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规管理探析与思考心得体会(8篇)

篇一:合规管理探析与思考心得体会

  

  合规风险管理体系探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各种形式的风险不断增加,其中合规风险是企业必须面对的一种需要强化风险管理的重点。随着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和加强,企业的合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建立合规风险管理体系,通过合规风险评估、合规风险监控、合规风险治理等环节,确保企业合规运营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将对合规风险管理体系进行探讨,阐述其核心内容和实施步骤。

  1.合规风险管理框架

  构建合规风险管理框架是建立合规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包括制定合规政策、风险评估、监控和治理等环节。建立完整的合规风险管理框架,将有助于企业管理及时发现合规风险点、减少合规风险隐患,实现全面合规管理。

  2.合规风险评估

  合规风险评估是在合规风险管理体系中最关键的一步。它通过对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全面、科学的风险评估,对企业合规风险进行全面梳理,并对风险的评估结果进行量化分析,从而明确企业所面临的风险类型、来源和影响,为下一步的监控和治理提供支持。

  合规风险监控是在合规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对合规风险进行持续性的跟踪和监测工作。它通过收集、记录、分析、反馈等手段,为企业合规风险治理提供及时的支持,并随时调整合规风险治理策略,确保企业高效实现全面合规管理。

  合规风险治理是合规风险管理体系的最终目标,它是使企业在风险控制和治理方面达到合规的标准,从而实现企业全面合规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做好风险评估和监控工作的基础上,企业应建立科学的合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风险管控和治理,确保企业合规操作。

  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必须清楚合规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在企业中传递合规管理的理念,推动合规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2.制定合规管理政策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合规管理政策,明确合规管理的意义和目标,并对合规领域进行规范,明确合规风险的分类和管理程序。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应对各种合规风险的评估体系,并将其纳入企业整体风险管理框架中。

  4.加强合规风险监控

  建立完善的合规风险监控机制,随时关注合规风险情况,及时掌握合规风险动态,并对风险进行持续性跟踪和改进。

  将合规风险管理纳入企业日常管理中,并执行相应的合规标准和规定,加强合规宣传和培训,不断强化合规风险管理能力和执行力度。

  6.建立反馈机制

  建立相应的反馈机制,将合规风险管理的信息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管理者和员工,并形成合规风险管理的循环反馈机制,不断完善和改进合规风险管理体系。

篇二:合规管理探析与思考心得体会

  

  油田企业合规管理检查的实践探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油田企业的合规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对于油田企业的合规管理检查,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工作。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油田企业合规管理检查的实践进行探讨。

  一、合规法律法规的认知和遵守

  油田企业在合规管理中,必须始终关注法律法规的推进和变化。它们需要了解和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及时调整其经营行为,并且确保各项经营活动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因此,在合规管理检查中,必须要强化对法律法规的认知和遵守情况的考核,并及时通报油田企业。

  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在油田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因此,对于油田企业合规管理检查的实践,需要重点关注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检查人员可以通过现场检查,调阅资料,核实数据等方式,对油田企业的风险管理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

  三、内部制度和流程的规范性

  油田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必须建立并完善各项内部制度和流程,确保各项业务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检查人员在实践检查中,要重点关注油田企业各类制度和流程的建立、完善和执行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方案。

  四、物资核算及采购管理情况

  油田企业在每一项经营活动中,都需要物资的支持。因此,在实践的合规管理检查中,需要重点关注油田企业的物资核算情况和采购管理情况。如果发现问题,需要及时进行重点的整改工作。

  五、安全、环保的管理及责任落实情况

  油田企业的经营管理涉及到安全、环保等多个方面。因此,在合规管理检查中,检查人员需要重点关注油田企业的安全、环保的管理及责任落实情况。如果发现问题,必须及时建立整改措施和计划,并及时通报油田企业。

  综上所述,油田企业合规管理检查的实践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核,从而确保油田企业的合规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的推进和落实。检查人员需要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并及时跟进整改工作。同时,也需要油田企业主动提升合规管理意识,重视各项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加强内部管理,确保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规范。

篇三:合规管理探析与思考心得体会

  

  认证机构合规管理探析

  认证机构合规管理探析文/崔晓娟

  “合规”一词最早出现在银行保险等金融行业,起初是为了避免金融机构因违规违法操作而受到监管机构处罚或引发系统性财务风险,在机构内部逐渐建立一套风险防范、管控体系。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组建企业集团,“合规管理”也逐渐为我国企业所关注。“中兴事件”的爆发更是引发对强化企业内部合规管理必要性的深思,众多国内企业开始设置合规官、建立合规管理体系,希望能够设置一道防火墙来降低和化解企业风险。

  从认证行业来看,认证机构作为提供质量信誉担保活动的社会组织,其合规管理更具有双重属性:不仅是机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机构赖以生存和维系的内在需要。因此,本文将从认证机构开展合规管理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构建合规管理体系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认证机构合规管理的必要性

  认证机构作为向社会传递质量信任的第三方合格评定机构,如果其所提供的信息、评价无法实

  现上述功能,不仅会侵害认证相

  关方的合法权益,更会给社会公

  众乃至市场经济秩序带来不可估

  量的信任危机。因此,自从国家

  认证制度建立至今,国家对认证

  机构的合规性监管一直作为稳定

  认证市场秩序、实现监管职能的重要手段。

  随着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

  入,国家对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职能定位也进行着全面调整。从

  《国务院关于加强质量认证体系

  建设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见》

  (国发[2018]3号)、《认证机构

  管理办法》(质检总局令第193号)等一系列政策法规文件的出

  台,到近日公布的国家对认证监

  管部门设置及职能定位的变化,无一不透露出强烈的改革信号:

  国家将从对质量工作的具体管理

  逐渐转变为对质量安全信用的管

  理;对认证机构的监管将从严格

  市场准入的事先监管为主逐步转

  为以自我合规证明和依法处罚为

  重点的事中、事后监管。

  在新形势下,认证机构将以更

  加独立的市场主体身份参与国家

  质量建设、迎接市场竞争、承担

  法律责任。因此,认证机构的合

  规管理应从过去消极、被动地应

  对执法监管为主逐步朝着真正意义

  上的合规管理方向迈进:即在确保

  经营目标、实现其企业功能价值的同时,更应当确保机构的公正独立

  性、体现其认证的功能价值。

  认证机构合规管理的内涵和

  特点

  认证机构合规管理的内涵

  “合规”简单来讲就是合乎规

  定,“认证机构的合规”可以概括

  理解为认证机构应当合乎强制性规

  定(如法律法规、认证基本规范和

  认证规则等)和自愿性约定(如行

  业自律规范、合同、机构规章制度

  等)。而“认证机构的合规管理”

  是指认证机构通过运用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规则和程序,使机构及

  其从业人员行为能够符合法律法

  规、认证规则以及行业规范,避免

  承担不利法律后果、财务或声誉损

  失的风险。

  认证机构合规管理与传统的法

  务管理的联系

  合规管理是在传统法务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但又与传统法

  务管理存在一定区别:一方面合

  前沿

  Front编辑

  郝丽娟

  《质量与认证》2018·1145

篇四:合规管理探析与思考心得体会

  

  柜面合规与风险防控心得体会

  柜面合规与风险防控心得体会

  柜面合规与风险防控心得体会1商业银行柜面合规操作与风险防控培训在德恩银行研究院的精彩讲解下顺利结束了,这两天聚集了数家银行的精英,老师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和生动有趣的小游戏,以轻松欢乐的气氛带领我们进入了学习的殿堂。让我们再次深刻认识到在工作中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可掉以轻心,需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增强对新情况、新问题的敏感性和预判力,摒弃各种麻痹大意的思想和错误的认识,时刻保持警惕,有效遏制各类风险案件的发生。对于以上存在问题,经过学习与思考,本人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以提高案件防控的实效性。

  一、树立“合规意识”,提高思想教育水平。

  案件防控工作教育活动,首要解决的就是一个人的意识问题,应该使员工们认识到,制度并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指导实际工作的。特别是案件专项治理的典型案例,对每一位员工应该是有很强的震憾,模范地遵守内控制度,不仅仅是对自身的爱护,也是对他人的负责。在这个方面,应该将本项工作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做好人的思想工作,真正使每一位员工从思想上重视,从行动上自觉。

  二、加大监管力度,提高违章违纪的代价。

  通过现场非现场不定时检查等措施加大对各个关键环节的把控,/4加强各项内控制度落实情况的后续跟踪和监督工作,对于严重违反内控制度的要严厉予以处理,要让每一位违章违纪的员工付出沉重的代价,严重的更应严肃处理至警告等。

  三、完善工作机制,防范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各项案件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每一件有内部员工参与的.案件背后,无不有作案人长期处心积虑的身影,他们正是利用了工作机制上存在的一些问题,精心准备,伺机作案。我们要通过工作机制的转变,来防范道德风险转化为实际风险。比如,在工作机制方面,可以以制度化的形式进行岗位轮换,以制度化的形式做好稽核监察工作,以制度化的形式作好员工的培训工作等等。

  四、建立健全好各种规章制度。

  加强制度建设,重视员工道德风险防范,严格操作流程,把对员工思想排查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并做到密切关注员工思想动态,将各种诱发案件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五、切实加强自身的素质学习。

  通过各种知识的补充,特别是加强规章制度的学习,熟悉和掌握规章制度的要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分析能力。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将各项制度落实到业务活动中去。强化责任意识,要求自己爱岗敬业,认真严肃对待自己的职业,忠于自己的事业,勤奋工作,深思慎行,将责任心融化于血液,体现于行动,伴随于身边

  这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也是一场底线的告诫,让我们彻底明白了只有坚守底线才能作出贡献。商业银行柜面操作作为风险识别和防控

  /4的第一道门,我们必须知道“想干事、会干事、不出事”九字方针,时刻以制度和道德约束自己,做一位合规合法的好员工,做一名有用的人。

  柜面合规与风险防控心得体会2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合规经营是银行稳健运行的内在要求,也是防范金融案件的基本前提。银行柜面的操作风险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每个业务流程上的操作员都是一个微小的风险点,操作风险涉及银行各条线、各部门,覆盖银行业务的每一个环节,渗透到银行每一个员工。其中柜面业务是银行经营中风险案件的高发部位,如果在治理中出现偏差,风险隐患将无处不在。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控制不好,就可能带来声誉影响、管理影响和发展影响。因此,对柜面业务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已变得刻不容缓。

  银行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不充足或者运行适当,以及因为外部事件的冲击等导致直接或间接损失的可能性风险。客观地讲,农村信用社近年来不断完善和加强内控管理,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管理制度,但在各道防线的执行、监督、考核及问责方面还存在疏漏和薄弱环节。要尽量降低银行柜面的操作风险,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管人、管章、管账、管库。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风险防控文化氛围,加强人员管理。高层人员要以身作则,积极培育柜员养成主动合规的思想习惯,从思想上形成合力,在行动上付诸实施。一要树立合规办事意识。牢固树立“合规创造价值,安全就是效益”的理念,坚决剔除凭感觉办事、凭经验

  /4办事、凭习惯办事的陋习。二要树立相互监督意识。同事之间的信任必须建立在遵章守纪、按章办事的基础上,发现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要主动提示、制止,并视情况向所在机构报告,这是银行业从业人员与同事相处的基本原则。

  其次,对柜台的业务操作要进行全流程的监督控制。对柜面业务办理的全过程要实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即:事前监督——受理业务时,临柜人员要对业务的合法性、真实性、手续完整性及数据准确性进行认真审查;事中监督——对会计处理的凭证、帐表内容和数据进行复核,对经办的一切帐、簿、证、据、表要进行逐笔审查和复核,未经复核的支款凭证不得付款,报表不得上报、单证不得签发。事后监督——对已经处理过的会计帐务实行再核对,必须保证所有柜员的业务操作均须有人在事后进行序时的不间断审查,检查中对重要业务的处理过程包括柜员流水中的授权授信特殊业务进行重点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最后,还要制定规范科学、严密完善的内控机制,如岗位责任制、复核制度、审批授权制度等,将内部岗位进行职责细分,不同岗位职责分配要合理、科学,体现相互制约的目标,使每个员工在其岗,明其责,每一岗位必须对内控措施的落实承担责任,从而形成完善的岗位责任体系。

  /4

篇五:合规管理探析与思考心得体会

  

  银行合规管理论文--银行合规治理探析

  摘要:综合经营作为全球范围内金融业发展的一个趋势,在促进商业银行盈利空间增大的同时,对银行风险控制与合规治理的要求愈益提高。如何建立有效的合规防范风险机制,尽快提升商业银行实施综合化经营过程中的合规治理水平,是工商银行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工商银行;综合经营;合规治理

  一、综合经营条件下强化合规的可行性

  综合经营作为银行、证券、保险和信托可以跨行业经营的一种金融制度,其实质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通过经营多领域金融业务,得以实现现代商业银行资本节约、收入多元化和竞争差异化的目的和要求。随着金融改革深化,实现经营模式战略转型已成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和现实。从国际银行业经验看,综合化经营不仅提高了服务效率,降低了经营成本,还有效地降低和分散了经营风险,并最终增加了盈利,国际金融业尤其是西方商业银行收入的50%以上来源于非利差收入。从国内金融业发展看,从1993年我国金融业正式实施行政性分业经营,至2005年银监会《商业银行设立基金治理公司试点治理办法》的出台,我国金融业经历了一个由分业向综合转变的过程。2005年10月,全国人大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1/12证券法》第六条从法律上为我国实行综合经营的金融控股公司预留了发展空间。工商银行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商业银行,在规模、机构网点、客户、品牌、技术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尤其是近年来,工商银行紧紧围绕“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与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的发展目标,通过发展非牌照类投资银行业务和跨市场的交叉销售,合资设立基金治理公司,境外投资银行机构,以及通过控股银行涉足保险业积累了一定的综合化经营的经验,综合化经营体系已具雏形。

  在适应综合化经营,强化内部控制方面,工商银行在初步形成相对独立、垂直领导的稽核体制基础上,2004年10月,又根据建设现代金融企业的需要,改组了内部审计委员会。在原稽核监督局的基础上设立了内部审计局,在原跨区域设立的6家稽核专员办公室的基础上扩充组建了10家垂直治理的内部审计分局,内审工作的权威性和独立性有了更加完善的体制保障。同时,在全行系统重组成立了合规机构,内部控制和合规治理职能得到加强。“下管一级、监控两级”的治理体制不断完善,总行对一、二级分行资产质量、经营效益、综合成本、依法合规经营以及负责人履职等情况的综合监管能力增强,各一级分行对基层领导班子和治理人员的授权控制、考核评价和监督治理水平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建立在两级监管体制基础上的对主要业务和机构的警告、限期整改和市场退出制度得到有效贯彻执行,对于规范各级机构的经营行为和增强全行的风险控制力发挥了重要作2/12用。重组了风险治理委员会,借助国际闻名咨询公司设计了全面风险治理总体框架,实施了内部评级法工程建设,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国际接轨步伐日益加快。

  2005年10月28日至2006年10月28日,工商银行经历了财务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实行股份制改造、公开发行上市、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等一系列向现代金融企业迈进的过程,为工商银行在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遵从国际惯例,严格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人民银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银监会《商业银行合规风险治理指引》等文件要求,建立完善现代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并使工商银行适应综合化经营要求强化内部控制、提升合规水平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可能。

  二、综合经营条件下强化合规的切入点

  强化合规的内涵

  合规是指使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与法律、规则和准则相一致。其内涵:一是强化制度约束。即商业银行在构建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治理层组成的权责分明,有效制衡,规范科学的现代金融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上,各项经营活动置于严密有效的制度、3/12规章、流程的约束之下。二是实现风险控制。即促使商业银行为实现资本充足率、总资产净回率、成本收入比、资本利润率、股本收益率、不良贷款率等经营目标,依靠各项制度、规章、流程,建立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有效进行事先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与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三是提高制度执行力。即商业银行各级治理者和员工强化内部控制意识,严格落实各项控制制度,确保内部控制体系有效运行。四是建立应急预案。即商业银行在业务创新、机构重组及新设等重大变化时,及时有效地评估和控制可能出现的风险。五是提升商业银行总资产净回率、资本利润率、股本收益率,商业银行各项经营活动实现价值最大化。

  加强合规治理应协调处理好四大关系

  1.正确处理好合规治理与决策层价值目标趋同的关系。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目标决定了决策层价值趋向,而银行内部合规治理必须紧紧围绕股东大会、董事会的价值趋向,严格遵循董事会审批的各项合规政策,协助高级治理层有效治理银行面临的合规风险,才能确保全行各项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促使银行价值实现最大化。

  2.正确处理合规治理与业务经

  4/12营协调发展的关系。按照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规定,“合规部门应该积极主动地识别、书面说明和评估与银行经营活动相关的合规风险,包括新产品和新业务的开发,新业务方式的拓展,新客户关系的建立,或者这种客户关系的性质发生重大变化所产生的合规风险等。”合规治理部门这种积极主动地识别、书面说明和评估风险的过程,既是有效地防范风险和减少损失,创造间接价值的过程,也是促进银行各项业务依法合规稳健发展,增加直接价值的过程。

  3.正确处理好合规治理与监管良性互动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治理法》明确规定,“银行业监管的目标是促进银行业的合法、稳健运行,维护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而合规治理的目的在于有效防范和控制“因未能遵循法律、监管规定、规则、自律性组织制定的有关准则,以及使用于银行自身业务活动的准则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和监管处罚、重大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所以加强合规治理与银行监管部门的有效监督方向一致、目标一致,两者实现良性互动,更会使银行增加客户的安全感,获得良好的社会信誉,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升自身市值和持续竞争力。

  4.正确处理好合规治理与实现价值相互制衡的关系。实施合规治理既要与银行各项经营活动紧密结合,又要与银行内部公司治理相5/12协调,更必须精心核算合规风险控制成本,核心就是要落实“三性”:一是有效性,即合规检查和治理要有效率;二是独立性,合规部门能够独立地、不受干扰地发现问题,调查问题,以确保合规风险治理的有效性;三是被审查性,合规部门履职情况要受到内部审计部门的定期检查。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合规治理部门主动合规、有效合规、科学合规、创新合规的作用,有效建立起一个合规治理与实现价值相互制衡营运机制,促进银行合规风险最小化、经营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实现。

  明确合规治理的重点

  1.树立科学的合规工作理念。现代商业银行公司治理要求,其各项业务治理和运行必须置于严密的制度控制之下,而不是人为的控制之下。要实现这一目标,合规治理工作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克服被动合规治理的思想,按照公司治理“分权、制衡、问责、透明”的原则,紧紧围绕全行公司治理和经营转型,立足完善内控机制、规范经营行为、防范操作风险,努力使各项制度规定覆盖所有经营治理和操作环节,使决策层和治理层的决策意图、治理目标及时有效地传导到全行每个岗位、每个环节,防止全行经营活动因发生内控疏漏而产生违规,确保决策层和治理层对全行整体治理的有效实施。

  2.培育良好的合规文化。合规文化决定了商业银行的价值趋向和行为规范,要具体落实到全行员工的每项业务操作和经营行为中去。一是要确定并贯彻落实银行的职业道德规范和企业价值标准,明6/12确员工的行为准则,包括银行明确鼓励和禁止的行为等。二是要改变规章制度的制定范式,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制定,同时加强规章制度的后评价,并根据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调整,及时修订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业务操作规程。三是要严格有效地落实问责制,包括制定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建立严格的问责制等。四是针对合规机制建设的要求改革和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并将绩效考核机制作为培育合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银行业倡导合规和惩处违规的价值观念。

  3.准确界定合规治理部门的定位。合规治理是商业银行一项核心的风险治理活动。合规治理部门作为全行的监督治理职能部门,直接对国有商业银行董事会和高级治理层负责,具有独立的向高级治理层和董事会直接告工作的义务,其人员配备、审计、培训、治理费用和绩效工资由董事会决定,在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组织架构中具有较高和十分重要的地位。

  4.科学确定合规治理工作的职能。合规治理部门应在合规负责人的治理下协助高级治理层有效识别和治理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合规风险,其履行以下基本职责:一是持续关注法律、规则和准则的最新发展,准确把握法律、规则和准则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及时为高级治理层提供合规建议;二是制定并执行风险为本的合规治理计划,包括特定政策和程序的实施与评价、合规风险评估、合规性测试、合规培训与教育等;三是审核评价商业银行各项政策、程序和操作指南7/12的合规性,组织、协调和督促各业务条线和内部控制部门对各项政策、程序和操作指南进行梳理和修订;四是协助相关培训和教育部门对员工进行合规培训,并成为员工咨询有关合规问题的内部联络部门;五是组织制定合规治理程序以及合规手册、员工行为准则等合规指南,为员工恰当执行法律、规则和准则提供指导;六是积极主动地识别和评估与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相关的合规风险,包括为新产品和新业务的开发提供必要的合规性审核和测试;七是收集、筛选可能预示潜在合规问题的数据,建立合规风险监测指标;八是保持与监管机构日常的工作联系,跟踪和评估监管意见和监管要求的落实情况。

  5.合理配置合规治理部门的人员组成。合规治理部门的人员涉及全行各个业务领域和治理部门,其人员由专职和特聘两部分组成。专职人员包括各级行专门从事合规治理的人员;特聘人员包括从全行各个业务部门聘任的兼职合规治理人员。专职和特聘合规治理人员承担着建立健全本行合规风险治理框架,治理、监督、纠正本行、本专业内部治理和业务操作合规性的责任和义务,并定期将自身职责范围的风险和控制状况向本行合规治理部进行告。

  6.准确把握合规治理工作的切入点。第一,要积极发挥内控治理委员会秘书处的作用,组织开展合规宣传教育活动,确保合规治理渗透到全行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并推动辖属各级行、各业务治理部门建立完善内控机制,提高内部控制治理水平。第二,认真8/12开展合规审计工作。首先,加强对全行各项业务内控制度建设与执行的监督检查,通过制定非现场审计、常规审计、专项审计、离岗审计、责任审计、后续检查、内控综合评价等制度,建立完善科学的合规审计工作机制,提高合规审计的质量和效果。其次,建立健全非现场监督控制系统,通过即时非现场监测,及时发现和纠正业务部门经营活动偏离合规目标的行为。再次,加强对各项经营治理数据及信息系统的安全监督,及时排查疑点和薄弱环节,确定合规审计重点。最后,要与业务部门加强配合、协调、沟通和联系,对合规审计查出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并与专业部门配合,建立健全对重点岗位、基层机构负责人的监督制约机制。第三,促进业务治理部门定期梳理整合各项规章制度,避免新旧制度交叉而造成的执行矛盾和风险隐患,使制度在保证依法合规经营活动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第四,健全违规操作问责规定。为遏制各类差错事故和案件发生,合规治理部门要按照精细化治理原则,建立严格的制度落实问责制,对于有制度、有要求而不执行的,要追究责任;对于有制度、不要求、不坚持的,要追究治理者责任;对于该查未查或未查出的,要追究检查者责任;对于查出问题不按规定及时处理的,要追究处理者责任。第五,开展内控评价。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对基层营业机构内部控制的严密性、制度执行的有效性、经营活动的合法性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存在的缺失和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整改。第六,建立合规治理例会制度。合规治理部要定期对全行内部控制、合规经营、风险和控制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并定期召开由相关专业部门参加的合规治理例会,将全行内控9/12治理、业务操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通,促进相关部门完善制度,规范治理,堵塞漏洞,防范风险。

  7.建立合规风险治理长效机制。首先,要落实合规风险“三性”。一是有效性。即合规检查和治理要有效率;二是独立性,合规部门能够独立地、不受干扰地自己发现问题,调查问题,以确保合规风险治理的有效性;三是被审查性。合规部门履职情况要受到内部审计部门的定期检查。其次,建立违规举机制。各级行要为内部员工举违规、违法行为提供必要的渠道和途径,并建立有效的举保护机制。再次,要变以往“部门银行”为“流程银行”。为有效防止对客户服务内容单一、业务创新单一、监督检查内容单一、风险控制不全面,出了问题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相互推卸责任等弊端,要按照业务线所经营的产品种类整合业务流程和治理制度,开展制度检查,要将每一个业务岗位涉及的方方面面都纳入检查范围,进而通过流程银行建设,从整体上提高服务水平和对合规性风险的掌控与驾驭能力。

  8.理清合规治理部的告途径。合规治理部要建立定期向高级治理层和董事会直接告工作制度。应依据业务治理部门制度执行和检查情况告、专职和特聘合规治理人员的工作告、日常合规检查及即时非现场监测、内控评价,全面把握全行每项业务的运行细节,定期综合分析判定全行内部控制、合规经营、风险和控制状况,直接告高级治理层和董事会,进而确定全行风险控制的基调,客观地评价全行公司10/12治理状况,对全行业务运行实施有效的监督控制。

  9.加强信息沟通。为保证合规治理部门有效履行职责,各业务治理部门专业会议应邀请合规治理部门人员参加,专业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和治理办法要送合规治理部会签把关,各种业务表和检查告必须抄送合规治理部门,确保合规治理部门及时把握经营活动的相关资料。合规治理部门要加强与业务部门协调、沟通和联系,对综合分析判定发现的问题及时向被查行和专业部门进行双向反馈,促进查出的问题及时整改。

  10.健全合规工作机制。一是要建立相应的合规操作程序和尽职标准,完善主动合规激励机制,有效控制合规治理成本,确保合规治理人员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二是要树立合规风险防范意识,密切跟踪银行适用的法律、规则和准则的最新发展,密切跟踪全行经营活动面l临的各类风险,建立完善合规风险识别、评估、监测机制,提升对合规风险识别防范能力。三是要树立合规治理服务意识,积极为业务部门和操作人员提供合规咨询与帮助。四是要建立内控培训定期评审机制,定期对全行合规文化建设进行研究和评估,及时纠正内控培训工作中碰到的问题。五是加强合规队伍建设。要将政治素质高、业务知识全面、具备一定从业经验、胜任合规工作要求的人才选配到合规部门,努力培养一支作风严谨、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执法严格、清正廉洁的合规队伍。

  11/12参考文献:

  窦洪权,银行公司治理分析.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

  章彰,解读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温馨提示-专业文档供参考,请仔细阅读后下载,最好找专业人士审核后使用!

  12/12

篇六:合规管理探析与思考心得体会

  

  作者:关鑫[1]作者机构:[1]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物刊名:现代国企研究

  页码:24-24页

  年卷期:2018年

  第24期

  主题词:国企;合规;制度

  摘要:随着国企市场主体地位的确立,国企在参与市场竞争中面临越来越多的危机和风险。为了确保公司的所有决策与经营管理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商业伦理道德,国企需要建立一系列的制度流程来规避风险,进行合规管理体系建设。

篇七:合规管理探析与思考心得体会

  

  合规风险管理中的困难与问题探讨(总4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合规风险管理中的困难与问题探讨

  合规风险管理调研报告

  随着我行业务规模的不断发展和日益壮大,我行资产信用风险、业务操作风险、员工道德风险、市场法律风险等方面均出现许多不确定因素,经营风险不断显现,因此依法合规经营显得极为重要。本人通过对全行合规风险管理的调研与评估,我行法人治理框架和制度体系虽然基本形成,但仍然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以下结合我行合规风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谈点个人粗浅的看法:

  一、前阶段合规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制订规章制度不够严密。主要表现为制度制订的无序性导致制度本身存在缺陷。首先是行内规章制度制订时较为随意,一些制度未经推敲、论证就仓促出台,在执行过程中又往往频繁修订,造成制度执行效率下降;其次是相关制度之间衔接不够严密,在制订违规处罚条款时,行业主管部门、监管部门与本行相关制度条款不尽一致,造成在执行过程中无可适从的尴尬局面;再次是制度出台缺乏系统性,没有总体性框架,各部室之间的相关制度没有有效地整合,在执行过程中造成管理资源的浪费;另外一些上级主管或监管部门下发的制度文件,部分部室只给予简单地转发,没有结合本行实际认真加以修订,因此在执行过程中可操作性差,没有达到制度约束管理的实际效果。

  (二)制度作用力度较弱。主要表现为制度培训与管理处罚机制的不规范导致制度作用效力减弱。首先是制度培训力度不强,没有有效的保障措施使全体员工熟知管理制度,员工在不能理解制度及其规则的前提下,办理业务往往无章可循,很难产生约束效果;其次是违规处罚不到位,违规行为不能得以及时处理,导致制度作用效力逐步递减,同样对已查处违规事件的宽大处理也是管理失效的诱因;再次是监督管理部门设置不合理,一些职能部门既是业务指导与制度执行者,又是监督检查者,缺失制约功能自然导致违规惩处力度削弱。

  (三)相关制度和流程未及时调整。主要表现为管理模式与业务品种不断变化和更新,而相关管理制度没有及时的修订和废止,相关业务流程未及时调整,造成在执行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偏差与风险点。近年来我行各项业务快速发展,我行决策经营管理层每年管理思路均有较大的调整,管理的模式推陈出新,另外业务操作系统也完全更新,而流程再造与制度梳理修订牵涉到各业务条线、各部室,加上制度数量繁多,修订工作量与难度大,致使一些过时、不适用的规章制度修订、废止不及时,相关新制度出台滞后,另外相关业务流程未及时做出相应调整,致使部分业务领域存在较大的风险点。

  (四)缺乏合规管理优化机制。主要表现为合规管理激励机制的缺乏与部室职能设置界限不清晰,导致不能更好地开展合规风险管理工作。当前我行制度建设中管理监督性的多,强制性的多,约束性的多,但激励性的管理机制较少,对严格执行合规管理制度,表现优秀的员工没有明确的激励措施,致使员工一般情况下只是被动执行制度,没有主动提议完善合规管理制度的动力,同时相对管理者而言,当前绩效考核偏重于业务发展,合规管理考核目标相对简单、笼统,难以形成激励作用;另外部室职能设置界限不清晰,也致使合规管理得不到有效地优化。

  (五)合规资源不充分导致合规风险管理不到位。合规管理工作是一项崭新的管理课题,我行的合规风险管理在不断探索中,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另外高层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认识程度也参差不齐,致使对合规部门设置和高级合规岗人员配备不够,即合规资源配置不充分,导致不能系统地、全面地履行合规职责。

  二、当前合规风险管理的一些做法:

  (一)加强合规风险管理领导。为富有成效地开展合规检查和合规机制建设,总行设立了合规风险部,配备了兼职的合规员和合规部门负责人,成立了“合规建设和风险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制订了“合规建设和风险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分阶段、分步骤地开展合规风险管理工作。

  (二)认真组织多种形式的合规教育培训。

  一是组织各级管理人员参加由张雅律师主讲的《物权法》、《担保法》等金融相关法律知识培训,倡导高层必须学法、懂法和合规。

  二是组织各级管理人员参加由浙江大学法学院张应杭教授主讲的《儒道禅与现代银行管理》培训,从人伦道德的范畴阐述了现代银行管理中制度执行不到位、制度存在漏洞及缺陷等问题和困惑,阐明充分利用我国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禅文化中的管理智慧,主导以培养员工良好的人性道德修养来弥补制度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及缺陷。

  三是合规风险部搜集了近年来检查发现的各类问题、风险点及有关案例编辑成18000多字的《合规通鉴》,印发给全行干部员工,作为合规风险教育和警示教材。

  四是保卫部通过远程监控,剪录全行辖内30个网点在业务操作流程、安全保卫、行风建设等方面的部分违规操作录像,刻录成VCD光盘进行生动形象的现实合规风险教育,促进自勉自纠。

  五是总行组织中层干部赴金华监狱接受现身说法等警示教育,取得较好的合规教育效果。

  六是举办以“合规文化”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等形式多样的专题活动,灌输与巩固内控意识,寓教于实践行动,培育全行合规经营的文化氛围,从而提高员工对制度的理解力、风险识别揭示能力与防范风险的责任心,逐渐形成“遵章守制”是一种内在工作需要和习惯。

  七是总行罗列出20个必学的规章制度,制作成《规章制度学分卡》,下发到各支行组织合规制度“夜学”活动,并由机关下基层的联系人员记录每位基层干部员工的每项制度学分,年末记入职工的履职档案,这项活动使我行干部员工在办理每笔业务时,都自觉把合规作为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把合规能力的提高当作自己的基本要求和品牌。

  (三)加大合规检查力度,进一步提高合规管理严肃性。

  我行以“三项治理”和“业务财务合规性检查”为载体,构建立体式检查网络,开展案件风险排查工作,提高合规管理严肃性。在对“双百万”存款、“三项贷款”及金库现金检查的基础上,确定“7月风险排查月”,由总行罗列风险点,制订检查方案,布置各支行落实检查组开展自查自纠。针对各支行披露的问题和整改落实情况,总行组织排查与“回头看”检查工作,共投入384人次,对财务、信贷业务合规性执行情况等21个方面内容进行全面排查,检查面达100%。通过排查,共发现存在的问题421条。针对屡查屡犯现象仍较严重的情况,我行组织召开了“业务·财务”双线检查情况通报会,对检查结果作会议通报,并要求各3单位拟定整改措施,坚持“谁检查、谁负责督促整改”的原则,积极落实整改;对严重问题二次出现的由职能部室约见谈话,从重处罚,同时追究经办人员和管理者责任,并给违规操作者举办“基础性操作”合规培训班。

  (四)梳理现行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增强合规管理有效性。

  自从省联社出台《合规政策》以来,我行积极开展清理检查所有内部规章制度与现行法律法规及监管规章的一致性工作,共梳理各业务条线上的制度187个,从我行现行规章制度与法律、监管规定、规则、银行同业协会制定的有关准则相符合的角度出发,应废止制度24个,应修订制度45个,可继续沿用的规章制度114个,从本行现行规章制度应覆盖到所有部门、业务领域、岗位和操作环节的角度出发,应制订新制度17个,如《龙湾农村合作银行与内部人和股东关联交易管理办法》、《龙湾农村合作银行员工管理办法》等;同时初步梳理业务审批操作流程15个。

  三、进一步推进合规风险管理的建议与措施:

  进一步推进合规风险管理,必须建立在我行合规风险管理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树立

  “人人合规”的理念,加大制度执行力度,使合规管理水平有效提高。

  (一)必须规范制度建设程序,从源头上加强管理制度的执行效力。“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规章制度建设是合规工作的基础和核心,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现为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两个方面。要保障制度的有效性,首先必须有一套规范的制度建设程序。当前我行应当从规范“立法”程序做起,要明确“立法”权限,对管理制度的修改和制定等要在程序上予以明确,增强“立法”的严肃性与统一性。同时要规范制度建设的“论证程序”,在制度出台前至少经过三道论证程序,即风险论证、合规论证和法律论证。一是由制度制订部门组织风险信息的收集、识别与评估,依据统一的标准对各类风险进行测算,在制度发布前做好模拟风险的论证与评价,使预防性控制措施落实在各业务制度之中,保证制度的可操作性;二是由合规部门,对制度制订条款是否符合相应的规章制度、监管要求进行审查,对关联制度的相关性与一致性进行论证,保证制度的严密性;三是要加强制度的法律论证手续,制度的修订要提请法律顾问对制度条款进行审查,确保制度的合法性。

  (二)必须加强管理制度培训教育与学习,进一步增强合规管理长效性。一是要积极开展普及管理制度培训教育,通过学习确保从业人员理解并掌握管理制度,通过知识考试等手段巩固学习效果,做到每项管理制度必学,每位员工必懂;二是应提高高级管理人员的依法合规经营意识,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带头合规执行,当好合规表率;三是应全员开展《银行业职业操守》学习和廉政从业承诺,使每位员工明白自已应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和为什么不应该做,促进遵章守法,合规经营,使我行上下统一思想认识,使全体员工意识到“合规是基础,不合规即100%有风险”,树立“倡导合规、惩处违规”的价值观,切实增强全行对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能力;四是要建立管理执行评价与激励措施,对员工执行管理的情况进行评价,通过开展管理竞赛,评选“合规之星”等类似活动,激励员工规范业务操作,对积极履行管理制度,在防范风险方面做出贡献的员工要明确奖励制度。

  (三)必须加强违规处罚力度,确保管理制度的严肃性和威慑性。

  一是严格违规处罚。每一次对违规行为的纵容,必将使管理制度的效用大打折扣,最终导致管理制度4在管理过程中的软弱无力。在管理上对违规和酿造风险的行为一定要处罚到位。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范从业人员的道德风险,把制度缺陷带来的风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关口前移到风险的源头。

  二是实行监督检查集中模式。当前可行的做法是设立与财务、业务部门相分离的稽查大队(可由合规部牵头,审计部担纲,抽调各业务条线人员组成),由稽查大队负责各项业务操作上的合规检查,重点检查操作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使制度拟订者、审查者、执行者、监督者分工合作,使制度的信息反馈更加客观。

  三是有效实施业务指导与监督检查分离机制。稽查大队与财务、业务审批部门分离后,避免了审批部门自批自查的尴尬局面,为严格按规处罚,严惩违规行为创造有利条件。

  (四)必须系统建立适应我行业务发展的科学完善的制度和业务流程体系。从制度的适应性与合规性角度出发,当前我行虽然初步梳理了许多业务审批流程与规章制度,但是制度数量繁多,修订工作量与难度大,相关新制度出台也滞后,另外相关业务流程也未及时做出相应调整,主要包括新核心业务上线以来各项业务框架和流程设计是否存在缺陷和风险点,业务操作规程和细则是否具体详实,岗位分工及职责是否明确,岗位之间是否衔接并形成监督和制约等均应逐条梳理,因为流程再造与制度梳理修订牵涉到各业务条线、各部室,根据目前总行管理部门的人员力量与资源配置,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因此笔者建议适时引入ISO9000银行风险管理体系认证,聘请金融专业咨询公司给我行量体制定适应现代中小银行发展的法人治理架构,制订覆盖我行所有业务领域的制度体系,设置所有系统、全面、简便的,适合我行业务又好又快发展的业务流程已成当务之急。

  总之,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对合规风险的有效识别与管理,把当前存在的困难与问题通过全行上下的不懈努力一一加以克服和解决,建立健全我行合规风险管理框架,确保依法合规经营,大力推进精细化管理,始终坚持有效发展和合规经营两手抓,才能确保龙湾农村合作银行在合规守法的前提下激励发展、优化发展、持续发展、创新发展。

篇八:合规管理探析与思考心得体会

  

  合规管理、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浅析之一

  ——合规管理与内部控制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加强内部管理的重要性,合规管理、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也逐渐被接受。因此,在不同企业内,就有了风控部、或合规部、或内控管理部等,当然也有企业把前述管理职责纳入到法律事务部、或企业管理部等,且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所规定的内控、风控等管理职责及做法也不一致,似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感!那么,合规管理、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究竟包括什么?有什么区别或联系呢?

  一、合规管理

  合规,简单说就是“合乎规范”,通常包括三层含义:遵守公司所在国、经营所在国的法律法规及监管规定;遵守企业内部规章和商业行为准则;遵守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

  合规管理指企业通过制定合规政策,按照外部法规的要求统一制定并持续修改内部规范,监督内部规范的执行,以实现增强内部控制,对违规行为进行持续监测、识别、预警,防范、控制、化解合规风险的一整套管理活动和机制。“有规可依、执规必严、违规必究”,被称为合规管理三要素。

  合规管理与业务管理、财务管理并称为企业管理的“三大支柱”。财务管理是通过回顾企业三大报表,通过各种方法为下一报告周期的决策提供财务支持,告诉企业应该做什么。而合规管理旨在告诉企业在具体的操作过程当中应当怎么做,具体到怎么合理的做、合规的做、合法的做。

  合规管理的起源及发展:

  合规管理理念的产生与发展,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公司治理实践密切相关。在美国的政治和法律环境下,社会公众对企业遵守公序良俗及商业道德规范的较高期待,影响政治体系形成立法,并转变为政府对企业监管的硬性规范要求。为杜绝违规所面临

  的声誉损害、高额赔偿及刑狱之灾,合规管理就成为企业的必然措施,尤其是借钱经营、从事高杠杆高风险业务而被高度监管的金融业企业。

  早期的美国司法判例一般认为,企业不用为高管和雇员个人行为承担法律责任,企业管理者因此没有动力建立合规管理体系。1977年颁布《海外反腐败法》后,这一情况有了根本性变化,首次立法确立了企业的合规管理责任;1991年,美国联邦量刑委员会颁布了《针对机构实体联邦量刑指南》,进一步激励公司增添合规管理措施;

  1998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首先在金融业内倡导合规风险管理;2002年,《萨班斯法案》对上市公司提出了建立合规体系的要求;2010年,OECD理事会通过了《内控、道德与合规最佳行为指南》,成为发达国家大型跨国企业在商务活动中共同遵守的合规管理标准;2014年,国际标准组织发布的“ISO19600《合规管理体系-指南》”,其目的是为公司

  、企业或其他任何一个组织设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合规管理体系,并对该体系的实施、评估、维护和改善提供指导。

  合规管理的意义:

  1、合规管理是企业稳健经营运行的内在要求,是防范违规风险的基本前提,是每一个公司都必须要管理的一部分,且内控制度的完善也离不开合规化的管理及操作。

  2、合规化管理是规范员工行为的有效手段,通过建构科学的企业合规文化以及合规体系,有利于避免员工的违规化操作。

  3、合规化管理通过约束高层领导人员的相关行为,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决策失误而带来的经营风险。

  合规管理的实现

  1、建立科学的合规文化体系,规范员工的行为及理念,从顶层设计入手防范员工的合规风险

  2、建设独立的、强势的合规部门,矫正员工日常当中的违规行为。

  3、制定严格的合规激励机制,加强事后的奖惩力度,避免违规风险。

  4、不定期对企业员工及高层人员进行合规化抽检,加入案例形成正面或者反面教材加以宣传。

  二、内控管理

  内控是内部控制的简称,指一般公司企业内部的控制运作。

  内控管理是企业为保证经营管理活动正常有序、合法的运行,采取对财务、人、资产、工作流程实行有效监管的系列活动。具体目的包括:保证企业资产安全,财务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有效性;保证对企业员工、工作流程、物流的有效的管控;建立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有效的监督机制,保证企业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

  内控管理的起源及发展:

  雏形--蒙可马利于1912年提出内部牵制,以职务分离、帐户核对为主要内容

  初步形成--逐渐演变成由组织结构、职务分离、业务程序、处理手续等因素构成的控制系统。

  成熟期--1988年,美国aicpa发布的《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以"内部控制结构"代替"内部控制",并提出内部结构的三要素: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

  完善期--1992年的COSO报告提出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指出: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影响,旨在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内部控制整体架构主要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项要素构成。

  2008年,由中国财政部等五部委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

  内控管理的意义:

  首先,从公司治理角度而言,公司管理和控制会从“人治”逐渐演为“法治”,并向职业经理人管理时代过渡,对管理层的信任由关键股东延伸至其他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

  其次,从公司经营管理角度而言,通过健全内控制度、明确企业各部门职责、能促使公司管理管控力量升级,整体效率得以提升

  内控管理的实现:

  1、预测:管理层对资产、财务、以各种经营活动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经营发展的相关风险,合理确定对应的应对策略;

  2、控制:以企业预测结果为导向、以流程管理为方法,针对已经或者将要发生的风险进行提前控制。

  3、监督:企业内控监督是保证企业内控措施有效实行必要手段。

  也可将内控管理简单概况为:决策有依据,执行有标准,结果有评价;事前有计划,事中有监控,事后有检查。

  四、合规管理与内控管理区别

  首先,合规管理是最基础的层面,是内控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风险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合规管理的本质不在风险管理,它只是机械的避免违反内外部法规制度,并尽力杜绝朝令夕改、各自为政的现象。从结果上看,在一定程度上能控制操作风险,但控制力度多大、是否够用,并不是合规管理所关注的,也不是它能解决的。

  其次,以COSO框架为代表的内部控制,是合规管理的终极版,也可以说是操作风险管理的终极版。内部控制的重点任务,是在防止账务、经营成果(财务报表)、经营行为上的串通舞弊和个人舞弊风险(即对企业部分内部风险的控制)!因此,内部控制不但

  要求合规,还要考察“规”是不是完善、有没有相适应的执行点、执行过程是不是有效。如果说合规管理更注重结果,只要结果合规就好,相对而言,内部控制则更重视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整套完善的工具和方法。

推荐访问:合规管理探析与思考心得体会 探析 心得体会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