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思考和研究

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思考和研究  

中共**市委办公室(2010年10月)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区域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区域合作的范围和领域不断拓展,合作规模不断增大,形成了像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重要的经济区域,对该地区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也引发了国内更多地区加快了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作为***的东大门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良好基础和先天优势,加快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促进两地县域经济发展和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理论依据和现实需要  

(一)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按照自然地域经济内在联系、商品流向、民族文化传统以及社会发展需要而形成为区域经济的联合体。区域经济一体化同时也是建立在区域分工与协作基础上,通过生产要素的区域流动,推动区域经济整体协调发展的过程。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依据  

一是有较好的地域基础。两县市地缘和文化相似。主城区相距均不10公里,且两城在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很相似,群众的日常生活已经有一定的融合度。  

二是有较好的资源基础。两县市资源相对丰富,主要资源都为煤炭、铝矿石等,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过程中,优势资源可以重点利用,短缺资源可以互补互助。  

三是有较好的产业基础。两县市工业基础都较好,**以原煤、电力、煤化工等为主,**以氧化铝、煤化工等产业为主,具有良好的合作性。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两城可以形成优势产业错位发展,重点产业集群发展、不足之处互补发展的格局。  

四是有较好的行政基础。相比国内其他城市群建设和一体化建设而言,多数为跨地市,协调的难度较大。而****同属一个地市,在行政管理和各个方面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上,协调的困难也少一些,工作也好做一些,推进的障碍也少得多。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现实需要  

一是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两城群众的生产生活有许多方面已经融合在一起,特别是较多的经济生活联系也很密切,比如:工作、经营、购物、餐饮等等,需要两城在更多的领域,如政策、交通等方面消除壁垒,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方便群众的生产生活。  

二是两城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是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经济竞争,单靠一个县市的力量,压力越来越大,挑战越来越多,就需要同多个县市联合,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有效整合资源,降低发展风险,形成最大的竞争优势,最终实现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要想继续在全省保持领先的地位,要想快速跻身中原崛起第一梯队排头兵行列,也必须要走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路子。  

三是省市经济发展的需要。**两城地处***东大门和郑汴洛工业走廊,向东承接中原经济区,向西承接豫晋陕黄河金三角试验区,区位优势突出,经济发展的态势和成效对***和中原崛起有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因此,要务必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加快推动两县市县域经济发展,发挥两市在省市经济发展中的应有作用。  

二、国内外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经验和借鉴  

当前国内城市区域经济一体化主要有以下几大类型:  

一是以珠三角城市群形成的区域经济,其借助国家早年的改革开放政策,利用沿海位置的便利条件,已成为国内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二是以长三角城市群形成的区域经济,以国家支持长三角大发展的政策优势,发扬多年来江浙沪工商业发达的基础和文化传统,后来居上。  

三是以京津唐城市群形成的区域经济,利用先天政治优势和后天努力,其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日益凸显。  

四是诸如重庆、武汉特大型城市加周边中小城市群形成的区域经济,已经成为其所在区域的领军经济体。  

五是长(沙)株(洲)(湘)潭区域经济一体化。尽管其地处内陆,但资源丰富,基础相似,切近年来推进力度较大,于2007年11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目前,已经在交通、电信、环保、财政政策、电力等方面构建起了初步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构架,被称为未来湖南区域经济的中心,引领发展的火车头,核心动力。  

六是长(春)吉(林)一体化。2010年7月,长吉两市签署了《推进一体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2009年《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规划纲要获国家批复成为“国家战略”,吉林省范围内的长春市、吉林市部分区域和延边州合称为“长吉图”,规划提出这一地区可先行开发开放,同时带动周边省份共同参与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目前,两市已经在重大项目建设、产业整合、城镇建设、道路交通等方面实施了初步对接,其发展前景良好。  

七是郑汴一体化。有先天的地缘和文化优势,地处中原经济区核心,中心城市之间距离较近,交通便利。当前,随着郑开大道的建成通车和市内公交的开通,两市区域经济一体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和带动能力也明显增强。  

从以上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过程来看,主要可以得到以下几点经验和启示: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增加协调协作的实效。上下联动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上级党委、政府主导、下级积极发挥主体作用的联动制,有利于从行政推动层面上促进一体化的发展。  

二是要重视规划先行,统筹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不是由某个单一区域的经济利益所决定,而是由整体经济利益所决定的。对区域经济要有一个总体的、统一的发展规划,区域之内统筹发展,区域之外整体运作招商、外贸等,有力地推动一体化发展。  

三是要把握工作抓手,找准一体发展的突破口。要强化规划、行政、法制、改革四个抓手,着力在交通、电力、金融、信息、环境等方面实现率先突破,来带动和推动整体一体发展的突破。  

四是要积极争取国家、部委和省级党委、政府的政策支持。从上述的几个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历程看,要加快推进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必须要积极争取国家、部委和省级党委、政府的政策支持,特别是上级的重视、政策的支持、资金的倾斜等,对加快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早日发挥成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战略目标与运行路径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战略目标  

要通过两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加快增强两城的经济实力和城市辐射带动力,使两城区域早日成为***东部和豫西地区新的县域经济增长极,成为郑汴洛工业走廊的突出支撑点,成为中原经济区和承接豫晋陕黄河金三角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为推动***成为中原崛起第一梯队贡献力量、发挥作用。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运行路径  

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目标为基础,以资源、产业最佳配置为重点,以统筹、协调、兼顾、互补为方法,在两城经济、社会等各个发展领域,统一规划、加强协调,充分利用和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提升、共同发展的经济共同体。  

当前,可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加快推动五个方面的区域一体化:  

一是城市交通一体化。区域发展,交通先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首先要做好两城区东西主要干道的对接。根据**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建设现状,**市主城区东西主要干道共有四条,从北往南依次为:**快速通道、银杏路、千秋路、人民路。鉴于这四条主干道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因此,两县市规划对接时要充分考虑这一客观实际,在下一步对接过程中,应以这四条主要干道为主,实现两城区主干道对接。要加强乡村公路的互连互通、对等建设,实现项目共建、政策公享。**两城区之间开通城际公交有先天优势,两城区相距较近,运营成本相对较低。两城公交开通后可大大方便人们出行,也会极大地带动两城的餐饮、娱乐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在出租车和运营车辆的管理和政策上也在统筹考虑,消除政策壁垒,实现统一管理。  

二是城市信息一体化。只有信息一体化,才能促进经济一体化,才能最终实现共同发展的愿景。两城区应加强在通讯、邮政、对外信息发布等各方面的信息合作,公用互联网、市内固定电话网、移动通信网、电视信号网、邮政服务网等,应合并成同城的综合通信网络,促进两市的通信对接,为两地之间的经济、生活往来铺设一条信息高速公路,并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共同推动两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三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两地在开发建设时,要服从环境保护的需要,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产业的发展。要严格执行产业项目建设前的环境影响评价,完善准入机制;积极推进企业的清洁生产,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妥善解决“三废”问题。必须大力推进循环经济,依托两地产业集聚区的规划建设,实现产业链之间的有机衔接,实现物质、能量的高效转换与循环,达到持续发展的目标。同时,在环境治理和环境执法上,要统一标准、同步治理。  

四是产业发展布局一体化。经济发展的核心是产业带,只有给城市以坚实的产业基础,用产业带的形式把一座城市和另一座城市逐步连接起来,才能给予城市更为深厚和自然的融合,更能形成发展的合力。**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工业城市,境内煤炭资源丰富,主导产业以电力能源、煤化工、铬化工、新型建材为主,第二产业在GDP中的比重高达80%以上。**县矿产资源丰富,铝工业、生态旅游业优势突出,两地在今后的产业规划中,应凸显本地产业特色,实现优势互补,避免重复建设。此外,考虑到**两地常年以东西风向为主,所以规划对接时,****交界一带高速公路以南、310国道以北地域应以文化娱乐、行政办公、商业金融以及居住等用地为主,不宜作为工业区,特别是不应安排污染性工业项目。  

五是城市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对接意味着两城区将连为一个整体,因此一些大型城市基础设施,如水厂、污水处理厂、集中供热供气、体育场馆、大型公共绿地及广场等应统一规划、统一建设,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同时,在规划标志性建筑时要全盘考虑,起点要高,尽可能体现地方特色。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展情况与难点分析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展情况  

一是精心编制规划,推进规划对接。根据***市城镇体系规划和空间规划,按照建设***副中心城市的要求,我市委托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修编《**市城乡总体规划》,对我市112平方公里国土面积进行了全面规划,规划出了生活区、工业区、高效农业区、休闲游览区和生态区五大功能区。与此同时,委托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编制了《城乡一体化规划》,委托同济大学等编制了《主干道街景规划》、《绿地系统规划》、《城市消防规划》等专项规划。在上述规划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对接因素,并主动征求了**相关部门的意见。  

二是拉大城市框架,推进空间对接。近年来,我们围绕拉大城市框架,先后修建改造了人民路、千秋路、银杏路等8条城市主干道,在市区形成了“五纵五横”中心城市路网框架,特别是随着人民路、千秋路的拓宽美化和银杏路、**快速通道的建成通车,再加上高速公路、陇海铁路等,**与**之间交通更加便捷,联系更加密切。同时,在拉大城市框架上,我们也加快了城市北扩西移的步伐,加快了城市西北部地域的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在城市西北部规划建设了观澜国际、美景瑞园一批小高层住宅小区,开工建设了开工建设了总投资4亿元的中心体育广场等文化体育设施,城市建成区面积由“九五”末的8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18平方公里,形成了较为理想的空间对接点。  

三是调整产业布局,推进产业对接。在产业布局上,我们充分考虑对接因素,主动调整产业布局,明确提出在市区西北部不再新安排摆放二、三类工业项目,坚决不上污染类工业项目,重点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特别是在**交界高速公路以南、310国道以北地域重点发展文化娱乐、行政办公、商业和金融服务业,规划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大搞植树造林,改善**交界处的生态环境。同时,考虑到****的资源状况,我们产业的发展重点确定为原煤生产加工和做强做大煤化工产业,避开**交界处,在城市东南部重新规划了煤化工产业聚集区,把新上的1000万方煤制气等一批重点煤化工项目向远离城市中心区的东南部布局。  

四是加强城市建设,推进基础设施对接。近年来,我们累计投资30多亿元,实施城建重点工程90余个,建成规模化居民小区15个、高层住宅楼16栋,布点专业市场9个,实施了水、电、煤气、供暖、有线电视、通讯等“八网”延伸入户工程,集中供热、供气率分别达80%和90%。同时,加快社会服务设施向纵深延伸,建成了7个城市公园和休闲广场,为每个社区配套建设文化大院、卫生室,形成了10分钟卫生服务圈、15分钟体育健身圈、20分钟文化休闲圈,全市公共服务和公益设施实现了全方位立体覆盖。同时,积极开展省级园林、卫生、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建成了3个城市公园和一批游园,新增绿地100万余平方米,改善了城市形象,提升了城市凝聚力和辐射力,被评为省级文明城市、园林城市和卫生城市,为对接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有关部署和要求,切实加快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速度,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有不少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上力度不够,主要是在推进过程中,两县市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能充分进行沟通和协调的领导力量,在规划和建设上难免有不配套和对接不到位的地方;二是在政策制定和落实上进展不平衡,主要是两县市由于各自情况不一,在出台政策和推进工作中,还有不平衡、不接轨的情况存在;三是在产业布局和调整上成效不明显,主要是由于产业布局和结构的调整,是一项长期和复杂的系统工程,尽管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但从目前情况看,在短期之内还看不到明显成效。  

五、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随着**城区的快速发展,两城区的对接规划工作已经迫在眉捷。为加快实现两城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我们建议:  

一是应结合情况的发展和变化,调整完善**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的有关规划。同时,组织专门力量,向上积极争取国家、部委和省级党委、政府的政策支持。  

二是应尽快成立分工更明确的推动落实机构,具体负责两地对接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工作。  

三是尽快明确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制定出台各项重点工作的具体时间表,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抓好工作的落实。  

四是定期召开协调会,及时研究解决对接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促进对接工作顺利进行。  

   

   

推荐访问:区域经济 思考 研究 发展 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