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某县金融工作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xx县位于xx省东南部,xx市中部,总面积2408平方公里,辖9个镇,8个乡,215个村,11个社区,128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0.77万人。是全省43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1998年全县整体基本实现解决温饱,本世纪开始由稳定解决温饱向小康迈进。2009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8.8亿元,农业增加值6.9亿元,工业增加值7.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1.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9500元和2498元,粮食总产量1.6亿公斤。目前,全县共有人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村合作银行、邮政储蓄银行7家政策性、商业性金融机构,初步形成了以国有商业银行为基础、农村合作银行为依托、政策性银行为辅助形式的金融体系。2009年,全县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40.1亿元和25.9亿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33%和38%。  

二、工作进展情况   

2006年以来,全县金融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重任,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深化金融改革促进金融业持续健康安全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开发服务产品、扩大资产规模、提升服务水平,切实加大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有效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一)金融改革深入推进。2006年以来,我县全面实施了农村信用社试点改革,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也相继进行了面向“三农”服务的改革试点和以扩大业务经营范围为特征的商业化经营改革,全县各金融机构特别是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三家涉农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能力、抗风险能力和支农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经营形势持续向好。截止目前,全县共有涉农金融机构网点61个,其中农业银行网点8个,农业发展银行网点1个,农村合作银行网点45个,邮政储蓄网点7个。农村合作银行是由原xx县农村信用联社及其所辖23家法人信用社改制组建而成的,辖6个支行,33个分理处,6个储蓄所。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精神,经xx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复,于2007年1月成立了xx农村合作银行筹备工作小组,10月召开了创立大会暨第一届股东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董事会、监事会,聘任了经营班子,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章程,经xx银监局审核批复,于2008年1月正式组建成立,实现了由原县联社及辖区23家法人信用社的县乡两级法人到统一法人、统一核算、授权经营、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转变,当时为全省第六家、全市第一家挂牌的股份合作制农村合作银行。农业银行以xx分行2007年被农总行确定为服务“三农”试点行为契机,结合全县产业和行业优势,积极探索服务“三农”的有效途径,大力拓展县域业务市场,不断创新服务模式。2008年,整体推进惠农卡及惠农卡贷款试点工作,在商业化服务“三农”方面迈出了新步伐。同时,积极做好股改上市前的准备工作,全面完成了对所有信贷资产责任的确定和不良贷款的剥离工作,改革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农业发展银行除对粮棉油收购的政策性支持外,信贷业务逐渐拓展到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涉农中小企业、特种养殖、农业综合开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资料经营及农业合作经营组织等方面,工作业务正在逐步向商业化转型。邮政储蓄银行自2008年5月份成立以来,不断拓展业务范围,积极开办基层邮政储蓄机构小额贷款业务,促进资金及时向农村回流,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资产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业务范围的不断拓展和存贷款余额的大幅增长,全县各类金融机构资产规模明显扩大。截止目前,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资产达46.9亿元,其中,农村合作银行资产规模增速最快,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6.3亿元,较2006年初的4.6亿元净增11.7亿元,平均年增长2.6亿元,存款余额占全县金融机构总量46.9亿元的34.6 %;各项贷款余额达16.9万元,较2006年初的4.8亿元增加12.1亿元,平均年增长2.7亿元,贷款余额占全县金融机构总量29.8亿元的56.8%,存贷比例为104.2%。2006年以来,共累计发放各项贷款47.3亿元,其中累计投放农业贷款40.4亿元,占全县各金融机构农业贷款投入的96.8%;仅今年前6个月全行累放农业贷款83365万元,占各项贷款累放数的85.2%,有力地支持了全县“三农”及县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贷款数额逐年增加。截至目前,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46.9亿元和2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5%和13.1%,存贷比为63.5%。各金融机构发放新增贷款13.3亿元,力争年底达到15.9亿元。其中,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新增资金1亿元,力争支农再贷款规模达到2亿元;工商银行新增贷款1亿元,力争新增贷款达到1.2亿元,重点投向重点企业、中小企业、城镇基础设施、房地产等项目;农业银行新增贷款1.3亿元,力争新增贷款达到1.5亿元,重点投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集贸市场等流通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生鲜农产品配送中心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等项目;建设银行新增贷款3亿元,力争新增贷款达到3.2亿元,重点投向东兴铝业、大鑫铜冶、清吉淀粉公司等中小企业和住房按揭项目;农业发展银行新增贷款2.8亿元,力争新增贷款达到3亿元,重点投向农业基础设施、中储粮、粮食收购和龙头企业流动资金等项目;农村合作银行新增贷款3.45亿元,力争达到4亿元,重点投向县域企业和服务“三农”等项目;邮政储蓄银行新增贷款8000万元,力争达到1亿元,重点投向小额农商户、中小企业、二手房交易等项目。各金融机构通过强有力的金融支持,真正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四)产品创新步伐加快。一是积极开展信用户、信用村创建活动。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建立了会员信用档案并进行了评级授信,督促、帮助各营业网点进行信用户建设和信用村创建试点。目前,农合行、农行共在全县评定出信用户32173户,信用村72个,信用乡镇2个,累计发放信用贷款2.9亿元,占贷款总额的65%,有效支持了全县中药材、马铃薯等特色产业的发展。二是抓好惠农卡贷款发放工作。农业银行采取整村推进、基地+农户、公司+农户批量发行和柜台营销、逐个发卡同步进行的模式,组建流动服务小组深入试点村组进行批量发卡,进村入户为持卡人提供上门服务。目前,已累计发行“惠农卡”5687张,发放小额农户贷款1.2亿元。三是不断创新信贷模式。农业银行立足扶持农业特色产业项目发展,重点采用了“党政+农户+农行”、“公司+农户+农行”、“项目+农户+农行”等服务模式,即由县农业、畜牧等农口部门推荐种植、养殖户,银行负责农户小额贷款的调查、受理、审批、发放等工作;农发行在没有信贷政策的情况下,积极与政府联手,推动更多的企业成为自己的信贷客户;农村合作银行在建立信用贷款“评级授信”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信贷机制,推行“百、千、万”信贷工程,即在无抵押物的情况下,按照评级授信的额度,对100个项目、1000个村、10000户农户进行信贷支持。  

(五)民间借贷融资活跃。近年来,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和各种强农惠农政策的贯彻实施,在银行存款利息较低又没有较好理财产品的情况下,县内民间闲散富裕资金越来越多,民间借贷日益活跃,借贷资金逐渐从以购建住房、子女上学、就医、婚丧嫁娶等消费性需求为主,转为农业规模经营、农产品加工、特色种养、经商办厂等个体经济投资需求,使民间借贷交易额大幅增长。截至目前,全县50%至65%的农户发生过民间借贷行为,民间借款所占比例超过借款总额的65%,户均约为650元,总量约为4000万元,将近占到当年县域新增信贷总量的三分之一。特别是2006年以来,由于受银行信贷规模紧缩的影响,相当一部分个体民营企业也通过民间借贷渠道解决流动资金需求,充分体现了民间融资对金融信贷资金不足的超常补充能力,有力推动了民间借贷融资活动开展。  

(六)服务经济力度加大。2006年以来,人民银行共对接项目89个,签约金额28.7亿元。全县各金融机构大力支持中铝西北铝加工分公司5万吨铝箔项目、xx电投水利开发项目、xx凯华化工25500KVA电石生产线技改项目、xx华腾石油机械制造公司特种修井车等企业建设项目,累计发放项目贷款近2.4亿元,实现了信贷规模快速增长,促进了信贷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积极支持马铃薯、中药材加工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企业将特色农产品及其延伸产业做优做精,累计向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xx县清吉洋芋开发有限责任公司、xx波通药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投放贷款8.3亿元。向xx省xx县建筑安装总公司第二工程处等建筑安装企业投放贷款1.7亿元,有力支持了全县城镇建设项目。同时,把支持县域商品流通体系建设作为服务“三农”的客观需要,着力抓好信贷支持,累计向xx县燕庆商贸有限公司等商贸流通企业投放贷款3.8亿元。  

(七)推进担保体系建设。为了拓宽融资渠道,更好地解决城市建设和中小企业发展贷款难题,县上研究成立了城投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和昌盛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城投公司由县国有资产管理局注资10000元(其中货币出资3000万元,实物出资7000万元),代表县政府对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产依法行使资产收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权利,保证所授权管理的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和保值增值。2009年以来积极投身全县城市建设,完成投资1300多万元。今年又向省农发行申请2亿元的城镇建设贷款资金,目前已到位资金1亿元。昌盛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为国有独资公司,担保资金来源为政府出资1000万元,公司担保内容主要以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为主,担保对象主要是产品有市场、技术含量高、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县城投公司经营开发项目。目前已为全县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提供140万元的担保资金。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我县金融工作在省、市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具体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村金融体系建设不完善。全县金融机构城乡布局不尽合理,金融机构分布密度较小,农村服务网点少,广大农村只有农合行有营业网点,农户不能享受到基本的金融服务。农村金融机构经营主体不完整,现有的金融组织形式以政府主导为主,民间资本型的中小商业金融和互助型金融严重缺失。金融服务种类少,现有的农村金融服务仅仅停留在存款、贷款、结算等基本业务上,中间业务开办少,金融创新和金融电子化产品基本还是空白。  

二是金融机构功能发挥不全面。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只负责粮棉油收购资金的管理,而急需政策大力扶持的农业开发、农业技术进步及农村基础设施等“公共物品”没有得到足够的政策性金融支持。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实施“抓大促重”战略,信贷管理权限逐步上收,除一些小额质押贷款外,其他贷款权统一集中到省分行,使基层机构的贷款不断萎缩,对于期限长、见效慢、成本高、风险大的农业项目投入力度更是逐年减少。农村合作银行由于历史包袱沉重,产权制度不合理,不良贷款比率较高,在支农方面难以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  

三是资金外流现象比较突出。200 9年,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差为17.1亿元,较上年同期14.1亿元增加3亿元,存贷差逐年扩大,大量的存款通过国有商业银行及邮政储蓄银行资金上存流出xx,资金外流严重,加剧了发展县域经济的资金瓶颈制约。   

四是企业资信状况欠佳,企业贷款难、银行难贷款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从县域国有商业银行对企业的信用评级情况来看,A级以上企业仅占15%左右,绝大多数企业信用等级在A级以下,难以达到贷款的基本条件。一方面,企业资金短缺,急需信贷支持,表现为贷款难;另一方面,由于企业不具备贷款条件,银行资金出现闲置或流出,表现为难贷款。  

五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特色支柱产业开发资金供求矛盾比较突出。一方面,农业银行无论是从机构网点,还是拓展业务的重点来看,服务“三农”的职能还需进一步加强;农村合作银行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孤军奋战,加之包袱重、规模有限,贷款能力难以满足“三农”需求。另一方面,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壮大特色支柱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重点在于种养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发展上,由于生产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导致贷款投放的风险增大,制约了银行的投放积极性。  

四、几点建议  

一是人民银行要充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加强窗口指导,改善金融服务,支持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入。一是要认真制定县域金融机构信贷指导意见,支持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入力度,加强与政府部门的联系,及时沟通情况,研究、反映、解决国家货币信贷政策执行中出现的问题。二是要管好用好支农再贷款,积极探索研究支农再贷款对农村合作银行的政策支持,争取继续对不在支农再贷款扶持政策覆盖范围的农村合作银行进行再贷款支持,通过合作银行体现国家支持“三农”的惠民政策。三是要做好经济和金融运行情况分析,及时反映辖区货币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二是县内金融机构要本着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原则,调整信贷结构,优化贷款投向,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要本着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盘活存量、优化增量的原则,找准信贷投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切入点、结合点,调整信贷结构,优化贷款投向,逐步改变存款大量外流状况。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完善准入和评级标准,创新信贷审批模式,优化业务流程,提高运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要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重点,加大对现代农业的支持力度,优先支持龙头企业基地建设、技术改造和农产品季节性收购。探索“龙头企业+农户”、“合作组织+农户”、“专业市场+农户”、“专业协会+农户+保险”等方式,解决农户贷款担保难问题,稳步扩大农户贷款规模。   

三是尽快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要加快社会信用建设步伐,努力支持人民银行建立个人和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的征信建设,为金融机构提供权威的、有效的、真实的信用信息记录,以此作为发放贷款的参考依据。同时,要维护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旗帜鲜明地打击逃废金融债务的违法行为,支持金融机构依法维护金融债权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和投资环境。  

四是加速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一方面,要积极建立以政府出资为主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通过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风险补偿制度,逐年增加担保基金,进一步提升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和鼓励发展以民间资本为主体的商业性担保公司,协调组建实力较为雄厚、运营合法规范的信用评级机构、抵押担保机构,扩大全县信用担保能力,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问题。  

五是采取引导与限制相结合的措施,规范民间借贷行为。民间借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银行信贷资金不足的矛盾,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但其随意性、不规范性和风险性大的特征,极易造成诸多的社会问题。对此,民间借贷问题应引起上级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加强对民间借贷的监测,依法规范民间借贷运作,促进民间借贷规模合理发展,充分发挥民间借贷的补充、调节和支持作用。  

推荐访问:工作情况汇报 某县 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