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服务建设面临的问题(9篇)

篇一:农村公共服务建设面临的问题

  

  2015年第07期理论探索农村基本公共服务问题及对策□翟洪文(江苏省盐城市财政局江苏盐城224000)摘要: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建设随着国家对农村投入的不断加大,发展迅速,但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本文提出公共服务存在问题,分析服务的特别及整改措施。关键词:欠发达曰农村曰公共服务文章编号:(2015)中国图书分类号:文献标志码:1004-702605-0018-01A长期以来,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一直存在着重城市发展轻农村建设的现象,导致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滞后。近几年,国家对农村越来越重视,不断加大对农村的投入,特别是在农村义务教育、农民的社会保障、新农民合作医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体育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这些变化与形势的发展和农村的需求相比,还远远不够,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1欠发达地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存在问题尽管我们在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基本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远没有完全到位,是低标准的,而在许多方面仍然存在着严重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生产性公.com.cn.AllRightsReserved.共服务严重不足,如灌溉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二是农村公共交通严重不足,政府性农村交通投入在一段时期加大投入后逐步减少,而主要依靠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方式来推动。三是环境保护、环境卫生设施严重不足。四是农村文化体育发展还远远不够。农村公共服务还远低于城镇的发展,远低于农村的需要,远低于农民的期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是各级政府提供,而提供的内容、方式、要求则完全是上级确定。在实际操作中,容易造成供需脱节甚至损害农民利益现象的出现。2欠发达地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特点2.1基础性面广量大且都是农民基本需要,涉及千家万户切身利益。道路、农桥、电灌站、垃圾池、绿化、路灯、公共停车场等基础项目,农民最期盼的是道路和农桥。2.2差异性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需求有着趋同的特点,而欠发达地区由于基础条件、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农民的富裕程度等农村基本公共服务需求有着很大的不同。就算是同一项目,还会出现供给标准上差异。2.3层次性由于需求的标准不同,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服务需求存在着明显的层次性。需要优先安排的仍然是道路、农桥等解决农民出行问题的基本需要,而公共停车场、图书馆、蓝球场、绿化等均在优先安排项目的最后。这可以从中看出,农民首先需要解决基本的生活需要,然后是正常的生产生活需要,最后才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2.4长期性由于长期二元经济结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欠账太多,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差距明显,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也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付出艰苦努力。3解决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重要途径3.1财政财力不足,决定了解决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必须进行供给主体创新财政应当成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提供者。这是由财政的性质和职能所决定的。但在目前的现实条件下,财政并不能包办一切。供给多元化应当成为我们的现实选择。公共服务的性质,决定了靠社会、靠市场,难度很大。而主要的选择只能是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发展村级经济,并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实现以政府财政为主导、村级组织为补充、社会和市场参与的局面,促进社会公平和农村进步。3.2基础性、差异性和层次性决定了要考虑到财政供给范围还覆盖不到的领域,就必须发挥村级组织的作用财政供给的范围只能是基础性、共同的、同一层次的公共服务。对于有差别的项目,高一层次的项目,财政不可能同时全部提供。而这些财政供给范围还覆盖不到的领域,但村民又迫切需要,就必须有相关的提供者。而村级组织是实际上的惟一选择。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实际上就体现了农村公益事业的差别化的需要和不同层次的需要,政府不决定具体项目,而由村民决定具体项目,以满足不同的公共服务需求。3.3欠发达地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长期性决定了财政供给具有累进性和阶段性的特点,也迫切需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参与在不可能一下子将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全部包下来的情况下,财政只能是逐步扩大供给范围,进行累进式发展。对一些基础性的、某一层次中某一类型的项目,如水利设施建设、环境整治、村部建设等项目进行阶段性突击,以解决农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种情形下,也迫切需要村级组织进行拾遗补缺,解决好其他相关的公共服务。··9

篇二:农村公共服务建设面临的问题

  

  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建设思考

  李伯兴

  [摘要]目前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不仅落后于城市,而且跟不上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严重影响着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制约着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在分析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重新构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一些设想,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村公共服务,公共基础设施,农村社会保障

  一、当前农村公共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公共服务是一种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社会服务,它是由法律授权的政府以及非政府公共组织和单位在生产和供给公共产品中所承担的职责。多年来,我国的农村公共服务体制经过建设,从总体上说取得了比较大的成绩,农村的生产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与城市比较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一)农村基础性公共服务严重滞后。当前城乡发展的差距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差距,主要集中体现在城乡居民在享受基础设施上的不平等。一是水的问题。在农田水利设施方面,据有关统计资料,全国农业主灌区骨干建筑物的完好率不足40%,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引水渠道不畅通,甚至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山塘水坝干涸荒废,有的水

  库用作农田,有的丢荒浪费,有的水坝种植农作物,出现了面目全非局面,造成汛期洪水自由泛滥,旱期干枯无水,严重影响农田的正常灌溉;在饮水方面,目前全国仍有2亿多人饮水质量不合格,临江的村民直接饮用江河水,大石山区山民饮用水柜的储水,条件稍好的少数农民采取自己打井、摇水、饮用,由于农民的饮水水源多种多样,这就无法保证饮水质量,而且都必须依赖于“老天爷”。由此可见,在农村无论是农田灌溉用水,还是人畜饮用水,对自然条件的依赖程度较高,只要“老天爷”发脾气,农业、农民和农村就遭殃。二是路的问题。目前农村的道路基本上没有人管,路况非常恶劣,有的道路虽然通到了村庄,但没有到达农户,更谈不上通到地头;农村的道路质量非常差,下雨天出现坑坑洼洼,泥泞不堪,机动车滑轮动弹不得,阳光灿烂时灰沙满天飞,严重影响农民的呼吸和身体健康。三是电的问题。目前农村电网很简陋,供电不正常,出现经常停电现象,电压很不稳定,照明时亮时暗,甚至有的山区农村还没有实现通电的状况,仍然使用传统的煤油灯照明,而有些农户则用不起电,电灯挂上当装饰品,宁可使用煤油灯。

  (二)农村公益性公共服务严重缺位。在许多地方,农民仍然是求医问药难,求学求知难,享受文化生活难、渴盼科技服务难。就农村的文化事业来讲,农村的文化设施非常落后,带来的后果非常严重。农村的传统封建迷信非常盛行,烧香拜佛、问地求天比较普遍,有些地方地下六合彩、赌博、吸毒行为时有发生,这些都是社会主义农村文化建设跟不上的表现。在农村的医疗卫生方面,农民有病缺钱不敢医治的现象大量存在。日前占全国总人口近60%的农村居民仅享用了20%左右的医疗卫生资源,九成左右农民是无保障的自费医疗群体。在中西部边远地区,孕妇和产妇的死亡率是沿海地区的3.6倍,婴儿的死亡率是沿海发达地区的4倍,有40%的死者是因为看不起病而死亡的,大批农民缺乏最基本的医疗条件。从农村教育状况来看,许多地方无法实现九年义务教育,有的甚至出现文盲半文盲现象。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受教育年限为7.6年,比城镇居民低3年。农村的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人口在总人口中占75%。而在4.8亿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40.31%,初中文化程度占48.0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1.62%,大专以上只有0.5%。在农村科技方面,全国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很低,农业的生产成果基本上是通过农民的体力劳动换取的,刀耕火种方式没有得到彻底改观。

  (三)农村信息性公共服务不畅通。农村网络信息不畅的主要表现是:一是信息通信条件不健全。有的农村有线电视没有得到普及,不少农民仍然采取一家一户的室外天线,收视频道有限;有的村庄虽然有广播,但大多数是一村一个扩音器,无法实现家家通广播的目标;有的村庄打电话比较困难,必须跑到几里地远才能找到公用电话;绝大多数的农村没有开通互联网。二是生产信息不灵。由于信息通信条件导致了农民的生产信息滞后,影响了农民的生产和投资决策,出现了一些农产品生产不对路的现象,造成了农民的经济损失。

  二、构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思考

  (一)构建农村基础性公共服务体系。农村基础性公共服务体系是否完善,直接影响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影响着农村经济的整体性发展,影响着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必须要构建一个完整的农村基础性公共服务体系。一是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农村整治,逐步改造农村居住条件,加大建设一批城市示范村、集镇示范村、农村示范村,逐步把农村建设成为整洁、文明、靓丽的新农村。二是加大农田水利设施投入。按照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要求,重点抓好防洪排灌排涝工程建设和山区水利建设,提高抗灾标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是继续实施交通道路畅通工程。加大投资力度建设乡镇级公路,形成现代化交通网络。对已建成的乡村道路进行改造,实现乡到村、村到村、村到户、村到地头道路的建设和路面的硬化,为农民的出行、生产劳动实现机械化提供基础设施条件。四是加大农村用电的建设力度,搞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的后续建设和经营管理,加强小水电开发规划和管理,扩大小水电代燃料试点规模,为农民提供高质量的用电服务。

  (二)构建农村公益性公共服务体系。首先要加大农村教育投入。继续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抓好农村师资队伍建设。出台优惠政策鼓励老师和应届师范类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教,提高边远学校教师待遇,实行边远山区教师特殊补贴,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实施城乡、乡村、村村之间结对了交流活动,定期和不定期地组织城镇

  的优秀骨干教师到农村授课,帮助农村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开展以创教育示范村为载体的主题活动,全面提升农村办学实力,推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其次要健全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农村文化娱乐活动场所,组织农民文艺宣传队伍,建立农村影视厅,完善和充实图书资料室。第三要加强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加强对公共卫生工作监督管理和指导工作,坚持“软件”和“硬件”建设并重的原则,逐步更新和完善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加强农村排污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对城镇周边农村污水管网进行集中规划,对地处偏僻,周边环境生态敏感性高的地区,要建立生态村、生态镇建设机制,推广应用简便、实用的家庭式或小型生物、化学净化装备,降低生活污染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大力建设生活垃圾的集中排放和处理,重点建设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场、填埋场;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医疗制度,不断完善农村三级卫生、医疗、保健体系,为农民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第四要逐步完善农村基本社会保障体系。按照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要努力将所有的社会成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农民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实施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保障制度,确保因公用征地而失地农民的生活来源;建立农民工求助体系,建立治理欠薪长效机制,实行企业工资支付预警预报制度、企业劳动保障诚信公示制度、企业欠薪报告制度等措施;建立农村特困户住房帮助制度,改善特困户住房条件;建立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制度,凡是入住敬老院的五保对象,均按城镇居民低保标准进行补贴,而对散居五保对象按农村居民低保标准加以补助;建立特困农民社会救助“安全网”体

  系,实施特困户二次救助,对农村困农民、五保户等在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后,实行第二次救助。

  (三)构建农村信息性公共服务体系。一是建立新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村村通、户户通”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和联接主要农村科技服务组织的互动式信息终端,搭建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平台,为农民提供各种急需的科技咨询与市场信息、政府信息、气象信息服务。二是建立农业专家下农村服务制度。鼓励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的专家、技术人员深入到农村第一线,创办各类农业科技组织,建立农村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提高专业户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农民的能力,实现产学研科技协作攻关。三是发挥农业各种专业协会的作用,开展农业科技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学真.WTO框架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重塑思路.甘肃社会科学,2006,(2)

  [2]苏时鹏,张春霞.农村公共服务的差距分析与体系建构.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篇三:农村公共服务建设面临的问题

  

  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困难、工作建议

  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讯、医疗、教育、文化等。当前,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道路建设逐步完善,乡道、村道通畅,连通性得到提高。

  2.供水设施进一步完善,部分地区实现了自来水供应。

  3.通讯设施不断改善,移动、电信等运营商覆盖面逐步扩大。

  4.医疗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得到提升。

  5.教育设施得到加强,基础教育普及程度逐步提高。

  6.文化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乡村文化活动得到充分开展。

  二、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发展现状

  尽管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地区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设施老化,更新速度较慢。

  2.道路建设仍然不足,农村公路建设进展缓慢,连接性仍不够完善。

  3.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不足,医护人员数量不足,服务能力尚需提高。

  4.农村教育设施仍然不足,学生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依然存在。

  5.文化设施建设不足,文化活动尚未得到充分开展。

  -1-

  三、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存在以下问题和困难:

  1.资金短缺,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需资金巨大,财政投入不足。

  2.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设施维护困难,存在浪费和损耗。

  3.农村地区人口分散,设施建设难以统筹协调。

  4.培养和吸引专业人才的难度大,技术力量不足。

  四、工作建议

  为了进一步加强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大财政投入,增加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资金。

  2.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加强设施维护,防止浪费和损耗。

  3.完善设施建设规划,统筹协调,提高建设效率。

  4.培养和吸引专业人才,提高技术力量。

  5.注重农村特色,因地制宜,突出农村特色。

  -2-

篇四:农村公共服务建设面临的问题

  

  浅议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5篇)

  第一篇:浅议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议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县广播电视近年来发展较快,取得了显著成绩,覆盖率不断提高,但是也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其中最薄弱的环节和最突出的问题是城乡极不协调,城市广播电视已率先进入现代化阶段,而农村广播电视还处于落后的初级阶段。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维护跟不上,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还处于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状态。其中突出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从公共服务的基本权益来看,基础设施建设保证了广大人民群众听到、看到广播电视,是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基本目标,体现着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均等享有公平公正的原则。但是,目前我县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在城乡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一方面,县城目前已经有了相对完善的广播电视网络,一般的城市用户可以收看到60---140套左右的电视节目,而广大农村地区仍然只能收看到8---40套左右电视节目,虽然近年来国家通过实行“无线覆盖工程”、“村村通工程”来从硬件上解决农村听广播难、看电视难的问题,但是在一些边远贫困地区,仍有很多农村受众听不到广播、看不到电视。尤其是目前县城和部分乡镇已经开始实施数字化整体转换,城镇受众可以享受到更为丰富、更有个性的广播电视节目,城乡之间在广播电视基础设

  施方面的差距有扩大的趋势。

  二是对本地节目制作能力不足。广播电视的内容生产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现实构成:类型多样,数量庞大,承担着舆论宣传、产业经营、社会公益等多种功能。我们从目前城乡居民在享受广播电视内容方面的比较中发现,电台、电视台大都盯着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文化、时尚文化等,反映“三农”的节目少之又少。媒体对“三农”关照度的弱化、边缘化、无视化,严重脱离了农村实际,使得农村受众在获得信息质量和数量上远远落后于城市受众,而县电视台对本地节目和“三农”节目的制作能力不足,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难以发挥作用。

  三是运行体制机制不完善。广播电视运行体制是保证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完善的运行体制机制是发挥广播电视各项功能的保证。在我国四级办广播电视有其产生和存在的历史条件,也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条块分割、有系无统、管理分散的负面作用。现在再加上乡广播电视站与文化站合并,乡镇主管文化广播电视站,形成了广播电视的五级管理,从而扩大了四级管理的负面影响,乡镇主管的文化广播电视站在构建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上不可能有统一的规划、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的网络,只能是乡镇各自为政、五花八门、层次不齐,这既违背了广播电视发射传输接收一条龙的系统性,又无法构建统一标准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难以满足广大农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基本需求。

  构建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对策

  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更多地着眼于一种制度性设计,体现出系统工程的整体性。而这个系统工程的运营机制显然不同于传统的行政体制,也与现有通行的市场模式有所差异。要通过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体制机制创新,建立起公平、高效、科学、和谐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加大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资金投入。从供给方式看,以政府为主导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是一种权威型供给,其资金的来源方式必然是以公共财政为主。但是公共财政是有限的,丘北是典型的吃饭财政,单靠公共财政独力支撑,那么公共服务的可持续性和服务质量的稳定性就难以保证,所以,资金投入也应该多样化,以公共财政为投资主渠道,综合运用多种投融资工具和多种形式的财税优惠政策,引导更多的企业和社会组织对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进行社会捐助、赞助等投资行为,千方百计的想办法增加投入。

  二是探索财政给予适当补贴的农村广播电视维护协管员。大量的村村通建设和农村网络的发展,有效的解决了农村看电视听广播难的问题,但是要保证长期通仅靠广播电视部门现有的人员是远远满足不了的。

  三是不断提升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保障实力。近年来,丘北广电

  理顺机制,提升专业技术装备水平,围绕引人、育人、用人、励人等环节,不断创新人才使用机制、激励奖励机制,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措施措施,充分调动了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加快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保障能力不断加强。为构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是不断加强县电视台自办节目的制作能力,服务“三农”。调动多方面力量加大对农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建设。现在,我县网络已经通各个乡镇和200多个自然村,但由于农村受众属于消费的弱势群体,广播电视节目经费的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县广播电视局没有多投入,造成对农广播电视节目质量低下,数量短缺,与农村受众数量的庞大形成极大反差。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支持力度,加大对“三农”广播电视节目的扶持力度,从资金、人员上保证广播电视节目对“三农”的服务。另一方面作为公共服务的主导者,政府应该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非政府的公共组织参与到公共服务中来,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参与的格局,由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同承担公共服务的实施。五是全面深化农村广播电视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关键问题是资金和体制问题。这两个问题互为联系,不可分割。因为直接面向农村服务的是基层

  县级广电部门,但是县级财政和县广电局普遍面临资金缺乏的问题。要解决资金问题,就必须同时解决体制问题,建立两级垂直管理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一是省、地、县垂直管理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二是县乡村垂直管理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其中省级广电部门是关键,重点解决资金和对农传播问题;县级广电部门是基础、是平台,负责公共服务体系的全面落实工作。

  在解决了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管理体制后,还应该解决编制问题,核定人员,落实服务机构和维护人员。要筹备人员培训保障基金,对县乡村广播电视工作人员和维护人员进行定期统一培训,提高其政治素质和技术水平,做到设备故障小问题不出村,中故障不出乡,大故障不出县。对负责村村通设备的人员给予适当的报酬,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保证农村广播电视时时通、优质通和长期通。

  建设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我县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四,山区,半山区占百分之九十以上,农村各地发展很不平衡,基础条件有好有差,发展进程有快有慢,发展水平有高有低。建设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规划先行,试点起步,分步实施,稳步推进,探索出切合实际的技术覆盖模式。要制定出不同地区、不同阶段的建设思路和工作重点,搞好试点,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总结和推广好的经验做法,不断改进农村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工作。

  第二篇:农村公共气象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公共气象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气候条件的分析,论述了加强农村公共气象服务的必然性。通过对目前农村气象服务存在的不足和现状进行重点分析,对农村气象服务的特殊性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完善农村公共气象服务的途径和许多可行性的举措。

  关键词:农村,农业,公共气象服务,问题,具体措施

  引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问题与气象工作紧密相联息息相关。气象工作与“三农”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农业生产受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天气、气候条件影响十分明显。丰富的农业气候资源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了良好支撑,另一方面各类气象灾害也对广大农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农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作出应有贡献,我们应着力解决制约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各种不利因素,充分利用现存资源,大力提升气象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更好地促进农业的发展。

  文献回顾:

  1.构建农村公共气象服务体系若干问题研究

  王晓录

  郭玉喜

  山西省气象局,太原,03002文章在分析山西省气象为农业农村服务的现状与不足的同时,提出了新农村建设对气象服务的五大需求。作者在研究了新农村建设服务体系的建设问题,提出构建农村气象监测体系、农村气象预测服务体系等问题,同时提出了建设气象服务的保障措施。

  2.关于做好农业气象服务的几点思考

  蒋运志,唐熠,唐桥义(广西桂林市气象局,广西

  桂林541001)

  文章通过对我国气候条件、气象灾害的研究,指出气候条件越发严峻的事实。作者分析了当前“三农”存在的主要气象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以便更好地促进农业增收、农村健康发展。

  3.江苏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技术方案

  张旭晖

  商兆堂

  蒯志敏

  王俊

  谢洪芳

  文章通过对江苏省气象局因地制宜地制定的江苏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技术方案带来的成功进行分析,提出在为进一步深化特色农业气象的大背景下,针对如何

  提高特色农业服务水平和质量,增强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决策服务能力,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自2004年以来连续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就农业农村和农民增收,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问题,农业防灾减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现代农业的发展等工作进行部署,对农业气象业务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气象事业更快更好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做好气象为农业服务工作,对农业发展和粮食生产安全、防灾减灾、趋利避害、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等各方面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最重要的任务。

  一、我国农村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

  1.公共气象服务产品针对性差。

  我国的气象预报大多具有普遍适用性,各地的预报包含的要素都是相同或相近的,没有专门针对农业的气象预报。大多数农民听天气预报只关心的是是否有降水,是不是会降温,对其余的天气要素都不关心。

  2.气象信息传输效率得不到保证。

  农村获取信息的途径相对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电视直播的天气预报和部分手机发送的气象信息以及广播电台发布的气象信息。3.农村气象知识的普及程度不高。近些年气候变化越发明显,气象问题越发显著。农村居民在自然问题面前显得束手无策,主要原因还是掌握

  的气象常识过于薄弱。也正是由于农民的气象知识薄弱,才导致不能最大程度的发动群众来采取全面的抵抗自然灾害的措施。4.农村的减灾防灾的体系不健全。

  主要的防雷防雹设施在大多数的农村都属罕见,农民防雷防雹意识淡薄,经常会发生闪电使人畜致死的情况。

  5.气象信息传输存在着一定的盲区和滞后性。

  因传输手段所限,广大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农民经常难以及时获取气象预警信息,致使农村成为遭受气象灾害损失最为严重的地方。需求与服务不能很好地“对接”。6.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和服务及时性与规模化农业生产需求有差距。

  天气预报的精细化、针对性还满足不了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二、针对农村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的对策

  宏观层面:

  1、广开气象信息获取渠道。

  建议气象局与通讯运营部门联合建立“绿色通道”,向更多农民开通手机短信包月信息,重点发送气象灾害预警手机短信,逐步完善预报服务传输系统,建立信息接收平台和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建立较密集的气象预报预警显示牌,同时建立镇、村气象信息员队伍,基层气象防灾减灾队伍。

  2、开展多层次的气象信息服务。

  气象部门不仅要做好日常的天气预报工作,同时要加强农业生产中的服务,及时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中长期服务。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农民产前、产中、产后都需要优质的气象服务.。

  3、开展气象知识科普宣传。

  农民对气象知识尤为缺乏,特别是防灾减灾知识,气象局可组织气象知识宣传队伍,进村进行宣讲,同时编印一些气象知识宣传单、小册子、宣传画册等,利用村镇集会广泛散发。还可以与村委会建立宣传气象知识制度,定期进行广播宣传,方便农民获得更多的气象知识及防灾减灾知识。

  4.建立多样化的农村气象信息发布体系。

  建议气象部门通过农村灾害性天气广播发布系统、手机短信发布系统、电子显示屏发布系统、网站发布系统等平台发布气象信息。具体落实层面:

  1.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提升气象服务的科技含量

  加强对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调查和影响评估,加大农业气象(农作物的产前、产中、产后天气预报分析和农作物的产量预报)服务力度;

  不断提高对农林业病虫害、地质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的气象预警和应急保障能力。积极应用卫星遥感技术预测产量,应用各种先进手段提高预报准确率,及时开展环境评价、气候资源利用与保护等项工作,充分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为新农村建设开发新的清洁能源,在农村建设、能源利用、建设规划等方面做好气象服务工作。

  2.加强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

  ①加快气象观测站网建设,为突发性灾害天气的预报预警提供可靠资料,从而为农业生产、农村稳定和农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提供气象保障。可以采取以地方财政为主体、部门支持、社会(企业)赞助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加大对中小尺度气象灾害监测网建设的投资力度,优先完善天气敏感区中小尺度气象灾害监测网建设,实现所有乡(镇)和部分行政村建有自动气象站的目标,达到有效监测局地性突发气象灾害的时空分辨率。

  ②建立综合公共服务平台,所有部门的服务信息产品均通过农网这个很好的应用公共服务平台发布。按照各自层次、职责进行分工,形成上下相通、左右相连的网络体系,所有信息即刻发布到千家万户和市场,并促进各地的信息及时活跃在市场。

  ③抓紧建设气象灾害预警响应体系,在乡(镇)、行政村、自然村建设气象灾害信息自动接收系统,如电子显示牌,落实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快速响应机制。

  3.加强协作,完善气象信息发布渠道,提高气象服务的效益。

  气象服务产品的有效传递,离不开现代传媒和通信。从农村实际

  出发,当务之急是提高电视、电话、手机短信的气象服务能力。

  1)气象与广电部门的合作:增加和调整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各地电视台应当顺应农民朋友的强烈要求,确保转播全国新闻联播之后的天气预报节目,在晚上八点半左右增加一次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并在早、中、晚多增加滚动字幕。

  2)气象与电信部门的合作:可以考虑申请一个新电话号码,作为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热线电话,基本通话费和信息附加费采取包月形式,消除农民拨打电话的顾虑,提高气象服务的效率,节目内容可以是包括气象服务在内的新农村建设的多种信息,实现信息集成。3)气象与移动、联通等部门的合作:应充分发挥乡、村干部手机的作用为广大农民服务,特别是灾害性天气预警。

  4.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建立气象专家下基层制度,定期派遣气象专家参加乡镇村举办的“农民知识化培训班”授课、培训,能够向农民传授有关气象与农业生产技术,宣传科学防范气象灾害的知识,有利于树立农民科学生产和气象灾害防范意识。

  结束语:

  加强和完善农村公共气象服务事业,是一项长期和复杂的工作,也是我国气象服务事业中的重点和难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气象事业对经济社会的基础性、前瞻性作用日益彰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突出需要解决如何配置资源发展市场农业,如何提高科技含量发展知识农业,如何拉伸产业链发展产业化农业。农村公共气象服务做的好,实现了农民的增产增收,就有利于我国繁荣发展,为我国的社会进步贡献力量。也有利于维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稳定快速发展。

  第三篇:关于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调查报告

  ——河南省汝南县梁祝镇王庄村小王庄

  王妍U200917689新闻学院广电0901一、被调查村组:河南省汝南县梁祝镇(原马乡镇)王庄村小王

  庄

  基本概况:小王庄是王庄大队一个较大的村组,全村组约78户人家,有人口500多人。本村家庭中以种地收入和外出打工收入为主要收益来源。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水平较原来有了很大的提高,不过在本乡仍属于较贫困的村。村里文化活动极少,因此,看电视、打棋牌、聊天就成为村民的主要娱乐消遣方式。河南是输出劳动力的大省,本村也不例外,外出务工人员比较多,且外出人员以男性为主,女性持家。年轻夫妇多同时外出打工。平时的村里,很是宁静祥和。调查发现,本村90%以上的村民安装了有线模拟电视,8%左右的家庭仍为无线模拟电视,只有不到1%的家庭安装了卫星电视。有线网络的入户率比较高,村里用户安装有线电视的时间多为1-2年。

  二、调查访问的方法

  先走访了乡村的相关负责人,了解了被调查村组的基本情况,然后从被调查村组的78户人家中抽取了12个较为典型、具有代表性的村民作为访问对象,对象兼顾了年龄,从14-60岁的各个年龄段;由于女性在收听广播电视方面有较大的相似性,笔者在此次的12份调查问卷中,选取了5名女性、7名男性;同时在此次调查访问中,兼顾了受教育程度(从小学以下水平到本科学历)、依靠传统农业和以外出经商为主的受访者的比例平衡。

  最后,笔者根据村民对提问的回答填写调查问卷,最后由被调查者签字。

  三、调查访问的主要内容

  电视方面:本村家庭中拥有电视机的台数以1台和2台为主,拥有2台的多为1台彩色电视机+1台黑白电视机。原来村里多为黑白电视机,收视的频道数只有6套左右,近1—2年来,随着安装有线模拟电视的户数增多,收视的频道数目也在逐渐增加。当问及对电视作用的认识时,大多数被调查对象都比较一致的回答是可以学些技术、增长见识、了解外部变化和时事政策。在媒介的接触上,绝大部分以电视为主,手机其次,再次是VCD或DVD,电脑使用极少,整个村子只有2户安装了电脑。报纸杂志的订阅者也基本没有,只有几个小学

  教师家中有些许报纸杂志。都是儿女在用电脑,一家已经联网、一家没联网。一般情况下,家里都有书,但主要是孩子用的教科书。家里有DVD或VCD的,主要是播放一些娱乐类的和科技类的光碟,例如《赵本山小品》、《民间小调》、《怎样科学养猪》、《放羊的星星》等。广播电视跟电脑、书籍、DVD、VCD等比较,他们更倾向于使用电视这个媒介。

  被调查村组在平时收看电视的时段基本上是晚上18::00之后,农忙时间则基本不看电视。平时看电视的时长,男性为1—2个小时,期间多看新闻;女性则多为3小时以上,收听收看的多为电视连续剧。由于近一两年来有线电视安装范围的扩大,多数家庭能收到30套以上频道数目。在节目选择上,老年人较喜爱的节目有《梨园春》(河南电视台卫星频道每周日晚8点15分开始);中年人对电视节目不太感兴趣;青年人则比较喜欢湖南电视台的《天天向上》和《快乐大本营》;少年儿童则比较倾向于中央电视台的少儿类节目。

  调查发现,被调查村组中看对农节目、涉农节目等与农业有关的节目的人并不多,看cctv-7的对农栏目的更是少之又少了。了解农业政策和农业技术,他们更倾向于通过围坐在一起群聊获得,而舍弃一个人闷坐在屋里看电视。我想这也从一个侧面放映了城乡在某些方面的差别,农村了解讯息的途径更原始、更落后些,但却有更具有人情味一些??其实,对农村的普通老百姓而言,他们的要求是比较低的,而且很容易满足。农村不比城市:它好像永远有干不完的活儿。在这样的节奏中生活的他们,动也不动地呆在电视机前几个小时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们看电视在选台(频道)方面随机性比较大、变动也比较大,缺少系统性和固定性。

  影响村民收视对农节目满意度的因素,根据村民的回答,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时间上,村民白天一般不呆在家里(除吃饭外),或下地干活、或聚众聊天、或干些琐事杂事,一天下来,只有晚上有闲暇时间坐下来看电视。而有些对农节目等在白天也播。

  二、被调查群众反映最多的就是一些对农节目和农民的生活联系

  不够紧密,贴近性不强,所以好多村民,他们宁愿选择本市、县夹杂有何时打药、何时补肥追肥的农资农药广告,而不选择一些介绍与之无关的农业科学技术的对农节目。

  三、有些涉农或对农节目内容不吸引人、缺少新意及节目数量少。

  四、供电保证不了。农村停电现象比较常见,尤其是夏天,连续几天晚上停电的情况并不罕见。相反,几乎是年年都有那么几天。

  关于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惠农政策,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知晓“村村通”政策的村民并不多,大多数,约90%以上的人不清楚,6%左右的人听说过,但也是沾修路“村村通”的光,他们本人并不知晓自己听说的是修路“村村通”还是广播电视“村村通”。更有甚者,整个王庄村的妇联主任王现芝女士都说不曾听说过农村广播电视的“村村通”工程。虽然由于她也算是个比较有影响力的村官,安装有线电视的费用比普通村民的略低,但她否认在安装方面国家政府有补贴。

  就被调查村组村民希望增加的对农电视节目的内容方面而言,多数同意并希望增加用工招工信息、农业市场信息、气象信息等方面的内容。春节期间会特别留意的电视节目类型,以综艺娱乐类为最多,其次是新闻信息类,再其次就是农业技术类、影视剧类。对于选择收看对农或涉农节目的被调查者,他们向笔者列出了几点原因:

  1、学习农业知识与技术

  2、了解相关的时事政策

  3、增长见识

  4、了解与自己有关的资讯等等。

  经常收看的电视频道,这个通常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加以区分。未安装有线电视的用户,家里基本上只能收视河南卫视、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河南二套)、河南电视台电视剧频道(5套)、河南电视台梨园频道、驻马店电视台1-3套、汝南电视台、梁祝有限台等几个省、地市、县乡级频道,他们一般比较喜欢看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类似于湖北电视台的经视直播)和河南卫视;对于安装有线电视的用户来说,都市报道仍会是大多数人的首选,其次是中央电视台的几

  套节目,当然对于年轻人来说,湖南卫视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中央7套栏目的收视上,80%左右的受访者说偶尔看,但栏目的名称记不清楚,没太留意,10%的受访者说经常看,比较喜欢《致富经》、《乡土》和《聚焦三农》,他们喜欢里面讲的成功致富人士和其他涉农内容。

  笔者通过网络和对县乡科技部的访问中了解到河南电视台新农村频道是一个省级的对农专业频道,里面包含有许多对农节目,例如《致富招招鲜》《乡音剧场》等,地市级的电视台也有好多对农或涉农节目,如驻马店西平电视台《农民画展进省城》《情系棠溪》等在省级对农节目评比中获奖。但是,唯一不足的是,被调查的村组,无论家中是有线电视、无线电视还是卫星电视,都无法接收到河南电视台新农村频道和一系列对农专业频道及对农专业节目,所以在调查问卷这些问题的回答中,被调查者无从回答,导致几题的信息空白。

  我村安装卫星接收设备的用户属于是自家安装,有线电视安装用户基本上是几户统一安装,安装时没有拿到乡、村的补贴。有线电视安装的时长一般为1-2年,因为基本是这两年新安装的,所以暂时还没有过报停。数字电视在本村的安装户数为0,没有用户订购数字频道。在收看电视方面,平时与春节相比,春节期间收看的时间更长,主要的伴随活动是吃饭、剥花生种;大多数家庭收视选择的控制权掌握在家中孩子手中(平时例外,大多数孩子上学,不上学的多外出打工,都不在家)。

  广播方面:村里设置了高音喇叭,一个村组安装一个小喇叭,多安装在村头的田地里,村民经常收听到的广播内容是“大会通知(村干部会议)”、偶尔播放一下农事提醒、交电费通知。调查中发现,多数家庭(达98%以上)不收听广播,54%的家中没有收音机,拥有收音机的家庭也不收听广播。有些外出打工的村民偶尔听听收音机,但也是随意搜台,没有固定的收听频率和收听节目,收视对农节目更是少之又少、又不固定。

  笔者询问了村民不听广播的原因,根据回答笔者总结了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1、没有图像,只能靠听觉,不形象生动。

  2、不像电视一样可以有字幕,容易听漏信息,容易听不清楚。

  3、没有新花样、没有新意,又广告多。

  4、信号不好,形成干扰,影响收视和感知。

  村里有人群聚居的场所(就是关于分地,讨论村里大事儿的时候人群聚居的地方),一般是在村组中心一家没有围墙的院子里。村民主要的休闲娱乐方式是聚众聊天、打棋牌、看电视。返乡农民新购置的电子产品有DVD、VCD、手机等,购买较多的牌子有海尔、创维、康佳、美玲等。

  四、被调查村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状况和思考

  状况:随着近一两年来村里有线电视的逐渐普及,村民收看收听电视方面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能收看到的电视频道总数也有了几十套,与城市里没订购数字电视的用户在收看电视方面已经差别不大,但是,我们也看到,在本村中,村民对电视机等媒介,即传统媒介的依赖性比较大,电脑这种新型媒介在本村中只有2台,并且还联网困难,网费忒高,在现代媒介方面还比较落后。广播这种媒介在被调查村组越来越受到冷落。报刊书籍的订阅并不多,报刊入户率也比较低。本村没有家庭订购数字电视,他们愿意接收数字电视网络改造,但不愿增加收视费,他们也接受不了为了收看数字电视而多收取收视费。

  广播电视的覆盖率已经比较大,村民收看的基本频道(基本频道就是安不安装有线电视或卫星电视都能收到的频道)有:河南卫视、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cctv-1、梁祝有线台。村民能收到的对农专业频道只有cctv-7,村民对农村频道或三农节目感觉一般,他们比较期待更加贴近生活的农业科学技术类和牲畜饲养类节目。大多数村民(在调查访问的主要内容中有具体数字显示)不清楚广播电视“村村通“政策。村民希望国家能够实施并加大补贴力度,但最主要的是希望政策能够落到实处。

  思考:农村中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不是说不可能,也不是说提高起来困难重重,也不是说村民不支持、实在交不起钱,笔者认为,欲提高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水平,主要应该改善农村广播电

  视基础设施建设(如进城务工返乡人员买回家的电脑却无法联网、使用等),和城市居民拥有一样的设施资源,这样农村电视频道数目增加、农民了解外部讯息的途径增多,农民的选择空间增大,国家政府就更能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引导农民走上致富的道路。其次,应该减轻农民负担,为农村提供更多自动化、现代化的生产生活资料,为农民减少农活,腾出更多的农闲时间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再次,应该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许多电视节目不是农民不喜欢看,而是看不懂。太多的书面语言,太多的流行网络用语,让本来就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防不胜防。许多节目,尤其是那些本该是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的节目,现在却许多农民欣赏不了(就拿2010年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来说,本来是大家共同观看的,但由于有太多的网络潮词、新词,许多年纪略大一点的农民如坠五里雾中,听着演员们嘴里叽里呱啦,看着电视观众笑的前俯后仰,而他们却一脸茫然,根本不明白)。所以要么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要么制作一些更贴近农民生活的,不过,节目制作者的文化水平一般比较高,要想非常贴近农民生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才是上上策,或说根本之策。

  第四篇:农村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的增长,如何做好农村消防工作,对于推动新农村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全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农村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农村消防工作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消防;消防设施;对策

  1.当前农村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

  农村消防工作发展较慢,乡镇级财政经费匮乏,消防基础设施、消防装备欠缺,消防安全宣传能力较弱,安全意识淡薄,农村房屋耐火等级低,村民生产生活用火、用电不规范,导致乡镇、农村和社区火灾隐患严重,火灾时有发生,教训十分深刻。笔者所在临沧市永德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幅员3208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95%以上,2009年到2011年全县共发生农村火灾38起,占火灾总数的63.3%。

  一是农村消防规划达不到要求,随着国家政策对新农村、新家园建设的大力支持,农村经济不断发展,但是农村消防规划未得到重视,消防车通道、消防安全布局、消防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需求形成极大反差,存在较多先天性的火灾隐患。

  首先,由于边疆贫困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地方财政入不敷出,政府部门对消防事业建设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十分有限。有些乡(镇)领导视消防工作为“软任务、软指标”,不将农村消防工作纳入政府财政预算,致使农村消防工作缺乏必要的资金保障。这就直接造成农村消防工作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局面,部分村干部消防安全责任意识淡薄,安全责任制度不落实,导致农村防火工作基本无人抓、无人管的状态。

  二是消防安全责任制度落实不到位。消防工作责任状基本上没有签到社区、村民委员会一级基层组织,大部分农村未配备常规的灭火设备,农村义务消防组织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农村公共消防设施不全是历史性遗留问题,目前许多农村在建设中也常常忽视公共消防设施的建设。各地区因财力、领导不重视等诸多原因,每年投入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费较少,甚至没有安排经费,消防器材装备严重缺乏,领导对消防安全意识不足和经济发展滞后直接导致了消防建设的不平衡。近年来,农村许多地方都在搞基础建设,但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还没有得到高度重视,有的新农村建设甚至没有将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纳入规划,农村房屋建筑耐火等级低、使用大量易燃材料装修、消防水源缺乏、消防通道不畅是农村常见的问题。各乡(镇)虽然成立了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社区、村民委会成立了义务消防队,但因缺乏必要的消防配套设施和器材装备,各种组织也是形同虚设,农村公共消防设施建设一直是消防工作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一旦发生火灾只能以原始的灭火方法扑救,小灾很易酿成大祸。有些边远地区只有崎岖不平的村级道路,道路狭窄,消防车无法通行,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不能到达,只能望火兴叹。

  三是消防宣传教育力度不够。消防宣传教育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多数村民消防安全知识缺乏,消防法律意识淡薄。

  当前,农村消防宣传教育工作普遍依赖于基层公安消防监督机构组织的宣传活动。农村地区消防宣传教育机制不完善,既缺乏行之有效的宣传制度做保障,又无专职防火宣传人员。加之多数农村干部对消防安全认识不足,没有把消防安全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更谈不上花时间、花精力抓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农村消防宣传教育组织几乎处于瘫痪状态。一些边远山区,消防安全教育工作往往成了被遗忘的角落,缺乏安全用火常识,大部分农村因经济条件限制,固守旧的风俗习惯,用柴禾生火做饭、取暖,柴草乱堆乱放,诱发火灾因素多。由于受到农村消防宣传教育工作点多、面广、战线长的现状,基层消防监督部门对农村消防宣传教育“鞭长莫及”。

  2.加强和改进农村消防工作的对策

  如何扭转农村火灾频发、损失增多的现状是目前消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要改变消防工作由公安消防机构“单打独斗”的局面,切实增强各级、各部门对农村消防工作的重视程度,切实增强广大农村人民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工作的自觉性,提升抗御火灾能力。各基层乡(镇)、社区、村民委员会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成立乡(镇)一级综合应急救援分队和农村各类消防义务组织,配齐消防器材装备,让全社会群众参与到防火灭火工作中来。

  2.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农村消防工作的领导

  各级党政领导应牢固树立“预防火灾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的大局意识,要把消防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层层签订消防工作责任状,将责任书的具体内容列入各级党委、政府对社区、村民委员会的考核验收评比工作中。每个乡镇选取一两个村作为试点村,并制定计划,逐年解决。同时,根据《消防法》的有关规定,利用村民委员会,开展群众性的消防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村民防火安全公约。消防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应给予指导和监督。各乡镇应明确一名政府领导主管消防工作,并落实一定数量的农村消防专项经费,结合乡镇实际,帮助解决农村消防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总之,各乡镇政府、社区、村委员会,要根据本地实际经济状况,尽可能做

  到花小钱办大事,扎扎实实把农村消防安全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2.2加强村镇消防规划,努力从源头上改善农村消防安全条件

  笔者所在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相对滞后的经济条件,大部分乡镇远离城区,远离辖区公安消防大队,一旦发生火灾,不能及时扑救,容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大面积火灾,所以尽快完成乡镇消防规划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各乡镇一定要根据自身特点,制定消防规划,合理将消防水源、消防通道、安全布局纳入乡镇的整体发展规划中,做到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与乡镇经济建设同规划、同实施。各乡镇、村要在保护好现有消防设施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和完善消防设施,充分利用农村的水资源,设置消防水池或消防车取水点。

  第五篇:农村公路交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公路交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富源老厂人大视

  察通村公路建设

  时间:2010-01-27来源:曲靖市人大

  作者:尹

  钰

  点击:431次

  ------分隔线----------------------------富源县老厂乡地处富源县城东南部,距县城98公里。全乡总面积236平方公里,辖9个村委会,109个自然村,121个村民小组,有9989户41403人。境内地形以山地为主,最高海拔2460米,最低海拔1485米。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无烟煤储量38.9亿吨,萤石1.5亿吨,锑矿1.707亿吨,硫铁矿3.26亿吨,具有开采价值的主要有无烟煤、莹石、锑矿、硫铁矿等,素有“八宝之乡”的美誉,是“西南最大的无烟煤田之乡”。近年来,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老厂乡的经济社会得到大发展,乡党委政府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以公路建设为例,2003年以前,交通基础设施十分落后,一直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境内没有一寸沥青路面,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晴通雨阻的现象十分突出,群众应声载道,尤其是各企业法人更是有苦难言,丰富的矿业资源优势不能转变为经济优势,仍然是全省扶贫攻坚之

  自2003年投资1972万元修通第一条25公里的通乡油路以来,先后投入资金6682万元建成油砼路94.938公里,形成了以富长公路、东羊公路为主干,纵贯南北、横穿东西,辐射全乡的交通网络(其中矿区油砼路49公里、东羊公路改造18公里),村庄道路硬化率达80%,拖竹村委会、拖竹矿区,大格村委会、大格矿区,老厂村委会等共六个行政村32个自然村实现村村矿矿通油砼路,使老厂乡的通油砼路里程达101公里,成为全县通油砼路里程最长的乡镇。但是,如何加强对公路交通的建设和管理,破解农村公路交通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的对策,老厂乡人大主席团针对农村公路交通中建设和管理存在的问题,组织部分县乡人大代表进行了视察。形成以下视察报告:

  一、老厂乡农村公路交通现状

  至2008底,全乡公路通车里程362公里,油砼路通车里程101公里,9个行政村通公路,通车里程达60余公里,其中省道1条25.7公里,县道1条16.4公里,老厂、拖竹、大格、新角、黑克和迤德黑六个村委会已通油砼路;119个村民小组通公路,通车里程达362公里。为改善交通状况,投资82余万元,管养地方公路35.4公里,提高了公路好路率;投资273万元改建新角、迤德黑通村公路5公里;迤亮公路老厂段运煤专线完成投资280万元;启动了押租、者米、新堡的通村公路建设。2008年,基本实现了通矿公路油路化、通村公路畅通化目标,形成以乡政府所在地为中枢,连接富村、十八连山、黄泥河、罗平老厂的公路网络,公路建设呈现发展速度不断加快,通车里程逐年增大,技术等级逐年提高,路面状况不断改善,通达深度不断增加,农民出行更加便捷的良好局面。但是,目前全乡仍有3个自然村不通公路,而且乡村公路等级低,路况差,养护难,这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不适应。

  二、老厂乡农村公路交通存在的问题

  我乡农村公路交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不能完全适应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体现在:

  (一)农村公路基础设施仍然滞后

  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的发展目标对农村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的数量、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2003年以来,乡党委政

  府加强宣传,加大投入,多方凑资,改善交通基础设施,使我乡境内的省道、县道,通行政村公路、通矿公路提升了路面等级,但公路通达深度不够、技术等级低、抗灾能力弱、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仍很突出。拖竹矿区、大格矿区通油砼路里程长达84公里,基本实现村村矿矿通油路;而以农业为主的押租、新角、者米、新堡、迤德黑、黑克等村委会占有三分之二以上人口,但通油砼路里程少,仅有17公里,且通行政村、自然村公路仍然处于晴通雨阻的状况。

  (二)农村公路管理不到位

  1、养护不到位。农村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使其养护管理需求与养护管理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随着农村公路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公路里程迅速增加的同时,技术等级也在不断提升,油路、水泥路里程不断增加,不仅需要的养护经费迅速增加,同时对养护设备、养护人员的专业性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许多建好的农村公路由于重建轻管、水毁等自然灾害,或者因为养护经费缺乏而失去通行能力的情况经常发生。我乡有省管县道1条25.7公里(富村至四角地),县道1条18.6公里(东羊公路),乡道129公里,村道188.7公里。按照公路管理体制要求,省管县道属于国道,由省公路局下辖的富源公路养护段养护,具体由富村道班负责;县道由县交通局管理,具体由富源县地方公路管理段负责;乡村公路由当地政府负责养护。但结果是省道省不管,县道县不管,完全成了当地政府的事。如省管县道富村至四角地公路老厂段k13-k13+300(得村)、k16-k16+100、k27+000-k30+200(尼其克至新寨)、k31+200-k35+100(发冲槽子)等,多处路面损坏,排水沟堵塞,给行车及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带来隐患,不见养护部门及时养护,为保证村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乡党委政府只有对损坏路面进行维护;而县道东羊公路于2006年改造成沥青路面以来,由于没有交工验收,县地方公路管理段也没有纳入管理,导致乡党委政府既要管理职责范围内的乡村公路,还要负责省道县道,加之乡级财政困难,资金有限,只能是见子打子,不能实现“有路必养,养必到位”的目标。

  2、路产路权维护难。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

  平的提高,村民建房或从事其它生产生活活动,大部从村庄或村内移至公路沿线进行,但村民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导致群众爱路、护路意识淡薄,肆意在路面上倾倒泥土垃圾、堵塞排水沟、排放污水、占道经营、毁坏路面等现象随处可见,甚至阻碍工作人员对公路的管理,给公路的管理带来困难。农村公路的路产路权维护工作,省道属于省管路政大队管理,县道由县路政大队管理,但是省管路政大队没有对富长公路进行巡逻检查,更谈不上管理;县路政大队由于人员数量有限,人员少、战线长等因素,对县道管理不到位。乡道村道只能依靠乡政府,对所辖范围内的乡、村道路进行路产路权维护,但由于没有执法权,管理效果不佳,导致村民侵占公路的路产路权突出。

  (三)农村公路运输安全状况突出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认真履行安全管理职责,积极做好预防和治理工作,采取培训、发放宣传资料、路检路查等,全面提高驾驶员素质和运输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投入资金12.8万元,针对危险路段实施安保工程;强制运输车辆投保第三责任险和承运人责任险,加强了节假日期间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等取得了较好效果。但是,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特别在农村由于路况差、车况差及驾驶人员素质低,抢客、超速、超载,农用车载客现象突出,安全生产基础仍很薄弱,形势依然严峻。

  三、老厂乡农村公路建设对策与建议

  当前,老厂乡已率先实施整乡推进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工程,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农村公路的管理,加快农村公路交通运输健康稳定发展成为公路交通建设的首要任务。

  (一)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建立健全公路管理机制

  一是成立强有力的领导机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宣传、派出、司法、村建、煤炭、国土、交通、环保、电力、农机、各村委会总支书记等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加强对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分有和,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二是在乡镇成立专门的公路管理机构,以交通管理所或养护公司的形式组建,各村委会设一名公路协管员,负责对乡村

  公路的规划管理。三是建立抵押金制度。凡在公路沿线从事生产生活的单位和个人(如建房、加水、建厂、开矿办企业等)都要缴纳风险抵押金,抵押金费额农村建房户缴2000元、加水点5000元、厂矿企业缴20000元,凡是侵占公路从事生产生活或者严重影响公路管理的,限期整改,扣除抵押金,情节严重的交司法机关追究责任。四是加强与上级行业主管部门的协调,构建多管齐下的部门联动机制。既要加强与省管公路部门的沟通协调,又要加强与县级行业主管部门的协调;既要加强与县委政府的请示汇报,又要加强与项目管理部门的协调。五是加强客运站点建设,强化对农村运输的管理。

  (二)多方筹资,加大投入,加快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一要筹集资金修路,二要筹集资金养路。在资金的筹集上,要采取财政挤一点、项目争一点、社会捐一点、企业出一点、市场融资一点等多种方式凑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在项目的实施上,采取分段实施、实施,积极动员企业修建矿区公路的方法实施,有条件的地方先实施,无条件的地方后实施。同时,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以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农村公路交通做到年年有项目,年年有改善。

  (三)加大宣传,广泛动员,营造爱路护路的良好氛围

  一方面要采用电视、报纸等媒体宣传,采用简报、宣传单、横幅、展板、巡逻车等形式对村民进行宣传,要宣传公路法、道路管理条例、路产路权政策、农村公路管养政策等等,要让农村公路管养工作得到广大的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要让群众体会到农村公路就是他们自己受益的,要让他们自觉监督、自发维护,尽快形成全民爱路、护路的氛围;另一方面要开展警示教育,对严重侵占路产路权的行为要依法依规严厉打击,用鲜活的事例教育群众,起到打击一个,教育一片的作用;再一方面,路政部门要加强巡逻巡查,及时处理侵占路产路权的行为,把侵占路产路权的行为解决在萌芽状态。

  曲靖市以建设创新型行业为目标,以“三个服务”为立足点,以提升发展质量和服务水平为突破口,着力加强农村公路建设。

  目前,曲靖市还有311个行政村公路达不到等级公路的要求,2846个自然村不通公路,严重的制约着新农村建设和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今年,曲靖市加大了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资力度。市委、政府提出今后十年内要努力完成2万公里农村公路建设任务的目标,今年将有2.51亿元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其中,上级补助资金1.31亿元,市级财政安排1000万元,市交通局自筹1000万元,并争取贷款1亿元。

  曲靖市政府要求各县(市)区要紧紧抓住这个机遇,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要成立强有力的工作机构,组成专门的工作班子,积极构建国家投一点、地方筹一点、社会捐一点、群众自愿出一点的多元化筹资机制,形成多方支持农村公路建设的合力。各相关部门要简化行政手续,为农村公路建设提供必要的支持。要切实把握好建设的规模、标准和程序,因地制宜确定建设标准。要尊重农民的选择,不修农民不需要和不愿意修的路。在路线方案选择上,要处理好工程建设与耕地、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关系,始终坚持尽量利用老路改造,尽量不占用耕地,尽量不进行大拆迁“三个尽量”的原则。避免大挖大填,降低工程造价,保护生态环境,努力实现农村公路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此外在今后五年内,将“十五”期间修建的22个乡(镇)480公里的弹石路全部改造为油路或水泥路。

  家乡那条路2011年05月30日

  阅读:7来源:富源县文联[打印文章][关闭窗口]敖

  华

  2007年下半年,煤炭湾至凤凰山的运煤线正式开通,煤炭湾段接富法公路(富源至法凹),凤凰山段接富曲老路(富源至曲靖)。对于名不见经传的站马地来说,算是百年难遇的大喜事,因为运煤线从站马地的村庄直穿而过,从此,这里与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了。站马地是我的家乡,交通巨变令我兴奋不已。

  作为人民教师的我,每次从后所乘车回家,虽然苦于没有直达车,往往要从富源城绕个大弯。值得庆幸的是富源县城至站马地这条城乡路上,不定时地跑着家乡的歪牌车,只要上了乡村歪牌,唰唰唰,一

  刻钟左右就到村口了。路上除了跑着歪牌客车,还有摩托车、电动车、农用车、轿车,当然,数量最多的是煤车。毕竟,这条路担负着后所和中安两镇的煤炭运输,有的运往羊尾哨火车站台,有的运往白水火力发电站,有的散销省内外各地。至从线路开通以来,车辆往来如梭,不分昼夜,热闹非凡。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这话可说得不假,道理也很深刻。就拿我的父老乡亲来说,至从土路变成柏油路以后,他们好像都变了个人似的。以前很懒散,只满足于种好洋芋、玉米、小麦等传统农作物,广种薄收,多劳少得,日子过得浑浑噩噩。现在很勤快,有头脑,思想意识产生较大飞越。有的开始种薄膜蔬菜,有的开始养大河乌猪,有的开始承包水库养鱼,有的开始承包山林开农家乐,有的承包石山开石塘,有的在路旁开修理店或洗车加水店,有的在村口开杂货店,有的骑着摩托车去打工,有的跑歪牌车送客,有的买农用车搞物资运输??村民们之所以敢甩手大干,就是因为交通便利,距离县城总共才十来公里,城乡贸易有着明显的地域优势。

  至2010年底,才三年时间,家乡的村容村貌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朴实无华的父老乡亲们,凭着内心的执着和务实的劳动精神,尝到了勤劳致富的甜头,家家户户的存折里多少都有些积蓄。近年来又赶上文明村建设的浪潮,村民们纷纷拿出手中的钞票,添上国家的部分补助,村庄也改头换面,像是刚出嫁的姑娘。村庄里的毛毛路和门前后院也打了水泥地板,房屋的外粉刷统一标准,下灰上白,比例恰到好处。遇上危房,国家按照平方面积有很高的补贴,于是新起高墙,设计新颖,让住户住着舒心,睡着放心。家家门前都设计了小花坛,主人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来栽种花卉,既保护了生存环境,又能提高农户的审美水准。卫生圈的兴建,政府免除审批手续,还有部分补贴,多数农户都兴建了卫生圈,扩大了生猪养殖。和卫生圈联系在一起的是新建的厕所,彼此相邻,粪便统一排放,非常卫生。沼气池的建设也接踵而至,卫生圈和厕所的粪便直接排入沼气池,变废为宝,成为烧水做饭的宝贵绿色能源,造价低而利用率极高,村民们觉得很实惠。有经济实力的农户,盖起了小洋楼,紧跟时代潮流,三室一厅

  一厨一卫,装修一新,高雅舒适。所有的建筑和设施,与村庄里的竹林、杉树、板栗树、红杨树相匹配,和谐自然,相映成趣。

  在我记忆中,八九十年代的家乡是很落后的。土基房随处可见,村内外一片脏乱,这里有鸡屎,那里有牛粪;这里有水塘,那里有土坑;这里码着一堆柴,那里放着一垛草。村民的穿着也寒酸,衣衫单薄,沾满泥浆或土灰;鞋子就更脏了,尽是秽物,不忍入目。怎能不落后呢?家乡那条路坑坑洼洼,山高坡陡,外面的货物很难运进来,村里的农产品很难运出去,给人们的感觉是致富无门、束手无策。于是,家乡那条路的新建和改造一直成了祖祖辈辈的心愿。

  家乡那条路带给我的痛苦记忆很多,我就捡几件刻骨铭心的事例说说吧!凤凰山岔站马地的入口二百米处,以前是一个近六十度的大斜坡,山脚有一股地脉水汩汩而出,导致土路成了一滩烂泥。记得有一年,一位村民搞新房建设,请一名拖拉机手到富源城运沙子,车子到了泥潭处就再也上不去,车轮深陷泥浆,动弹不得。司机试图加大油门冲出泥潭,而他徒劳的努力,使两只前轮一个劲地打滑,轮子转得飞快,但就是不前行,反而溅出许多泥浆,像是公园里过节时的喷泉,喷得司机浑身上下都是,连脸面也没有放过,像是满脸的疙瘩或麻子,司机显出一副无奈状,面对热情的男主人,也就不好发作。不一会,男主人的儿子拉来了一头膘肥体壮的老黄牛,并带来了一根牢靠的缰绳,其用意不言自明,主人是想靠畜力将车辆拖出泥淖。一切准备就绪,儿子拉着鼻绳,男主人用荆条拼命鞭打着黄牛的后臀,司机认真地掌控着车辆的方向。刚开始的时候,黄牛因畏惧主人的暴力,四蹄竭力向前迈进,挣扎了好几分钟,老牛最终也只能迈出一两步。看到车轮向前移动寸许,主人认为希望在即,生怕老牛打退堂鼓,于是继续牛臀加鞭,力度比先前更猛烈了些。老牛拿出吃奶的力量继续挣扎,似乎在与敌人作同归于尽的搏斗,两只前腿都已经跪在了地上,好像在请上帝帮自己一把。它已经很可怜了,主人还以为它在偷懒,荆条变得更残暴了,可能是老牛的痛苦已经达到了忍耐极限,它只好冒着被肆无忌惮的主人痛打的危险向后退了回去。牛虽然退了回去,但手扶拖拉机并没有立即停火,皮带盘仍然转得很欢,还发出嗡嗡嗡

  的急促声。只听司机惶惑地急吼:“不好!不好!”随着司机的喊声戛然而止,惊险的一幕出现了,黄牛柔长的尾巴被搅进了急速转动的皮带盘,黄牛的挣扎状令人苦不堪言。司机迅速熄了火,转盘还是转了几十圈才停下来,等现场鸦雀无声,黄牛的尾巴已经摆脱转盘的蹂躏,不好的是长长的一节尾毛断在了绞盘里,牛尾的后半部分脱了一层皮,红红的,还有鲜血渗出,亲临现场的所有人都感到一阵毛骨悚然。最难过的,当然还是喂养它的父子俩。

  凤凰山山脚的泥潭再往前走一公多里有个弧形的大弯,旁山上的松林非常厚密,属于凤凰山的主峰,是本县掩埋死刑犯的地方,阴森恐怖。就因为这里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刚好给抢劫犯以可乘之机,那些提着脑袋玩命的不法之徒常常就隐藏在森山老林,一旦有单身人或弱势群体出现,老弱病残孕,一个都不会放过。记得我的一个堂大伯,一天从县城赶集步行回家,行至此处便惨遭毒手。大伯描述到,他的双眼被歹徒从身后用黑布蒙上,双手被向后反剪,自己的背篓被劫走,衣兜也被翻了个遍,总共被抢走四百多元的物品和四十三元五角的现金,这在当年是全家大半年的收入啊!钱财被洗劫一空也就算了,问题是大伯的那双胳膊医治了一个多月仍有麻木酸痛之感,这不能不激起全村人对歹徒的痛恨和对受害人的同情。

  光拿他人说事,别人可能会认为我在虚构故事,一派胡言。接下来,我也说说我和姐姐的幸和不幸吧!有一回,我和姐姐背着洋瓜去县城卖,走到大转弯的时候,突然从森林里出来四个彪形大汉,我和姐姐都很害怕。还好,学校老师在思想品德课上曾教过我一些自我保护的常识,我灵机一动,迅速回过身去,朝后边看不见的来路大声喊:“大家走快一点,你们怎么那么慢呢!”正当歹徒们立在原地迟疑之际,我和姐姐迅速走过大转弯,接着跑步前进,五分钟后,我们才完全摆脱危险地段。这一次的遭遇,虽然有惊无险,但是对于两个未成年人来讲,不亚于死里逃生。从此,若没有三四个搭档,我再也不敢从那道鬼门关经过了。

  除了上面讲述的两段路,最令人头痛的就数村后的烂泥塘了。这一段的地质也很特殊,近二十米的路段全是紫沙,一年四季都有二指

  宽的清水从路上流出来。村民的运输又都是靠牛车,铁轱辘的压强又很大,泥塘越撵越深,最深处居然有一米多。每到一年收洋芋和玉米的季节,恰恰雨水多,隔一天甚至几个小时就下一阵雨,而山地离村庄有好几公里。若是完全靠人力来搬运,肯定要忙到牛年马月,粮价都盘成了肉钱,那绝对是吃亏的买卖。算算成本,觉得用牛车运庄稼要合算些,于是,牛车还得继续派上用场。想起牛车拉着庄稼过村后的泥塘,我至今在内心还会感到一阵酸楚。每年搞收割,我家是这样安排的,母亲和姐姐整天在地里劳动,我和父亲在运输时间之外才协助她们。一旦牛车装满,我和父亲就一起护送牛车回家。平坦路段,父亲有意让我拉着牛绳,学学赶牛车的本事。作为农村男孩,如果不会赶牛车会被别人笑掉大牙。牛车一到房后的烂泥塘,父亲赶紧接过牛绳自己牵,因为他对泥塘里的情况一清二楚。哪里有淤泥,哪里塘子最深,哪里是夹槽,哪里有老树根,父亲如数家珍,不过,这些都是父亲吃过苦头后才会有的收获。车轮陷得太深,我和父亲赶紧用锄头刨稀泥,以此减轻牛车的阻力。然后,我用竹棍猛抽老牛,父亲走入稀泥,扶在肮脏的车轮上使劲向前推。老牛被折磨一通仍然不能前进,我也只好步入泥潭了,父子一边嘴上大声吆牛,一边用双手推车轮。若还不成功,只好搬下一部分庄稼放在路旁,等牛车走出泥塘后,再将路旁的庄稼拾上车。之后,稀泥装饰过的父子才能赶着一辆稀泥装饰过的牛车尴尬进村。

  如今,那些心酸的现实已经成为过往。光滑的柏油路清洁宽敞,奔跑的车辆欢快自如,来去无防。凤凰山大转弯一带,有老板投资建了煤场,电煤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再也不会有抢劫事件发生。村民若去赶集,乘坐歪牌车马上就到了富源;事情办理好,乘上车马上又到了村庄。家乡那条路的改变,使村庄的容貌和村民的精神状态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一变带万变,每一次变化都是一次很大的进步。以前,我听到旁人说起站马地的路很难走,心里感到很自卑,觉得站马地人好像五官不全或低人一等。现在说起站马地的路,人人都竖起大拇指,我也感到很自豪。

  年来,我县按照“工业反哺农业”的要求,着眼于建立和谐的矿

  村关系,以矿村经济社会一体建设为载体,采取“百企帮百村,矿村合作共赢”的新农村共建模式,促进了矿村稳定和谐发展。

  以工扶农,政企共建、矿村共建新农村。采取“七个一点”(上级补、财政挤、项目配、站所帮、社会捐、企业出、群众筹)的办法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在全县推出了“百企帮百村”的新模式,争取社会各界的力量,整合资金,支援新农村建设,形成了“农村支持企业、企业反哺农村、矿村共建一体化”的良好局面。2005年至今,企业共捐资3.5亿元,用于农村公路、水利、电网改造和村庄建设。老厂镇恒达煤矿股东余兴学投资建设的新寨农民会所和农民一条街,一户一店、特色鲜明;矿村联姻共建的普珀村成为富源县乃至云南省的新农村建设亮点。全县共实施矿村共建村65个,捐资30万元以上用于新农村建设的私营企业主达157人。在县委县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各乡镇党委政府科学规划下,在企业的帮扶下,广大农村群众自筹和投工投劳折资2.3亿元,对村庄进行改造,实现了村庄道路硬化、庭院净化、环境美化,改变了村容村貌,群众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篇五:农村公共服务建设面临的问题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农村公共服务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作者:宋婧

  来源:《大观》2016年第11期

  忠县位于渝东北片区,地处山峡库区腹心地带,沪渝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属农产品主产区。全县2个街道27个乡镇,共有319个行政村,农业户籍人口77.62万,耕地面积108万亩。2015年底,全县自来水受益村238个,受益农村人口49.5万;村道(不含生产生活便道)4930公里;沼气池42000多口;山坪塘8125口;村级公共服务中心321个。随着农村公共服务的日益完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农民的素质也不断提高,为了更好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笔者深入乡镇、村社、农户及部门,对重庆忠县的道路、山坪塘、沼气池、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等农村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进行实地调研,并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对农村公共服务建设提供有益的帮助。

  一、忠县农村公共服务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忠县农村公共服务建设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广大农民充分地享受到了公共服务带来的好处,但农村公共服务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作用还远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村级公路与机耕道问题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路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但目前全县农村公路、道路存在的问题突出:

  1.农村公路畅通率不高,村社公路养护较差

  目前,忠县农村公路密度达258.41公里/百平方公里,行政村通达率已达到100%,但村社通畅率仅为69.5%,还有30.5%的道路没有通畅,农村公路通畅率不高。且县乡级公路有一定的养护资金,但各级财政还没有对村社级公路的养护资金预算,村社级公路的养护只能靠村民自己承担。组织管理力度较大的村社,公路养护较好,反之,公路养护问题就比较严重,甚至部分地方出现公路损坏后无人问津的情况。

  2.农村机耕路严重缺乏,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业机械化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忠县地处山区深丘地带,尽管农业耕种及综合机械化率在全市算高的,但总的看农业机械化程度还较低。近几年随着省外许多大型农业收割机进入忠县后,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没有通到农田的机耕道,致使这些机械望田兴叹,农民不能享受现代化成果带来的好处,同时也严重地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篇六:农村公共服务建设面临的问题

  

  中国农村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余世喜;李喆

  【摘

  要】构建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它的内在要求是城乡协调发展,社会经济协调发展。1978年以来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代替公社制度的农村改革,在解放和促进农村劳动生产力的同时,也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内在的制度缺陷,造成了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严重不足。这已经成为影响农村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或“瓶颈”。

  【期刊名称】《南方农村》

  【年(卷),期】2006(000)003【总页数】3页(P25-27)

  【关键词】农村公共服务;原因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经济协调发展;公共服务供给;劳动生产力;重要目标

  【作

  者】余世喜;李喆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暨南大学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经济财政

  构建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

  目标之一,它的内在要求是城乡协调发展,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1978年

  以来

  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代替公社制度的农村改革,在解放和促进农

  村劳动生产力的同时,也

  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内在

  的制度缺

  陷,造成

  了

  农村公共

  服

  务供

  给

  的严重

  不

  足。

  这

  已

  经

  成

  为

  影

  响农村进一

  步

  发

  展

  的障

  碍

  或

  “瓶

  颈”。

  事

  实

  上,困扰党

  和

  政府

  的农村

  、农业

  与农

  民

  问题即

  “三农

  问题

  ”之所

  以

  长

  期得

  不

  到有

  效解决,与农村公

  共

  服务

  的落后

  和

  短

  缺有

  着

  必

  然

  的联

  系

  。1998年

  以后

  国家

  采

  取

  积极

  的财政政策

  加快

  了

  公共基础

  设施建设,但是

  这

  些

  资源

  却大部分

  流

  向工

  业

  及

  城

  市,使本来就存

  在

  的城

  乡

  差别进一步加大,“三农

  问题

  ”成

  为

  制

  约

  我

  国建成小

  康社会

  、实

  现社会

  和

  谐发

  展

  的问题,是

  当前社

  会

  发

  展

  面

  临的突

  出

  问题,也

  是

  政府

  的工作

  重

  点

  。因此,加

  大

  财政

  资

  源

  对农村

  的倾斜力

  度

  、加快农

  村

  的经

  济发展,不

  仅对

  于

  构建

  和

  谐小

  康社会,而且对

  于

  我

  国经

  济

  的可

  持续

  发展都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基本现状农耐公其掏品83%的村不通

  自

  来水,13010的村不通公路,53%的村不通

  电话,93%的村接收的电视信号相当微

  弱,全国尚有207个县无公共图书馆,67.9%的乡镇没有文化站。公共医疗保健服务供给极为落

  后政府在疾病预

  防项

  目的投资

  占GDP的比例行℃se≈g^gN6℃日e≈g“m5]l中l国l存l在l白

  刍l/

  司l题本

  文

  所

  指

  的农

  村

  公

  共

  服务,是指政府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必需而提

  供的公共服务或公共物品,主要是满足农民公共

  需要

  的公共设施和

  服务。从全

  国的情况看,目

  前,农村公共服务的基本状况是供给严重不足,公共产

  品供给远远不能满足农

  民

  的生产生

  活需

  要。据

  调

  查,全

  国仅1/3的乡镇

  有

  供水

  站,南方农

  村2006年第3期逐年减少,公共卫生服务更多依

  赖收费,使许多乡村基本医疗保

  健服务指标难

  以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我

  国的绝大多数农民

  还排除在社会保险体系之外。

  各

  级政府虽然承担

  了绝大部分农村

  所需要

  的公共物品的供给,但是

  所提供的这些公共物品无论层次

  和质量都较低,与城市相

  比差距

  较大

  。以农村公路这种典型

  的公共

  物

  品

  为例,据

  统计,2001年全

  国共完成公路建设投

  资2670亿

  元,其

  中县乡公路建设完成投资358亿元,只

  占公路建设总投资的13%。

  从

  资金

  构成看,县

  乡公

  路完

  成

  投

  资

  中,中央

  投

  资

  占1.8%,国债

  资金

  占

  3.6%,国内贷

  款

  占7.90/0,利

  用

  外

  资

  占0.40/0,地方

  自筹及其他资金

  占

  83.60/0。

  农村公路

  中二级及

  以上

  公路仅

  占全国二级及

  以上公路总

  量的24010,大部分公路路

  面坑洼

  不

  平,严

  重

  制

  约

  了农产

  品运输。从城乡基础教育发展水平来看,城乡之间的差距非常明显。

  由于

  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农村的义务

  教育普及率远远落后于城市。农村公共卫生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滞后。城

  乡

  在

  基

  本

  公

  共

  卫

  生

  服

  务

  上存

  在较

  大差

  距。据2004中国统计年鉴,2003年农村卫生

  院就诊6.91亿人次,城市各种

  医疗机构就诊12.13亿

  人次,农村医疗机构就诊人次为城市医疗机构的·25.余

  世

  喜

  李

  钴及

  其

  原

  因

  分农

  村

  公

  共

  服

  务标之一它的内在要求是城乡协调发展,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1978年

  以来

  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代替公社制度的农村改革,在解放和促进农村劳动生产力的同时,也

  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内在

  的制度缺

  陷,造成

  了农村公共

  服

  务供

  给

  的严重

  不足这已经

  成

  为

  影

  响农村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或“瓶颈”事

  实

  上,困扰党

  和

  政即三农

  问题得

  不

  到有

  效解决,与农村公共

  服务

  的落后

  和

  短

  缺有

  着

  必然

  的联

  系

  。1998年

  以后

  国家采

  取

  积极

  的财政政策

  加快

  了公共基础

  设施建设,但是

  这些

  资源

  却大部分

  流

  向工

  业

  及城

  市,使本来就存

  在

  的城

  乡差别进一步加大,题成

  为

  制

  约

  我

  国建成小

  康问题,是当前社

  会

  发

  展

  面

  临因此,加

  大

  财政

  资源

  对农村

  的倾斜力

  度

  、加快农

  村

  的经

  济发展,不

  仅对

  于构建

  和

  谐小

  康社会,而且对于

  我

  国经

  济

  的可

  持续

  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的村不通

  自

  来水,13010的村不通公路,53%的村不通

  电话,93%的村接收的电视信号相当微弱全国尚有207个县无公共图书馆,67.9%的乡镇没有文化站。公共医疗保健服务供给极为落后行℃se≈g^gN6℃日e≈g“m5l中国存在白刍/司是指政府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必需而提供的公共服务或公共物品,主要是满足农民公共

  需要

  的公共设施和

  服务。从全

  国的情况看,目前,农村公共服务的基本状况是供给严重不足,公共产

  品供给远远不能满足农

  民

  的生产生

  活需要逐年减少,公共卫生服务更多依赖收费,使许多乡村基本医疗保健服务指标难

  以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我

  国的绝大多数农民还排除在社会保险体系之外。

  各级政府虽然承担

  了绝大部分农村所需要

  的公共物品的供给,但是所提供的这些公共物品无论层次和质量都较低,与城市相

  比差距较大

  。以农村公路这种典型

  的公共物

  品

  为例,据

  统计,2001年全国共完成公路建设投

  资2670亿元,358亿元,只占公路建设总投资13%从

  资金

  构成看,县

  乡1.8%国债

  资金

  占3.6%,国

  83.60/0。

  农村公路

  中二级及

  以上公路仅

  占全国二级及

  以上公路总量24010大部分公路路

  面坑城乡之间的差距非常明显。由于

  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农村的义务教育普及率远远落后于城市。农村公共卫生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滞后。城乡

  在

  基

  本

  公

  共

  卫

  生

  服

  务

  上存

  在较

  大差

  距。据

  2004中国统计年鉴,2003年农村卫生

  院就诊6.91亿人次,城市各种

  医疗机构就诊12.13亿人次,·25.余世喜李钴及其原因分农村公共服务农橱公抖掬品

  57%,但是乡镇卫生机构

  占有

  的各项公共卫生资源最高仅为城市卫生资源

  的15.09qo。另外,长期

  以来我

  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处于分割状态,农村

  目前除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在小范围进行改革试

  点以外,其他社会保障项

  目基本上没有建立起来。一、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的原

  因

  造成

  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足

  、公共

  产品匮乏

  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究其根源

  主要有两方面。(一)

  历史原

  因。刘易斯的二元经济发展理论认为,发展

  中国家经济

  由两类性质不

  同的部

  门构

  成

  :一是传统生产部门,主要是农业部门;

  二是现

  代工业部

  门。二元制经济结构是发展

  中国家走

  向

  工业化和现代化必经的过渡形态

  。在改革开放前20多年,即计划经济时代,国家

  以工农产

  品价格“剪刀

  差

  ”这种形式从农业

  中提取经济剩余价值

  。这种严重的扶持工业倾向必然使财政资金更

  多地

  流

  向工业

  、流向城市,加强

  了二元制经济结构,忽

  略了农村经济建设

  、农村公共物品的提供。

  (二)税费制度不合理

  、乡镇基层政府财政不足。1994年建立

  的以分税制为基础

  的分级财政管理体制,一方面初步理顺了中央与地方之间(主要是中央与省级之间)的财力分配关系,但

  另一方面也加剧

  了农村的贫困。

  这主要是

  由于这

  个财政体制存在

  内在的明显的缺陷。

  据统计,我

  国县乡两级政府财政收入只

  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21%但

  其

  财

  政

  供

  养

  人

  员

  则

  占

  到

  了

  全

  国

  的71%。

  在财权不

  断上移

  的同时,事权却不

  断下放,财权与事权严重失衡,许多应该

  由中央

  、省

  一级政府承担的、其收益

  由整个社会共享的公共

  产品和公共服务,如义务教育

  、基础设施

  、社会

  治安

  、环境保护

  、行政管理

  、经济发展

  、社会保障,却由县

  、乡政府来负担,导致了县乡财政困

  难与

  日俱增,工资欠发普遍

  、赤字规模不断扩

  大实际债务负担沉重

  、财政风险

  日渐膨胀

  。1995年,全国2159个县级政府绝大部分都能实

  现财政平衡,而到了2002年,我

  国减去市辖区

  后

  的2030个县级

  区划

  中,共有赤字县

  706个,财政补贴县914个,二者相加1620个,占总数.26.的近80%还不包括那些存在隐性负债

  的,学者们形象地形容我

  国多数县

  的财政是“讨饭财

  政”。

  这样,由于缺乏足够资金,本来应该由政府提供的农村公共物品或服务,最后却只能由农民自己承担。

  以农村义务教育为例,根据国务院

  发展研究

  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我

  国九年义务教

  育的经费投入

  中,8qo由乡镇负担,中央财政负

  担仅

  占2%不到,乡统筹中70%一80%的经费用

  于教育开支,但同时一些政府却把有限的资金放

  在企业上

  。三

  、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问题的建议

  经济的发展并不仅仅是工业

  、城市的发展,它应是一个包括农村经济发展在

  内的社会协调发

  展,而农村公共物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

  济的发展,因此有必要改变农村公共物品提供匮

  乏的现状。(一)

  改变重工业轻农

  业

  、重城市轻农村的发展战略,适

  当重点解决农村发展

  中存在的实

  际

  问

  题。当前制

  约我

  国农村发展

  的一个重要

  的因素就

  是与农村

  、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

  、质量提高息

  息相关的公共物

  品和公共服务严重匮乏。因此要

  加强农村公共物

  品的提供,必须改变重工业轻农

  业的传统思想,加大对农村的投入,统筹城乡经济

  社会发展是实现城乡经济

  良性循环的必然要求。

  (二)理顺财政体

  系,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支持。财权与事权相统一即财政收支范围必须与政府职能相联系,是公共财政理论的基本要求。

  现有的财政体制,只对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作

  出安排,对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则没有

  进行具体划分,由各省

  自己处理。

  在我

  国的政治

  体制下,财权和事权是

  自上而下进行分配的,只

  就容易造成财权逐级

  向上集中、事权逐级向下分

  解

  的局面,而“市管县的体制实际上也使这种可能成为现实。

  目前我国乡镇政府的事权远远大

  于其所拥有的财权,乡镇政府承担

  了大量应

  由中

  央或上级政府负责提供的公共物品,例如农村道

  路

  、教育

  、水利设施……,这种集权式政体和分权式经济体制造成了农村公共物品的匮乏。税费

  改革以后,农村基层政府

  自身筹集制度外财政资南方

  农

  村2006年第3期57%但是乡镇卫生机构

  占有

  的各项公共卫生资源最高仅为城市卫生资源

  的15.09qo。另外,长期以来我

  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处于分割状态,农村目前除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在小范围进行改革试点以外,其他社会保障项

  目基本上没有建立起来。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的原

  因造成

  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足

  、公共产品匮乏

  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究其根源主要有两方面。)历史原

  因。刘易斯的二元经济发展理论认为,发展

  中国家经济

  由两类性质不

  同的部

  门构成

  :一是传统生产部门,主要是农业部门;

  二是现代工业部

  门。二元制经济结构是发展

  中国家走

  向工业化和现代化必经的过渡形态

  。在改革开放前20剪刀

  差这种形式从农业

  中提取经济剩余价值

  。这种严重的扶持工业倾向必然使财政资金更多地流

  向工业

  、流向城市,加强

  了二元制经济结构,忽略了农村经济建设

  、农村公共物品的提供。不足

  。1994年建立

  的以分税制为基础

  的分级财

  主要是中央与省级之间)的财力分配关系,但另一方面也加剧

  了农村的贫困。

  这主要是

  由于这个财政体制存在

  内在的明显的缺陷。

  据统计,我国县乡两级政府财政收入只

  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21%71%在财权不

  断上移

  的同时,事权却不

  断下财权与事权严重失衡,许多应该

  由中央

  、省一级政府承担的、其收益

  由整个社会共享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如义务教育

  、基础设施

  、社会治安

  、却由县

  、乡政府来负担,导致了县乡财政困难与

  日俱增,工资欠发普遍

  、赤字规模不断扩大实际债务负担沉重

  、财政风险

  日渐膨胀

  。1995年,全国

  2159个县级政府绝大部分都能实现财政平衡,而到了2002年,我

  国减去市辖区后

  的2030讨饭财政这样,由于缺乏足够资金,本来应该由政自己承担。

  以农村义务教育为例,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

  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我

  国九年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

  中,8qo由乡镇负担,中央财政负担仅

  占2%不到,乡统筹中70%一80%的经费用于教育开支,但同时一些政府却把有限的资金放在企业上

  。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问题的建议经济的发展并不仅仅是工业

  、城市的发展,它应是一个包括农村经济发展在

  内的社会协调发展,而农村公共物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有必要改变农村公共物品提供匮乏的现状。改变重工业轻农

  业

  、重城市轻农村的发展战略,适

  当重点解决农村发展

  中存在的实

  际

  问题。当前制约我

  国农村发展

  的一个重要

  的因素就是与农村

  、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

  、质量提高息息相关的公共物

  品和公共服务严重匮乏。因此要加强农村公共物

  品的提供,必须改变重工业轻农业的传统思想,加大对农村的投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实现城乡经济

  良性循环的必然要求。政府职能相联系,是公共财政理论的基本要求。现有的财政体制,只对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作出安排,对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则没有进行具体划分,由各省

  自己处理。

  在我

  国的政治体制下,财权和事权是

  自上而下进行分配的,只就容易造成财权逐级

  向上集中、事权逐级向下分解

  的局面,而可能成为现实。

  目

  前我国乡镇政府的事权远远大于其所拥有的财权,乡镇政府承担

  了大量应

  由中央或上级政府负责提供的公共物品,例如农村道路

  、教育

  、水利设施…

  …权式经济体制造成了农村公共物品的匮乏。税费改革以后,农村基层政府

  自身筹集制度外财政资金

  的途径丧失,这虽然有利于避免基层政府乱收费

  、乱摊派

  、乱集资等影响政府形象

  、损害农民

  利益现象的发生,但是其后果是基层政府的财政

  收入大幅减少,无力提供公共物品。

  虽然有中央

  及省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但是其对于税费改

  革后农村财政的刚性减少的补充作用不大。

  以安

  徽省长丰县为例,在实行税费改革以后,即使算

  上

  当年中央和省下拨的支持税费改革的转移支付

  资金,全县的财政缺

  口

  也只有大约一半左右能够

  得到弥补。

  因此必须重新划分中央与地方以及地

  方各级政府之间的事权和财权范围,深化分税制

  改革,明确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在不同农村

  公共物品上

  的提供职责,根据各级政府在提供不

  同公共物品上

  的职责进行财政资源

  的分配,在制

  度上确保地方政府财政来源,使地方政府有充足

  的财政收入。(三)加

  强

  中小城镇建设,降低农村公共物品

  提

  供成

  本。截至2003年底,我

  国共有

  乡镇38028个,行政村678589个,人

  口

  居住非常分散,平均每个乡镇负责管理17.84个行政村

  (如

  果按照

  自然村计算则会更多)。

  虽然政府的一项

  重要职责是提供公共物品,但是在我

  国总体财力

  有

  限的情况下,提供公共物品要考虑到提供成本

  问题,人

  口

  居住区域过度分散

  、人

  口密度低不但

  会形成较高的公共物品提供成本,并且公共物品

  的总体社会收益率也不会很高,性价

  比不高的公

  共物品在成本一收益核算上得不偿失,政府不会

  愿

  意提供,也没有

  动力提供。在

  中小城镇建设

  上,日本出现过

  “并村运动”,韩国实行过

  “新农村运动”,日韩两

  国通过合并邻近的乡村

  、迁移农村人

  口,相应地加大人

  口居住密度,提高了

  公共资金

  的使用效率,更有效地提供

  了公共物

  品。因此为了提高基层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积极性

  、更为有效地提供农村公共物品

  、促进农村经

  济发展,我

  国应该加强

  中小城镇的建设,提高农

  村人

  口

  密度,改善

  目前农村人

  口

  过

  于分散

  的现

  状,以此减少公共物品的提供成本,使规模经济

  效应在农村公共物品的提供上发挥作用,高效率

  地利用有限的财政资金提供公共物品,提高公共

  物品的使用效率,提高农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农橱公拱掬品经济发展。另外,以中小城镇的建设为契机精简

  农村基层政府机构,减少财政负担,建立简洁高

  效的政府运作机制。四

  、结束语农业问题曾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的一项重要议题,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加入WTO以后

  中国农业

  的市场竞争

  由国

  内市场走

  向

  国外市场。

  与国外的农业相

  比,我国农业经营规

  模小

  、成本高,不利于市场竞争,因此大部分经

  济学家认为中国人世以后受到冲击最大的部门将

  是农业。但是我国

  目前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

  经济转型

  的过程

  中,虽然在过去

  的20年中经济

  高速发展

  、财政税收增加,可是在整体上财力有

  限,公共财政体制在不断完善之中,因此农村公

  共物品提供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对农村公

  共物品提供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三农

  ”问

  题是一个系统的、全局

  的问题,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要逐步

  解决不能够一蹴而就。

  城乡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形成的原因很复杂,形成的时间也较为久远,不

  可能在短期内消除这种差别,公共物品提供涉及

  到很多政府部门以及配套的政策

  、法律支持,不

  能够简单地要求在短期

  内使农村公共物品的提供

  水平与城市相

  当。参考文献

  :(1]大卫

  .M海曼:

  公共财政:现代理论在政策中的应用[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

  出版社,2001[2]楚永生,《农村公共物品供给视

  角》,[J]求索.200406[3]宋光钧,《

  税

  费改革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J]皖西

  学院学报,2003年6月[4]马

  国川,防止

  市级财政黑洞

  让公共财政的阳光照耀农村》,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03月21日[5]雷晓康

  贾明德,有效解决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问题的对策研究》,[J]华中农业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总47期)2003(1)[6J陈

  有权

  陈

  柳

  钦,《“三

  农

  ”

  问题

  的政

  治

  制

  度

  分析》,光明报业集团,光明观察20040706[7]蒋建忠,《

  新农村建设:韩国的经验与借鉴》,[J)决

  策,200601(8]郑新立,《借鉴韩国“新村运动经验

  加快我国新农村建设》,[J]小城镇建设,200511作者单位

  :

  暨南大学)责任编辑

  :

  许宏大)·27·乱摊派

  、乱集资等影响政府形象

  、损害农民利益现象的发生,但是其后果是基层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幅减少,无力提供公共物品。

  虽然有中央及省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但是其对于税费改革后农村财政的刚性减少的补充作用不大。

  以安徽省长丰县为例,在实行税费改革以后,即使算上

  当年中央和省下拨的支持税费改革的转移支付资金,全县的财政缺

  口

  也只有大约一半左右能够得到弥补。

  因此必须重新划分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事权和财权范围,深化分税制改革,明确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在不同农村公共物品上

  的提供职责,根据各级政府在提供不同公共物品上

  的职责进行财政资源

  的分配,在制度上确保地方政府财政来源,使地方政府有充足的财政收入。三)加

  强

  中小城镇建设,降低农村公共物38028个行政村678589个,人

  口

  居住非常分平均每个乡镇负责管理17.84个行政村

  (如果按照

  自然村计算则会更多)。

  虽然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是提供公共物品,但是在我

  国总体财力有

  限的情况下,提供公共物品要考虑到提供成本人

  口

  居住区域过度分散

  、人

  口密度低不但会形成较高的公共物品提供成本,并且公共物品的总体社会收益率也不会很高,性价

  比不高的公共物品在成本一收益核算上得不偿失,政府不会愿

  意提供,也没有

  动力提供。在

  中小城镇建设上日本出现过“并村运动韩国实行过“新日韩两

  国通过合并邻近的乡村

  、迁移农村人

  口,相应地加大人

  口居住密度,提高了公共资金

  的使用效率,更有效地提供

  了公共物品。更为有效地提供农村公共物品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我国应该加强

  中小城镇的建设,提高农村人

  口

  密度,改善

  目前农村人

  口

  过

  于分散

  的现状,以此减少公共物品的提供成本,使规模经济效应在农村公共物品的提供上发挥作用,高效率地利

  用有限的财政资金提供公共物品,提高公共物品的使用效率,提高农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另外,以中小城镇的建设为契机精简农村基层政府机构,减少财政负担,建立简洁高效的政府运作机制。四

  、结束语农业问题曾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的一项重要议题,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加入

  WTO以后

  中国农业

  的市场竞争

  由国

  内市场走

  向国外市场。

  与国外的农业相

  比,我国农业经营规模小

  、成本高,不利于市场竞争,因此大部分经济学家认为中国人世以后受到冲击最大的部门将是农业。但是我国

  目前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的过程

  中,虽然在过去

  的20年中经济高速发展

  、财政税收增加,可是在整体上财力有限,公共财政体制在不断完善之中,因此农村公共物品提供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对农村公共物品提供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三农问题是一个系统的、全局

  的问题,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要逐步解决不能够一蹴而就。

  城乡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形成的原因很复杂,形成的时间也较为久远,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这种差别,公共物品提供涉及到很多政府部门以及配套的政策

  、法律支持,不能够简单地要求在短期

  内使农村公共物品的提供水平与城市相

  当。47期)2003(1)[6J陈

  有权

  陈

  柳

  钦,问题

  的政

  治

  制

  度

  分决策,200601(8]郑新立,2【文献来源】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south-china-rural-area_thesis/0201248029905.html

  【相关文献】

  1.当前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第四部分[J],中国人民银行农村金融服务研究小组

  2.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姜秀敏,孙洁

  3.美国医疗卫生服务管理体制对中国农村卫生发展的借鉴和启示——世界银行贷款/英国政府赠款中国农村卫生发展项目美国田纳西州中国农村卫生健康交流总结[J],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外贷款办公室

  4.中国农村医疗公共卫生服务相关对策研究[J],付俊红,于丽

  5.西方公共服务制度安排对中国农村公共服务改革的启示[J],王小林,苏允平

篇七:农村公共服务建设面临的问题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难题与解决对策

  作者:邓婉媚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年第07期

  摘

  要:新时期我国越来越重视文化建设,尤其是基层文化建设,期望能建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目前我国的农村文化建设仍存在着许多难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有助于基层文化建设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面临的良好机遇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关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期望能够推进农村公共文化建设。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1-0239-02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国家也十分注重文化建设的发展,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发展有了十分明显的进步,但相比于城市的公共文化建设,并且在不同的区域文化建设失衡,使基层文化建设遇到了重大的挑战。因此,改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现状是十分关键的任务。下面就此问题进行讨论分析。

  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面临良好机遇

  (一)农民精神生活需求快速提高

  需求是繁荣的基础。而随着农村劳动生产力以及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的业余休闲时间也多了起来,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也开始大幅度提高,对于文化生活的消费也开始变得多样有层次起来。但是市场却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的需求,因此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也就至关重要。

  (二)经济财政迅速发展

  要进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就必须要有必要的财政给予保证与支持。而随着经济的稳步发展,我国的财政也快速增长,在支持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方面的能力也逐步增强,用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也会更多。

  (三)中央高度重视公共文化建设

  文化也是民生的一部分。中共十七大中明确要开始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后,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的建设就开始明显加速。而农村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最

篇八:农村公共服务建设面临的问题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发表时间:2015-09-28T09:36:41.223Z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第3期供稿

  作者:

  孙俊[导读]陆良县三岔河镇中心卫生院

  云南省曲靖市

  明确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保证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得以完善。孙俊

  陆良县三岔河镇中心卫生院

  云南省曲靖市655603【摘

  要】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构建,对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在推进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一定缺陷。本文以基层的角度进行分析,明确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保证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得以完善。

  【关键词】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财政投入

  前言

  农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关系着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命安危,责任重于泰山。进入到新世纪以来,“非典”以及各类的中毒事件在农村屡见不鲜,使得针对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成为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对象。随着我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逐渐完善,特别是与2009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使得我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一、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漏洞

  在第一次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改革中,县、乡、村医疗保健网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突出了我国卫生体系的具体特点以及优势。但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使得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生变革。县级公共卫生机构由于受到财政资金投入不足的影响,导致内部服务体系的服务职能下降,导致整体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受到影响;乡镇卫生医疗体系受到资金影响以及内部管理职能的缺失问题,处境堪忧;村级方面的卫生体系由于多属于个人诊所,专业性服务较差。这三者出现混乱状况,使得农村整体卫生服务体系体制出现漏洞。

  (二)卫生服务功能弱化

  由于农村体制的不健全,并且管理程度较为松散,导致整个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功能弱化,其中重治疗、轻预防的倾向依旧存在。县级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重视有偿服务,这就导致乡镇级别的医院不得不通过药物以及治疗手段弥补预防的方面的不足,为乡镇方面的医疗卫生体系其补助资金待遇较低,流动性较大,变动频繁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受到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的影响,使得针对于农村的各项服务职能严重的缺失,在预防、治疗等方面受到严重的影响,导致预防工作难以推进。

  (三)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匮乏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央、省级、市一级县级加强了对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但根据资金的走向以及使用的用途来看,约80%的资金都投入到了房屋等硬件改造的建设,针对于农村医疗人才的培训只占了总投资额的3%,造成医疗卫生条件的发展得不到优秀的医疗人才进行保证,造成医疗设备以及资源的浪费与闲置。自2010年来,中央提出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目标,40%以上的任务要在村卫生所开展,由于农村资源受到限制,导致农村基层缺乏留住人才的机制以及条件,使得卫生医疗条件发展遇到瓶颈。

  二、促进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需要达到的目标

  (一)建立财政保障机制

  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是政府实行的具有福利性质的公益事业,体现的是全社会居民的共同利益以及需求。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完善与落实公共卫生机构的财政补助政策,加大投入力度。首先,针对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发展,在具体的拨款方面需要制定专项拨款计划,保证县、乡镇以及地方村卫生医疗体系的建设具备专项资金的支持,使得公共服务机构的能够具有合理的补偿,从而减轻服务对象的负担。其次,政府在立足于财政保障机制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的采取按需分配的财政支出形式。在各级卫生服务体系需要财政补贴时进行及时的补贴,根据农村的医疗状况的实际出发,满足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

  (二)加强管理体制建设

  想要保证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离不开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全方面的建设,保证组织机构的健全。因此,加强农村各级医疗体系保健网的构建是关键。在县级卫生机构方面:其承担着农村预防保健、基本医疗、急救以及转诊的服务职能,保证在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方面的“龙头”作用;针对于乡镇卫生院,其作为服务枢纽关系着农村服务卫生体系的通畅运行,需要转变服务职能,明确具体的功能定位,做好农村卫生方面的各项工作;作为基层的村卫生所,承担着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及公共卫生均等化的任务。只有提升各方面的服务职能,才能够使得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体制建设更加全面。

  (三)优化配置卫生资源

  将公共卫生资源的投入重点转向农村是实现公平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体现着“统筹城乡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要求。目前,我国有限的财政投入主要是医疗机构,但由于投资不足造成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受到影响。因此,财政投入方面应该逐渐向着卫生服务体系方面转移。同时,由于农村的区域划分较为分散,并且不同地区对于医疗体系需求不同。国家应该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确定并且保证人们的最低医疗保证,在比较偏远的地区,卫生资源应该保证满足基本卫生的服务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公共服务的均衡发展[3]。

  (四)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关键是人才的保障。想要提升整个农村公共卫生水平,需要在各个方面进行培养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人才,提升医疗卫生人才的综合素质。强化继续教育制度,鼓励乡村医生接受专业化的医疗知识的教育,满足现代化的医疗水平,使其成为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者。此外,还要保证农村卫生服务的准入制度,保证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提供良好的保障。

  结论

  总而言之,在新农村建设以及解决民生问题的背景下,地方政府需要充分的重视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结合现代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探索出适合我国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道路,保证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逐渐完善,推动全面小康社会

  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伍曦.南昌县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2.

  [2]尹红云.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4(07):111-113.

  [3]陈凤菊.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13,10(09):386-389.

篇九:农村公共服务建设面临的问题

  

  引言

  我国大约有70%左右的人口在农村地区,农村地区是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农村地区的工作成为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这其中,农村公共服务在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能显著提高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能增加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提高生活质量。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高低不仅是影响农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是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内容。农村公共服务主要是指“政府部门及其他机构等举办的,为农业经济生产、农民日常生活和农村社会发展提供的各种服务的统称。”农村公共服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农民的公共需求,换一句话说,农村公共服务是农民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1农村公共服务的内容

  1.1农村公共服务的内涵

  公共服务是指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社会公众提供的范围广泛的、非盈利的一切公共产品的劳务和服务行为的总称。

  公共产品是指由政府为主体的公共部门生产的、供社会全体公民共同消费、让全体消费者平等享受的公共物品。

  结合对公共服务概念的界定以及中国城市和乡村二元经济结构的状况,笔者认为,农村社会公共服务是相对城市公共服务来说,用来描述农村社会公共服务各方面状况的概念。所以,农村公共服务是指政府为满足农业、农民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公共需要,为在农村区域内的社会公众提供范围广泛的、非盈利的公共产品的劳务和服务行为的总称。农村公共服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的需要,为农村居民公共利益提供服务。

  1.2农村公共服务的作用及特点

  农村公共服务是为满足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共同需要的,为农村居民公众利益服务的事务。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第一,农村公共服务的公共目标与各国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紧密相关,随时空的变化而变化,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造成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不足,在新时期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供给就是最好的体现。当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相比差距非常大,还不能完全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农村公共服务需要且必须包含大量的公共基础设施类服务。第二,农村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是由国家行政部门提供的,政府应承担起农村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供给的主要提供者的使命。政府应保证它所服务的农村居民能够平等地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而且每个行政层级中央、省、市、县、乡的政府都必须承担责任,对其职权所属范围内应属公共服务的内容做出明确规定。第三,农村公共服务具有一定的非排它性和非竞争性。根据外部性的强弱,将农村公共服务大致分为纯公共产品属性的农村公共服务和准公共

  产品属性的农村公共服务。在准公共产品属性的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领域,可以考虑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来扩大供给范围。

  1.3农村公共服务的类别

  要将农村公共服务作出一个科学的分类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要从理论的纯粹角度来分类。结合农村地区公共服务的特点和实践,可以从以下角度来对农村公共服务做一个划分:

  一是按照农村公共服务的性质,可以把农村公共服务分为纯农村公共服务和准农村公共服务两种。纯农村公共服务其特点是不具有排他性,竞争性也较弱,主要表现为公众的基本利益,如农村义务教育和农村环境保护等。但是大多数的农村公共服务是以准农村公共服务的形式存在的,这类一般具有一定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如农村公共医疗服务等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等。

  二是按照农村公共服务提供的层次,可以分为中央政府层级的的提供、省级政府层次的提供和基层政府层次的提供。本文研究的农村地区公共服务,在这个角度上来看是指在国家专项扶贫资金保证下的地方性公共服务和社会力量参与的农村公共服务。

  三是按照农村公共服务的功能,可以分为生产性农村公共服务、行政性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性农村公共服务。生产性农村公共服务是指由公共部门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提供的,用于产前、产中、产后的农村公共服务,主要包括农业公共基础设施和农业公共技术信息等:行政性农村公共服务是指为维护农村各级政府机构正常运作所提供的农村公共服务,主要包括农村公共管理和农村法律服务等;社会性农村公共服务是指以政府为主要提供主体向农民提供的理论上应与城市居民无差别的消费性公共服务,主要包括农村生活性公共基础设施、农村社会保障、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等。

  1.4提供农村公共服务的意义

  1.4.1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也在不断增强,社会矛盾不断凸显,其中城乡之间和工农之间矛盾尤为突出。如果不能妥善处理这些矛盾,有效地遏制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我国就不可能进入社会的“黄金发展期”,相反还有可能陷入经济停滞,甚至产生社会动荡。因此,在这个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和改善我国农村公共服务,有利于协调工农关系、缩小城乡差距、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和健康发展。

  1.4.2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当前指导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具有全局性、关键性、根本性的意义。要实现我国城乡统筹和谐发展,必须加强和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大力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4.3全面履行政府管理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提供公共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而要向全社会提供好公共服务,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明确政府的职能界限,使政府集中精力做好那些市场做不好、也做不了的事情,将政府职能的重心转到为公民服务上来。而加强和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正是政府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途径。

  1.4.4加快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城乡之间在公共服务方面存在明显差距,广大农村地区之间的生活水平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将直接造福广大农民群众。政府优化了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以后,农民能够依据需求享受到各种优质的公共服务,这对方便广大农民,加快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有极大的帮助。

  2农村公共服务问题的原因分析

  2.1政府在公共服务建设重视力度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就推行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城乡非均衡发展战略,形成典型的城乡二元格局。与此相适应,我国的公共服务供给也一直实行重城市、轻农村的城乡二元供给体制。受这种思想影响,除国防这类关系国家全局的纯公共服务,其收益城乡居民大致能均衡分享外,其余的公共服务都采用了城乡二元分割、分享的制度,广大农民被忽略在“公共”中。政府通过大量财政投入积极发展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建设、城市居民教育等公共服务,却忽视农村公共服务需求,造成农村公共服务主要通过农民自筹资金解决。

  2.2农村公共服务的资金缺乏保障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资金短缺,问题主要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经济基础薄弱。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农村人口密度大,耕地有限,目前农村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一亩多点,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土地产出潜力大大消耗。其二是在有限资金条件下,资金不能有效到位。乡镇政府机构庞大,挤占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资金。乡镇机构改革虽然使得机构和部门数量从趋势上是减少的,但是人员却增加了,财政供养人员过多,使得财政变成了吃饭财政,无法抽出资金来提供公共产品。乡镇政府机构庞大,人员偏多,为了支付工资和机构运行费用,挤占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资金,因此对于仅仅能保证财政供养人员吃饭的乡级财政来说,无法满足农村的公共产品需求,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很弱。

  2.3政府绩效考核缺乏科学性

  目前,我国政府和官员考核采用层层下达任务的目标责任制的形式,即上级机关将经济发展等目标数字化、具体化后,以指标和任务的形式分派给下级行政组织,并以这些指标、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这样以来,下级机关行政工作人员的升迁、荣辱与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相挂钩。而上级政府为完成目标和任务,往往对下级机关进行加码,造成基层政府任务繁重,承受很大压力。出于自身政绩和利益需要,各级政府对上级下达的有明确目标和要求的公共服务在供给中优先考虑,加大投入。而对于上级政府没有明确要求或属于职责范围内自主决策的公共服务,比如农村科技、信息、职业教育服务等这类农民急需的公共服务,由于基层政府缺乏供给的动力和压力造成供给滞后。这造成了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的结构失衡。

  2.4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渠道狭窄

  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渠道是由政府提供,政府之外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渠道尚未拓展开来。农村税费改革以后,基层政府经过积极探索为农村提供了一些公共服务,但由于体制机制不健全,再加上财力有限,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效能普遍较差,无法为农村居民提供充足的公共服务。就现阶段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而言,政府一方面推卸公共责任,将公共服务的经济负担转嫁给农民,另一方面,政府又垄断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致使企业和社会力量没有进入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途径。在不合理的政策和制度安排下,民间投资受到政府政策的排斥,难以大量进入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领域。

  3农村公共服务对策及措施

  3.1坚持政府主导下的公共服务有效供给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所在,因此,在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中必须要以政府为主导。政府在农村公共服务中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村公共服务的主体必须由政府来担任,即农村公共服务的组织者必须是政府,另一个是政府在农村公共服务中应承担大部分的资金。政府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主导作用不是说政府要承担全部的农村公共服务,而是应“有所为有所不为”,即政府应对农村公共服务边界进行界定,清晰地界定政府在农村公共服务中应当承担的责任,避免政府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中的“缺位”和“越位”,导致政府农村公共服务投入的低效化。如对于农村基础教育这类纯公共服务,政府应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其资金来源应由政府全额承担;对于农村道路建设等准公共服务,由于受益范围十分有限,应由政府与农民共同承担。

  3.2政府要增加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并保持增速的稳定

  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力度,正是我国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政府应当加快制定和出台保障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法律,规范政府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行为,做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有法可依,实现农村公共服务投入不因政府领导人的更换有所改变,这有助于改变政府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投机行为。

  3.3完善政府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资金的管理体制

  政府财政对农村公共服务支出目前实行分块管理,部门分割比较严重,分散的资金不能有效地汇集形成合力。再加上政府多渠道对农村公共服务进行投入,这种管理模式使得农村公共服务投资在建设内容、使用方向、服务项目安排等方面出现重复与交叉、部门条块分割、相互之间缺乏有效地协调等问题。结果导致政府各部门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上职责不清,多头管理,难以实现财政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有效支持。因此,要实现有效地供给农村公共服务,应该对现有农村公共服务项目、资金进行整合,形成集中地农村公共服务投入,尤其是用于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要加强统筹安排,防止服务项目投资过于分散。

  3.4积极探索农村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的新模式

  政府创新农村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新模式,需加大政策引导,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公共服务市场。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完善贴息制度、配套投入机制和以奖代补办法,通过有效地贴息方式增加农村公共服务政策信贷资金投入;通过制定优惠的农村公共服务投资政策,调动和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增加农村公共服务投入,加大市场资金利用力度;探索农村公共服务资本营运的有效模式,支持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公共服务建设,逐步建立多渠道的农村公共服务投入体系。

  3.5加强政府与农村的交流,保证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有效性

  必须改革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决策方式,建立公共服务供给的需求表达机制,充分反映农民对公共服务的偏好。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政府深入农村进行调查。要真正了解农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偏好,政府就需要深入农村,了解农民对公共服务的实际需求。

  ②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农民在农村公共服务决策过程中的弱势地位主要原因在于农民自身的分散性和缺乏组织性。要改变这种情况,实现农民公共服务需求的有效满足,就必须建立真正代表农民利益,在农村公共服务决策过程中表达农民意愿的农民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应当在农村村民自治组织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其他类型的合法的农民组织。

  3.6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

  提供公共服务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为农村居民提供有效的、量多质好的公共服务,在绩效考核机制上就要避免政绩化倾向,建立科学地、合理的综合考察社会各项内容的绩效考核机制。为实现农村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在绩效考核标准上,政府应淡化经济考核的绝对比重,建立包括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在内的综合考核标准,同时还应淡化考核标准数字化,更注重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实效标准;在绩效考核过程中,由于农民是农村公共服务的需求主体,政府应当鼓励农民积极参与政府绩效考核,赋予农民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考核权力,以农民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是否满意为标准来对政府行为打分,体现农民对政府的监督。

  结束语

  我们面临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矛盾和问题更具深刻性和复杂性,只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才能进一步坚定改革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信心和决心,切实加大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改革的力度,使事关全局的公共服务体系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并由此进一步形成公共服务改革的共识,增强公共服务改革的动力。提供农村的公共服务一定要按照农民的需求。今后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将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政府提供农村公共服务;龙头企业提供农村公共服务;合作经济组织提供农村公共服务等模式将进一步发展。如何表达农民的需求,如何把农民的需求真正反映出来,进一步创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和制度,进一步完善各级政府供给农村公共服务的责任,建立起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的长效机制,是我们在未来一段

  时间农村公共服务研究工作的重点。

推荐访问:农村公共服务建设面临的问题 公共服务 面临 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