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意识形态调查报告(6篇)

篇一:网络意识形态调查报告

  

  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以多媒体和因特网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业已成为扩

  展人类创造能力的重要工具。

  但是,网络对于青少年及其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既

  是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又是一种挑战。

  我们应该正视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扬

  长避短,在思想上不断破旧立新,积极引导青少年正确的认识、使用网络,匡助

  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观,使网络在他们的成长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泛博青少年

  网上问卷调查及发放问卷调查及面对面交流

  网络,一个近年来飞速发展的名词,如滚滚浪潮像我们涌来,网络缩短了

  时空、拉近了信息交流的距离,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是人类21世纪了

  解世界、走向世界的一扇窗,是得对未知世界冲满好奇和具有探索精神的青少年

  对网络更是情有独钟,“一网”情深。其实,这个五彩的网络世界,内容良莠混

  杂,精彩而无奈,一半鲜花,一半陷阱。对身心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来说,上网的热情需要保护,但更需要正确的指导和积极的引导,惟有如此才干使青少年永远

  在一片安全的网上世界里“冲浪”。

  网络——随着社会的发展,已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份。

  据统计,在现

  在的大城市中,已有80%以上的学生家庭购置了电脑,其中家中联网计算机逐年

  增长,这说明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脑已成为家庭学习和休闲的主要

  家电。

  在电脑成为我们不可缺少的一部份时,网络对于我们青少年的影响也是不

  容忽视的!

  现在有许多青少年,上网无非就是玩游戏,聊天等娱乐性的目的。并不能真

  正利用好网络。

  互联网络极大地开阔了青少年的视野,给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了解最新的新闻信息,时事动态,以及青少年最感兴趣的东西。但

  由于互联网络空前的开放和自由,但也会使青少年找到了精神的寄托,解脱了束

  缚,在网络的海洋里纵情的放任自己。

  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也是有目共睹

  的。

  有许多学生为了上网彻夜不归,为了上网荒废了学业,这一件件的事实,让我们不得不对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重视!!

  上网已经成为当今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的活动,越来越多的不同层次的人喜欢

  上网,然而又有越来越多不同的网站浮现。

  上网是否影响人们的生活,网络对青

  少年的影响又有多大呢?为了让青少年更多的了解网络对他们的危害,并培养青

  少年的是非判辩能力。因此,我们出展了研究工作。

  通过问卷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在网络对青少年的好处、网络对青少年的弊端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最后,综合小组讨论的结果、调查的数据提出合理的建

  议。

  为了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们组决定在对部份青少年做调查报告之前自己先去

  搜集一下关于此话题的资料。

  充分了解到这方面的相关内容后,我们开始讨论具

  体事项。

  经过一翻讨论我们首先制定出了调查表初稿,然后一些小组成员提出了

  他们的一些改进建议,于是我们改进了调查表(见附录1,附录

  2)。随后,我们

  开始讨论调查的对象、时间。由于我们的主题是“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我们

  把调查对象最终确定为学生。

  首先,我们先把调查问卷打印出来,然后发放问卷及进行网上问卷调查。

  网络以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速度,来到了我们身边,青少年不管事在家还是在学校、社

  会,都很容易接触到它,“今天你

  E了吗?”已成为当代不少青少年的口头禅。网络语言

  也越来越多进入现实生活。

  青少年已成为了进军因特网的一支生机勃勃的力量,特别是在一些

  大城市里,青少年上网比例达90﹪以上。在这些青少年中,45﹪是在玩游戏,15﹪是为了

  找朋友聊天,17﹪是在学习查找资料等。(详见附录)可见,目前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

  游戏、娱乐和交友。

  关于青少年上网,有人认为这是一件符合世界发展潮流,应大力提倡、支持的事。

  青少

  年上网可以使孩子的动手能力等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并且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扩大知识面,掌握计算机的应用等,这对青少年的智力发展是非常有利的。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指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和学

  会做人。而“学会求知”就是“学会学习”,它既要求学生学会掌握认识和不断学习的工具,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学会采集信息、处理信息、选择信息和管理信息,而这也是信息社会对

  人材的要求。

  要达到这一点,我们传统的以记忆力为主的教育很难做到,而上网则可以使青

  少年对种种信息做出快速的反应,并且学会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网络教育是近年来最流行的教育模式,新世纪的开端,我国就制定了一系列的网络教育

  计划:

  2001年前全国普通高中和大中城市的初中要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2003年前经济比

  较发达地区的初中要开设信息技术课,2022年前所有的城市初中以及经济发达地区的小学

  要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并争取及早在全国90﹪以上的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这些

  计划目前已基本实现了,计算机的运用和互联网的开通,给教育信息化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

  机遇。网络上的知识更新速度是书本上无法比拟的,它能使学生在第一时间得到最新的知识,而不是课本上几年前的。而且网络突破了教育环境的时空限制,把大量的外部知识引入课堂,使学生获得与现实非常接近的体验。

  现在网络连接着千家万户,将世界上的信息都连在一起,使信息达到前所未有的开放程

  度,任何人都可以非常轻松的从网络上得到声音、图象、文字信息和最新的各种信息,互联

  网已经成为青少年了解外面世界的一个主要窗口。那末,网络对青少年都有哪些影响呢?根

  据我们的调查,网络对青少年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网络上的虚拟学校中上课,目前已经成为国外大﹑中学校的一种新颖的教育模式,青

  少年不仅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学校的情况,而且还可以直接学习课程,和学校的老师进行

  直接交流,解答疑难、获取知识。诸多的网上学校陆续建立,为青少年的求知和学习提供了

  良好的途径和广阔的空间。中小学生从现在起养成网上查找资料,网上听课,在“空中课堂”

  的BBS上和同学们交流学习经验,提出疑问等学习的习惯,这对平生学习都是有益处的。

  青少年通过网络可以关注和了解“家事、国事、天下事”,令思想空前开阔。当前青少

  年的关注点十分广泛,传统媒体已无法满足青少年这么多的兴趣点,网络信息容量大的特点

  最大程度的满足了青少年的需要,为青少年提供了最丰富的信息资源。

  现在,网络正在成为

  青少年获取种种信息的最佳来源。

  由于网络的包容性,使上网的青少年处于和现实生活彻底不同的环境中,在思量的过程

  中,青少年不仅锻炼了自己独立思量问题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自己对事物的分析力和判断

  力:网络的互动性使青少年可以通过网上聊天室或者是

  BBS等方式广交朋友,参预社会问

  题的讨论,发表观点见解;而且网络的无边无际也会极大的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潜质和潜能有效地开辟出来。

  在网络上,我们几乎可以找到涉及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的各类信息,对能够熟练使用计

  算机的青少年,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学之不完的知识宝库。当今世界,计算机技

  术和网络技术已经应用于教育、商业、政府、国防等各行各业,可谓无处不在,新世纪的发

  展要求已经把网络的应用作为一种基本的生存技能,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

  不开网络,它匡助人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艰难,青少年已经把网络技术当做自己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哲学上讲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网络也不例外,它被人们称之为一把“双

  刃剑”,网上既有鲜花,也有陷阱,它的另一面也是让家长们谈网色变的原因,它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黄、赌、聊天和游戏,它们往往使青少年深陷网

  中无法自拔,严重影响了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

  伴有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成

  瘾症”成为青少年新的精神疾病,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症”发病率

  高达15﹪。

  网络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也使一些青少年荒废学业。

  青少年

  的判断是非能力还不成熟,抵制诱惑的意志力还不坚毅,网上的游戏和聊天往往使青少年情

  不自禁,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严重影响了学业。有的上网时间过长,不能很好地歇息,上

  课无精打彩,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诸如此类的现象日益增多,浪费了大好时光,导致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在各种信息、观点自由表达的网络上,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和实用主义等西方价值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追求奢靡等腐朽生活方式等信息大潮汹涌而来。

  这使得他们头脑中沉

  淀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冲突,是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倾斜,甚至盲

  从西方。

  青少年的思想道德观念还没有成熟,还没有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

  大量的接受

  这种信息,势必影响青少年的想道德趋向。

  据有关专家调查,网络上非学术性信息中,有47﹪与色情有关,网络使色情内容更容

  易传播。调查还显示,在接触过网络上色情内容的青少年中,有

  90﹪以上有性犯罪行为或者

  动机。

  专家指出,过度的使用网络往往会导致青少年浮现情绪障碍和社会适应艰难。在心理方

  面,会浮现注意力不能集中和持久,记忆力减退,对其它活动缺乏兴趣,为人冷漠,缺乏时

  间感,情绪低落。

  在身体方面,会浮现不能维持正常的睡眠周期,住手上网时浮现失眠头痛、注意力不集中、消化不良、恶心厌食、体重下降。在行为方面,会浮现品格障碍,产生攻击

  性行为,认为暴力并非都是违法的,甚至崇尚暴力。目前,大多数青少年是独生子女,他们

  本来就缺乏与他人沟通的机会,如果再沉迷于网络游戏或者聊天,,就会减少他们和人交流的机会,甚至得“电脑自闭症”,处于亚健康状态或者直接导致心理健康。。青少年正处于一个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至关重要。

  迷恋网

  络世界,一方面挤占了课余体育锻炼和参预社会实践的时间,有的甚至挤占正常的学习时间,不利于养成键康的体魄和参预社会实践的能力,也不利于学习。另一方面,长期的上网,也导致眼睛疲劳和神经衰弱,造成视力下降,情绪不振等疾病,影响身体发育。此外,网络

  的传播形象化(图、文、音、像),强化了青少年“看”的接收方式,而弱化“想”的思维

  方式。

  网络上的不良文化不时的充斥着青少年的头脑,在青少年的某些愿望得不到满足时,往

  往使其走上极端,诱发犯罪行为。近年来,我国的青少年犯罪的比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与

  青少年接触网络上的不良思想大有关联。

  五、提出建议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吧的数量也逐渐增多,家庭上网的也越来越多,青少年学

  生上网的人数也不断增多的趋势。

  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面对现实,我们不能“因噎废

  食”。

  毕竟网络对社会的进步、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以及学习还是有非常积极的作用的。

  这

  一点从它的诞生及这几年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就是很好的见证。就上网本身而言,固然没有错,关键是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的使用网络。

  在某些方面,网络对人的影响与雅片相似,适量的鸦

  片可以治疗疾病带来的痛苦。过量则让人产生依赖,只无非网络依赖是精神上的。

  在了解了网络对于青少年的利弊影响后,我们应当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采取一些措施,来引导青少年正确的理解网络、充分的利用网络。

  1、青少年应加强自身的心理品质与控制力,树立一个坚定正确的奋斗目标,以此为动

  力培养自己的控制力与忍耐力。

  加强自身情操的陶冶,对一些生活中的困惑,积极与外部沟

  通,寻求父母、老师、朋友的支持。

  2、父母应积极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加强对孩子的精神关心,了解他们的内心

  世界,了解孩子所需所想,给孩子以精神上的关心、理解与安慰。如家长可时常与孩子聊一

  些孩子感兴趣的事,共同参预孩子感兴趣的故意义的活动,尊重孩子的认知,满足孩子对精

  神之爱的需要,减少孩子上网的欲望。

  3、学校应加强各方教育,老师应设法引导青少年的求知方向。如果只是强行禁止学生

  上网,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应该变“堵”为“疏”,采取

  多种形式,运用典型事例,加强法制教育、网德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使学

  生彻底认清“不健康上网”的危害,注重引导学生“健康上网”。

  4、政府加强对网络的管理,要加强对网吧的审批,继续加大对网吧的检查力度和管理

  力度,特别是对网站内容、上网时间和身份证等方面要细心检查、严格管理,阻挠不健康的游戏泛滥,杜绝“不健康上网”情况的发生,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加强网络管理,加大

  法制力度。

  对于境内境外一些非法网站加强监控力度,对于境内非法网站坚决取缔,对于境

  外网站进行严格过滤;

  制定专门法律,继续加强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保护青少年“健康上

  网”。

  后记:

  网络发展的明天一片光明。随着网络的发展,青少年的学习、生活、游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上交友、网上购物、网络教育,包括网上会议

  等网络活动逐渐代替了人们整日奔波的辛劳,人们以前无法想象的许多事在今天

  都成为了现实。

  但是,任何事都有其两面性,青少年还没有形成一个健全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没有足够的分辨力去明辨是非,自我约束,网络对青少年来说

  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应该关心青少年,关注其上网问题,但不是监视和一

  味的“堵”,我们要匡助他们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合理的利用网络,树立正确

  的网络观,使青少年健康的成长。

  是

  否

  学习

  体育活动

  看电视、看报、读书等

  是

  否

  1-2小时

  1小时以下

  小时以上

  聊天

  玩游戏

  学习(查

  无明确目的其它:资料)

  电视、广播

  网络

  报纸、其他:

  综合网站

  书籍、杂志

  漫网站

  游戏网站

  其他:

  动

  购物网站

  学习网站

  附录二

  1,你的性别?

  ()A,男

  B.女

  2,你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网游的A,小学

  B,初中

  C,高中

  D,大学

  E没有接触

  3,你是怎样接触网络游戏的?

  ()A,看朋友玩,自己也想玩

  B,自己好奇

  C,朋友拉着一起玩

  D,其他

  4,通常你连续玩游戏的时间是?

  ()A,1小时以内

  B,1~2小时

  C,2~4小时

  D,4小时以上

  5,你玩网络游戏的目的?(可多选)()A,娱乐

  B,打发时间

  C,赚钱

  D,习惯

  E学习压力大,不想学习

  F其

  6他是否有过逃课玩网络游戏?

  A,是

  B,否

  7,普通喜欢玩什么类型的网游?(可多选)()A体育类

  B角色扮演类

  C竞速类

  D音乐类

  E休闲益智类

  F摹拟经营类

  G平台游戏

  H其他

  8,对于网络游戏,你现在的看法是

  ?()A,网络游戏可以让我得到了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的一些东西,因此我很喜欢

  B,网络游戏让我能够在紧张的现实生活中得到放松,从而更好的投入到其中

  C,网络游戏扩大了我的视野,交了许多新朋友,我认为对我的成长会有匡助

  D,网络游戏影响了我的学习和生活,我现在非常懊悔玩游戏并开始讨厌它

  E,休闲而已

  附录三

  附录四

篇二:网络意识形态调查报告

  

  2020年第11期

  (总第

  1期)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MUDAN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No.

  11,

  2020Serial

  No.

  218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调研与思考裴秋芬方辉(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焦作454003)[摘

  要]

  青年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任,从而也成为西方敌对势力通过互联网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争夺的主要对象。因此,加强大学生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既是意识形态工作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维护总体国家安全的一个

  重要方面。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话,了解普通综合性高校在校大学生对意识形态及网络意识

  形态安全等问题的认知与态度,考察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从而提出有

  效提升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意识和加强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可行性措施和方案。[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网络意识形态

  安全”既是总体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意

  [文章编号]1010-2323(2020)11-0051-03—、调研方法及数据解读本次调查选取普通综合性高校80个不同专

  业、年级、班级的学生为调查对象,投放调查问卷

  2231份,有效回收2124份,有效率95.20%。调查

  样本中:文科生679人,理科生1445人,大约各占

  识形态工作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信息技

  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互联网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时

  代,互联网已经广泛而深刻地嵌入社会生产及日常

  生活,从而引发了人们尤其是青年大学生思维方

  总人数的31.96%和6&04%;女生828人,男生

  1296人,大约各占总人数的39%和61%;学生党

  式、价值观念、个性心理及行为习惯等方面一定程

  度的改变.基于此,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

  的最前沿和主战场.在这个信息技术架构起来的员313人,约占总人数的14.73%;大一学生581人,大二学生564人,大三学生537人,大四学生

  442人.研究者又进一步运用EXCEL、SPSS17.虚拟空间中能否顶得住、打的赢一场漂亮的争夺意

  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录入和分析。第一,调查首先对大学生上网时间、上网途径、识形态话语权、主导权的战争,直接关乎我国总体

  国家安全观和意识形态领导权工作.因此,研究者

  选择了“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为课题进

  上网目的和上网内容等上网基本情况进行了解。调

  查数据显示,100%的学生每天通过电脑、平板、手机

  等电子设备利用无线wifi或通信运营商服务进行上

  网,有近40%的人每天上网超过4个小时,很明显,网络已占据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业余时间与生

  活。大学生上网目的与内容大致包括学习、娱乐、游

  行调查研究,以普通综合性高校在校大学生为研究

  对象,着重了解大学生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西方

  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等方面问题

  的认知与态度,从而考察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戏、社交、购物、通讯等几个方面,且利用网络进行娱

  乐、游戏、社交、购物的兴趣远远大于利用网络学习

  的兴趣,这和大学生思想活跃、追求时尚、易于接受

  教育的现状,分析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紧

  迫性与重要性,并提出有效提升大学生意识形态安

  全意识和加强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可

  新事物的自身特点不无相关,网络上丰富的资讯信

  行性措施和方案.[收稿日期]2020-10-10息和娱乐内容是强烈吸引青年人的重要原因。[作者简介]裴秋芬(197—《,女,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当代意义;方辉(1982—《,女,讲师,研

  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基金项目]2018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互联网+

  "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机遇、挑战与对策”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8BKS009O?51?

篇三:网络意识形态调查报告

  

  036学校治理┆基层党建网络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影响的调查与分析(1.上海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上海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网络成为意识形态的新战场。如何正向引导网络使用和发展,维护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成为我国网络治理的大学生意识形态影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杨和文1?赵文瑞2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在网络上的活跃度很高,但是又缺乏社会经验和生活经历,思想较为理想化,意识形态转化难度低,因此研究网络对关键词:网络;大学生;意识形态;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21)01-0036-02???DOI:10.12240/j.issn.2095-9214.2021.01.017网络的发展使每个人的生活更加便利,但是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风险和问题。大学生是未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的接班人。由于大学生比较单纯并且缺乏社会经验和辨识力,在网络信息快速传播过程中,大学生的思想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剧烈变化。因此,做好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工作对维护我国国家社会稳定以及社会治理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详细的大学生意识形态情况,我们利用网络发放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25份,基于此进行了分析和探究。(一)大学生对意识形态安全的认知调查,就结果来看,52%的学生认为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非常重要,只有3.2%的学生认为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只是形式,没有什么用处。大学生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的不重视,是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存在的漏洞,不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没有思想武器的武装,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非常容易被境外敌对势力煽风点火,这将是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隐患。大学生擅长以互联网的形式呈现自己的意见与态度,而且随着互联网信息的逐渐混杂化,如果缺乏对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监督将会导致不良信息的蔓延,会对学生的价值观取向形成误导。据我们调查数据显示,仅有1.6%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基本不关心,而有48%的大学生会选择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政治意见,56.8%的大学生会选择和身边人面对面讨论,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对时事热点的关注度很高,并且也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一旦不良信息被广泛传播给大学生,他们非常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甚至成为不(三)大学生意识形态现状导致的社会问题良信息的传播者,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一、网络大背景下大学生意识形态情况分析意识形态一般指人对于事物的观念和思想,会主导个体的思维理念和行为举止。意识形态在哲学上是个体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社会学中的重要概念。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会改变社会结构,是改造社会的强驱动力。根据我们的调查情况,仅有18.4%的受访者表示不清楚意识形态的概念,而绝大多数大学生对意识形态的问题是有直观想法的,但是对其并不是很重视。网络对意识形态的影响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维护我国互联网的意识形态安全,是维护国家安全、文化安全以及社会稳定的必要举措。但是,作为祖国未来栋梁和中坚力量的我国大学生,其中大多数对意识形态问题没有明确的认知。如果不加以重视,将对我国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产生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不利于维护我国(二)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表现情况的意识形态安全。2019年7月,香港修例风波引发了大量的暴力抗议活动,暴力示威者打砸店铺、街道纵火、破坏交通设施、阻碍机场车站等交通枢纽正常运行,大量民众的日常生活受到影响。然而这些暴力分子和国家分裂分子不乏香港各高校的大学生,让国内社会各界发出疑问:香港的教育到底怎么了?实际上这已经不仅仅是教育问题了,香港的网络媒体发达,不乏各大西方“基金”的支持,网络舆论早已被敌对势力渗透。在暴力示威活动中,他们对令人发指的暴行视而不见,对遭受人身侵害的无辜伤者置若罔闻,却大声赞美“勇敢的抗议者”,让人看清楚什么叫“选择性失明”。反修例风波以来,西方一些政要和媒体公然为暴行张目、为犯罪喝彩,声称激进示威者的行为“激励了全世界”,表现出了“不应该被忽略的勇气”。这些网络媒体在暴力活动中都扮演了极不光彩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在2019年8月30日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9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8.54亿,这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除去年事已高不会使用智能设备的老人、残疾人以及年幼儿童外,可以认为我国大多数群众都是网民,而大学生更是其中的核心部分。基于此,我们也做了详细的的角色,蒙蔽和误导了一部分大学生参与非法暴力活动,并且为大学生灌输反党反国家的思想,扭曲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对此我们也进行了调查,其中有32.8%的学生非常愿意就自己的思想以及社会价值倾向付出实际行动,57.6%的学生比较愿意为自己的思想以及社会价值倾向付出实际行动,仅有0.8%的学生非常不愿意为自己的思想以及社会价值倾向付出实际行动。由此可见,大学生中大部分愿意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和思想对社会进行行为反馈,更愿意来改变社会。也就是说,如果大学生的意识形态被敌对势力影响或者扭曲,他们有较大的可能基于这样扭曲的意识形态而有所行动,这将会导致社会动荡,以及对我国的国家安全造成伤害。同时,由于大学生在网络平台上讨论和发表自己想法的意愿更大,且网络平台的言论更容易发酵、传播,也更容易对学生本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比如2020年6月,某高校学生就在互联网上发表了不符合我国价值观的言论,对国人施以侮辱性的称呼,美化法西斯主义帝国侵略者在二战期间对中国国民的屠杀行为,因此被学校开除,这样扭曲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是我们需要警惕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大学生是未来建设国家的中坚力量,如果大学生没有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会对社会治理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不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强国,也不利于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的实现。二、一)对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建议立足高校,高校是专门培养和教育大学生的组织,以教育为本而我国的高校主要是由党领导、政府参与建设和主管的,因此保护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维护文化安全和价值统一是高校的职责之一,培养学生的意识形态观念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样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将意识形态的塑造融入日常教学,把握好课堂内外的机会,加强对学生意识形态的引导,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让学生自主发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我国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处,引导学生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的主流发展情况等等,培养学生对自身意识形态的理性认识。二)立足监管,目前,我国对网络治理的法律法规方面还有较大的空以法为力缺,并且各个不同的职能部门都有自己的相关规定,难免发生冲突和矛盾。在面对一些突发性、罕见的网络事件时,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统一参考,同时立法不严、违法未究基层党建┆学校治理037也是导致网络乱象的根源之一。网络治理全靠政府部门的力量不足以对庞大的信息流进行快速、高效、即时的处理,因此还需要通过法律法规,对企业以及个人增加监管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三)立足社会,才可以从根源隔绝有害、以群众为根违法的信息。虽然意识形态属于个人思想范畴,但是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观念。社会环境会给个体的意识形态施加影响,如果社会环境符合主流价值观、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使存有不同观念的人或多或少都会被有所影响。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有良好的社会环境,环境下的个体也会向好的方面发展,因此保证社会意识形态大方向是维护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的有力保障。社会应当自发参与网络社区建设,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大环境。群众的力量是最强大的,也理应是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主力军,同时群众也是党的立党之基。以群众为根,才能从根源上治理好网络社区,有效维护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意识形态对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着眼于当下,放眼于未来,对年轻群体尤其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更应当在意识形态方面下足功夫。对于大学生而言,正确的引导将会使党、国家、社会受益;相反,稍有不慎,对我们国家的建设就会产生巨大伤害。维护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同时也是在保障国家安全。维护我国的核心利益,需要各方力量加以重视。参考文献[1]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1.2%[J].网络传播,2019(09):81-85.[2]邴毳英,相军,徐圣杰,等.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策略分析[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11):98.[3]马昌,董晓伟.透过暴行我们看到了什么[N].人民日报,2019-08-15(01).[4]秦华,闫妍.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关于大学生的舆论观和信息处理能力研究”(项目编号:202010256052)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杨和文(1968—),男,汉族,江西抚州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方向的研究。((

篇四:网络意识形态调查报告

  

  意识形态工作调研报告

  意识形态工作调研报告1按照XXX要求,XX党委调研了XX公司意识形态风险隐患情况,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根本情况

  〔一〕加强对意识形态的领导。

  成立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隐患全面排查和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能职责,落实人员责任,加强学习教育,引导全体干部职工要充分认识开展风险隐患全面排查和集中整治的重要意义,建立意识形态工作长效机制,即查即改,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将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领导小组严格履职尽责,对排查发现的问题,狠抓整改。对工作不落实,排查整治不力,敷衍作假的,进展通报批评;对发生责任事故的,严格追责问责。

  〔二〕隐患排查情况。

  一是严格党员干部纪律约束。加强对全体干部职工特别是党员干部的管理和教育,教育党员干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带头抵抗生活中、朋友圈的各类谣言,严禁在手机朋友圈造谣传谣,对在公共场合中发表同中央精神相违犯的言论,非议党的理论和道路方针政策及重大决策部署,分布传播政治谣言的党员干部依法严肃查处。

  二是加强舆情监控。成立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涉及卫生计生领域的重大舆情监控,对可能涉嫌发生重大舆情的,相关科室要第一时间介入,并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迅速展开舆情事件调查和处置工作,及时掌握舆情动态,加强舆情会商和研判预警,控制舆情态势,严格把握信息发布工作。

  三是管控好信息传播途径。加强本系统内外网管理,严禁利用内外网发布、传播各类损害意识形态平安的信息,通过增加监控软件、硬件防火墙等设备,截断传播途径,发现相关隐患及时处理。

  四是管控好信息发布审核关。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各类发布信息的审核和把关,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实在把控好“出口关”。

  〔三〕总体评价

  总体判断,XX可以深化学习贯彻XXX精神,坚决贯彻落实XX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署,强化意识形态主体责任,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平安,深化分析^p研判意识形态领域形势。通过对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情况分析^p认为,目前意识形态领域形势总体向上向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比拟到位。党委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坚强有力,中心组学习、社会核心价值观践行和普及、网上言论阵地管控、对外宣传和基层文化阵地建立、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等意识形态工作领域获得明显成效。

  二、存在问题

  个别部门、人员对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性认识缺乏。有些人认为意识形态工作离我们间隔

  尚远,无需操心;有些领导干部无视了意识形态工作的协调开展,在理论武装、干部教育等方面投入缺乏,把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业务工作中,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投入较少;管理不到位,不擅长研究解决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

篇五:网络意识形态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上网行为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上网行为的调查报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开展与普及,电脑及计算机网络越来越多的介入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网络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道德品质等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尤其进来大学生因上网所引起的学业荒废、精神颓废、刑事犯罪等事例越来越多,使大学生和联网的关系问题成为引人关注的焦点。本文根据对重庆三峡学院学生上网行为的特点及其道德问题,提出加快校园网建立、标准网络秩序和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网络型为等对策。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利用网络网络聊天(45.22%)、浏览新闻(38.31%)、查阅资料(16.55%)、网络游戏(56.76%)和看电影(31.77%)。聊天与游戏根本上成了目前在校大学生上网的主旋律。仅5.71%的同学收发电子邮件,15.71%的同学更新博客或微博,说明大部分学生上网只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光,用于学习的很少,网络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的有力作用很小。由于缺乏正确的的引导和科学管理,致使高校中网络强大的教育功能被其娱乐应用给掩盖了。

  上网目的:音乐、聊天、交友、网络游戏等方面,这似乎说明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展娱乐,从而打发自己无聊的时光。娱乐是大学生网络行为主体;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在经济和时间上不独立,并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大学生的网络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延续。有一部分大学生上网的目的是放在获取信息和学习上的。高校中网络设施倘假设仅仅用以为大学生们提供游戏、聊天等娱乐活动,这必将远远地偏离教育信息化的初衷。

  网络的性:网络的开放性内容的丰富性具有的优越性;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合理利用网络,给予我们诸多好处。互联网上的信息不仅仅是内容丰富,安康向上的,也有很多错误的不真实的,甚至又背道德的不良信息。这要求我们带上智慧的眼镜,正确客观的对待网络的信息内容。上网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习惯,不需要有特别的目的性。

  大学生的网络首选因素是寻求娱乐,而对涉及自身学习生活,诸如教育,文化学术等诸多方面关注度不是太高,建议学校加强学科建立意识,加大大学生思想教育力度,提高防御能力,不免学生接触这种不良甚至反动信息,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让他们自觉抵抗不良信息,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关注导向。

  研究说明:女生上网的素质普遍比男生高。女生利用网络学习的人数比男生多,男生上网的大多数时间都用于打游戏。我们学校(重庆三峡学院)每天在晚上11半都会断电,但是在断电后仍然有一部分同学在上网打游戏聊天。当然也有一部分是在学习的。据了解,每个宿舍都有不少于三台电脑,几乎人手一台,只有少数人没有电脑,一个班也就那么一两个没有。

  对于因网络而行成的一些“族群”大学生们,关键是能把握好一个度。因为如果大学生生活中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网络后,高依赖度过了一个尺度,很可能致使同学们以为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不可自拔。因此,学校、家长、甚至包括同寝室的同学等各方面都需要共同努力,丰富同学们的业余生活,预防此类现象的发生。

  对于日常生活和学习必不可少的网络,如何才能防止一些的现象出现,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网络的普及:很多人认为,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所受到的教育不应仅仅是书本上的一些概念,更应该承受新事物和新信息,而网络就是新事物的代表。网络来了,挡也挡不住,这是时代开展的必然,应该通过网络让自己跟上时代。所以,不能很好地掌握和利用网络资源的大学生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大学生。

  在这个不可阻挡的信息时代,学校对于学生的引导难度较大,最主要的还是要学生自我管理,对上网的自律性。对于如何正确的更好的利用网络,从而获得知识,这是作为一个大学生应该自我解决的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清醒的认识到,互联网已经深入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成为当代大学生接触社会、认知社会的重要渠道,上网已经成为我校学生学习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但是目前大学生上网的目的还不明确,很多学生上网没有方案,很少人用网络来学习知识,有的学生家长竭力反对孩子上网,有的学生却上网成瘾,这些问题是我们面对的。

  面对互联网给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要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标准大学生上网行为,营造积极安康的高校网络文化。网络对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道德观念上所起到的独特作用,促使我们希望通过研究和把握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从而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建立提出一些有效且有针对性的建议,让平安、文明、科学上网成为我们新上网方式的潮流。

  通过这次调查,笔者对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工作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1)坚持正面教育和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大学校园里,上网逐渐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方式。但同时网络如同科学创造一样,也是双刃剑,也会带来许多负面问题。因此,要指导学生学会利用网络和技术进展信息采集,从海洋知识中判断和选择对自己有价值的知识成分,摒弃丑恶的、错误的东西,自觉遵守网络道德,标准网络行为,选择科学的意识形态,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要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强校园网络建立。要善于高校网络资源优势,建立利用好自己的学习交流网站,建立网上思想教育阵地,利用网络的交互性,有关资料,解答学生的疑问,允许不同意见之间开展讨论和辩论。组织有关专家和教师引导大学生在网上多各种社会热点问题开展讨论,及时沟通情况,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安康开展,及时化解矛盾,针对热点、难点、意见进展引导,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思想免疫力。

  (3)以网络为依托,努力占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面对网络时代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所带来的机遇和负面影响,应积极拓宽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讲思想政治工作与网络教育结合起来,大胆探索和尝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

  网络大幅度的拓宽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空间,也增加道德行为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做为一名大学生,应该更好的利用网络对学业效劳,和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应该正确认识“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差距。

篇六:网络意识形态调查报告

  

  网络社交调查报告

  第一篇:网络社交调查报告

  网络社交对大学生的影响调查报告

  1.选题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完善,网络时代已经来临。“网络文化”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中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一些专家学者不无夸张地说,“网络文化”是继语言文字的产生和形成,以及活字印刷的发明之后,人类文化发展的第四个里程碑。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和交流的便捷,深得同学们的关注和喜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网络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散布谣言、歪理邪说、乃至传播色情信息的工具。为了弄清网络对大学生影响的问题的基本情况,我们学习小组对我校全曰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大学生进行了问卷抽样调查,研究网络社交对大学生诸方面的利与弊。

  调查问卷

  一、调查背景

  如今是二十一世纪,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网络的时代。网络已经进入各个领域,无论在经济、政治、日常生活或者军事方面,都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网络已成为这个世界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在,网络文化这一新兴文化正在我国迅速普及,由于其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迥异于以往所有的文化,这就必然会对传统文化造成很大的冲击。现在,网络文化已经为大学校园中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那么,网络文化究竟对大学生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二、调查方法和过程

  本次调研我们学习小组采用的是随机问卷调查为主,访谈和文献研究为辅的方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大学生上网的动机和意向;二网络给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哪些冲击和变化;三是大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和看法。为了了解这一问题,我们三人组在针对我院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名为“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的随机问卷调查。共发放100份,实收98份。回收率98%.此次问卷的目的,是了解网络给大

  学生带来哪些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以引起学校和大学生本人的重视。因而,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网络和利用网络。并最大限度地消除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正面影响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成为了大学生共享与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都产生了极大的积极影响。

  1、网络为大学生开凿了一个广阔的信息渠道。

  计算机网络的逐步普及,使得大学生能够从各种网络上获得千变万化的时代信息和人文科技知识,汲取各种知识营养,来发展和壮大自我。如在调查问卷中,学生对“你觉得网络使你的生活”的回答: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占52%;有更多的事可做,更充实占27%;浪费不少时间占7%。这一结果表明了网络对大学生的文化素质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

  2、网络为大学生的学习打开了方便之门

  如今网络上资源共享越来越多,信息的传播,文化的交流只在瞬息之间。网络的开放性和方便性、内容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大大拓宽了大学生的求知途径,有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促进学业;网络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种自由、轻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大学生培养和发挥创新能力;网络是一个广阔空间,存在着许多新鲜和未知的事物,有助于开发大学生的潜力。方便大学生查阅资料,解决学习上的难题。在“你认为网上有你所需要的学习资料吗”的问卷中,回答:有很多的占75%;有一些的占25%;没有人认为没有。又,在“当你学习上遇到困难,寻求帮助的途径”的问卷中:找同学商量占33%;上网求助占63%;自己独立解决占4%。这一结果表明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

  3、网络促进大学生的友情互动,共同提高

  网络最突出的优点是它的交互性,它既是信息的载体,又是媒体中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迅捷通道。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

  对封闭的,对自己的行为举止总多多少少有些顾忌。而网络正好提供了花样繁多的论坛、聊天室、虚拟社区、情感驿站等虚拟空间使广大学子网民可以直抒胸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并充分表达和表现自我,结交各种朋友,相互介绍经验,共同进步。大学生在网上既可以推心置腹,抒发情感、交流思想和心得,又可以大发牢骚,派遣抑郁,达到缓解学习和精神压力的双重功效。

  4、网络为大学生指导就业,描绘事业蓝图

  凡事有利必有弊,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对大学生既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网络的开放、自由和社会化,使得网络环境往往较为复杂并缺乏有效的管理和保护,这就造成了大学生在网络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如沉迷网络、网络游戏上瘾,生活过分网络化等等)。

  1、网络可能使大学生的现实情感萎缩和沟通能力退化

  在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相当复杂,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总是小心翼翼的,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猜忌使得大学生们在很多时候都不敢流露真情实感,而网络这个虚拟社会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泛、安全且隐匿的交流平台,符合大学生们既想坦露情感又惧怕情感受伤的心理。于是大学生强烈的交往欲望促使其迷恋于网络虚拟社会的沟通方式。

  学习人际交往和处理人际关系需要时间的投入。但是大学生对于网络虚拟社会的沟通方式的迷恋,使得大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与别人交往的机会,减弱了与他人交往的愿望。人际交往的减少很容易加剧自我封闭心理,造成人际关系淡化,导致大学生只满足精神需求而脱离现实的现象出现。网络使得大学生的情感得到认同与满足,使得大学生对网络有了强烈归属感和依赖感.相比之下,对现实产生了厌倦与冷漠,在这种消极的不为世情所动的抵触心理下,一些学生在真实的交往中感到紧张,不适应,产生对现实人际交往的逃避和恐惧,造成人际关系障碍。

  2、网络可能使大学生思维狭隘化、被动化

  现实世界是包罗万象的,这是它明显不同于虚拟网络的一面。大学生网络生活的局限性便在于太过感情化、肤浅化和片面化,现实理

  性思维的话题往往涉及太少。

  大学生对这社会的认识,往往是仅仅在接收他人给出的信息和观点,而并没有充分地消化和体会,也没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造成人云亦云的现象,缺乏用理性的视觉来审视问题和现象的锻炼,这必将导致大学生个体思维的片面化和被动化。

  3、大学生溺网

  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一些大学生平时下午和晚上经常上网聊天或玩游戏,真正在网上学习的寥寥无几。网络以其高度的开放性和兼容性,在带来知识和便捷的同时,也充斥了不少思想颓废甚至反动的内容和论调,而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的重要转折阶段,对事物的辩别力和判断力往往不足,且大学生对新新事物都会有强烈的好奇心,使得他们自身意识形态受网络异样不健康信息的侵蚀,进而无法把持自己,造成恶性循环。在问卷“你平均每天上网的时间是多长”中,回答:1小时以下占25%;1-2小时占37.5%;2-5小时占29.2%;5小时以上占8.3%。结果表明长时间上网的人虽占少数,但也说明了大学生溺网的现象的存在。

  三、建议

  了解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在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的同时,也要正视大学生对网络的失衡问题,引起注意并解决问题。在些罗列几点建议:

  1、自我节制

  (1)增强自觉程度。任何时代都需要具有理性自律和人文关怀双重人格魅力的人,网络时代更是如此。大学生要至善的自我约束和收拢个人放纵的意志欲求,理性且道德地使用网络,在展示自身网络本领的同时,充分考虑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2)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大学生必然会相对地减少上网的时间,在现实在参加更多的休闲活动,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3)寻求外在真实的协助,在真实的生活中寻找满足需求的方式,寻找真实的支持。如与辅导员老师、心理咨询老师多交流,听听他们

  的意见,或在学习中刻苦奋斗取得好成绩,以满足心理需要等。

  2、摆正心态

  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决定了一个人的处世方式,积极、良好的心理必然使人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倘若大学生们能够在遇到现实生活障碍和困难的时候,将其视为考验自我、战胜自我的一个机会,认真剖析原因,问题总会解决的。把网上的真诚释放的心态延续到现实中,剔除虚伪和扭曲的心性,就不至陷入无端郁闷和窘迫之中,也不必要把情感完全寄托于虚拟的网络世界,淡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大学生应志存高远,奋斗不息,努力创造辉煌的人生,对社会多做贡献。有了这样人生追求的大学生,自然就没有那么多网络问题了。

  3、加强管理

  高校管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外部环境因素。比如,高校可以多设一些相关的网络教育课程,加强网络安全和网络道德规范教育,可以在本科低年级就及时抓好这方面的管制工作。同时,适当地限制大学生们的上网时间,从而有节制地利用网络。

  第二篇:大学生网络社交调查报告

  大学生网络社交

  一、大学生网络社交普及情况调查

  (1)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

  如今,电脑和互联网已经非常普及了,尤其是在大学校园中,几乎同学们人手一台电脑,在不方便用电脑的时候,大家也都会利用手机上网,那么同学们都利用网络干些什么呢?是否都只是利用网络进行社交呢?又有多少时间是用来学习的呢?为了了解大学生对网络的使用情况,我特意做了此次调查。并希望通过此次调查能够唤醒同学们合理利用网络的意识,较好的将网络利用到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

  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09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2.1%,较2011年底提升3.8%。学历方面,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中互联网使用率在2011年已达96.1%,目前基本饱和;过去五年内高中学历人群的渗透率增长最为明显,2011年网民比重也已经超过九成,达到90.9%;青年网民是网民中最大的群体,也是使用网络应用较为活跃的群体。而大学生作为这个群体的主力军,更对网络娱乐的发展,网络文化的走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网络获取途径

  据部分统计结果显示,在学校内大学生上网的途径,超过70%的同学拥有自己的电脑,剩下很少一部分是没有自己的电脑,仍然在网吧上网。由此可以看出,网吧作为大学生上网场所的重要性在弱化,特别是校园内,已被逐渐被寝室上网所取代。

  另外,相比电脑上网,我所观察到在学校内有高达94%的同学都在使用手机上网,相比电脑上网,手机网络更具便携性,更加生活化,随时随地,畅所欲言。手机已成为大学生第一位的上网工具。

  (3)大学生网络社交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他们十分渴望获得真正的友谊,进行更多的情感交流。这样,网络聊天,网络交往,网络爱情等社交网络,给大学生的社交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丰富和便利,日益成为大学生最喜爱的社交方式。

  据我在学校抽样部分同学做的统计,有超过85%的同学主要依赖于QQ作为主要的网络社交工具,9%的同学使用微博作为主要社交工具,剩下的一部分同学则主要依靠人人网,博客,飞信,微信,BBS等网络社交工具,进行网络社交。

  部分数据显示,最常用的社交工具,也就是QQ,同学们的好友数普遍都在150人以上,而其次则是微博在80个好友居多。这两大社交工具网络社交效果显著,社交范围比较广泛。其中,网络好友和现实好友重合率达到80%的同学占统计人数的66%左右,所占比例最为高,课件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沉溺于网络虚拟空间中,而是十分注重在现实社会终于他人进行交往,因此虚拟好友和实际好友重和比率比较高。

  而关于上网时间所花费的时间,大部分同学则是在没有课,闲暇时刻在线,主要集中在6—10个小时内,上网时间比较多,相对年级来说,依据学校的课程安排,在大一大二以及大三大四各有不同,但

  是不管课程多少,网络在大学内是很受喜爱的,虽然上网时间较多,但是也并非没有节制。

  关于以上是大学生网络社交的现状调查与分析,虽然调查人数不算多,但整体差不多也能反映出学校的整体情况,了解了基本状况之后,我们或许会产生更深一层的问题,那就是在这个网络信息充斥的时代,对我们大学生来说,网络交往有哪些利有哪些弊端,该如何正确利用网络社交来提升自己的素质,发挥网络社交最大的优点。接下来让我们继续深层次的解读。

  二、大学生网络交往的利与弊

  网络社交的发展只是整个网络文化发展的冰山一角。正像许多事物一样,网络社交的“双刃剑”效应也成为许多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特别是随着春节期间网上觅友人数的增多,其负面效应也比平时表现的更加明显。一方面浪漫刺激、无拘无束,同时却又鱼龙混杂,陷阱重重。甚至有的学者已经提出,应当通过立法对从事网络社交中介有关的公司网站进行规范,使之走上良性的发展轨道,为现实社会多增添一点光彩,少添一些烦恼。

  那么网络社交对当代大学生有哪些好处呢?其实网络也反映的是现实社会,网络同样也是什么样的人都有,关于利弊的矛盾也日益凸显的更加明显。

  网络打破了一个局限,那就是交朋友不一定要见面才可以,网络社交我们可以畅所欲言,但也是在文明上的规范下。在QQ上在微博上,在贴吧里,我们可以遇到许许多多的有共同爱好的人,并且不需要消耗很多的精力,只需要按照一个条件去搜索,我们就可以找到兴趣相投的朋友,因为彼此不认识,因此更不会产生利益冲突。像现实生活一样,网络中同样有深藏不露的高人,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现实中学不到的实用的知识。正因为网络的广域性,我们可以认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同样我们可以向他们了解到各种新鲜的奇闻异事,同样也可以了解到各种地方的文化和习俗,对充实我们的知识库具有很不错的作用。遇到相同发展方的朋友,我们同样可以交换各自的意见,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对增强自身实力有很明显的作用。生活中

  有如不如意的事情,或者是无法解决的事,通过网络社交这个平台,我们可以获取很多热心网友的帮助,各种不同的意见,帮助我们解决苦恼,这是非常可行的。我身边就有过这样的事,我的同学丢失了校园一卡通,这真是没办法的事,可是我们有网络这一个平台,只要在学校百度贴吧里发一个帖子求助,或许捡到一卡通的同学就会看到,我的同学就是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发了一个求助帖,当然,很幸运的捡到的同学联系到了他,这就是网络社交平台一个很好的作用,当然,我所提及的只是其中一部分,很多的好处更要我们在生活中去发现。

  社交网络众所周知的一个弊端,那边是安全性。它包括了个人信息的安全,人身安全。这两个是对我们生活影响最大的坏处。经过网络所引发的案件近年来日益增多,招式层出不穷,令防备较差的同学们防不胜防。我有个上网浏览新闻的习惯,看过很多因为网络社交认识的朋友而引发的事件,令受害人抱憾终生,这些事件根本上说是因为依赖网络社交,太相信网络上的人或事而酿成的。这里我们不做多说,毕竟大学生还是有很强的分辨是非的能力。那么网络社交还给我们带来了那些困扰?显而易见的是,网络交往会淡化我们在现实中多方位的人际关系,沉迷于网络或与网络相关的活动中,必定会减少在校大学生参加其他活动的频率和事件,减少与身边亲人,朋友之间面对面的相处的机会,其结果必然讲是对现实中人际交往的疏远与心理差距的扩大。网上焦急地双方所直接面对的是冷硬的键盘屏幕,彼此间处于互相隐匿平等而无直接厉害关系的相对位置上,也是的网络交往中缺乏明确的纵向人际互动,这也进一步淡化了现实中已有的多方位人际关系。网络社交的自由随意性契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大学生对网络交往青睐有加,但频繁的网络交往容易使我们大学生漠视、疏远现实生活中的融洽的人际交往,引发心理孤独与压抑,有的会表现为情绪失落、兴趣丧失、精力不足、思维迟缓、自我评价能力降低。由于网络交往具有虚拟性,大学生无法判断交往对象信息的真实性,这是人们以怀疑的心态去看待网络中的食物,进而影响到现实的人际交往态度,导致信任危机,影响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最终将抵达学生的现实人际沟通能力。网络的弱监控性使人们在网络交往中免除了

  承担责任的重负,人的本我得到肆意张扬。利用网络损害他人名誉和人格、传播虚假信息、在网上进行情感欺骗、在网上传播色情、暴力信息等行为屡有发生,阴暗心理在网络中得到随意释放。不良信息的传播与被传播使处于心智成长期;辨别能力不强、自控能力较差的大学生很难主动识别和抵制,进一步削弱了显

  示交往中信任感、责任感和道德感。

  三、正确的利用网络社交

  第一,大学生应志存高远,奋斗不息。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人生的目标恍惚,特别是没有崇高的人生理想,所以对许多现实的东西不感兴趣,精神空虚,个别大学生胸无大志,缺乏对生存问题的理性思考。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使有限的生命有意义,就必须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就必须在奋斗目标的指引下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拼搏进取,这对人生具有决定意义。许多人庸庸碌碌,虚度年华,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智慧,而是因为没有高尚的人生追求。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对人们特别是对大学生的要求更高。大学生应志存高远,奋斗不息,努力创造辉煌的人生,对社会多做贡献。有了这样人生追求的大学生,自然就没有那么多网络问题了

  第二,提高学生自我约束、自我保护的能力。通过德育课等主渠道加强宣传和引导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对信息的判断和处理能力。组织学生参与网络话题的讨论让学生深刻理解沉溺网络、在不健康网吧上网的危害。注重增强学生的自律意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网络文明公约、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影响的能力。虽然使用网络的行为习惯是个人的,但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正确的导向学校的引导教育就非常重要对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教育要纳入教学体系不能放任自流。

  第三,正确认识、使用网络,树立正确的网络观。网络的本质究竟是什么?网络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什么?如何正确利用网络,看待网络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弊端?面对即将来临的信息时代,人们如何恰当地利用网络,使用网络资源?这些都是正确的网络观所要告诉人们的。大学生是我国现在和未来网络的主要使用者和开发者,学校、社会都要承担起正确的网络观的教育任务,在网络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只有及时地解决,才能促进网络的发展和优势的发挥。目前高校和一些网络公司、网络经销商,都具有其他社会团体所没有的硬件条件和人力资源,应该经常性地组织有关网络的讲座、竞赛、征文、讨论等活动,既从技术层面普及网络知识,又从社会道德、法律层面在学生、教师中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只有让人们树立了正确的网络观,真正解决网络带来的种种问题才有可能。

  第四,高校领导要提高认识,大力加强网络管理。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既然大学生网络问题普遍而严峻,高校领导应提高对大学生网络问题的正确认识,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对大学生使用网络的管理,研究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引导广大大学生,使他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努力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强化爱国主义意识和弘扬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

  《网上交际与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探析》【J】赖海雄,郭建中.中国电力教育,2002(1)《大学生网络心理研究综述》【J】史克学.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大学生虚拟交往心理的探索性研究》【D】王德芳.西南大学2007年

  调查问卷

  您好,我们是学校的学生,我们正在进行一项关于浅析网络社交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的调查研究,耽搁您宝贵的时间询问一些问题,愿您协助我们搞好这项调查工作,谢谢!我们向您承诺,本次调查供研究所用无任何商业目的,涉及到的个人信息我们将绝对保密.望您放心与我们合作,来做好这份问卷!1、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所在的年级?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3、您常用的网络社交工具是什么?(可多选)

  A、人人网B、开心网C、QQD、微博E、飞信F、MyspaceG、facebookH、twitterI、其他

  4、您是否使用微博?

  A、是B、不是

  5、您目前同时使用几个社交网站?

  A、1个B、2个C、2—5个D、5个以上

  6、您平均每天大概花多久浏览社交网络?

  A、大于2小时B、1-2小时C、1小时D、小于30分钟

  7、您上课使用社交网络的原因是?(可多选)

  A、老师讲课无聊,不想听课B、老师讲课内容太难,听不懂

  C、受同学影响D、流量用不完

  E、因需要与好友即时通讯F、抵不住诱惑,想找点有意思的东西看

  8、您使用所选择网络社交工具的目的(可多选)?

  A联系老朋友或同学B结交新朋友,拓展人脉

  C寻找志趣相同的群体D寻找异性朋友、婚恋对象

  E了解好友的最新动态F娱乐、休闲

  G朋友、同事都用,我也尝试去用H无聊,消磨时间

  I个性形象展示G其他

  9、使用社交网络对您的社交的影响是?(可多选)

  A、扩大了我的交际圈,起到了积极作用B、影响不大,反正加了好友也很少联系

  C、负面作用很大,不当言论,相互攻击充斥在其中D、有利有弊,看自己怎么把握

  E、其他

  10、我在社交网站上获得的有价值的信息量令我满意

  A、很不同意B、不同意C、一般D、同意E、非常同意

  11、社交网络对我的日常生活是必不可少的A、很不同意B、不同意C、一般D、同意E、非常同意

  12、我对自己使用社交网站的情况的满意程度是

  A、很不同意B、不同意C、一般D、同意E、非常同意

  13、在学习时,我能抵制上社交网站的诱惑,在做完正事前不分心浏览社交网站

  A、很不同意B、不同意C、一般D、同意E、非常同意

  14、.总体来说,您认为社交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是

  A、弊大于利B、利大于弊

  第三篇:社交网络

  <<社交网络>>观后感

  今天看了<<社交网络>>这部电影,使我了解了社交网络的一些东西,也知道了facebook的创始人成长的经历。

  影片中的马克?扎克伯格和走在校园的其他普通年轻人没什么不同。他穿简单的T恤、松垮的牛仔裤、阿迪达斯运动鞋,讲起话来甚至有点腼腆。他在被女友甩掉之后愤怒之际,马克利用黑客手段入侵了学校的系统,盗取了校内所有漂亮女生的资料,并制作名为“Facemash”的网站供同学们对辣妹评分。他的举动引起了轰动,一度致令哈佛服务器几近崩溃,马克因此遭到校方的惩罚。正所谓因祸得福,马克的举动引起了温克莱沃斯兄弟的注意,他们邀请马克加入团队,共同建立一个社交网站。而与此同时,马克也建立了日后名声大噪的“Facebook”。而这部电影中也充满了友谊、忠诚、嫉妒和背叛等等。

  如今的我们每天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SNS网站,包括国内的人人网,开心网,豆瓣,时光都是这类网站的代表,我们每天乐此不疲的刷新这些网站里,我们关注某某好友最近在做什么工作?去了那些地方?我们关注某个大学同学又在人人网上秀了他的最新照片,我们关注某个名人在微薄上又和谁谁谁好上了。SNS网站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人与人的关注与展示。到于网络的依赖越来越强,看过影片后,我又一次陷入“商业道德”的思考,和华尔街1讲述的类似,是选择财富还是道德?因为现在这个世界已没有完全纯洁的致富方法,存在着太多的灰色空间,如果遵循老一代教我们的必须守道德,诚信,做好人,那真的很难发展,世界变了,变得冷酷,道德?

  马克从一个失恋的小男生,蜕变成网络世界的“王”,也终于把自己炼成了自负的混蛋,马克的人生成败得失,相信每个观众都有自己的思考。

  FromfilmmakerDavidFincherandscreenwriterAaronSorkincomesthis(purportedly)truelifetaleaboutthecreationofFacebook,withthemoviedetailingMarkZuckerberg"s(JesseEisenberg)ongoingtrialsandtribulationssurroundingthesite"sinceptionandeventualexpansion.There"slittledoubtthatTheSocialNetworkdoestakeawhiletogetgoing,withFincher"sdecisiontoopentheproceedingswithalengthysequenceinwhichZuckerbergisdumpedbyhisgirlfriend(RooneyMara"sEricaAlbright)undoubtedlysettingaless-than-enthrallingtone-asEisenberginitiallyseemstobeofferingupavariationonhisusualneurotic,fast-talkingshtick.Itdoes,however,becomeincreasinglyclearthatEisenbergisuptosomethingfarmorecomplexthanonemighthaveinitiallysuspected,andit"sultimatelyimpossiblenottomarvelatthelengthstheactorgoestoinportrayingZuckerberg"sfiercelyantisocialandalmostsociopathicpersonality.Likewise,thesupportingcasthasbeenfilledbyanimpressiverosterofperformersthatultimatelyelevatetheproceedingsonanall-too-frequentbasis-withArmieHammer"sscene-stealingworkastheWinklevosstwinsundoubtedlystandingasahighlight.Fincher"snotoriouslyexactingvisualsensibilitiesareputtoespeciallyimpressive(andconsistentlyenthralling)usehere,asthefilmmakerdoesasuperbjobofmeticulouslyreplicatingtheplushenvironsoccupiedbyZuckerbergandthemovie"svariousperipherycharacters(andit"salsoworthnotingthatFincherhaspepperedtheproceedingswithseveralsequencesthatarenothingshortofexhilaratingintheiraudacity,includingabreathtakingstretchsetatarowing

  competition).Thefilm"sprogressivelyengrossingatmosphereensuresthattheviewerisleftwantingmore(muchmore)bythetimetheendcreditsstarttoroll,whicheffectivelycementsTheSocialNetwork"splaceasanincrediblysoliddramathathasplentytoofferbothcomputerbuffsandneophytesalike.第四篇:社交网络

  广告模式谋杀社交网络:MySpace陨落启示

  4月初,国外媒体曝光了一份由新闻集团发给MySpace潜在买家的项目建议书。项目建议书中没有包含MySpace的任何历史数据和用户数量,而是明确坦白MySpace将在未来一年内预计亏损1.65亿美元,但同时声称通过裁员等削减成本计划,MySpace仍能在2012年末实现盈利。

  这份对历史业绩只字不提的奇怪项目建议书,意味着MySpace已经成为陨落的巨星,任何投资者连同新闻集团都心知肚明,MySpace往昔的辉煌已经和它的未来毫无关联了。只有新闻集团画出的面饼或许能够说服某些买家,愿意代替新闻集团承担即将到来的损失。

  若为社交网站论资排辈,眼下最流行的Facebook却并非其中的先驱。建立于2002年的Friendster是全球最早的社交网站,MySpace和Facebook都是由这一网站脱胎而来。供职于互联网公司eUniverse的两位工程师既是Friendster的用户又热爱音乐,两人在2003年效仿Friendster花了10天时间创建了以音乐为主题社交网站Mysapce,这一网站立刻吸引了公司管理层的注意,将其列为eUniverse重点项目,给予财务、人力和技术支持。

  在2005年7月新闻集团通过收购eUniverse控股Myspace时,Mypace已经拥有超过2000万用户,而同期Facebook还是一个只有一百来万用户的学生社交网站。

  后来的发展证明,新闻集团的资本介入正是MySpace最好的时光,随后的一年

  里MySpace的网站流量以每月155%的速度增长。当时的交易也

  吸引了整个传媒业和互联网行业的普遍关注,是2001年AOL与时代华纳并购以来最受关注的媒体并购。尽管对新闻集团这样的巨头而言,eUniverse公司5.8亿美元的收购规模并不算大,但这一举动直接让社交网站这一新生事物登上了全球舞台。

  如今MySpace若是不能顺利出售就只能面临关闭的命运,业界普遍认为两个原因导致了MySpace的失败,一是母公司新闻集团的官僚束缚导致决策缓慢,二是后起之秀Facebook更具活力。这两个彼此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因素,导致MySpace在第三方开放平台这一重要问题上远远落后于Facebook,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最终导致MySpace的用户数量直线下滑。

  但在这两个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隐蔽的因素也在MySpace的陨落中刺出了致命的一剑。

  2006年初,如日中天MySpace号称世界上最大的网站,召集雅虎和Google两大搜索引擎竞标,为其1亿用户提供搜索和广告服务。最后Google击败雅虎,以9亿美元的高昂价格获得了MySpace的广告协议。

  对新闻集团来说,这绝对是一笔合算的交易,集团将在接下来的三年里每年收到来自Google的3亿广告费。但Google在合约中对广告的点击量提出了苛刻的要求,迫使MySpace必须提高页面访问率以保证足够的流量,还不得不继续增加早已拥挤的广告位,而且不敢轻易尝试新功能以防流量出现波动。这无疑给正在成长期的MySpace套上了沉重的枷锁。

  最终的结果是MySpace的用户体验越来越差,而界面清爽的Facebook很快就吸引了大批用户。华尔街对Google与MySpace广告协议的评价是“一次政变性质的篡权”。

  因为Google的广告,MySpace获得了9亿美元的巨额资金,也因为Google的广告,MySpace最终把自己缢死在臃肿的页面上。

  相比之下,Facebook则聪明得多。2007年扎克伯格为了保障其对Facebook的绝对控制,拒绝了雅虎10亿美元的收购要约,避免被沉重的广告流量枷锁禁锢。

  Facebook最终没有选择展示广告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而是转向了更具针对性的Beacon广告平台。就在谢绝雅虎收购要约的同年11月,Beacon广告平台上线,虽然这个基于用户资料推送相关广告信息的系统,自诞生以来就一直遭到“出售用户隐私”的诟病,但扎克伯格一直坚持对其进行改进。并在今年年初开始测试新服务的实时性针对广告,可以对用户更新的状态实时抓取,推送与之相关的广告。Facebook认为其推进的广告系统是基于“发布与用户生活息息相关的广告”这一美好愿景。

  事实上,Facebook的广告思路正在被其他网站效仿。Twitter在2010年4月推出的第一款广告产品是一种类似关键字广告的服务,当用户在Twitter搜索被企业购买的关键字时,相关的广告内容会出现在搜索结果上方。相比展示广告,关键字广告已经是用户体验较为先进的模式。在今年2月末,Twitter又开始调整网站的广告策略,仍处于试验阶段的一些项目可以通过捕捉用户行为分析其感兴趣的内容。

  在国内,新浪微博也曾尝试过类似的推广行为。较早前《魔兽世界》的官方账户在新浪微博开通时,一些在微博中提及“魔兽世界”相关内容的用户收到了系统发送的消息,称注意到用户对“魔兽世界”感兴趣,提示他们关注官方微博。

  也有不少开通官方微博的企业用人工搜索的方式,寻找对其感兴趣的用户,在微博中搜索与自身相关的信息,发掘可能存在的潜在客户。

  除了基于用户信息的推送广告,“植入式营销”也是社交网站广告服务的热点词汇。

  社交游戏开发商Zynga一直以来都在尝试,通过虚拟物品等方式把广告宣传整合在游戏机制中。通过为品牌定制游戏宣传活动,Zynga已经成为仅次于暴雪的全球第二大游戏开发商。

  相比类Beacon平台的广告服务,植入式营销的技术门槛更低。仅就国内而言,从早期开心网抢车位游戏中植入的雪佛兰汽车,到之后中粮悦活在开心网投放的专属游戏,再到伊利大果粒在人人网的大规模植入,这一类案例已经成为传播公司和社交网站用以说服更多客

  户尝试“植入式营销”的典范。

  分析用户信息的方式,不妨称之为“捕捉”兴趣,而“植入式营销”不妨称之为“激发”兴趣。当一切围绕兴趣展开时,广告其实已经产生了质的变革。

  若分析MySpace陨落的技术原因,仅用10天搭建的后台程序有着先天缺陷,其后数年都为得到妥善解决。若分析MySpace陨落的决策因素,资本的过早介入

  带来了新闻集团僵化缓慢的体制,导致它错失开放第三方平台的发展良机。

  若分析MySpace用户流失并最终陨落的运营原因,则是当年与Google签订的“双刃剑”广告协议,被广告流量的重负紧紧压住,被不断发展的新广告形式远远抛下,最终每况愈下的用户体验最终让它被抛弃了。

  历史总是重复这样的故事,就像昨天的微软是今天的Google,当MySpace曾经耀眼的光辉最终在星空中慢慢隐去的时候,其实也昭示着一些新媒体的未来。而这些足以给如今的人人、开心、新浪微博等中国互联网媒体的新贵们以警示,不要牺牲用户体验和媒体规律赢取眼前利益,希望成也广告,败也广告的事情,不要发生在你的身上。

  第五篇:社交网络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社交网络使用情况及其影响的调查

  ——以山东大学为例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交网络悄然兴起,并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日趋重要的角色,成为影响人们社交方式和社交行为的重要因素。本研究试图以山东大学的全日制在校学生为例,了解社交网络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使用其所带来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提出对如何更好地使用社交网络提出建议。【关键词】社交网络

  大学生

  人际关系

  影响

  社交网络,即SocialNetworkingServices(简称SNS),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随着以“90后”为代表的网络新生代成为了大学生主流群体,网络已成为他们学习生活

  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社交网络作为新兴社交平台,也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据统计,目前超过

  80%的大学生拥有至少一个社交网络的账号,其中30%的学生每天至少花半小时用于该类网站,社交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交流思想的重要场所。

  一、研究背景

  (一)社交网络的特点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社交网络对当代大学生行为方式、思考方式、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影响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学界关注的热点。社交网络是在传统网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然而与传统网络相比,又具有其独特性。

  首先是真实性,现有的社交网络大多已不再允许匿名方式注册,而是要求实名注册,鼓励用户使用个人真实相片并填写真实信息,因此在社交网络中,用户都是以个人的真实身份在与他人进行交流互动,这样避免了匿名用户在公共网络中随意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扰乱网络环境,社交网络用户往往会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论及其所可能产生的影响。

  其次是高效性,传统的公共网络讨论方式大都缺乏即时性和互动性,很难实现网络人际交往活动中信息的及时反馈和流通共享,再加上匿名导致缺乏对交往对象的信任感,社交网络通过实名回复,大大地提高了人际交往的效率,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最后是同龄化和封闭性,社交网络会根据用户提供的真实信息自动提供分类检索服务,因此社交网络用户多呈现同龄化和熟人圈子的特点,是传统公共网络所不具备的。

  (二)当前大学生普遍使用的社交网络(1)人人网

  国内最大的社交网络——“人人”成立于2005年,是以高校青年为主要群体,并被他们热力追捧,用于情感、信息交流的流行网络工具。人人网为整个中国互联网用户提供服务的SNS社交网站,给不同身份的人提供了一个互动交流平台,提高用户之间的交流效率,通过提供发布日志、保存相册、音乐视频等站内外资源分享等功能,搭建了一个功能丰富高效的用户交流互动平台。它是一个真实的“虚拟”

  世界,也可以称为一个功能庞大的社交网站,目前是中国大学生市场具有绝对垄断地位的校园网站,对大学生的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

  (2)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是一款为大众提供娱乐休闲生活服务的信息分享和交流平台。新浪微博于2009年8月14日开始内测。9月25日,新浪微博正式添加了@功能以及私信功能,此外还提供“评论”和“转发”功能,供用户交流。新浪微博的特点在于其采用了与新浪博客一样的推广策略,即邀请明星和名人加入开设微型博客,并对他们进行实名认证,认证后的用户在用户名后会加上一个字母“V”(认证个人字母V为金黄色,认证企业字母V为深蓝色),以示与普通用户的区别,同时也可避免冒充名人微博的行为,但微博功能和普通用户是相同的。用户可以通过网页、WAP页面、手机客户端、手机短信、彩信发布140字以内的消息或上传图片,此外还可通过API用第三方软件或插件发布信息。于2009年8月14日开始内测,2009年11月3日,SinaAppEngineAlpha版上线,可通过API用第三方软件或插件发布信息。截至2013年3月,新浪微博的注册用户数5.36亿,活跃用户4620万,是中国用户数最多的微博产品。公众名人用户众多是新浪微博的一大特色,基本已经覆盖大部分知名文体明星、企业高管、媒体人士。(3)微信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手机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同时,也可以使用通过共享流媒体内容的资料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公众平台”、“语音记事本”等服务插件。目前,微信拥有超过6亿用户,日均活跃用户超过1亿,曾在27个国家和地区的AppStore排行榜上排名第一。

  (4)QQ空间

  QQ空间(Qzone)是腾讯公司于2005年开发出来的一个个性空间,具有博客(blog)的功能,自问世以来受到众多人的喜爱。在QQ空间上可以书写日记,上传用户个人的图片,听音乐,写心情。通

  过多种方式展现自己。除此之外,用户还可以根据个人的喜爱设定空间的背景、小挂件等,从而使每个空间都有自己的特色。当然,QQ空间还为精通网页的用户还提供了高级的功能:可以通过编写各种各样的代码来打造自己的空间个人主页。根据腾讯2012年第一季度财报,QQ空间活跃账户数达到5.7673亿,这个数字遥遥领先于中国绝大多数社交网站。

  (三)社交网络对大学生社交心理的影响

  通过前期讨论和分析,并参考其他有关研究报告,我们总结认为,社交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社交心理的影响可以参照一下四个维度进行考量,分别是:自我暴露、社会支持、网络依赖和人际互动。

  (1)自我暴露

  自我暴露指人们自愿、有意地将自己的真实情况暴露给别人。自我暴露有利于加深和丰富人际关系。自我暴露的广度和深度可以反映人际关系的层次,如图所示。高自我暴露水平是网络人际互动的重要特征。网络的匿名性和去抑制性环境,使人们的表达会更直接和无所禁忌,更容易吐露个人内心的情感,暴露自己的弱点,表露个人隐私。

  (2)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指一定社会网络运用相关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无偿帮助的行为的总和。社会支持的功能包括直接或间接增强个体的适应能力,减弱潜在威胁;支持或增强个体的自尊,增强个体的控制能力。一个人的人际关系系统本质上是其社会支持系统。

  (3)网络依赖

  网络依赖指过于沉迷于网络的社交功能的现象。大学生接触网络最多,又缺乏家长的监督,另外还面临恋爱等亲密关系的需要,因此大学生群体是陷入网络依赖的高危人群。所以网络依赖是影响大学生现实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

  (4)人际互动

  人际互动效率指的是在单位时间内人际互动的次数。一般认为,人际沟通的效率和人际互动的频率成正比。如果能提高人际互动的频率,那么就能提升人际互动的效率。网络人际关系区别于现实人际关

  系的重要特点是人际互动不受时空的限制,因此有必要调查大学生网络人际互动的效率。

  二、研究设计

  (一)理论框架

  本调查以社交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为研究的核心内容,以人人网、新浪微博、微信和QQ空间为切入点进行研究,以山东大学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前期的准备过程中,我们通过分析总结了我国社交网络的发展现状以及当代大学生对社交网络的使用情况,通过网络活动的主体的自身认知来探究社交网络对大学生社交行为和社交心理的影响。因此,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将重点探究使用不同社交网络的大学生所反映出的特殊的心理偏好,以及这些偏好如何影响了他们的社交行为。在访谈中,我们选取了四个典型对象,就使用社交网络的变更和前后的心理变化进行了深入了解。

  (二)研究方法1.资料收集方法

  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为主要的研究方法,以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主要进行定量研究。收集的数据运用SPSS17.0进行统一分析处理。课题组成员运用结构式问卷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山东大学(威海校区除外)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实体和网络问卷调查。前后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0份,问卷有效率达96.6%。

  2.定量资料分析方法

  (1)频率分析(FrequencyDistribution)。主要用于对某一变量的总体分布情况做简要的描述。

  (2)相关分析(CorrelationAnalysis)。分析几种因素相互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并用适当的统计指标表示出来。

  3.本研究的局限性

  由于时间、人力和技术的问题,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涉及的调查对象范围较小且分布并不严格。并且由于技术问题,没有能够对回收的数据进行更深更复杂的分析研究,因此,本研究只能作为限定范围内的描述性研究。

  三、数据分析

  在问卷的设计过程中,我们根据简洁明确、目的性强和逐题深入的原则将调查问卷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学科和所在年级;第二部分是被调查者使用社交网络的基本情况,包括使用的时间、频率、个人真实信息的完善程度、好友数量、陌生人比例、关注重点以及原创与转发的情况等,是调查的重点;第三部分是被调查者对于社交网络的评价,包括表达个人真实想法的意愿和使用社交网络时的困扰。问卷共计2页,15题。

  (一)问卷来源分析

  从调查对象的性别来看,问卷分布比较均匀。其中,共调查男性133位,占全部调查对象的45.9%,女性被调查对象157位,占全部调查对象的54.1%。从调查对象的专业分布来看,人文类78人,占全部调查对象的26.9%;社会类91人,占全部调查对象的31.4%;自然类32人,占全部调查对象的11.0%;工程类70人,占全部调查对象的24.1%;艺体类19人,占全部调查对象的6.6%。从调查对象的年级来看,一年级12人,占全部调查对象的4.1%;二年级57人,占全部调查对象的19.7%;三年级178人,占全部调查对象的61.4%;四年级及以上43人,占全部调查对象的14.8%。大三学生占主体地位,其次是大

  二、大四(及以上)和大一。

  (二)使用情况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反映,被调查者使用社交网络的时间普遍较长,超过三年的占到被调查者总数的84.5%。其中,使用五年以上的260人,占全部调查对象的55.2%,使用三到五年的85人,占全部调查对象的29.3%。较长的使用时间并没有使同学们对社交网络产生厌倦,相反,仍有超过半数的人在调查中认为自己使用社交网络的频率较高。其中,“很经常”的有171人,占全部调查对象的59.0%,“经常”使用的99人,占全部调查对象的34.1%.。只有3人选择了“很少”使用,占全部调查对象的1.0%,有17人选择了“有时”使用,占全部调查对象的5.9%。在大家回忆自己最初使用社交网络的动因时,“社交需要”成为了大家的首选。据统计,共有194位受访者认为“社交需要”是

  自己使用社交网络的最初动因,占全部调查对象的66.9%。“朋友推荐”和“个人好奇”也是促使同学们开始使用社交网络的重要诱因,分别有50.7%和46.2%的同学在调查中选择了这两个原因。此外,还有19位同学认为自己使用社交网络是出于“无奈从众”的选择,这个原因占到了全部调查人数的6.6%。

  (三)个人偏好分析

  第一,关于同学们对社交网络的选择和使用问题。在前述四种社交网络中,人人网占据了明显优势,有138位同学目前主要使用的社交网络为人人网,这个数字占全部调查对象的47.6%,另外,新浪微博和微信朋友圈在高校学生群体中发展迅速。有51位受访者目前主要使用的社交网络为新浪微博,占全部调查对象的15.6%,另有65位同学选择了微信朋友圈,占全部调查对象的22.4%。相比之下,QQ空间的使用人数出现了明显下降,只有33位同学目前主要使用的社交网络是QQ空间,仅占全部调查对象的11.4%。而在“您最初使用的社交网络”调查中,有235位,占到调查对象总人数81.0%的同学选择了QQ空间。这说明在同学们使用社交网络的时间里,普遍发生着从一种社交网络转向另外一种的迁移现象。

  第二,关于同学们在社交网络中个人信息的完善程度。调查显示,社交网络账号中包含真实姓名、真实照片、所在地、单位(学校)、生日的频次均超过200,其中,包含真实姓名的221人,占全部调查对象的76.2%;真实照片233人,占全部调查对象的80.3%;所在地246人,占全部调查对象的84.8%;单位(学校)的240人,占全部调查对象的82.8%;生日230人,占全部调查对象的79.3%。另外还有176人、占全部调查对象60.7%的被调查者的个人账号中包含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可见,同学们在社交网络中个人信息相对完善,真实性和自我暴露水平普遍偏高。

  第三,关于同学们在社交网络中的好友(或关注)数量。有111位被调查者的好友数量超过了500,占全部调查对象的38.3%;好友数量在101到300之间的有96人,占全部调查对象的33.1%;301到500之间的有63人,占全部调查对象的21.7%;另有20人、占全

  部调查对象6.9%的被调查者好友(或关注)数量在100人以下。在众多好友(或关注)当中,我们还进行了陌生人比重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79人、占全部调查对象27.24%的被调查者的好友(或关注)中“几乎没有”陌生人;有150人、占全部调查对象51.72%的被调查者的好友(或关注)中有“较少”的陌生人;有44人、占全部调查对象15.17%的被调查者的好友(或关注)中有“一半左右”的陌生人;有17人、占全部调查对象5.9%的被调查者的好友(或关注)中有“较多”的陌生人;没有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好友(或关注)中有“几乎全部”的陌生人。

  第四,关于同学们在社交网络中的活动情况。调查发现,同学们在社交网络中的关注兴趣较广,活动面也比较宽。就关注重点来看,调查显示,有272名受访者在使用社交网络时的关注重点为“好友动态”,占全部调查对象的93.8%;有159名受访者在使用社交网络时的关注重点为“校园资讯”,占全部调查对象的54.8%;有154名受访者在使用社交网络时的关注重点为“时政新闻”,占全部调查对象的53.1%;有128名受访者在使用社交网络时的关注重点为“影视娱乐”,占全部调查对象的44.1%;有66名受访者在使用社交网络时的关注重点为“体育赛事”,占全部调查对象的22.8%;有92名受访者在使用社交网络时的关注重点为“学术文章”,占全部调查对象的31.7%。还有7位、占全部调查对象2.4%的受访者选择了“其他”,他们给出的答案有“幽默段子”、“动画游戏”和其他个人的一些兴趣爱好等。在社交网络中,同学们的活动方式也是我们关注的对象,就受访者发布的内容来看,有73人、占全部调查对象25.2%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发布的内容中“原创较多”;有102人、占全部调查对象35.2%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发布的内容中“原创与转发比重相当”;有95人、占全部调查对象32.7%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发布的内容中“转发较多”;还有20人、占全部调查对象6.9%的被调查者称自己“几乎不发布内容”。

  第五,关于同学们对于社交网络的评价问题。有40人、占全部调查对象13.8%的被调查者认为,设立公开平台,“总是愿意”表达自

  己的真实想法;有40人、占全部调查对象13.8%的被调查者认为,设立公开平台,“总是愿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有105人、占全部调查对象36.2%的被调查者认为,设立公开平台,“经常愿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有130人、占全部调查对象44.8%的被调查者认为,设立公开平台,“有时愿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另有15人、占全部调查对象5.2%的被调查者认为,设立公开平台,“不愿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可见同学们对于在社交网络上公开发表意见持谨慎态度。在被问及“使用社交网络所带来的困扰时”(开放性问题,回收有效记录190份,有效率约65.5%),有大约30%的受访者提到社交网络会造成个人信息的泄露,对此感到担忧;也有约20%的受访者认为社交网络中包含有大量的广告等商业信息,使自己经常被无端骚扰;另有约20%左右的同学认为使用社交网络浪费时间,并且容易成瘾;还有约10%的同学认为在社交网络中表达自己的不满或批评会得罪某些同学,因此发言往往随声附和,并非内心的真实想法。其他20%的意见普遍比较分散,大多出自受访者的个人情况,在此不一一赘述。

  (四)相关因素分析

  在研究同学们使用社交网络的过程中从一种社交网络转向另一种的“迁移”时,我们发现了以下几个有趣的现象。

  第一,样本中最早使用的社交网络是QQ空间。在“您最初使用的社交网络”调查中,有235位,占到调查对象总人数81.0%的同学选择了QQ空间。但是,在“您目前主要使用的社交网络”调查中,这一选项的比重却下降到仅为11.4%,而人人网却占到了47.6%。这说明,存在大量的被调查者,他们对于社交网络的偏好从QQ空间转向了其他选择。通过对原始问卷进行调查分析,我们发现,这其中超过半数的人从QQ空间转向了人人网。而这部分人当中,有58%的人使用社交网络的频率为“很经常”,大部分人好友中陌生人的比重较少,好友数量有一半以上超过了500人。而且,他们大都愿意在公开平台上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第二,存在少量的人(10人)从人人网转向了新浪微博,而这些人都有一些共同特点:他们都不愿公开自己的个人信息,账号中个人

  信息的完善程度很低;他们当中,陌生人在好友(或关注)中的比重都在一半或一半以上;设立公共平台,他们都愿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四、研究结论

  社交网络的好友大部分存在于现实当中。也就是说,网络人际交往其实是现实人际交往的延伸。网络对现实人际关系有依托和再造关系,网络社会无法超越现实物质关系的桎梏,网络人际关系依存于现实人际关系同时又反作用于现实人际关系,互联网上人际交往的满足降低了现实人际关系的需要,因此大学生理想的人际关系状态应该是现实和网络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对于现实中不善于人际交往的同学,社交网络提供了很好的途径,在虚拟世界可以忘却身份、场合、外貌等现实的客观条件,自由地与其他同学对话表达自己的看法。

  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说:“现代化在人与人关系上表现最深刻的就是距离缩短了,接触加多了,范围扩大了,相互往来频繁了。”社交网络开辟了全新的交往模式,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变得更加方便和频繁,它把大学生带到无限的网络群体中,使其接触社会的范围大大扩展。因此,社交网络提高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频率和效率,网络人际交往更加方便、直接和快捷,为大学生创造了更为高效的交际平台。

  社交网络是将一个人在真实世界中的社会关系网络化,它能带来真实的朋友、人脉。在社交网络看到的是大家真实的信息和兴趣爱好,而且每个网络都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封闭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用户的真实性和可信赖性。只有真实性,才能保证沟通的质量,降低人际沟通的成本和风险。社交网络把真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及行为映射到网络,并通过网络的力量变得更高效更顺畅。大学生在SNS网站上的个人信息以及情感表达具有较高的真实性,通过这种方式的自我暴露使其在网络中赢得人际信任。

  社交网络为大学生提供社会支持。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有比较强烈的情感需求,而在现实中,他们的情感需求总是得不到满足;另外,大学生在现实中由于受到各种不良刺激,容易出现迷茫、烦恼、焦虑等负面情绪,这些心理问题在现实中由于大学生本身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再加上不愿意咨询心理医生,因而得不到较好的解决。而网络空间相对自由、虚拟、隐秘,因而这些学生可以选择通过网络来宣泄情绪。久而久之,这些宣泄伙伴的稳定化,就形成了稳定的网络人际关系。社交网络就能在这方面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为大学生的不良情绪提供了宣泄空间。

  在所有网站类型中,社交网络是被认为粘度最高的网站之一。人人网最初聚集的是校园关系,每当一批用户毕业了,其人际关系就扩展到整个社会,因而人际范围也扩大到整个社会。这种高粘度容易造成网络关系的依赖,长期沉迷网络人际关系又会导致现实人际关系的疏远。新浪微博以公众认为为引导,聚集了一批具有共同爱好,关注共同话题的人,具有极强的网络凝聚力和快速的应急反应机制。近几年来,作为新媒体的微博与传统媒体的互动不断增强,线上与线下的联系日益紧密,成为大学生了解世界、参与实时动态的有效途径。微信诞生时间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由于其基于手机平台,并且有良好的封闭性和用户体验,所以得到了一大批年轻人的青睐。目前其使用人数仍在快速增长,已成为具有影响力的社交网络平台之一。QQ空间开发较早,虽然现在的使用人数已大不如前,但依旧不能忽视其影响力。加之其与QQ软件绑定,因此注册用户群十分庞大。

  五、对策与建议

  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这就需要加强引导,尽可能地发挥社交网络的正面影响,规避负面作用,使大学生学会建立良好的网络人际关系,提高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的能力。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大学生自身角度,重视学习网络人际交往道德规范,增强自我约束能力。在现实社会中,人际交往规则具有相对强大的约束力,使人际交往行为受到道德规范、社会舆论以及法律法规等的控制和约束。而网络人际关系具有隐蔽性与匿名性,因此在虚拟的网络社会中,所谓的道德规范、社会舆论和法律法规的作用就微乎其微了。同时,以90后为主体的大学生,既崇尚个性和自由,又缺乏鉴别和独立思考

  能力,容易被网络现象和舆论所误导。这就要求大学生们加强自我约束能力,不能被网络某些歪曲的价值观所同化,而要提高对网络的认知能力,清楚地知道我们使用网络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具体而言,大学生对自我的严格约束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网络交往观,形成健康的人际交往圈;另一方面要坚持锻炼和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以现实人际交往为主,网络人际交往为辅,拓宽人际交往的范围。

  (二)高校管理角度,要利用社交网络,发挥社交网络的积极作用,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社交网络。高等教育决定了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因此面对新兴事物,广大高校不能回避和拒绝,而要积极研究和开发社交网络,要合理利用社交网络与同学们开展良性的互动。老师们通过使用社交网络可以增加与同学们的了解,方便与同学们的联络,也可以更加便捷的指导大家的疑难,解决同学们学业上的问题。

  (三)政府监管角度,政府要落实“依法行政”原则,对待网络中对于自己的批评建议不能盲目排斥,更不能动用强制手段删除和禁止公民发言和对批评者打击报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5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在网络上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任何机关和个人不得侵犯和剥夺公民的言论自由权。政府要做的是,依据法律勘定言论自由的边界,依法处置恶意散播谣言,危害公共安全和利益的非法行为。

  社交网络是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自然产物,并会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通过运用社交网络,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被无限的拉近,人们的交际面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拓展。但是,社交网络也会带给我们很多诸如信息泄露、沉迷成瘾和商业欺诈等的麻烦,因此,面对社交网络,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要学会选择,学会节制。趋利避害才能更好地利用现代科技文明的产物,不断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推荐访问:网络意识形态调查报告 意识形态 调查报告 网络