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和措施4篇

篇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和措施

  

  浅析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教育措施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没有统一的大结论,各地的状况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由于学校的教材内容较为保守、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小学生们厌学情况日益加强,言行也欠缺规范,缺乏独立思考思维能力、社交能力,学习抗压能力较弱、容易紧张、存在兴趣流失等现象,因此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可谓糟糕。

  为此,改善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日益受到政府、学校和家庭广泛关注。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改善,可实施以下教育措施:

  一是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素质。教师的教育素质是教学质量的关键,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对社会的贡献更为重要。因此,学校应定期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其心理能力与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比如,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可开展教师的尊重和包容教育;在心理教育方面,可开展教师的社会能力教育;同时,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夏令营等形式,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二是完善学校的心理健康支持体系。学校应构建“心理健康教育输出”的体系,包括定期开展的综合学习及讨论,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以新型课程、新颖实践等方式,发展学生自信、独立、合作等能力;同时,也可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活动,确保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得到及时指导和支持。

  三是加强家庭的心理教育。家庭的心理教育是家庭的精神支撑,也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基础。因此,家庭应加强孩子的心理教育,开展与孩子们的有效沟通、理解、指导和安抚,及时回应孩子的需求,培养孩子独立、善良、德行、竞争、互惠和集体主义等健康心态,提升孩子的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水平。

  以上只是几种完善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发展路径的方案,实施起来也还需要精心策划、细致实施、及时考核评估等,毕竟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对他们准备融入社会的过渡期的发展至关重要。只有政府,学校,家庭共同合作积极行动,才能确保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篇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和措施

  

  论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当今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可能来自于多种原因,例如学习压力、家庭环境、社交困难等等。

  在这个问题上,教育对策至关重要。以下是论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1.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必修课程。学生们应该学会如何管理情绪、解决问题和应对压力等技能,这将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

  2.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学校应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学校心理医生可以与学生、家长和老师沟通,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心理健康问题。

  3.防止教育轻度:教育轻度指的是对孩子压力过大的情况,包括过度要求学习成绩和学术成就,而忽略孩子感情和自我发展等方面。这种现象容易导致孩子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因此,家长和老师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避免教育轻度的情况发生。

  4.建立正面的课堂氛围:教师应该创造一个积极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自己发表意见和沟通,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自己,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

  5.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意识:家长应该了解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着重培养孩子的情感和社交能力,与孩子进行好的沟通和交流。同时,家长应该倾听孩子的问题和担忧,给予他们充分的支持和关爱。

  综上所述,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应对。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咨询服务和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都是防止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措施。

篇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和措施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疏导措施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生学习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受到周围环境影响,心理健康问题愈加突出,严重危害到他们的身心健康。而小学阶段是重要的启蒙时期,关乎一个人一生的成长。所以小学教育必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密切关注,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教育价值。本文首先指出了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并系统的剖析了问题的成因;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如何对小学生心理健康进行疏导的措施。

  关键词:心理健康;小学生;问题;成因;措施

  小学生由于社会阅历不足、课业负担过重等,在面对压力及挫折方面,难以寻找到正确的有效解决措施,容易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何结合实际来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在素质教育理念下,作为学校、教师和家长,应对小学生心理状态和活动密切关注,这样才能及时发现他们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通过采取有效的疏导措施,保障小学生健康成长。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

  1、学业焦虑情绪

  伴随着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小学生学习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很多学生将学习视为一项沉重的负担,不具备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态度不端正,课堂上也不能积极配合老师。由于学生内心存在一定的学习负面情绪,对学习产生抗拒心理。若是不能及时疏导,久而久之,会导致情绪压抑、心情烦躁,严重危害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2、人际交往存在障碍

  多数小学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他们是整个家庭的中心,从小被长辈和父母溺爱,养成了唯我独尊,任性、自私的性格。同时,一些学生因为基本的生活

  技能和交往经验匮乏,在融入校园生活时,总觉得别人不理解自己,被同伴排斥,所以存在一定防范和恐惧心理,甚至存在着严重的社交障碍。

  3、欠缺抗挫折能力

  多数孩子在顺境中成长,很少经历生活的挫折和磨难。同时,从小没有接受过抗挫折教育,因此具有较为低下的心理素质。一旦遭遇一些突发事件、家庭变故和学业压力等,会无所适从,甚至是萎靡不振、自暴自弃。在长期的消极情绪影响下,甚至还会出现放弃学业、轻声的念头。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1、学校教育方式的影响

  当前的教育工作所倡导的是素质教育理念,很多的小学还保留着应试教育理念,部分学校为了升学考试,对学生抓得太紧,以至于学生的思想过于紧张,将分数当做了学习的重心和唯一,不懂得劳逸结合。这种错误的思想理念,会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发展。以至于很多小学生在分数教育体制下,情绪低落消极。面对这种严峻的教育形式,要想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就要从学校层面进行教育改革,也要从学生层面强化心理健康建设。

  2、家庭成长环境的影响

  在小学生的成长中,对学生造成影响最大的则是父母和家人,因受原生成长环境的影响,学生从小没有经历过抗挫折教育,会存在一些性格的不足和欠缺,甚至是自信心缺乏,遭受挫折时不知如何处理。

  3、个性缺陷的影响

  小学生之所以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既有外在的因素,也有内在的因素。由于个体发展中的存在的一定的差异,在学生群体中,有部分学生眼部、身体发育异常,抑或是智力相对较低,影响了学生的自信心。一旦学生在学习中遭受外因的排挤或者是讥讽,就会使心理问题加重。

  三、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疏导策略

  1、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学校要制定科学合理培训方案,让教师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更好投入到工作中去。对工作要定期总结、反思,对于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来并分析,通过优化来提升工作水平。另外要关注学生自身变化,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更加的专业化,需要提供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构建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朝着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前进,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除了将其设置成一门专业化的课程之外。还需要在日常的点滴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行为和表现,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认知。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教育方式的影响,也受到师生关系的影响。教师在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时候,一方面,要注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能,要以良好的专业素养,突出的职业道德品质,对学生实施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从而有效地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教师要坚定信念,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同时,教师还要增强服务意识,掌握学生心理状况。随着时代发展,学生学习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种不良信息对学生产生不利影响,特别容易引发心理问题。为此,教师要坚持与时俱进理念,丰富自身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对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疏导。

  3、密切家校合作

  学校环境只是学生成长和教育中的一部分,教师在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除了专注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工作之外,更重要的是在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要不断地整合家庭、社区等多方面的教育力量,来构建优质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例如,教师在构建家校、社区性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时候,可以通过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来帮助家长正确的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方法和思路,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认知,走出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除了这方面的教育活动之外,家长在的教育活动中,还需要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亲子活动,来提升亲子的协作能力,促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同时,开展家庭心理咨询,为家长提供适时,有效地帮助,可以在教育活动中,及时有效的去解决家长遇到的问题,从而有效地提升心理教育工作水平。另外,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要注重适度的进行家访,通过指导家庭教育中的问题,来帮助学生建立科学化的教育方式,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提升。

  4、对学生开展抗挫折教育

  小学生的思想认知呈现差异化,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自身的特征不同,所需要的调解方式也不同。教师在对小学生受挫心理进行个性化指导时,需要从学生性格的特点来对症下药。了解小学生的喜好,擅长点,分析小学生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等,通过综合分析,从而探寻真正适合解决学生受挫心理的方法和思路,便于学生对此问题进行克服。

  学生在漫长的学习成长和发展中,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如果每遇到一次新的挫折,都会以玻璃心的心态,感受到挫败感,那么是很难有真正的成长和突破。从小学生自身角度出发,要提升自我认知水平,多方位思考如何正确认识社会、环境等方面影响,并构建符合实际的自我价值观念,能正确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压力及挫折,并具有较强的自我压力调节的能力。同时,学生应从实际出发,积极开展一系列和同学、老师、家长的沟通,解决自我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的疑惑和困难,不断提高抗挫折能力。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心理辅导时,要模拟不同的情景,来测试学生的反应,了解学生受挫后的行为,从而在实践模拟中强化指导,有效地培养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受挫心理就会慢慢克服,且内心会建立起新的思维模式,可以更加客观地认识问题,思考问题。

  总结:在素质教育工作中,教师在针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要针对学生学习中遇到问题进行个性化辅导,要从学生的个体特征、行为表现,优势和不足等方面入手,通过合理地运用正确的疏导方法,全面识别学生的负面情绪,做出客观的分析和判断,最终确定出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要教育工作者们付出真心、真情、真爱,就会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和幸福的童年。

  参考文献:

  [1]刘于雅.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典型表现与应对措施探讨[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8,35(5):124-12[2]孙文清.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及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7,(14):13[3]谭韵思.论高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及相关因素[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9):244-244.

  [4]王国儒.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分析及策略[J].新课程·中旬,2018,(6):224.

  [5]王豪杰.让心理健康教育为素质教育保驾护航——浅析当下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解决之道[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0,(11):2.

篇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和措施

  

  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摘要:在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作为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分析其在心理方面存在的困惑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地调整和改进。然而,就目前来说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过程中,因为多种因素影响和局限,导致教育效果并不理想。下面,主要就当前小学生心理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的解决措施进行探索与分析。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解决措施

  前言:小学阶段的教育工作领域,心理教育是重要的育人内容,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素质品格。在开展心理教育的过程中,因为部分教师的育人思想比较薄弱,导致育人效果不理想,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需求之间存在着明显差距。因此,教师要全面分析学生在心理素质养成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教育举措,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1.

  存在问题

  1.

  课程设置不规范

  小学生不同于其他时期的学生,由于受年龄和阅历的局限,对事物的思想认知上并不成熟,自我管理和控制意识上相对比较薄弱,所以在课程内容合理规划方面具有较高要求。然而,在心理课程开发设计方面并不理想,教师未能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或与学生的心理需求不贴近甚至存在着一定偏差,导致心理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存在着局限性。

  1.

  教育模式僵硬化

  目前学校心理教育领域,部分教师照本宣科,教育模式陈旧,贯彻和实施方面存在着显著问题,缺乏创新性,导致学生在参与心理教育活动时,缺乏参与的热情,学生的心理建设因此受到明显的阻碍。不仅如此,在心理教育方面,关于教育载体和渠道的开发也存在着明显局限。因此学生心理健康学习空间存在着很大限制,不利于学生心理品格的塑造。在确定目前心理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之后,教师需要在具体的教法上进行创新,保证心理教育的规范性,让学生在接受心理健康疏导的过程中健康成长。

  1.

  解决措施

  1.

  丰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教师要加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发与设计适应学生的心理课程,保证课程内容设置的合理性,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素材和载体支撑。在设置心理课程时,教师要全面整合育人资源,通过多种渠道搜集相关心理素材,让学生掌握更加丰富和全面的心理健康知识。借助网络载体开发心理教育素材,比如,将网络上具有积极性、正能量的案例和素材整合到课程当中,从而保证所构建的心理教育内容更具直观性和生动性。同时,在课程构建时,需要遵循小学生的实际成长需求,选择符合学生实际的素材,如列举小学生在生活中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分析其在心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以便可以针对性的进行指导,让学生在心理课程的有效学习中形成积极向上的品质和素养。

  1.

  改进心理健康育人模式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成长需求,本着促进心理素质有效建设的原则,在具体的授课模式上进行创新,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形成良好的心理品格。教师在组织心理教育时,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兴趣培养。积极设置趣味性的游[2][1]

  戏活动,让学生通过游戏放松内心的压力,全面提高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性。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游戏情境进行角色扮演,促使其在参与表演的过程中就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加深理解。又如,引导学生模拟生活中的真实情境,然后发挥思维和想象,根据自身的认知在实践表演的过程中摸索出相关的解决方法。在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合理地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将所搜集的心理教育资源和正确的理论知识有效地渗透给学生,让其能够在掌握丰富文化储备的基础上充分认知自身的心理,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在心理教育的过程中,不妨引入真实的生活案例,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进行深入探讨,让学生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掌握健康的心理知识。

  1.

  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设施

  在关注小学生心理教育时,教师需要根据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构建教育设施。重点加强心理咨询服务机构的开发与构建,设置心理问卷调查,定期针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了解其在心理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教育辅导方案,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正确疏导下,自觉规范自身的心理认知,塑造良好的心理品格。不仅如此,在教室环境中加强心理疏导素材的引入和建设也十分必要,加强教室环境改良,营造和谐的班级文化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开发多元化心理健康体验活动

  在开发心理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成长需求,积极组织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品格,促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调整自身的心理认知。比如,教师可以设置趣味性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放松内心压力,也能够培养其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格。教师还需要积极组织其他类型的实践活动,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趣味的游戏活动,或者组织学生参与夏令营,让学生拥有轻松、和谐的成长空间,在参与实践时,塑造心理品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建设。

  [3]

  结论:依前所述,在针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需要全面分析心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具体的教育举措进行创新。丰富教育课程,改进育人模式,完善教育设施,开发多元化体验活动,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其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

  参考文献:

  [1]李雪.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1):137.

  [2]朱桃英,曾凡亮,石亮.青岛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3(05):66-69.

  [3]梁超,常若松.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改进策略[J].教育科学,2017,36(03):46-51.

推荐访问: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和措施 小学生 对策 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