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交警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心得体会

2010年是中央文明办、公安部在全国实施为期三年“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的开局之年。各地紧紧围绕以提高公民文明交通素质为主线,以解决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以动员社会各界人民群众共同参与为抓手的总的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以“关爱生命、文明出行”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这是一次“以人为本”,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实践活动,是一个创建文明交通,提高文明素质的系统工程,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如何紧扣“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的主题,担当起“交通安全宣传社会化”工程的推手?作者以为,有效地采取“刚柔并济”的方法,通过“柔性”的力量,“刚性”的作用,互动的效应,从形式到内容,从制度到机制,强化文明交通的宣传教育工作,全力营造良好的道路交通安全社会氛围。
一、强化四个宣传,发动“柔性”的力量。
1、强化主题宣传。首先,要把“关爱生命,文明出行”活动与“讲文明,树新风”、“文明城市创建”和“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由党政牵头、部门联合、社会参与,组织各种形式的大型宣传活动,大造声势;其次,深入开展“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以“三车”驾驶人、外来人员、务工人员、中小学生为重点,深入客运公司、出租汽车公司、货物运输企业、中小学校、街道社区、乡镇村组、机关事业等单位,采取巡回广播宣传车、悬挂横幅标牌、墙体标语口号、展出图版、播放电影光盘、举办讲座讲课,分发资料等形式,开展“四个六活动”的宣传教育,掀起“全民参与,共创文明交通”的浓厚氛围;再次,与宣传、文化部门联合,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和群众文化活动的宣传,大造“关爱生命、文明出行”的舆论声势。
2、强化“五进”宣传。抓好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通过上安全课,唱“拍手歌”,看交通安全连环画等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安全知识教育和建少儿交通安全教育活动乐园,“小手拉大手”小交警体验式宣传教育活动,全面树立学生、老师、家长的安全意识,确保学生出行安全;抓好客运源头交通安全教育,组织客运公司负责人、驾驶人开展以客运车辆驾驶人安全驾驶,严禁超员行驶、疲劳驾驶、酒后驾驶、超员载客等违法行为为主题的安全教育活动,倡导文明行车,杜绝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抓好社区和农村群众的交通安全教育,结合拖拉机、电动三轮车和摩托车专项整治工作,把交通安全常识送至千家万户,增强群众交通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防范意识,做到安全行车、文明出行。
3、强化阵地宣传。以村委会、街道办事处、社区和交警中队为阵地,建立固定交通安全宣传橱窗;以交警大队“窗口”和公路客运站为阵地,建设交通安全宣传展板,并定期设立现场法律法规咨询台;以交通秩序示范公路为阵地,建设固定宣传展牌中,形成高密度、大范围的宣传效应,让驾驶人能感受到浓厚的交通安全宣传氛围,自觉规范交通行为;以城区公交车停靠站和农村客运候车点为阵地,建设交通安全宣传栏;以中小学校为阵地,建设交通安全活动园地;以移动手机为阵地,与移动、联通和电信公司密切配合,群发交通安全宣传短信,开展交通安全温馨提示;以餐饮服务业为阵地,在各饭店、宾馆、酒店、餐馆的大厅、包厢等显著位置张贴“请勿酒后驾车”、“请勿疲劳驾车”的友情提示宣传画,切实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4、强化媒体宣传。与报社、电视台、广播电台密切合作,在报纸、电视、广播中开辟专栏和专题节目,大造文明交通宣传声势,传播交通安全知识;与电影公司密切配合,深入城乡播放交通安全宣传专题片;与文化部门紧密配合,通过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和农村文化站等群众文化活动的蓬勃发展,将“关爱生命、文明出行”宣传贯穿其中,切实营造文明交通的良好社会风气。
通过发动“四个强化宣传”的“柔性”力量,将交通文明的种子深深培植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田,然而,交通文明宣传教育若只有“柔性”的形式和内容,没有“刚性”的制度和机制上的保障,其宣传教育作用是不长久的。文明交通的意识、素质的养成是个长期的过程,必须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宣传教育规划和机制,循序渐进地加以实施,乃至深入人心,变成人们的自觉行为。
二、建立三大长效机制,发挥“刚性”的作用。
1、建立组织责任机制。从政府到部门到单位,层层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县管、乡包、村落实政策,加强对“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实施;层层制定切实可行的《文明交通行动计划》三年实施方案和分年度工作计划,月工作安排,做到有章可循,有计划推进,层层建立工作责任制或风险机制,并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开展争先创优活动。
2、建立三支队伍。一是建设一支高素质、能吃苦的新型交警队伍,成为宣传教育的主力军、排头兵、工作队;二是建设一支专、兼职交通安全协管员队伍,协助交管部门管理道路交通安全,宣传交通法规和常识,成为文明交通的接力队;三是建设一支文明交通志愿者队伍,发挥他们宣传员、监督员和情报信息员的作用,成为倡导文明出行,实践文明出行的先锋队。
3、建立宣传教育“硬件”。在“硬件”建设上,要围绕“文明、安全、有序和畅通”的要求,设计、制作各种形式宣传载体,传送交通文明,提高社会效应。一是在交管部门、服务窗口、街道社区、学校、主要交通路口设计、制作大、中型宣传图版和宣传橱窗;二是国、省道有序地设置“安全提醒、平安问候”标牌;三是自编自印《交通安全宣传手册》交通安全知识漫画和时贴等等。总之,要根据各地的实际,加强各具特色的“硬件”建设。
不论是“柔性”的力量,还是“刚性”的作用,归根结底是提高交通参与人的文明素质。所有的背后,虽然有领导的重视,制度的约束、交警的努力、部门的配合,但之根本是社会的互动,形成全民参与、“文明出行”的良好局面。
三、促进社会互动,发展全民参与的局面。
开展宣传教育,制定和完善长效机制,重点在于培育全民“文明出行”素质。这一素质的养成,来自于自上而下的灌输,源自于四面八方的来风,出自于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打个比方,我们宣传教育“坚决抵制酒后驾驶”的危险驾驶行动,通过社会的互动,“酒后不开车,开车不喝酒”便成了长辈告诫晚辈、朋友提醒朋友、领导要求下属的口头语。正是这些告诫、提醒和要求,使们看到文明交通法制意识和道德规范的形成,宣传教育促进社会互动的功效。
总之,实施交通文明三年规划,全面营造“文明出行”风尚,是一项努力奋斗、持之以恒、事半功倍的重要工作。文明交通的宣传教育,一定要坚持从脚下讲起,从口中说起,从手里做起,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共同维护“文明有序,安全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为构建文明的交通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交警 行动计划 公安 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