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统战部关于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情况的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  

这次省委、市委统战部领导来象指导统战工作,是省委、市委统战部对我县统战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在此,对各位领导的莅临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也殷切希望各位领导对我县的统战工作多作指示、多提意见,以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加以贯彻落实,进一步推动全县的统战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下面,我把县域概况和党外人士队伍建设情况向各位导简要作一汇报。  

一、县域基本情况  

﹡﹡县居长三角地区南缘、﹡﹡省中部沿海。全县由﹡﹡半岛东部和沿海﹡﹡个岛礁组成,陆域面积﹡﹡平方公里,海域面积﹡﹡平方公里,海岸线长﹡﹡公里。全县辖﹡镇﹡乡﹡街道,总人口﹡万。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万人。  

近年来,﹡﹡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实施桥海兴县、工业强县、旅游富民、和谐惠民四大战略,走海陆一体化发展之路,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已连续四年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行列。先后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县“三连冠”、全国生态示范区、中国针织名城和省文明县城、省建筑之乡、省教育强县、省文化先进县等荣誉称号。同时,新型滨海特色产业体系已小荷露尖尖角。以海洋装备、新型能源、船舶制造为重点的临港工业初具规模,海洋运输总运力达33.3万吨,居﹡﹡省前茅。滨海旅游名声在外,拥有2家 4A 级国家旅游度假区,年接待游客302.4万人次。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近300亿元,农业总产值60.8亿元,自营进出口11.73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19元,农渔民人均纯收入8921元。今年上半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3.2亿元,同比增长12.3%;财政收入15.1亿元,增长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42元,农(渔)民人均现金收入5737元,分别增长12.6%和8.6%。  

二、我县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总体情况和主要做法  

我县对历来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工作一直比较重视,能认真贯彻上级指示精神,坚持从实际出发,通过抓调研、定规划、重培训、促落实和强保障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努力抓好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选拔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实职安排方面,有市管领导干部﹡人;县管党外领导干部﹡人,平均年龄37.08岁,其中:担任正职的党外领导干部﹡人。主要分布是担任乡镇领导职务的﹡人,担任政府工作部门领导职务的﹡人,担任群众团体领导职务的﹡人,担任政协委室领导职务的﹡人。同时,近年来还向市里输送了优秀党外领导干部﹡人。在政治安排方面,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安排了党外常委2名,占人大常委总数(19人)的10.53%;党外人大代表85名,占代表总数(245人)的34.7%。县八届政协安排了党外常委22名,占政协常委总数(33人)的66.7%;党外委员128名,占委员总数(212人)的60.38%。县工商联安排党外副会长4名;安排党外人士担任省、市人大代表﹡人,市政协委员﹡人。在党外后备队伍建设方面,既注重从科教文卫等党外知识分子比较集中的单位去选拔,也注重在经济领域中选拔。通过多渠道选才纳贤,物色了一批群众基础好、参政议政能力强、工作业绩明显的党外后备人选。据统计,现有正副职党外后备人选﹡人,其中1980年以后出生的﹡人,女性﹡人,平均年龄33.9岁。在发挥党外人士作用方面,通过定期征求意见、召开重大情况座谈通报等形式,积极引导党外人士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特别是2004年召开了统一战线推进跨越式发展研讨会,党外人士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受到了县委的肯定。2005年,北大﹡﹡﹡教授提出了设立海洋经济论坛的建议,被县委列入开渔节重要活动。2006年,开展了党外人士参与新农村建设座谈交流活动,提出了加快公交一体化建设等20余条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可以说,党外人士的很多建议和意见,都得到了县委的肯定,并融入了县委的决策。同时,县委也积极为党外人士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建立健全了县级领导联系党外代表人士、重大情况座谈通报等制度,不断扩大党外人士的知情范围,提高建言献策的质量。  

在具体抓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中,紧紧围绕选人、育人、用人三个环节,做精做细“五抓一到位”的文章,从而推进了党外代表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领导认识到位。我们主要抓住召开统战工作会议、中心学习组学习和专题工作汇报等多种途径,广泛宣传统一战线的理论、方针、政策和党外人士培养选拔工作的重要性,不断让各级领导知晓统、重视和支持统战工作及党外人士培养选拔工作。特别是县委在这方面较好地龙头表率作用,坚持从讲政治的高度,把党外干部培养选工作纳入干部工作的整体之中,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县委常委会每年1—2次听取县委组织部、统战部关于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情况汇报,并对做好这项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每年带头学习党的统战理论、方针和政策,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把党的统战理论、方针和政策作为学习内容之一,县委党校把党的统战理论、方针和政策作为干部培训的必修课。通过学习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各级领导和党组织做好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了做好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自觉性。  

二是抓目标规划。我们善于抓住贯彻落实上级关于统战工作的文件指示精神契机,全力争取把统战和党外人士培养选拔工作目标由“软性化”向“硬指标”转化,促进了党外人士培养选拔工作的经常化、规范化。特别是2004年市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非中共党员干部工作的意见》后,县委根据上级的目标要求,结合﹡﹡实际,对党外干部培养选拔规划进行了修订完善,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非中共党员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换届时,县管党外领导干部总数达到﹡﹡名,其中正职党外领导干部﹡名;县直属单位、司法机关和镇乡、街道共配备﹡﹡名左右中层党外干部,其中要有一定数量的中层正职党外干部;教育、文化和卫生系统的直属单位配备﹡名以上党外负责人;党外后备干部占全县后备干部总数的10%以上。之后,县委又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方向和措施。  

三是抓机制平台。制度建设是保障。近年来,我们逐步摸索形成了一套“目标明确、责任落实、动作有序”的工作机制,主要有以下八项工作机制和制度:(1)组统联席会议制度。规定原则上每半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主要是传达学习上级关于党外干部工作的文件及指示精神,分析研究全县党外干部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研究统一战线和党外人才工作的有关事宜,等等。同时,明确组统战两部各个的职责,统战部侧重党外人士的特色、培养和举荐,组织部侧重党外人士的选拔和使用。(2)党外知识分子联席会议制度。由县委统战部牵头,召集县人事局、县科技局、县科协、县教育局、县卫生局、县文广局和县文联等8家单位组建了党外知识分子联席会议,以共同抓好党外知识分子(包括党外专业人才),夯实党外人士队伍建设的基础。(3)党外人士联系交友制度。目前,我县联系交友的领导由原来的县委、县政府党员领导扩大到县四套班子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对象达78人,主要来源于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的党外代表人士、副高职称以上的党外知识分子代表和某一行业和领域有影响力的党外专业人才。(4)培训教育机制。坚持把党外人士的培训教育纳入干部培训的总体计划,每年党外人士办班都作为县委主体班次来办。同时,要求选拔任用科(局)级以上非中共党员领导干部,需经县委党校、行政学院或组织人事部门认可的其他培训机构一定期限的培训。未达到要求的,提任后一年内完成补课。(5)举荐考察制度。明确在公开推荐选拔党外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时,实施定向或专项主民主推荐,特别对党外后备干部推荐,明确要求达10%以上。同时,对作实职安排的非中共党员领导干部人选,事先组织部门与统战部门共同酝酿,经民主推荐确定考察对象后,统战部门协助组织部门做好考察工作;对作政治安排的非中共党员干部人选,经民主推荐或组织推荐确定考察对象后,组织部和统战部共同实施考察。(6)情况通报座谈制度。每年县委或受县委委托至少召开通报座谈会2次以上,主要向各界人士包括党外人士通报座谈县委工作情况、战略部署以及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发挥党外人士的参政议政作用,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广泛集中民智民策,推进县委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7)走访慰问制度。具体在走访慰问中,坚持做到“四必访”,即:党外代表人士有困难必访、有矛盾必访、生病住院必访、传统佳节必访。尤其是每年春节前后,均坚持由部领导带队分批次、分层次地进行上门走访,受到了党外人士的好评。(8)入党劝留制度。明确已在县级人大、政协中作政治安排的党外人士,特别是担任县级人大、政协的党外常委;县管党外领导干部、县管党外后备干部及党外中层干部;县工商联等有关人民团体、民盟﹡﹡支部中的党外领导骨干;统一战线战线工作需要的其他党外人士,特别是各行业各界别有一定知名度、影响力的无党派知识分子,都是入党劝留对象。劝留程序上,要求劝留对象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经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在支委会同意、支部大会召开前,所在单位党组织要事先与县委统战部沟通汇报。同时,经组织确定需劝留的对象,所在单位党支部要召开支部大会通报说明劝留情况,单位党委(党组)负责填写党外人士入党劝留登记表,并报县委组织部和统战部备案,存入个人人事档案随转。  

四是抓储备培养。抓好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做好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基础,我们通过抓好三个环节,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党外后备干部队伍。一是多渠道选贤纳才。既注重从科教文卫等党外知识分子比较集中的单位中去选拔,也注意在经济领域中选拔擅长市场经营管理的党外人士。同时,在发动各级党组织推荐的基础上,积极发挥人大、政协、县委统战部、工商联和群众团体在推荐党外后备干部工作中的作用,开展专项推荐“绿色通道”,物色多种人才。经过历年的物色培养和调整充实,一批年纪轻、学历高、有发展潜力的党外人士进入后备干部队伍,并建立了党外人士信息库。特别是今年结合党外人士“三五人物”(500个党外代表人士、50个党外后备干部、50个无党派代表人士)工程建设,进一步抓好了党外人士信息库建设,摸清了底细,掌握了动态。二是多形式培训锻炼。一方面,针对党外人士从事科研、教育、卫生等专业技术工作较多,学历较高,具有业务专长,但组织领导能力和行政管理能力相对较弱的实际,我们积极创造条件,强化培养措施的落实,努力促进党外后备干部成长、成才。县委组织部举办的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我们都争取推荐一定数量政治素质好、有培养前途的党外后备干部参加。2001年以来,我们还先后专题3次组织举办党外干部培训班,提高党外人士的合作共事能力、参政议政能力和履行职责能力。另一方面,强化实践锻炼,积极为党外后备干部创造条件。主动加强与县委组织的沟通,采取挂职锻炼、压担锻炼、交流轮岗、政治安排与实职安排相结合等多种方式,使党外后备干部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有不少政治思想素质好、群众公认度高、业务扎实的党外后备干部被安排为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还有多人通过锻炼被提拔到各级领导干部岗位。今年,县委抽调40名年青干部到重点工程挂职锻炼,其中非党干部5名,占8%,既充分体现了县委对党外人士培养的重视,也为党外人士压担锻炼搭建了平台。三是多层面跟踪管理。建立健全“传、帮、带”制度,明确县级领导联系1—2名党外后备干部,通过谈心交心,了解党外后备干部思想、学习、工作情况。各级党组织落实工作责任,明确联系对象,积极为党外后备干部提供学习、考察和锻炼的机会。在建立健全党外后备干部档案的基础上,县委组织部和统战部加强对党外后备干部的动态管理,每年组织一次考核。对工作中存在缺陷的党外后备干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切实做好教育引导工作,不断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  

五是抓选配使用。培养是为了更好的选拔使用,如何促使一大批优秀党外人士脱颖而出,把真正的优秀人才合理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这是党外人士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和落脚点。我们始终坚持党外人士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两手抓”,充分履行好统战部门安排人事的职责,形成了抓党外人士培养选拔的品牌特色。特别是实职安排方面,相对走在全市各县(市)区的前列,呈现了“两个突破、三个延伸”的格局。即:实现了政府职能部门正职安排上突破。2002年3月,我们积极争取县委的支持,坚持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党外干部,勇于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等陈旧观念,敢于在重要的岗位上使用党外干部,提拔了一名党外干部担任县直部门正职。之后,又推出了党外统计局局长的公开选拔。时至今日,配备了党外正职领导4人。实现了司法部门实职安排上突破。在司法部门配备党外领导干部历来是党外干部选拔工作中的难点,1995年我们通过落实上挂措施,加大培养选拔力度,1997年选配了党外副检察长1名,实现了司法机关党外干部配备突破。实现了向镇乡街道、群众团体和科教文卫系统的直属单位的三个延伸。我们在抓县直部门党外人士实职安排的同时,积极拓展安排渠道,实现了党外干部实职安排向镇乡街道、群众团体和科教文卫系统的直属单位等领域的的延伸。目前,镇乡街道领导班子共配备了﹡名党外领导干部,县工商联、科协群众团体配备了﹡名党外领导干部,科教文卫系统﹡个直属单位中安排了﹡位党外人士担任正副职负责人。  

六是抓环境优化。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既离不开各级领导的重视,也离不开全社会的支持和统战部门的自身努力。为确保这项工作有人抓、出成效,2007年我部专门调整了内设科室的设置,将原党派宗教科改名为党派干部科,明确分管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党外人士培养选拔和党派工作。同时,将党外人士培养选拔工作列入县委对镇乡、街道和部门年度统战工作考核的内容,将党外人士的典型宣传纳入党委对统战工作宣传的年度计划,扩大党外人士的知名度,以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配合党外人士的良好氛围。  

三、面临的问题和今后工作打算  

目前,随着社会的变革、党外人士队伍本身的新老交替和人的思想多元化,我县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情况和实际困难。主要有:  

1、党外代表人士范围不断扩大,层次素质不一,物色代表人士的标准弹性较大,缺乏具体的操作性。全国第20次统战工作会议后,统一战线工作对象由原来的12类扩大到现在的15类,使党外代表人士涉及的范围和领域更加宽广,使党外人士队伍建设面临的任务也起来越重。按中央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定位,是指中共以外的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中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和广泛代表性的各界人士,比较原则笼统。但在实际物色过程中,如何界定党外人士的广泛的代表性和影响力,缺乏能细化量化的标准和参照物,从而极有可能导致物色的党外代表人士缺乏真正的代表性。建议上级统战部能否根据不同类别统战对象,制订界定党外代表人士相对可操作性的细则,以便基层在操作时有参考标准。  

2、党外后备干部培养使用存在“备多用少”的现象,实职安排的总量相对欠缺,影响了党外人士的积极性。据统计,我县2005年以来,从党外后备干部人才库中提拔走上党外领导干部的人数是5+1(公选上岗)人,而2005年党外后备干部是43人,仅占14%,平均每年提拔1.5人;从现有党外领导干部总数看(23人),仅占县管领导干部总数(750人)的3%。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党外人士安心在留存党外的积极性和稳定性。  

3、新一代的党外代表人士政治需求意识较强,但参政议政和社会活动能力稍显不足,加强政治引导的力度有待加强。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治安排时有强烈的要求和兴趣感,内部相互竞争也比较激烈。但在安排后,由于工作因素和自身素质等原因的制约,参政议政的作用发挥不明显,有的甚至在光彩事业等方面难以发挥代表、委员的先锋作用,使得政治安排的整体效果体现不明显。  

4、司法机关党外人士实职安排和党外人大代表及常委达到上级规定要求难度较大。从我县看,原先1997年司法机关党外人士配备就率先突破,但由于司法机关配备党外人士的特殊要求较高和资源的缺乏,现在却成了我县党外人士配备的难点。党外人大代表、人大常委政治安排,上级要求党外人士在代表候选人建议名单中的比例不低于20%,在常委候选人建议名单中的比例不低于30%,但由于按选举程序产生,选民民意与组织意图难完全统一,从而使党外人士在人大中政治安排比例难达到。  

5、党外代表人士的日常教育与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致使统战部门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工作、生活、品行等有关方面的情况掌握不完全,从而无法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并给予其帮助和提醒。同时,也导致了党外人士放松了自律意识,降低了自我要求的标准,甚至走上迷途。  

     6、组统协调沟通仍需进一步加强,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两张皮”的现象,统战部“安排人事”的职能不能完全履行。特别是涉及党外人士实职安排上,统战部的建议权和知情权较少,存在你统战部推管你推,我组织部用管我用的问题。  

7、部分党政领导干部和党外人士自身的认识欠到位。一些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统战对新时期统战理论和政策掌握甚少,没有充分认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重要性,把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工作摆上应有的位置。同时,部分党外干部的认识也有偏差,有的认为从政就要加入中共,导致“劝留”难;有的认为当党外干部只能当“配角”,工作中有畏难情绪,不敢理直气壮的开展工作。  

下步工作打算和设想:  

1、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宣传,切实各级领导的统战意识和重视党外人士队伍建设的自觉性。通过网络、媒体宣传和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等多种途径,加强统战理论、方针政策的学习宣传,努力营造各级党委重视、各部门配合支持、全社会关心的党外人士队伍建设的良好氛围,真正把加强党外人士队伍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2、要进一步抓好党外人士目标规划的调整,明确党外人士队伍建设的方向。要对贯彻落实县委[2004]19号文件精神进行一次总结回顾,查找存在的问题,剖析问题存在的根源,并结合上级关于党外人士队伍建设的新要求,进一步制订落实我县今后一个时期党外人士队伍的目标规划,推进党外人士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要进一步加强党外人士物色、培养、举荐和管理等工作机制的探索完善,着力在规范化上下功夫。要坚持用制度来规范、制度来约束,要在坚持完善原有工作制度的基础上,拟逐步建立完善党外领导干部中心组学习制度、与党委政府部门协调联系机制、党外人士评估机制和党外人士接受监督等一系列工作机制,进一步促进我县党外人士队伍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4、要进一步提高统战干部的自身素质,增强服务党外代表人士的水平。要切实按照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对统战干部建设提出的“勤奋学习、作风民主、求真务实、廉洁自律、团结奉献、开拓创新”新要求,进一步强化“你不找我,我必找你”的工作意识,提高统战干部服务党外人士和善做党外人士工作的能力,主动出击,敢于创新,真正让党外人士感觉到统战部“娘家”的温暖。  

推荐访问:统战部 县委 队伍建设 汇报 党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