,要完成省、市下达2750人的培训任务,建议县财按规定尽早安排20万元的资金配套,确保我县农村劳动力培训计划的顺利进行。  

2、关于帮助解决劳务开发办人员编制的问题。为适应全县农村劳务开发工作的需要,我县按市委、市政府岩委[2002]108号文件关于“各县市相应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分管领导,设立办公室,挂靠县(市、区)农办,配备2-3名专职人员具体抓劳务开发工作。”的要求,及时成立了县农村劳务开发办,挂靠县农办开展工作。由于县农办原本人员少,事务多,不能从内部调济解决,至今未解决人员编制问题。而我市上杭、连城等县已经解决了劳务开发专职人员编制问题。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培训工作,建议县委、县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文件精神,尽早解决劳务开发办人员编制的问题。  

农村劳务开发工作是“三农”工作的核心——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是新时期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新任务,同时也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一方面将努力学习,不断创新,为做好我县农村劳务开发工作恪尽职守;另一方面,我们也期盼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关心、支持、参与这一事业,使全县农村劳务开发工作取得更大成效,以加快我县农村小康建设的进程。  

   

   

**县农村工作办公室  

二0一0年七月十五日  

   

推荐访问:呈阅 工作情况 劳务 农村 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